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电影的发展走势

时间:2022-10-26 04:13:00

导语:我国电影的发展走势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我国电影的发展走势

2010年伊始,电影《阿凡达》在全球得以热映。目前,对于电影《阿凡达》好评如潮,如“近十年来最耀眼的电影”“就像无声到有声,黑白到彩色,从今以后,则可用《阿凡达》前和《阿凡达》后来划分电影史”等。《阿凡达》及其IMAX技术的应用,暴露出国产电影在技术实力上与国际前沿水平之间存在明显的差距。

为此,本文从数码科技对电影的影响分析着手,探究传统电影与数码电影的融合,从而指出中国电影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数码科技对电影的影响分析

数码科技对电影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利用数字技术制作电影特效和制作3D动画片。

(一)利用数字技术制作电影特效

数码技术在电影中的运用,扩展了电影的表现空间和表现能力,创造出人们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甚至想所未想的视听奇观和虚拟现实。从美国来看,上世纪90年代,斯皮尔伯格《侏罗纪公园》中的恐龙们是电影史上第一次出现的由数字技术创造的能呼吸的、有真实皮肤的、有肌肉和动作质感的角色。当今欧美大片无不利用数码技术制作电影特效。

从中国来看,最早有规模、有目的地采用电脑特技的国产电影是1999年的故事片《紧急迫降》《冲天飞豹》《横空出世》。《紧急迫降》里使用了电脑三维影像,创造出波音飞机空难危机的奇观效果;《冲天飞豹》中用数字技术想象了中国的新型战机,并用180多个三维动画镜头表现了高难度的战机飞翔动作;《横空出世》更是通过数码技术将广岛、长崎遭受原子弹轰炸的真实镜头还原到银幕上。2000年后很多的国产电影或多或少地融合数码特技的效果,为影片增添了许多视听效果,如《长江七号》《集结号》《投名状》《风云Ⅱ》《功夫》《无极》等。

(二)利用数字技术制作3D动画片

3D动画即三维动画,是随着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发展产生的一种用于影视制作的新兴技术,能无需摄影机介入,仅依靠电脑便能创造出一种虚拟现实、亦真亦幻的三维空间。1995年第一部完全由3D电脑技术制作的动画长片《玩具总动员》诞生,不仅开启了好莱坞的数字动画时代,而且也给电影制作开辟了全新道路。随后涌现出一批深入人心的3D动画影片,如《怪物史瑞克》《海底总动员》《超人总动员》《鲨鱼故事》《汽车总动员》《美食总动员》《机器人总动员》《功夫熊猫》《飞屋环游记》等。

2009年初,首部国产原创3D动画片《动物狂欢节》开始上映,表明国内电影开始利用数字技术制作纯数码3D动画片。随后,3D动画片《麋鹿王》上映,该影片基于3D的宏大场面背景、精致的人物造型、本土化的故事再加上高科技的表现手法,令其呈现出类似于好莱坞动画的3D技术风格。

二、《阿凡达》的IMAX体验

IMAX源自英文Imagemaximum(图像最大化),是目前世界上最好的影像系统,拥有最大的银幕(“巨幕”的高度一般超过18米)、最清晰的图像、最高的精密度、功率最强的放映设备以及最高级的六声道多喇叭音响系统,IMAX在国外被誉为“电影的终极体验”。

IMAX电影的超凡视听体验,需要专业化IMAX设备和技术。世界许多电影强国,先后推出了各个种类的IMAX摄影机以及专用辅助装置,如水下摄影装置、稳定装置、航拍挂接装置等,并且还推出了DMR技术,能将普通35mm影片转成IMAX影片。

要想体验IMAX电影,还需要专业化的IMAX影院。IMAX影院包括IMAX-2D影院、IMAX-3D影院以及IMAX球幕影院。无论是哪一种IMAX影院,其特点就是画面巨大,不仅能把人的绝大部分视野包容在银幕之中,而且画面清晰稳定,色彩还原真实。这样的巨大画面,再配以多路逼真的数字立体声,最终给予观众强烈的临场效果。观看IMAX3D电影时,观众需戴上特殊的偏光立体眼镜或电子液晶立体眼镜,才能看到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立体影像,这种逼真的效果让人不觉得是在看电影,而是完全置身于影片的情节、场景之中。

电影《阿凡达》的导演卡梅隆更是将动画片、风光片、CG、3D效果、游戏画面等已有的技术元素进行糅合。所以,电影《阿凡达》在时空上的尽情想象,视觉上的极度宏伟,给观众带来了心理上的壮观感受。

三、中国电影的发展趋势:传统电影与数码电影的融合电影《阿凡达》的IMAX视听震撼,让中国电影人重新审视电影的技术内涵。然而,发展IMAX电影不仅投资巨大,还面临专业设备和人才短缺、影院改造和建设、片源不足等问题。从我国电影体制和电影市场来看,本文认为,国产电影走IMAX的技术道路还是不可取的。

那么,如何才是中国电影的未来发展趋势呢本文认为中国电影一方面不能固步自封,忽视数码科技在电影制作中的应用,另一方面也不能忽视中国独特的历史文化背景和广袤的电影市场前景,由此而带来的电影创作基础和宏大的战略目标。中国电影未来的发展,必须走一条传统电影与数码电影的融合之路。

(一)电影艺术元素与数字科技应用相融合

从卢米埃尔发明了电影开始,电影艺术就与科学技术密不可分,在电影的发展历程中,科学技术的每一次进步和发明都给电影艺术带来新的灵感和新的发现。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而数字技术的应用更让电影的表现手法无所不能。

尽管数字技术已成为实现电影视听效果的一种基本技术手段,但是电影艺术的基本要素,即画面、色彩、声音三要素并没有发生改变。电影创作基础仍然是遵循传统电影艺术理论,所以,中国电影要实现的是电影艺术元素与数字科技应用相融合。

也就是说,中国电影应不断地探索数码技术在国产电影中的应用,使数码技术为电影内容服务,通过内容、艺术、技术的三维结合,发展中国特色的电影。近年来,优秀国产影片,无不是将数码特技与内容、艺术相融合,创作出的佳作。例如,运用数码特技,《集结号》《投名状》创作出与内容吻合的、真实的、震撼的战争场景;《画皮》中的女鬼脱去美人皮的画面也因数字技术的加盟得到了完美表现;还包括《赤壁》《风云2》《建国大业》等国产影片,都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些电影诠释了一个道理,只有将现代数码科技和传统电影艺术元素充分的融合,才能创造出符合科技潮流、符合中国观众审美情趣、符合电影艺术规律、符合国家政治经济潮流的好作品。

(二)电影原创能力与数码产业发展相融合

近些年,中国电影与数码产业密切联系,运用数码技术不断提升电影的原创能力。2009年中国电影市场票房收入超过62亿,比2008年的42亿票房多出20多亿,其中约35亿的票房份额属于国产电影,这说明中国电影的原创能力不断提高,已经得到广大观众的逐步认可,渐渐走出一条电影原创能力不断提高和数码电影产业发展的融合道路。

在当今电影市场中,一部影片如果能获得比较好的票房收益,内容和形式都很重要。以动画片为例,动画片的主要观众是以儿童、青少年为主,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使得很多引进的3D动画片并不适合他们的需要。事实上,许多经典的、优秀的原创传统动画影片,像《大闹天宫》《哪吒闹海》《小蝌蚪找妈妈》《阿凡提的故事》《三毛流浪记》等,从内容上、形式上非常适合中国的少年儿童观看,而且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