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殖民主义影片片名译法
时间:2022-09-05 04:20:31
导语:后殖民主义影片片名译法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引言
在西方中心主义的视角下,西方世界的文化是世界文化的中心,非西方世界文化则是边缘文化。但在殖民时代和后殖民时代的第三世界国家,尽管对外译介作品数量逐步增加,但译出与译入的作品数量相差悬殊。季羡林先生在1995年提出“我们应该提倡东化”。这种“东化”不是简单地复古原来东方的东西,而是强调东方的主动“送去”。季羡林先生还在1996年提出“送去主义”,即不能等西方国家来发现,而是我们主动“送去”自己的文化。而随着我国在国际影响力的不断增强,如何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形成与我国国际地位相对称的文化软实力,也成为一个越来越重要的课题。
要让世界了解中国,文化输出必不可少。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不断加强,中国电影已经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方式和主要渠道打入国际市场。但在目前国际电影文化格局中,英语仍是强势语言。承载文化信息的电影翻译体现了弱势文化与强势文化之间的对抗、制衡和影响。对整部影片而言,电影片名可谓是起到了点睛的作用,更是决定影片能否打开观众心灵、走向国际市场的金钥匙。精心构思的电影片名,既要反映影片的中心内容,将观众吸引其中;又要承担宣传、推介影片的责任,其作用不可谓不大。然而,中西方存在的差异,如历史背景、文化底蕴、生存环境以及语言习惯,使得华语影片在走向国际市场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误解或阻碍。因此,在电影片名跨文化、跨语言的转换过程中,如何进行有效翻译以正确传递文化信息和文化价值就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电影片名的翻译,重在高度艺术性地浓缩影片的内容和主题,力争用最简洁的词语表达最丰富、最传神的含义,从而为佳片锦上添花。纵观近几年我国电影的片名翻译不难发现,目前国内片名翻译主要有四大方法,即直译、音译、意译和转译。
二电影片名的翻译方法及文化输出效果研究
1电影片名的直译
直译就是既要全面准确地阐明原作的含义,又无任何失真或随意增加或删除原作的思想,同时还要保持原有的风格。有时甚至连原来的情绪或情感,如愤怒或窘迫、挖苦或讽刺、喜悦或幸福都不应忽视。简而言之,直译就是极力保持原来文法之结构,而同时仍不失为通畅译文。有时候,中文和英语之间有许多相通和相似之处。如一些中国电影原片名清楚地表达了影片的内容或主题,而在英语中也可以找到对应的、能为外国观众理解的表达方式。此时,直译就保留了原有的思路、形式、意义以及原来的风格和修辞,依照字面意思进行翻译。例如,由徐克执导的华语影片《龙门飞甲》译为“FlyingSwordsofDragonGate”。龙,在英语文化和汉语文化里都有。在汉语文化里,龙是皇帝的代表,是高贵、神圣的象征。而汉民族传说中的龙能呼风唤雨,神秘莫测,令人敬畏,是威严、威武的象征,如:“真龙天子”、“龙袍”、“龙颜”、“龙宫”,具有高贵、神圣的色彩。但在英语文化里,龙却是一个凶残肆虐的怪物,一个可怕的象征。所以,在上世纪谈论亚洲经济时,“四小龙”被翻译成“fourtigers”。从后殖民主义角度看,当时的翻译完全迎合了西方中心主义的价值观,因为西方的龙是邪恶的象征,所以在翻译时,中国的龙只能降级为“虎”了。而影片《龙门飞甲》中的“龙”译为“dragon”,则表明在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过程中,代表中国文化意象的龙获得了一定的接受,没有被美化或丑化,而是得到了认同。又如,由李安执导的《卧虎藏龙》也可直译为“CrouchingTiger,HiddenDragon”。这样,通过译名向外国观众传播中国的文化,有助于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再如,由王家卫执导的功夫片《一代宗师》可直译为“TheGrandmasters”。因为外国观众非常熟悉中国的功夫片,如在《功夫熊猫》中,“师傅”就被译为master,而外国观众也知道master即是功夫高深的“师傅”,所以《一代宗师》的直译完全能够传情达意。
2电影片名的音译
直接将影片片名根据原语的音来写出译语,主要适用于一些以外国观众熟悉的中国人名、地域或事物命名的电影,称之为音译。例如,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传世人,也是世界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外国观众都知道孔子是谁,因此以他为原型的电影《孔子》便直译为“Confucius”。又如,花木兰是中国古代的民族女英雄,忠孝节义,以替父从军击败北方入侵民族而闻名天下,后被唐代皇帝追封为“忠孝将军”,设祠纪念,影响深远到全世界。因此,以她为原型的电影《花木兰》就可直译为“Mulan”。再如,电影《叶问》的翻译“IpMan”,不熟悉粤语的观众会一头雾水,以为是IP地址,但其实影片是按照粤语的发音:Ip是“叶”,Man是“问”,音译而成。此外,一些中国有但西方没有的事物作为电影的片名,也可以直译,如功夫。因为功夫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体现,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武文化”,并在国外也是广为人知。因此,电影《功夫》就可以直译为“KungFu”。
3电影片名的意译
在翻译时,如果不能直接采用原作的结构和表达形式,我们必须根据原文意思改变表达方式来传达原作的内涵。由于原语和译语在语序、语法、变化形式和修辞之间存在着许多差异,我们只能用适当的方式来传达原作的意思和再现原作的效果。在翻译过程中,要使语言清晰、有说服力、符合语言习惯,译者必须尽量遵照所使用的语言习俗和正确的用法,而不是坚持原作的表达模式。电影片名的意译实际是指建立在“直译”基础上的“意译”。任何一篇好的翻译作品,并不是单纯的某一种翻译方法贯穿始终,而是在保持原文内容的准确性、不引起歧义的情况下进行意译,做到既忠实于原文又贴近舶来方的社会生活。由于英汉文化之间的巨大差异,汉语与英语的表达方式多有不同。一些影片的名称,字对字的翻译不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无法传达片中的文化信息或不能概括影片的主要内容时,便可通过增删字词的方式进行翻译。例如,由冯小刚导演的电影《大腕》译为“BigShot’sFu-nera(l大人物的葬礼)”。译文在原片名的基础上加上了fu-neral,点出了影片是围绕着一个funeral展开的故事。当国外观众看了译名之后,便会对影片的内容有所了解:影片的主题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事件。再如,《大灌篮》直译名为“Dunk”,但电影译名为“KungFuDunk(功夫灌篮)”,增加了kungfu一词,点出了影片的主题不仅仅是灌篮那么简单,更突出了kungfu的特别性,充满了中国文化色彩,也极其吸引外国人的眼球。4电影片名的转译有时直译、意译都很难恰如其分地体现原片内容,译出来的片名不伦不类,让观众摸不着头脑,或是平淡无奇,了无意趣。此时就应该舍弃原片名的形式和内容,根据影片内容另起炉灶,重新确立题目,把平淡无奇的影片名转换成人们喜闻乐见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再现出来。有时以观众所不熟悉的人名、地名、事物名来命名的影片,往往也是采用此种翻译方式,我们称之为转译。
例如,电影《墨攻》译为“BattleofWits(斗智)”。何为“墨攻”呢?在汉语文化中,墨攻指的是墨子攻略,重在墨守。而影片主要讲述的是一个战国时代七雄争霸时期梁国的一场守卫战,这也是一场精彩的斗智过程,深度刻画了人类在面对战乱纷扰时最原始的人性。剧中的主角是来自墨家的革离,其貌不扬的他是一个谋略过人的智者,带领人民抵抗庞大的军队攻击。影片译名“BattleofWits”恰如其分地概括了这场战斗的性质,是一场智慧的战斗。当外国观众在看到译名的时候就会在脑海中勾勒出影片的大致内容和主题,不使人感到一头雾水而失去观看的兴趣。再如,张艺谋导演的影片《金陵十三钗》,是发生在抗日时期的南京。片名中的金陵是南京的别称,钗是中国古代女子特有的饰品,古代以“钗”来指代女性。若使用直译名“ThirteenHairpinsinJinling”,首先国外观众不一定了解金陵就是南京,也不一定了解南京在抗日战争中所遭受的苦难和南京在中国人心中的特殊地位;而且钗译为hairpin也过于简化,形式和含义不对称,失去了原本的文化内涵。因此,影片上映时译为“TheFlowersofWar”,不仅点明了影片的背景是战争期间,而且英语“flower”不论是在中国或国外都常用来指代女性,与“钗”的修辞功能一致,这样片名所暗示的处于战争中的女性面临的压迫、伤害和抗争,便一目了然。所以,这样的转译方式是可取的。此外,在电影片名翻译时,还有一些情况是以人名、地名或事物名作为片名,而这些名字对外国观众来说很陌生,若直译就会让外国观众一头雾水。因此,就必须将原片名舍去,用与影片相关的能够概括文章表达影片内容和主题的词语来代替。例如,《武林外传》的外文名为“MyOwnSwordsman”。武林,是武术界各门派的一个泛称。若直接音译为Wulin,国外观众可能连这是人名还是地名都区分不清楚。而中国的功夫闻名世界,使用Swordsman,可以使观众将影片与功夫、武术、侠士等中国元素联系起来,从而引起观众对影片的兴趣,也更利于国外观众理解影片的主题。
三结语
中国电影想要吸引外国观众的眼球,将影片打入国际市场,片名的翻译的确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好的译名不仅仅是两种语言的转换,更是文化与传统的体现,它既要切合影片内容,又要反应影片主题。不管是采用哪种翻译方法,译者都必须要首先透彻理解作者的思想和原文所要表达的感情,然后根据具体情况,按照基本的翻译准则,运用适当的翻译方法来进行翻译。但无论采用哪种翻译方法,都要避免错译、误译和乱译的现象,以免引起观众对影片产生错误的心理预测。只有正确运用翻译方法,才会做出成功的翻译。
后殖民研究视角给予电影片名翻译研究的启示在于,翻译不是单纯的语言活动,而是权力差异语境中强势文化和弱势文化不平等对话的产物。翻译在文化交流中承担着重要的使命,将中国文化作品译介到西方,使西方了解认识中国的优秀文化,这样才能让世界了解中国。在对外翻译的过程中,应宣传呈现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作品,才能让西方世界了解真正的东方。
当今世界,国际间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东西方之间文化融合与文化冲撞两者兼而有之。我们可以看到,华语电影在国际国内市场均取得越来越瞩目的成绩。但不可否认的是,华语电影也只是进入到电影竞争的队伍中,还未能真正地进入到国际主流商业电影的市场。在国际电影市场中,因受到强势语言英语的影响,要想让国外观众能够理解和接受华语电影,从而达到中华文化的有效输出,关键还在于翻译。因此,电影片名的翻译应在考虑国外观众的理解和接受以及商业因素的同时,选择不同的翻译方法,既能够推介华语电影,也同时推介中华文化。
- 上一篇:民政系统党性教育活动方案
- 下一篇:县委法律下乡调查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