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新闻信息开放化

时间:2022-03-11 09:03:00

导语:电视新闻信息开放化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电视新闻信息开放化

1网络媒体正处在发展时期,网络媒体的影响力日益强大,对电视新闻造成冲击,要求和影响电视新闻信息更加开放

由于网络新闻评论的这些独特优势,使得近年来大量的电视新闻评论受众被网络分流。特别是随着网络电视的兴起,网络积极吸纳电视的传播优势,进一步加速了电视观众的分流。与网络新闻评论相比,电视新闻评论的“电视特征”一直是一个比较明显的优势,突出这个优势是电视新闻评论赢得观众的一个重要因素。电视评论主要以事件、人物的直观影像反映在电视屏幕上,这与网络评论的文字信息的间接性传播相比,更加具有直接性。电视评论可以通过现场报道、纪实拍摄,发挥电视特有的声画一体的优势,以电视影像特有的张力,增强电视评论的说服力。另外,电视评论节目从表现形式来讲也多种多样,比如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新闻会客厅》,还有参与者相对较多的新闻性谈话类节目,都属于评论节目的范畴。此外,不能忽视的是,电视新闻评论相对网络新闻评论来说,更接近人际传播。对于屏幕外的观众来说,这种传播方式的接受效果也较网络评论要好,但不足是除了现场直播类评论节目外,很难实现与屏幕之外的人群的直接互动。以上这些特征是网络评论难以企及的,电视评论应将这些优势充分放大,形成竞争强势。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大地震给四川省部分地区造成毁灭性的影响,但是也给新闻人更多的启迪。有了互联网和更显活跃的国内媒体的帮助,再加上因这场中国数十年最严重自然灾害而激起的深厚同胞之情,中国民众不仅屡屡伸出援手帮助灾区人民,还对悲剧的发生提出了各种尖锐问题。中国新一代的都市报纸、时事杂志和网络媒体都以过去不可能出现的密度和职业程度对地震进行报导,数百名中国记者从四川抗震抢险一线发回了稿件。门户网站安排了大量与地震有关的内容,开设了专版,推出了网上幻灯片和视频。无论是新媒体还是传统媒体都充满了中国各阶层人士的建议、提醒、呼吁,乃至批评。而电视新闻在这里因其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现场感,最大限度的发挥了它的优势和作用。另外,类似“负面新闻”理应被过滤的说法已经越来越不合时宜。伴随着中国的开放与社会的觉醒,人们已经渐渐达成共识,即对于一个社会来说,第一时间知道社会发生了什么不仅是公民的基本权利,而且对于社会安全来说,同样至关重要。开放的社会,公共信息公开是政府的一种法定义务,也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而对奥运来说,信息公开的任务更加艰巨,中国北京的一举一动都为世界所瞩目,奥运期间不仅有几万名外国记者,还有涌入的各种人流,这将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复杂局面,更大程度更加迅速的信息公开是应对和化解风险的必然诉求。有研究表明:我国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的互动主要存在着两种基本方式:其一,议程从网络流向报纸等传统媒体,即:网络上主要是BBS上所发表的观点、意见、建议为某些媒体重新包装后进行报道,而电视的报道又重新引导BBS网友对议题的热烈讨论,并最终形成舆论的合力。其二,议程从电视新闻等传统媒体流向网络,即:电视率先报道某种焦点性新闻事件或事态,网友迅即在BBS上转贴电视新闻,并以有关新闻为由头开展进一步讨论,形成网络舆论,进而推动电视等传统媒体纷纷加以报道,最终形成媒体舆论与网络舆论的共振。按媒介间议题设置理论,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这两种互动方式所产生的效果是不一样的:前者是“溢散效果”,即议程从边缘媒体到主流媒体而产生的舆论效应;后者是“共鸣效果”,即议程从主流媒体到边缘媒体而产生的舆论效应。

2对敏感问题的新闻报道打破地域限制,有利于推进我国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

电视的最大优势在于它综合了广播、电视、影响传播符号的所有的媒介的符号,就是这种多元符号,围绕着主体信息的综合性的优势开发。电视的多元信息符号不仅是信息和影像的整合,还有文字、报纸、图示、图表、电视拥有的多种信息符号,它不是不同媒体符号的简单相加,而是围绕着主体信息的多种要素的多逻辑、多线索的集成。各种要素自身的逻辑才能变得连贯,但是当这些要素整合在一起的时候,却能传递出去准确的信息。汶川大地震中,美国CNN记者在报道中说:“我们所有的数字和事实以及细节都是来自中国的官方通讯社”。开放的信息,赢得了国内及国际舆论引导的主动。“抗震救灾,众志成城”等新闻报道震撼人心,为抗震救灾呐喊鼓劲,呼吁抢修地震灾害毁坏的基础设施,尽快实现灾区通路、通电、通水、通信息;展现了在抗灾一线我们的人民子弟兵和白衣天使不畏艰难险阻,抢修道路,救治伤员的英雄壮举,给人以希望和信心。BBC(英国广播公司)5月15日《四川大地震考验中国媒体》称:中央电视台等主要新闻网络都在第一时间推出四川地震报道专题,24小时滚动报道。报道速度如此之快引起海外媒体注目。香港最新一期的《亚洲周刊》发表评论《废墟的信息,拒绝信息的废墟》,文中指出:“在四川废墟中站起来的信息自由大国,是一个更有文化耐震力的中国。四川大地震,震碎了多少生命,却震不碎中国的人心。”电视新闻报道打破地域界限,有利于施行异地舆论监督。早在1987年,党的十三报告就明确提出:要“提高领导机关的开放程度,重大情况让人民知道,重大事件要让人民讨论”;“要通过各种现代化的新闻和宣传工具,增加对政务和党务活动的报道,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由于种种原因,舆论监督在我国新闻传播实践中存在着很大的难度。所谓“只打苍蝇,不打老虎”,“要打老虎,也只能打死老虎”等通俗说法,就是对舆论监督难的形象概括。然而,广大新闻工作者在困难面前并没有退缩,在实践中摸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这就是“异地监督”,或称“跨地区监督”,“指的是一个地区的新闻媒体对发生在外地的人和事的监督性报道”。实践证明,异地媒体由于与当地党政部门没有直接的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不受当地党政部门的干预和领导,在新闻报道和舆论监督方面有更大的发挥空间,能冲破当地党政部门的管制,揭露问题,实行监督。同时,异地媒体的报道所造成的影响并不限于当地,往往在更大范围内形成强大的舆论压力,从而促进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因此,“异地监督”是“既行之有效,又具有一定力度的”舆论监督方式。>3实行信息开放,灵活的“信息超市”建构赋予了观众更多的“自选动作”

感性世界即物质世界,是人们通过感官直接接触到的外部世界;媒介世界是由“大众传播媒体形成的精神世界,是利用大众传媒对感性世界的模写和抽象”。人们通过人际沟通直接同感性世界联系,通过媒介沟通间接地认识感性世界。电视观众心里则理所当然地交融着他们同时处在的那个并驾齐驱的感情世界和电视媒介世界的双重影响。“信息超市”的传播理念如今已被引入了电视新闻领域。江苏卫视新闻综合频道每晚19:30-20:30播出的《江苏新时空》首创了在全国卫视省级台中在黄金时段一小时长的大型新闻栏目,集宣传、资讯、服务功能于一身,采用版块切割的方式,分出了时政要闻、综合新闻、大写真等若干版块,其中综合新闻部分又包含资讯、正在现场、连续报道、组合报道等小单元。这些版块如同超市里的不同货架,观众收看新闻好象模拟超市购物,径自去寻找各自需要的信息,而不需要漫无目的地从节目开始到结束的整整一个小时都痴痴地守在电视机前,将要和不要的信息一并“收下没商量”。灵活的“信息超市”建构赋予了观众更多的“自选动作”,较之昔日的“规定动作”显得更为人本化。审视现实的媒介竞争格局,纸质媒介、影像媒介、网络媒介三足鼎立,受众市场的空间归根结底是有限的,面对同一个追逐目标,三类媒介中任何一者的比较优势都将成为另外两者的致命伤。报纸和网络的强烈冲击更使得电视新闻实践开放化的理念成为前行道路上的一种必然。

参考文献

1黄旦.新闻传播学[M].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

2伍蠡甫,胡经之.西方文艺理论名著选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3孙旭培.中国传媒的活动空间[M].北京: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