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监测研究

时间:2022-06-28 04:04:17

导语: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监测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监测研究

1引言

多年来,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监测,作为安全播出链条上的重要环节,为日常安全播出管理和应急指挥调度提供了数据支撑。我国广播电视虽然逐步建立了重点针对广播电视台、有线网、发射台等单位的安全播出考核评价体系,但是安全播出监测有别于制作、播出、传输、发射、接收等安全播出链条上的其他环节,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目前,面向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监测的考核评价,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研究,尚不能完全满足实际需要,亟待进一步补充和完善。

2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监测的考核评价思路

安全播出监测考核评价的评价对象是各级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监测机构。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监测的考核评价目的不是单纯评出名次及优劣程度,更重要的是通过建立科学实用的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监测考核评价体系,真实反映、准确衡量当前安全播出监测的效果,推动各级安全播出监测机构明确自身未来建设的发展方向,促进各级安全播出监测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从而引导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监测体系的不断完善。结合安全播出要求,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监测考核评价主要包含以下三方面内容:(1)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监测的效果评价,涵盖对安全播出监测的准确性、及时性、优劣性等指标效果方面的评价;(2)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监测的建设评价,涵盖对技术、队伍、制度等保障体系建设方面的评价;(3)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监测的管理评价,涵盖对任务管理、协调管理、重保期管理、创新管理等业务管理方面的评价。基于此考虑,设计的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监测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框架如图1所示。

3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监测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

3.1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监测考核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1)综合性原则:能够反映各级广播电视监测机构的共性及个性化特点,以期实现不同监测机构之间的横向比较。(2)统一性原则:充分考虑到监测机构共性与个性特征的前提下,指标的建立与组成具有统一的逻辑。(3)客观性原则:考核评估视角客观,能够真实客观反映各级广播电视监测机构的现状及监测水平。(4)科学性原则:采用的数据采集方法及指标体系设计具有理论与实践基础。(5)规范性原则:数据来源、考核评价方法与指标应用具有明确的规则和定义。(6)前瞻性原则:在具有稳定框TerrestrialDigitalTelevision运营管理IndustryOperation34.www.rti.cn架与指标构成的前提下,充分考虑新兴媒体对广播电视监测的影响,针对安全播出监测可能的发展变化预留新增考核评估指标的入口。

3.2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监测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的维度和指标设置

3.2.1效果评价

效果评价是对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监测效果的评价,反映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监测的指标效果,包括准确性、及时性和优劣性等三类共七项指标。(1)准确性①技术性监测差错率指技术原因导致的监测异态差错数占可统计异态总数的比例。该指标为定量指标,计算公式如图2所示。②责任性监测差错事件数量指责任原因导致的监测异态差错事件的数量。该指标为定量指标。③重保期监测差错事件数量指在广播电视重要保障时期发生的漏监、错监等差错事件数量。该指标为定量指标。(2)及时性①异态报送不及时事件数量指未在时限内报送监测异态情况事件的数量。该指标为定量指标。②零报告不及时事件数量指未在时限内报送重点时段零报告事件的数量。该指标为定量指标。(3)优劣性①监测报表质量指报送监测报表的优劣程度。该指标为定性指标,主要评价:是否正确,是否全面,是否描述清晰。②监测报告质量指提交监测报告的优劣程度。该指标为定性指标,主要评价:是否正确,是否完整,是否进行分析并提出工作建议。

3.2.2建设评价

建设评价是对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监测保障体系建设的评价,包括技术保障、队伍保障、制度保障等三类共十项指标。(1)技术保障①供配电系统配置达标率是指供配电系统配置满足要求的项目数占要求所有项目数的比例,反映在外电、应急电源、配电系统等方面达到相应保障级别配置要求的情况。该指标为定量指标,计算公式如图3所示。②数据采集设施可用度是指各采集点、遥控站、监测站点等数据采集设施正常运行时长占数据采集设施运行总时长的百分比,反映监测信号拾取及传输设施运行的可靠程度。该指标为定量指标,计算公式如图4所示。其中,数据采集设施累计故障时长包括因网络系统故障、外电中断、人为破坏、自然灾害等外部原因造成的故障。③业务处理系统可用度是指各业务处理系统正常运行时长占业务系统运行总时长的百分比,反映监测信息处理、统计及信息记录设施运行的可靠程度。该指标为定量指标,计算公式如图5所示。其中,业务系统累计故障时长包括因网络系统故障、外电中断、人为破坏、自然灾害等外部原因造成的故障。④机房环境达标率是指机房环境配置满足要求的项目数占要求所有项目数的比例,反映机房选址、空调、消防、安防措施、防雷接地等机房和天线场地环境符合要求的情况。该指标为定量指标,计算公式如图6所示。⑤技术安全事故数量指技术原因导致的重大安全事故数量。该指标为定量指标。(2)队伍保障①监测岗位满足率指标主要评价在岗监测人员对监测岗位需求的满足程度。该指标为定量指标,计算公式如图7所示。②安全播出意识水平指标主要评价监测人员安全播出意识水平。该指标为定量指标,计算公式如图8所示。(3)制度保障①安全播出规章制度完善度安全播出规章制度完善度为定性指标,主要评价:是否齐备,是否规范,是否有相应工作记录。安全播出规章制度包括所有与安全播出相关的管理制度,包括机房管理、值班及交接班制度、安全制度、用配电管理制度、事故报告制度、维护检修制度、技术档案管理制度。②运维流程完善度运维流程完善度为定性指标,主要评价:是否齐备,是否规范,是否有相应工作记录。运维流程包括交接班流程、巡机流程、业务调度流程、检修操作流程、异态处置流程、报告流程等。③应急预案完善度应急预案完善度为定性指标,主要评价:是否齐备,是否报主管部门备案,是否有演练记录。应急预案包括供配电系统应急预案、监测系统应急预案、自然灾害应急预案、重大异态处置应急预案等。

3.2.3管理评价

管理评价是对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监测业务建设的评价,包括任务管理、协调管理、重保期管理、创新管理等四类共五项指标。(1)任务管理监测任务(指令)落实率指标主要评价各项监测任务和调度指令的落实程度。该指标为定量指标,计算公式如图9所示。(2)协调管理沟通(报告)机制完善度为定性指标,主要评价:是否建立与被监测单位的沟通机制,是否建立与相关监测单位的协调机制,是否建立与管理部门的报告机制。(3)重要期管理重保期工作方案完善度为定性指标,主要评价:是否齐备,是否及时更新,是否有相应工作记录。(4)创新管理①科研(工程)项目数量指主持和参与的科研(工程)项目数量。该指标为定量指标。②成果(案例)案例数量指安全播出突出成果和案例的数量,包括:经省级及以上评定,并经实践证明解决播出监测中实际问题的研究成果;及时避免救恶性插播事件播出或及时挽救、特大和重大播出事故的案例;减少事故、事件影响,表现突出的案例。该指标为定量指标。

4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监测的考核评价方法

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监测考核评价是对效果、建设、管理三个维度的综合评价,考核评价主要思路是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基础数据采集,通过基础数据测算得出三级指标值,然后对指标值进行处理及标准化,依据权重设置,通过各级指数合成计算出各考核评价对象的综合得分。

4.1基础数据的获取

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监测基础数据的获取可以以年度为单位,通过各考核评价单位自主报送、相关单位反馈、工作(系统)记录查询、主管部门定期检查等方式获取基础数据。例如,主管部门可以通过监管系统、被监测单位自报、其他监测机构报告、用户举报、管理部门组织的抽查和互检互查等方式,获取并确定监测差错事故。

4.2数据处理及标准化

对于定性指标的预处理和标准化,根据成熟度模型的定义来量化和处理,计算结果一般分布在0和1之间。例如,专家和主管部门对某监测台“监测报表质量”指标进行考核评价。该台监测报表质量均值为8.85,得分为88.5分,极大值为10,极小值为7,全距为3,中值为9,众数为9。打分集中在7、8、9、10分,频率分别为5、11、18、14,所占百分比为10.4%、22.9%、37.5%、29.2%,最高频次为9分。可见,专家和主管部门认为该台监测报表质量较好,且对监测报表质量意见看法相对一致。如图10所示。对于定量指标的预处理,根据指标定义对应的计算公式来量化。对于定量指标的标准化,基本思路是根据每个评价指标的上、下限阈值来计算指标值,计算结果一般分布在0和1之间。例如“技术性监测差错率”指标,根据安全播出相关阀值要求,差错率为0.1%及以下得分为1,1%以上得分为0,则该指标得分为:在实际计算过程中,还可能将多种方法结合使用。

4.3指标的权重设置

4.3.1各维度下属指标的权重设置

(1)效果评价指标的权重设置监测效果的考核评价在准确性、及时性、优劣性三方面进行。根据各二、三级指标对监测效果评价影响的不同,效果评价指标内各级指标的权重设置见表1。(2)建设评价指标的权重设置监测建设考核评价在技术保障、队伍保障、制度保障三方面进行。根据各二、三级指标对监测建设评价影响的不同,建设评价指标内各级指标的权重设置见表2。(3)管理评价指标的权重设置监测管理考核评价在技术保障、队伍保障、制度保障三方面进行。根据各二、三级指标对监测管理评价影响的不同,管理评价指标内各级指标的权重设置见表3。

4.3.2各维度的权重设置

从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监测现状来看,有效提升监测效果是建立广播电视监测考核评价体系的主要目的之一,也是各级监测机构监测水平的直观反映,故广播电视监测考核评价体系在各维度上的权重设置如下:广播电视监测考核评价综合得分=效果评价×50%+建设评价×25%+管理评价×25%

4.4指数的合成

广播电视监测考核评价指数合成的思路是,以参加考核评估的所有单位为整体,取所有被考核评估单位在每个指标上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将待考核评估的单位的相应指标值与其进行比较,得到各维度的得分。

4.4.1各维度的指数合成

为简化表达,以效果评价为例说明考核评价指数合成的具体应用。按照之前的分析结论:效果评价=准确性×60%+及时性×20%+优劣性×20%(1)分别以A、B、C指代待考核评估单位的效果评价二级指标分值,即:(待考核评价单位)准确性=A(待考核评价单位)及时性=B(待考核评价单位)优劣性=C(2)分别以Max、Min指代所有被考核评价单位在三个二级指标上的最大值、最小值,即:所有被考核评价单位在“准确性”指标上的最大值=Max(A)所有被考核评价单位在“准确性”指标上的最小值=Min(A)所有被考核评价单位在“及时性”指标上的最大值=Max(B)所有被考核评价单位在“及时性”指标上的最小值=Min(B)所有被考核评价单位在“优劣性”指标上的最大值=Max(C)所有被考核评价单位在“优劣性”指标上的最小值=Min(C)(3)效果评价维度、建设评价、管理评价的综合得分如图11所示。同理,各二级指标的考核评价分值也可以根据上述公式由三级指标值计算获得。

4.4.2综合指数合成

在三个维度基础上,对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监测进行综合的整体考核评价,采用同样的考核评价思路,如图12所示。

5结束语

本文结合广播电视行业实际需求,对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监测考核评价进行了系统全面的研究。首先明确了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监测考核评价的对象及目的,从效果、建设、管理三个维度进行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监测评价指标框架设计。然后结合安全播出监测的特点,以主观评分与客观评价相结合,研究构建了包含3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22个三级指标的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监测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最后提出了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监测考核评价的具体方法: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基础数据采集,利用成熟度模型、阀值法来进行指标数据处理和标准化,并进行举例分析,提出了指标的权重设置,通过指数合成的方式计算出考核评价综合得分。本文的研究成果,为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监测考核评价提供了具体指导和借鉴。

作者:李江涛 单位: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监管中心

参考文献:

[1]广电总局令第62号《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及专业实施细则[Z].2009.

[2]GY/T264-2012.广播电视停播统计方法规范[S].

[3]王亚男,李晓鸣,郭沛宇,郭琳园.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考核评价体系概述[J].广播与电视技术,2013,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