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广播节目研讨论文
时间:2022-09-29 04:06:00
导语:农村广播节目研讨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为帮助更多的农民看上电视、收听到广播,国家广电总局确定2005年为广电系统的“农村服务年”。国家将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提高农村广播电视人口的有效覆盖率……让广大农民群众能够享受到、享受好基本的广播影视服务,让党和政府的声音更快、更好地传入千家万户。
为帮助更多的农民看上电视、收听到广播,国家广电总局确定2005年为广电系统的“农村服务年”。国家将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提高农村广播电视人口的有效覆盖率……让广大农民群众能够享受到、享受好基本的广播影视服务,让党和政府的声音更快、更好地传入千家万户。①广播是对农宣传的主阵地,由于县级广播电台最接近农村,是对农宣传的排头兵,担当着地方经济发展中服务农民群众的宣传员的角色。“在服务性方面,地方媒体更具优势。”②常熟市地处江南水乡,经济比较发达。常熟电台领导对农村节目一贯重视,今年进一步强化了对农服务理念,提出农村节目要:“走进农业龙头企业,走进种养殖大户,走进农业生产基地,为农业发展服务,为农民增收服务,为增产增效服务。”我们为了扎实开展“三走进三服务”的活动,加大节目组织宣传策划,优先考虑对农节目的人员配置,由具有资格证书的播音员竞争上岗担任主持,组成以节目部主任为首的报道组,充实采编播力量,提高对农节目的报道水平。同时把宣传大片头内容更新为:“种什么,养什么,不懂科技怎么行;买什么,卖什么,不问市场怎么行。拉着农民兄弟的手,跟着市场走。”制定详细的采访计划,在唱好农村四季歌的基础上更注重对农精品节目的打造。力求节目内容贴近三农,以农民需求为目标,做好对农宣传的各项工作,并充分利用15万只农村有线喇叭的阵地,紧扣本地农业经济发展的脉搏,真实反映农民群众的心声,引导农民致富,培养新型农民。总结常熟台对农节目的成功经验,笔者就县级台广播如何加强对农节目的服务性提出以下几点思考。
1、注重本土内容,突出对农节目的“农味、农色”。
任何“三农”的节目都应该“姓农”,要贴近农民、贴近农村生活、贴近农业实际。为了对农节目内容的本地化,就要真正深入农村,靠近农民,从心理上走近农民兄弟,听农民说话,为农民说话。农村生活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节目创作源泉,只有深入农村采访,才能获得我们对农节目的鲜活素材。借用一位受访者的话“要做农民心目中的好节目,就让你的身上沾满泥浆吧!”当然,我们不必要求农村条线的记者和编辑每次采访都脚穿胶鞋,深入田边地头,但是必须要求是来自农村一线的真实声音,以保证对农节目的纯正“农味、农色”。我们主动和市农林条线的专家紧密联系,开设“农林专家走进直播室”,增加他们走进直播室的次数,进一步把增强为农服务意识落到实处。通过热线电话,讲解和指导农民朋友关心的话题,及时帮助农民解决生产中遇到的难题,向农民朋友传递第一手生产技术方面的信息,解决农民朋友的实际困难,内容涉及作物栽培、植保植检、水产养殖、农机推广、畜牧兽医、家畜改良、渔政管理、种子繁育等各个方面,进一步突出该节目的本土特色,深受农民朋友的欢迎,听众来信、来电、短信咨询踊跃。
从我市农业发展情况来看,目前已经形成了东部优质蔬菜、中部优质粮油、南部特色水产、西部瓜果草皮、北部绿化花木五大特色区域。虽然拥有2家省级龙头企业、4个省级名牌农产品、77个无公害农产品,但是缺乏在全国叫得响的农产品品牌,在品牌的培育、宣传、保护、发展等方面做得还不够,难以适应我市农业实施战略性调整、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今年年初,我市召开农产品品牌建设会议,邀请各界人士共同探讨如何更好地发展我市的品牌农业,以品牌农业的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针对这一情况,我台对农积极配合,相应调整节目内容的报道重点,集中推出能够代表常熟水平的名牌农产品,列出了我市农产品的名单,重点筛选出具有实力、具有代表性的产品进行重点报道,并且做好随后的跟踪报道,通过对外宣传,使剑门绿茶、沙家浜阳澄湖大闸蟹等农业品牌,声名远播。这些品牌在纵横市场的同时带动了一批相关产业,激活了一方经济。我们加大对本地农业品牌产品和企业的宣传力度,目的是提高这些产品的知名度,促进品牌农产品的销售,增加农民的收入,营造全市上下大力发展农业品牌的浓厚氛围。
2、使用乡土化的广播语言,提高对农节目内容的有效到达率。
广播人要有一种职业习惯:让听众一听就懂,而且不费力,就能听懂。中国传媒大学曹璐教授说过:广播节目的听觉效果是在分分秒秒的有效传播中的累积中实现的。那么,如何提高农村节目内容的有效到达率,关键是让农民朋友听得到、听得清、听得懂,节目内容才有可能成为有效信息。首先是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让广播的声音能够传到农民朋友的耳朵里;其次是主持人的口齿清楚,编辑的文稿短小精悍,文字简洁生动,符合广播语言传播规律;再次要适合农村氛围,听众听得懂。总之,对农广播语言的通俗化、乡土化就是我们特别要注意的问题。我台对农节目非常注重对农语言的乡土化,尽量不使用时髦词汇,更不去盲目摹仿。尤其是《乡村故事》小栏目尽量使用农民自己的语言,符合他们的说话习惯,农民朋友听起来容易,接收节目内容容易,解码、理解也容易。这档小栏目每期10分钟,选择那些故事性很强,对农民有启发的有关三农的新事,让农民自己“说农村人,说农村事,听听我来说故事。”通过录音采访真实记录农民朋友的朴实故事,让故事来说话,从而提高农民市场观念、法制观念、竞争观念、创新观念。如何让党和政府的三农政策深入地传播到农村千家万户,我台精心制作的农村养老保险广播剧对此就做了有益的尝试。据初步调查,常熟现有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近20万人,其中农民老年人口占70%左右。从去年开始,常熟市委市政府启动了“阳光工程”,对年满55周岁以上的女性农民和60周岁以上的男性农民发放社会养老补贴金,凡是子女参保的对象,每人每年将分别获得800到1000元的补助金额,仅此一项,市财政去年就拿出了1.5亿元专项资金补贴老年农民。事实上,老年农民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他们的基本生活问题。如果按每人每年4000元的基本生活保障计算,就得投入5亿多元的资金。显然光靠政府负担是不可能的,必需动员社会、家庭等各方面的力量共同来承担、共同来解决老年农民的生活保障问题。为此,我台推出了农村养老保险广播剧,目前已经录制了30集,每集10分钟,剧中担任主角的是家喻户晓的当地演员,使用的是当地方言,这种形式农民喜闻乐见,比较接近农民的思维方式,农民朋友听得亲切,也容易接受节目内容,目前我市的农村养老保险覆盖率已经达到85%。
3、宣传农民身边的典型,增强对农节目的贴近性。
目前常熟市农村呈现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喜人局面,而且在农村经济建设中出现了许多典型事迹,涌现出许多种粮大户、蔬菜种植大户、奶牛养殖能手、特种水产养殖户等致富能人。这些“农业状元”各具特色,有的善于学习,与时俱进,积极转变观念;有的成立合作经济组织带动一方农民致富;有的把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化经营农业;有的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把产品推销到国外。为了树立典型,让更多的人知道他们的先进事迹,我台推出了《致富农家》小栏目。《致富农家》时间长度为25分钟,邀请“农业状元”,走进“致富农家”,畅谈“致富经”。主要介绍我市的致富典型,宣传农村致富带头人,为农民朋友传递致富信息,传授致富经验。侧重介绍农民创业经验和农村生产养殖等各个领域行家里手的创业致富过程。我们提前做好采访工作,列出详细的提纲,围绕创业者如何选择创业项目,如何面对市场风险,如何改变陈旧的理念等内容重点展开。另外针对嘉宾从事的项目,搜集一些相关信息,在和嘉宾交流时穿插介绍。节目结束前十分钟留给听众,让听众和嘉宾直接交流。2004年3月27日,国务院总理踏着春风视察全国文明村常熟支塘镇蒋巷村。温总理查看了土地复垦复耕的现场,又走访了种粮大户等人。总理既肯定了蒋巷村土地的复垦复耕,又高度赞赏了村书记常德盛。我们及时抓住这一机遇再次做专题,常德盛是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党的十六大代表,虽然在节目中多次介绍过他的先进事迹,但是这次报道的信息鲜活,角度不同。通过总理和普通农民的亲切交谈,传递出了农民朋友最关心、最感兴趣的信息:国家重视农业,种粮食照样能致富。借助蒋巷人的亲身经历,再一次讴歌了常德盛这样一位全心全意为村民服务的致富带头人。
妇女能撑半边天,在农村建设中同样也涌现出许多妇女能手,每周一期的《农村妇女》小栏目也就应运而生,该栏目与市妇联常年合作,主要是采写我市农村女性的创业历程,从细微实处反映我市农村妇女的巾帼风采,反映她们如何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比如:全国劳动模范、常熟市梦兰村党委书记、江苏梦兰集团董事长钱月宝,她以骄人业绩,谱写了一曲共产党员的奉献之歌。30多年来,她扎根农村,带领村民艰苦创业,开拓奋进,把一个靠2万元贷款起家的村办作坊式小厂,发展成为中国家纺行业的排头兵;把一个贫困的村庄建设成为“中国十佳小康村”。节目中主要介绍她在致富道路上如何迎难而上;在不平坦的创业之路上怎样克服困难,经受企业倒闭的考验;怎样从一位普通的农家女,成长为中国“十大女杰”,从而以她的榜样力量来激发农民朋友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我台对农节目中的《致富农家》、《农村妇女》等小栏目都是介绍农民朋友身边的人、身边的事,符合听众的心理接近性。通过我们的报道,激发农民致富的欲望,为农民致富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为农民致富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
4、树立平民意识,增强对农节目的沟通能力,缩短城乡“信息沟”。
对农节目要有“平民情结、平民视角、平民内容。”传播方式不应居高临下,不要故作高深设置过高的接受门槛,要针对农村受众的接受水平,体现节目的大众化、通俗化、易受性、趣味性。要杜绝用城市的思维和口吻做农村节目,记者要具有平民情结,心系农民,带着感情,努力做到让渴望致富的一家一户成为忠实听众,让农村人喜闻乐听,让城里人也感兴趣。随着农民生活状况的改善,法制意识不断提高,农村里出现了许多热点问题,比如:农民宅基地归属问题、离婚财产分割问题等等。为了让法律走进农家,让农民朋友得到法律保护,我们与有关律师事务所联合,共同创办了《农村法律直播室》栏目,常年邀请资深律师走进直播室,通过具体案例解释相关法律条文,以农民朋友的视角与之近距离交流,解决农民朋友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法律难题,维护其自身权益。“律师说法”受到了农民朋友的欢迎。
美国社会学家M•罗吉斯在《乡村社会的变迁》一书中谈到发展中国家农村发展的教训时说:“对农民缺乏了解造成了很多发展规划的失败。”③这种教训在对农节目的宣传中同样应当引起足够重视。如果对农民朋友的不了解就会造成传受双方的隔阂,进而形成农业信息流通的瓶颈。其实,媒体和受众之间本身存在着信息盲区,要想让广播和听众之间的交流能够畅通无阻地传播交流,就必须不断提高对农节目的沟通能力,沟通的前提是听得懂、易接受,让那些少数人才能听懂的专业语言,变成广大听众能够听懂的大众语言。比如天气预报,在整套节目中已经安排在黄金时间固定播出,但是对农节目中仍要重视天气预报的播出。因为,农民朋友对天气预报的关注度极高,他们最为关心的是与他们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信息。为此,在对农节目中我们对天气预报进行了深加工,避免一些专业术语,在播报天气预报的同时介绍健康指数、农事建议,这样一来就使单纯的气象信息包含了人文关怀和农业服务信息。一般人关心天气预报只是想知道今天天气如何,需不需要带雨具,要不要把衣服晾在外面;而农民朋友则更多的是关心天气背后的深层次信息,今天的天气对庄稼会产生怎样的影响;什么天气适合播种、施肥;什么样的气温容易滋生水稻病虫害等需要及时防治;如果天气可能发生变化,我们还要及时提醒农民提前做好准备。目前农民朋友对信息的需求非常迫切,随着农业科技的进步,新技术层出不穷,需要农民及时掌握,即使春耕秋收这样的常规农事,也会因为气候的变化等,需要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天气预报虽是广播语言中最常见、最为简单的词语,但农民朋友对它的关注度却比较高。总之,在对农节目中尽量使用简单的语句阐述对农理论,满足农民朋友的实际需求。
5、利用广播转播车的优势,通过现场直播搭建交流平台,增强对农节目的吸引力。
在采访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农民朋友现在最缺乏的就是先进的技术,种什么、养什么、怎么种怎么养,怎样能够有一个好的收成,这些是农民朋友迫切想要知道的。常熟地区的农民朋友常常利用赶集的机会自发组织交流;农林部门也经常送科技下乡,或者开办各类培训班;这两者存在着一些局限性,彼此交流受到一定限制,于是,我们利用广播转播车的优势,服务农民,和农民面对面。广播转播车可以扩大传播范围,打破地域的局限性,避免人员分散性。通过电波能够使不同地区的农民在同一时间收听到专家对一些共性问题的集中解答,另外对一些个别问题再到实地手把手指导。从1999年开始,我们每年都要举办一次“致富农家”大型科技下乡现场直播活动,精心选择直播现场,所选地点既要具有特色又要具有榜样的示范作用。在科技下乡现场直播活动中,我们的具体做法是:邀请本市农林局推荐的专家以及江苏省农科院的专家,现场介绍种植、养殖业方面的知识,送科技到农家;现场接受农民在种养殖方面的技术咨询,还接听听众热线电话的咨询,满足农民朋友的咨询需求;现场发放农业推广适用新技术等方面的资料,并进行有奖问答,活跃气氛;派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把农业技术直接送到农民兄弟的手中,手把手指导。广播转播车的流动宣传在广播与听众之间架起一座连心桥,提供一个交流沟通平台,让专家和农民直接交流。通过大型下乡活动为农民朋友提供种养信息、种养技术以及有关农业的政策等等,不断提高农民的致富本领,最终目的是让农民得到看得见、学得会的实惠。农民朋友亲切地称:电台转播车就是科技大篷车。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广播节目实现针对性、时效性、提升节目吸引力感染力的根本途径。我们县级台对农广播具有广阔的天地,只要我们踏踏实实履行“三贴近”原则,牢固树立为农业、为农村、为农民服务的强烈意识,始终奉行对农节目的宣传宗旨:服务农民朋友,办给农民朋友听,让农民成为主角,把农民的需求放在第一位,对农广播一定能够大有作为。我们要站在农民朋友的立场上,围着农民转,顺应农民心,贴着农民干,全心全意为农民服务,以乡土化的语言和喜闻乐见的形式,用心去体味,把对农节目说得通俗易懂,说得风趣动人,让农民快乐、喜欢,让对农广播节目真正成为农民朋友的知音。
- 上一篇:农业产业化建设大会的讲话
- 下一篇:市畜牧生产及动物防疫工作现场会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