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剧运作发展的综述
时间:2022-01-10 03:09:00
导语:广播剧运作发展的综述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广播剧作为广播电台独有的艺术门类,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魅力。如今电影和电视剧的迅猛发展、新媒体的发展、新技术的应用等,对广播剧形成了强烈冲击,对广播剧今后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广播人如何把自己独有的广播艺术老品种继承发展下去,是值得深思的课题。
一、注重广播剧的内容和创新
广播剧只要具备人物的表演元素,具备时间空间,具备故事性和人物关系,他就可以成为一部广播剧。目前广播剧大致有三个类型:精品广播剧、泛情景剧、商业类的娱乐剧。无论哪种类型,它都是靠故事情节吸引人,以内容为王的,也就是说广播剧的内容是其生存的基石。它的创作题材应该源于生活,更多的关注丰富多彩的社会现象、大众生活、民生百态,只有贴近百姓和他们的生活,使自己的根深深扎在百姓生活的沃土之中,老百姓才会接受你,喜欢你。
清远人民广播电台制作播出的《快乐双辉》就是一档贴近生活、接近群众,风格活跃幽默,情节生动抓人,样式短小紧凑,具有地域特色的情景喜剧。节目是由两位主持人分角色演播,配以模拟效果声响,演绎社会百态,嬉笑怒骂、针砭时弊,听来轻松愉快,幽默谐趣。《快乐双辉》栏目是在1997创办的,到现在已经热播了13年,该节目听众锁定在城市休闲人群,以“制造平民式快乐”为理念,节目内容选择的是生活题材,通过生动立体的角色扮演、幽默搞笑的场景对话,让节目带给受众欢笑的同时,也让受众得到了一定的生活启示。她的成功在于:一是情景剧中性格化人物生动。两位主持人一会扮演父亲和儿子、老板和员工、老师和学生、一会又扮演司机和乘客、档主和买菜阿姨、银行职员和储户……二是身边小事议论大话题。我们从情景剧的内容可以看出,她是从小事入手,小处着眼,以小见大,引导听众分析问题。三是这些系列剧的每个故事都相互独立,3-5分钟说完一个小故事,不存在几天不听就衔接不上的问题,也非常符合现代人快节奏下收听广播的间断性收听习惯。四是节目采用方言来播出,也就是本土化广播剧。
广播剧应面向大众,内容贴近大众,在“短、平、快”上做文章。我们制作的广播剧更多的选取基层生活的事件,选取老百姓最关心的角度,贴近社会、贴近生活,必然会受到听众的喜欢。
二、着力打造广播剧的品牌建设
点优成势,塑就品牌。众多的听众每天都在各个频率中寻找他们熟悉的节目,一个节目在听众中产生了一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它就有了品牌效应。而这种品牌建设是通过有意识、有目的的精心策划和打造而成的,讲究的是创意和策略。品牌打造强调品牌的个性,个性越鲜明,品牌的影响越大,与听众的互动效果就越好。当然,主持人的才华、风格、魅力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栏目的质量,从而也影响栏目的品牌效应。同时,品牌的打造需要投入。据说央视品牌建设的投入约占经营收益5-6%,这可是几个亿!我们广播人舍不舍得为品牌栏目做这种投入?能不能做到持续地按比例投入?
上海人民广播电台的品牌刑侦剧《刑警803》给我们在品牌建设上提供了很好经验。803的名字取当地刑侦总队的所在地——中山北一路803号,节目名就是个门牌号。首先栏目取名就非常贴近当地听众的生活,大家熟悉。魅力从芳名开始!广播剧的创作播出有了第一阶段的成功后,为了增强明星效应,还专程上北京请刘欢重新录制了主题歌。合作的音像公司还把《刑警803》中的《玩火自焚》、《大亨》等改编成电视连续剧,进一步扩大了《刑警803》的影响。
三、坚持广播剧的常态化
1996年,把广播剧纳入“五个一工程”评奖项目,这使拥有大批听众但又濒临衰落的广播剧获得了新的生命。但是,目前我们各电台所生产的广播剧,基本上是为了评奖而制作,评奖的功利性很重,除少数电台外,可以说绝大部分的电台既无广播剧的专业人员,也无广播剧的播出时间,每年仅生产一两部广播剧参加“五个一工程”评奖。送评“五个一工程”奖的作品当然是精品广播剧,但精品是怎么练就来的?没有积累,哪能一日成精。因此,我们要将广播文艺类最媲美的广播剧做成常态化节目。广播剧有了播出的窗口、有了能发挥的空间,才能在沃土中茁壮成长。
做广播的人都知道,周播节目对广播而言,无论是市场占有率还是经营方面,意义都不大,广播栏目剧必须要做成日播节目,才会有影响力。当然,如此一来就必须面临一些实际问题:第一,剧本。熟悉广播又能写出好剧本的作家很少,仅靠本电台的编剧爱好者写剧本,想要出又多又好的剧本不容易。第二,演绎广播剧的演员有待培养。清远人民广播电台录制了三部广播剧,录制人员曾邀请过配音演员、电视台播音员、话剧演员,基本上要外请,且参演人员水平参差不齐。第三,后期制作和宣传、营销。录好的广播剧只是一个半成品,后期制作是“制造工厂”中非常重要的“生产车间”,音响、音效、合成等制作水平同样反映了一个台广播剧水平的驾驭能力。
四、探索广播剧的市场营销
广播剧是广播文艺中最具有广播特点的品种,它能把广播的长处、特点充分地显现出来,但为什么很多的电台却不做日常广播剧呢?原因是成本过高,广播剧的制作远远高于电台一档普通节目的制作费用,若要满足一个广播剧栏目日常播出,存在很大困难。让我们仅靠上级拨款和电台自身投入也不现实。那我们是否考虑改变以往广播剧“只投入、不产出”的状况,把广播剧作为电视剧一样变成“卖出节目”,创造利益最大化?
清远人民广播电台的广播剧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没有主角的采访》、《一张照片》、《选择》连续三届(第四、第五、第六届)获得广东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但评完了奖,这些剧目还能什么作为吗?只有一个归宿——入库,保存,基本上没有再利用。投入几万元的作品就这样拿回一个获奖证书后销声匿迹了。还有该台的《快乐双辉》节目,既然它有很高的市场份额,是听众喜欢的节目,为什么不能把它从目前单纯的“播出节目”向“卖出节目”发展,虽然是方言播出,至少也能在方言地区变成可以交易的广播剧商品。
因此,我们要下大力气多出“市场”适销对路的广播剧“产品”,只有这样,才能形成良性循环,使广播剧良好的发展和持续繁荣。
- 上一篇:乡党委年终发展党员工作报告
- 下一篇:领导在抗洪抢险推进会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