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国际传播论文
时间:2022-04-23 03:26:03
导语:广播电视国际传播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经过艰苦不懈的努力,宣传思想工作已从“正本清源”阶段迈入“守正创新”的重要阶段,广播电视国际传播也进入新阶段。做好新形势下广播电视国际传播工作必须坚持守正创新,以守正为基,提高政治站位,践行使命任务,发挥广播电视在国家工作大局中的重要作用;以创新为要,通过创新外宣报道、内容产品、手段方式和体制机制,推动广播电视国际传播不断强起来。
关键词:广播电视;国际传播;一带一路;守正创新
在2018年8月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宣传思想工作已跨过正本清源阶段,迈入守正创新的重要阶段。面对当前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广播影视国际传播工作要立足国家外交大局,积极配合国家战略,服务新时代新目标,自觉提高政治站位,履行使命任务,不断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加大广播电视对外交流合作力度,在更高层次和起点上推动广播电视国际传播不断强起来。
一、广播电视国际传播进入新阶段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广播电视国际传播工作,先后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华文化走出去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对外文化贸易的意见》等重要文件,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以下简称总局)和其他有关部委也相继制定了配套政策,从影视文化市场主体培育、金融扶持、财税优惠、海外营销平台建设等多方面鼓励和支持广播电视媒体和影视机构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在政策的引领带动下,经过五年多的发展,中国广播电视国际传播进入新阶段。(一)广播电视服务国家外交大局的意识和能力显著提升。广播电视系统坚持以关于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为指导,不断提高思想意识和站位,服务国家工作大局的意识和能力显著提升。一是成功举办中俄媒体交流年活动。2015年5月8日,主席与普京总统共同宣布2016—2017年中俄两国举办“媒体交流年”,这是两国元首着眼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发展作出的重要决定。总局作为中俄媒体交流年中方组委会秘书处,与俄方保持密切沟通,确定了政策交流、相互报道、大型活动、合作制作、互译互播、媒体产业等十个领域开展交流合作,共完成合作项目260余项,全面推动中俄人文交流合作迈上新台阶。二是配合高访,举办“影像中国”海外播映活动。2018年,总局从服务外交大局出发,全新策划推出了“影像中国”播映活动,借助国家外交平台和契机,在境外媒体播出中国优秀影视节目。①截至目前,“影像中国”海外播映活动已先后在葡萄牙、菲律宾、巴拿马举办,在三国主流电视台播出了一批高品质的中国影视作品,收视效果良好,有效推动了中外影视深度交流合作和中国影视在合作国家的传播力与影响力。三是承担广播电视国际合作重大项目。2015年12月,在约堡峰会上提出“为非洲1万个村落实施收看卫星电视项目”(简称“万村通”项目),即向非洲25个国家的10112个村落接入卫星数字电视信号,为非洲农村地区普及数字电视。“万村通”项目由中国企业四达时代负责实施,截至2018年12月,肯尼亚、莫桑比克、乌干达、赞比亚、刚果金、几内亚、塞内加尔、卢旺达、布隆迪、中非、刚果布、几内亚比绍等12个国家已完成安装任务,其中有部分国家已顺利完成验收工作,“万村通”项目陆续进入现场验收阶段。(二)广播电视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取得突破。主流媒体国际传播能力是衡量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指标。近年来,广播电视系统通过着力建设国际传播旗舰媒体和重塑国际传播业务模式,不断提升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推动广播电视国际传播强起来。一是外宣旗舰媒体建设取得新进展。中国国际电视台开播两年来,始终按照指示精神,坚定文化自信,坚持新闻立台,全面贴近受众,实施融合传播,认真履行联接中外、沟通世界的职责使命,着力推进内容建设、融媒中心建设、海外分台建设和落地渠道建设、品牌形象建设、人才队伍建设等,将CGTN建成为一个包含6个电视频道、3个海外分台、1个视频通讯社和1个移动新闻网在内的多语种、多平台的融媒体传播机构,成为中国外宣旗舰媒体。②二是合作传播成为广播电视国际合作的主要方式。国际合作是推动中国广播电视提高国际表达能力、进入国际主流的重要方式,也是国际影视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③近年来,中国广播电视机构加强与国际主流媒体合作,联合制作节目、联合开办栏目,使合作传播成为国际传播的主渠道和重要机制,成为提高中国广播电视国际传播力的重要途径。例如,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从2015年开始,以商业化模式开播了八个海外中国时段“ChinaHour”、两个海外中国频道以及俄罗斯新媒体专区“ChinaZone”,有效推动节目出口从传统的“零星单个节目销售”迈向批量化的“集成节目播出发行”,并带动广告经营与商业开发,向综合运营升级。(三)广播影视内容产品的国际化水平不断提升。近年来,随着中国电视剧、纪录片、综艺等影视内容产品的品质不断提升,广播电视国际传播的商业化、市场化稳步推进,影视内容产品出口规模不断增长,市场格局不断优化。一是出口额持续增长,五年来实现翻番。据不完全统计,近五年来,在总局积极推动下,中国影视内容出口逐年递增。2013年全国影视内容出口约6066万美元,2014年约7976万美元,2015年约1.14亿美元,2016年约1.21亿美元,2017年出口额达1.22亿美元,比2013年翻了一番。二是广播电视内容出口市场不断优化,从港澳台、东南亚等传统市场不断向非洲、中东、欧美等新兴市场拓展。中国影视内容产品已建成覆盖全球的国际传输覆盖网络,成功进入全球五大洲200多个国家和地区。题材类型从单一的古装剧向都市剧、现实题材剧发展,产品形态拓展影、剧、综、漫等各种类型。三是出口主体日益多元化,民营企业成为广播电视走出去的重要力量。从影视内容产品出口主体来看,国有重点企业的引领作用突出,民营企业增长态势明显,新媒体出口成为亮点。据统计,2017年国有重点影视文化企业,如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央视动画有限公司的出口额分别为2184万美元和917.41万美元,发挥着电视节目出口的主渠道优势。民营企业增长态势明显,出口额超过100万美元出口企业中,民营企业占比65%。新媒体企业内容出口展现较大潜力,2017年出口额约759万美元。④四是中国原创节目模式走上世界舞台。2018年4月,在法国戛纳春季电视节MIPFormats的主舞台,中国影视机构举办了一场备受瞩目的中国原创节目模式推介会,本次推介会主题为“WISDOMinCHINA”,《声临其境》《跨界歌王》等九大中国原创节目模式首次集体亮相国际主流舞台。2018年10月,中国作为主宾国在法国戛纳秋季电视节举办了系列活动,其间优酷与福克斯传媒集团(FoxNetworkGroup)正式签署合作协议,由福克斯传媒制作《这!就是灌篮》中国台湾版、菲律宾版,优酷则为福克斯提供模式制作手册、进行制作培训等。中国原创节目模式再次引起全球业界的瞩目。(四)广播电视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领域。为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在广播电视领域走深走实,在的指导下,总局连续五年策划实施“丝绸之路影视桥工程”。五年来,影视桥工程引领全国广播影视机构积极对接国家战略,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共策划实施了400多个项目,在获得专项资金支持的有55个项目。这些项目的实施,有效促进了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广播影视交流合作。一是引领了影视节目创作和译配,内容建设取得积极成效。据统计,“丝绸之路影视桥工程”实施五年来,已经储备1600多部、6万多小时、36个语种的中国优秀译制作品并在全球100多个国家播出,⑤并取得非常好的海外播出效果,绝大多数创造了当地的收视率新高。二是调动了多方积极性,形成了中央和地方、国有和民营共同参与的格局。尤其是内蒙、新疆、广西、云南、宁夏等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发挥了区位优势、文化优势和主体优势,在对周边国家的精准传播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三是搭建了多元的渠道平台,有力助推中国广播影视节目走出去。作为影视桥工程重点项目之一,丝路电视国际合作共同体成立两年多来,在节目联播、频道合作经营、节目评奖、培训交流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截至2018年12月,共同体成员和伙伴发展到五大洲50个国家105家机构,成员包括播出机构、制作机构、译制机构、视听新媒体以及影视行业区域性、国际性的组织,如亚广联、AIBD等,有效促进了中国影视走出去。⑥四是形成了电视中国剧场等“一带一路”广播电视国际合作品牌栏目。在总局的统一部署下,各级广电机构已分别与包括蒙古、尼泊尔、巴基斯坦、越南、菲律宾、乌克兰、塞尔维亚的20多个丝路国家主流媒体签署了30多个包括“电视中国剧场”“中国时间”“丝路剧场”等各类影视节目播出合作协议,中国影视节目在丝路国家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态势。
二、坚持守正为基,发挥广播电视在国家工作大局中的重要作用
推进新形势下的广播电视国际传播工作,守正是基础和根本。守正就是要坚持方向、坚守正道,在政治站位、导向把握、责任担当上守正。⑦具体而言,要守正就要进一步明确广播电视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的地位和作用,围绕国家整体外交和广播电视中心任务开展工作,为公共外交服务、为广播电视事业产业发展服务、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服务。(一)提高政治站位,彰显广播电视在国家工作大局中的地位和作用。为做好新形势下广播电视国际传播工作,广播电视机构必须提高政治站位,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紧紧围绕国家外交工作大局和总局中心工作,牢牢把握前进方向和发展脉络,策划实施重点媒体交流活动,谋求广播电视传播工作在更高层面更大范围取得更多突破。一是自觉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和关于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思想指导广播电视国际传播各项工作,不断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不断增强对广播电视国际传播工作的规律性认识,推动广播电视国际传播工作要始终立足于服务国家总体发展战略和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二是继续扩大“影像中国”播映活动范围,服务大国外交,推动中外影视深度交流合作。例如,在2019年中蒙纪念建交70周年之际,配合外交部门和驻蒙使馆的工作,将“影像中国”播映活动纳入中蒙建交7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中,为中蒙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建设和传统友好发挥积极作用。三是牵头举办2019中国-东盟媒体交流年。2018年11月,在中国-东盟(10+1)领导人会议上,中国政府宣布2019年为“中国-东盟媒体交流年”,外交部委托总局作为中方牵头单位。为办好中国-东盟媒体交流年活动,全国广电机构尤其是广西、云南等边境地区广电机构,要发挥更加积极主动的作用,在媒体政策交流、大型活动、主题报道、影视节目合拍及推广、新媒体交流、人员培训等方面策划更多活动,不断创新合作渠道,拓展合作领域,推动中国-东盟媒体交流年活动取得成效,更好服务于中国-东盟外交大局。四是举办中国-阿拉伯国家广播电视合作论坛。近年来,中阿战略合作关系不断深化和拓展。2016年,中国发表了首份对阿拉伯国家政策白皮书;2018年7月,在中阿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上,中阿签署了《中阿合作共建“一带一路”行动宣言》。为服务中阿外交大局,广播电视行业要齐心协力办好中国-阿拉伯国家广播电视合作论坛,继续开展影视节目译制和授权播出,开展广播电视技术和产业合作,进一步贯彻落实关于建立“全面合作、共同发展、面向未来”的中阿战略伙伴关系的精神。(二)践行使命任务,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展形象是新时代赋予广播电视国际传播的重要使命任务。广播电视机构要不断践行使命任务,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一是坚持和巩固开放的广播电视产业政策。近年来,中国已与英国、新西兰、印度等21个国家签署了电视或视听合拍协议,合作创作了一批影视精品力作,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主流媒体签署合作协议,创办了“电视中国剧场”,推动大批优秀中国影视节目在“一带一路”国家热播。二是展现当代中国形象,主动讲好“三个故事”,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从不同维度和侧面,展现当代中国的文明大国形象、东方大国形象、负责任大国形象、社会主义大国形象,让当代中国形象在国际上不断闪亮起来。三是展现当代中国发展成就。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改革开放的火热实践为中外影视内容创作提供了丰富资源。全国广电媒体和影视机构要不断挖掘中国发展故事的富矿,推出更多优秀影视作品,推动各国人民情感交流、心灵沟通。四是提炼和展示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及世界意义。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历程,积淀了深厚的文明成果,中国广电媒体和影视机构有责任有义务把中华文化的精神标识以及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为人类发展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三、坚持创新为要,推动广播电视国际传播不断强起来
推动广播电视国际传播工作不断强起来,创新是关键和要害。谋创新就是谋发展。创新就是要坚持创新驱动,创新理念、内容、渠道和机制,汇聚多方资源力量,形成国际传播合力。(一)创新外宣报道,提升广播电视国际传播实效。广播电视在对外传播中具有特殊优势,要将优势转化为国际传播实力,做到两个结合,即将中国立场与全球视野结合、中国话语与外方习惯结合,不断创新传播方式和话语,提升广播电视国际传播实效。一是积极发挥中央外宣旗舰媒体的主力军作用,扩大中国国际电视台等的海外传输覆盖范围,完善驻外站点布局,不断提高重大事件的现场到达率,挖掘和引领国际舆论热点,及时新闻报道,强化新闻评论力度和锐度,在国际传播中凸显中国立场、中国观点,把主动设置议题、提出中国观点,提升国际话语权作为主攻目标,⑧切实有效提升中国广电媒体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二是把创新话语体系建设作为提升广播电视国际传播能力的突破口,推出更多符合国际传播规律的中国话语,要特别重视关键词阐释、多语种译介、跨文化传播,让中国的政治话语、生活用语、成语典故、网络流行语更好地为外界理解接受。三是做好中国议题的国际化转换。在国际报道中,努力寻求中国问题与世界话题之间的连接点和共同性,以赢得更多的国际理解和共鸣。(二)创新内容产品,扩大广播电视国际市场影响。通过创作引导、创新研发、中外合拍等打造更多展现中国价值、符合国际表达的精品力作。一是加强政策引导和扶持,优选做亮传播内容。继续实施丝绸之路影视桥工程、中国当代作品翻译工程(影视)、总局“走出去”重点工程、中非影视合作创新提升工程等广播电视国际传播能力建设重点工程,遴选和资助更多中国优秀影视作品,进行本土化译配和海外推广。要根据前期收视率、好评率等观众反馈情况,进一步调整和优化节目译配类型,满足国外观众需求。适当增加项目资金投入力度,全面提高工程质量。二是加强创新研发工作。中国综艺节目长期以来给人以依赖境外引进,原创能力不足,甚至抄袭模仿的印象。随着2016年6月总局出台《关于大力推动广播电视节目自主创新工作的通知》,我国节目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体现中华文化特色的优质节目栏目不断涌现。下一步,应强化政策引导和激励,进一步推动“中国智造”原创节目模式走出去。三是加强中外合拍。开展与欧美、日韩影视企业的合拍合作,不仅有助于提高拍摄技术手法,开拓创作思路,还有助于合拍作品更好的在海外落地播出。近年来,中外影视机构合作合拍了大批影视精品力作,如中国与捷克合拍《熊猫与小鼹鼠》动画片、中英合拍《孔子》纪录片、中美合拍《地球宝藏》纪录片等,受到了海内外观众广泛欢迎。在2018年10月,法国戛纳秋季电视节中国主宾国系列活动之一的“国际影视合拍高峰论坛”上,总局副局长范卫平向世界再次重申,希望中外影视企业共同联合起来,加强合作拍片、联合制作、策划创意、展播展映,汇聚起全球更多资源和力量,用优秀的、正能量的影视作品,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三)创新手段方式,拓展广播电视国际交流合作渠道。一是做大做优中国联合展台。总局自2004年开始陆续在国际知名影视节展设立中国联合展台,截至目前,中国已在戛纳电视节、北美国际电视节、全球电视和数字内容交易市场等12个国际重要影视节展上设立中国联合展。⑨据统计,全年影视内容产品海外销售总额的30%以上在中国联合展台达成,成为中国节目海外销售的重要途径和有效形式。为进一步发挥中国联合展台的积极作用,要在原有12个展台的基础上,增加技术方面的展台数量,推动广播电视技术国际合作和交流。二是推进媒体融合传播,扩大国际传播效果。顺应媒体数字化、网络化、移动化发展趋势,加大力度拓展海外融合传播,打造全媒体业务集群,形成跨屏、跨媒体融合传播格局。加强与国际主流新媒体合作,积极利用海外社交媒体网络,借助短视频形式开展互动传播,全方位提升对外传播能力。三是大力推动影视交流平台建设,支持有实力、有资源的广电机构和地方,充分发挥影视产业基地集聚效应和会展功能优势,扶持和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影视交流平台。四是开展广播电视人才交流和培养,突出需求导向、问题导向,采用“送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方式,进一步搭建人才交流平台,提升广播电视人才尤其是青年广电人才专业能力和国际视野。(四)创新体制机制,增强广播电视国际传播工作合力。新时期的国际传播工作凸显的是整体效应,强调的是大协同局面,共同构建组织有力、协调有方、推进有序的大外宣格局。⑩一是将广播电视国际传播工作纳入国家整体外交工作框架内,积极发挥与驻外使领馆、孔子学院等的协同效应,共同推进广播电视国际传播和影视内容走出去,共同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二是发挥总局规划引领、统筹协调的作用。继续实施“丝绸之路影视桥工程”“友邻传播工程”“中非影视合作工程”等重点工程,发挥项目的引领和带动作用,进一步调动中央和各级地方机构、国有和民营企业等多主体参与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各区域协作优势,形成广播电视国际传播工作合力。三是全面统筹广电媒体资源,形成国际传播合力。支持各级广电媒体,尤其是新疆、内蒙、广西、云南等边境地区广电媒体,利用地理区位、节目内容、语言文化等优势,通过合作办台、开设海外中国频道、节目合作拍摄等多种方式参与国际传播体系建设,形成国际传播中的广电媒体方阵。
作者:贺涛 单位: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展研究中心
- 上一篇:广播电视信号发射技术分析
- 下一篇:广播电视传媒与报刊媒体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