地面数字电视直放站建设案例分析

时间:2022-09-13 08:52:56

导语:地面数字电视直放站建设案例分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地面数字电视直放站建设案例分析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地面数字电视在山区的直放站建设,重点分析了系统方案和实施过程,并对其技术难点进行探索和研究,以期能够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DTMB;地面数字电视;二次转发

1背景

松潘县西门顶村位于松潘县城西面,地处高山一个山凹处,全村共29户156人。随着灾后重建基本结束,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精神文化生活有了更高追求;希望了解外面更精彩的世界,特别是收看地面数字电视的呼声较高。为此县上领导指示:尽快解决该村收看地面数字电视难的问题,由县广播电视台承办。

2方案论证

根据县委县政府指示,松潘县广播电视台(以下简称“我台”)成立了技术攻关小组,三次深入该村实地调研,反复测试、论证,拟定了三套解决方案。一是利用“户户通”即中星9号直播卫星覆盖。该方案安装方便、见效快、成本较低,但无法收看松潘台和阿坝台等本地节目,特别是无法接收央视3、5、6、8等群众喜爱的频道,不能满足老百姓需要。二是从县城架设8km光缆至该村,采用有线数字电视覆盖或在当地再建设DTMB基站。该方案较好且稳定但成本相对较高,施工难度大、工期长,慨算需投资40~50余万元,由于县财政没有专项资金,无法实施。技术人员再次深入该村实地勘察,提出了利用地面波抗多径干扰特性,在西门顶村采用二次无线转发技术,对全村进行覆盖。

3具体实施

在当地选择基本能够直视县城的高地作接收点,经测试接收场强太弱,无法满足直放站输入要求的指标。为此,我台技术人员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自己动手自制“高增益接收天线”。方法是将一支接收信号的八木天线安装在一面1.5M卫星接收天线正中间,利用卫星天线的球面反射,提高了天线增益,实测试场强达到51dBuV以上。但是还不能达到地面数字电视直放站宽带发射机输入门限80dBuV的要求,为此又安装了一台增益达到30dBuV的低噪声宽带放大器。信号经过放大基本达到了要求,初步安装成功。需要注意的是,直放站的接收信号绝不能直接接收本发射机发出的信号,否则会引起同频自激,严重情况下会烧毁发射机。我台地面波频率为618~690MHz,共10个频点,传输70套电视节目、三套广播。通过实地考察,充分利用一个小山包的物理隔离作用,采用接收天线装在坡前发射天线装在坡后,且接收、发射有12m的高度差,有效避免了接收与发射间信号直接反馈问题。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又有了新问题。在用户终端接收发现中心频率为674MHz这一频点受到干扰,信号质量很低,仅为16%且不稳定(呈跳变状态),无法收看这一频点所有节目。使用频谱仪反复排查空间场强,发现在接收天线附近有一气象无线服务站其工作频率670MHz左右,严重干扰了674MHz频点。为此移动了接收天线的位置,将气象信号置于反射面的后面,且更换了一面2M卫星接收天线,更大的反射面积既能更好地屏蔽气象站信号,又进一步提高了天线增益彻底解决了问题。整个项目实施完成后实际测试带肩达到39dB,用户接收终端信号强度为89%、质量为90%、图像稳定、伴音良好,达到地面数字电视地面波要求,群众满意度很高。由于项目实施过程中采用多级放大方法,系统噪声控制是关键。系统噪声必须在频谱仪、场强仪监测下逐级调试,且需要在发射机输入、输出端加装带通滤波器,带外抑制必须控制好。

4总结及展望

在走访凉山州时说“我们搞社会主义就是要让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一个家庭、一个人都不能少。”我台建设上述直放站点实际就是贯彻执行讲话的具体体现,做了我们应该做的事情,虽然过程曲折但最终圆满完成任务。在阿坝州广大农牧区相对干净的电磁环境中,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无线接收,二次无线转发技术(也可无线接收,二次有线传输)是可行的,建成后的补点系统在总投资不到三万元的情况下达到了花费几十万的接收效果。到目前为止,我台已利用该项技术成功实施了八个点,效果良好。

参考文献:

[1]豆丁网.GY5068-2001调频广播、电视发射台场地选择标准[EB/OL].(2013-01-10)[2018-06-28].www.docin.com/p-577441290.html.

[2]豆丁网.GY/T236-2008地面数字电视广播传输系统实施指南[EB/OL].(2010-04-21)[2018-06-28].www.docin.com/p-50743022.html.

作者:羊文斌 单位:松潘县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