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音乐节目主持人优势研究论文
时间:2022-09-22 04:10:00
导语:广播音乐节目主持人优势研究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随着广播音乐节目的发展,广播音乐节目主持人的队伍也在不断壮大。在诸多音乐节目主持人中,有一种主持人,因其既有广博的音乐专业素养,又具有较高的播音主持业务水平,而颇受听众欢迎。本文中,笔者将这种以其独特的对音乐的评论性语言为最大特点的主持人称为“乐评型广播音乐节目主持人”(以下简称乐评型主持人),并从四个方面论述了他们的优势——即角色优势、知识构成优势、鉴别力优势和主观信息优势。
一、乐评型广播音乐节目主持人概述
(一)广播音乐节目及主持人现状分析
广播,是一种依赖于声音、作用于人的听觉的媒体。而音乐,作为一种最动听的声音,也是一种听觉艺术。可以说,音乐与广播的结合可谓珠联璧合,广播音乐节目作为最受听众欢迎的节目类型之一,一直占有着广播节目的重要一席,同时对社会音乐生活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当今社会,随着科学技术的提高和唱片工业的发展,广播音乐节目的类型越来越多样,所传播的音乐内容也越来越广泛。据有关资料介绍,国内音乐电台和综合台的音乐类节目,按照节目形式的不同,主要可以划分为以下几类:
欣赏类音乐节目:音乐节目中最纯粹的一种形式,它基本以音乐为主要内容,语言完全以引导欣赏为目的。这种节目的参与性不强,来自主持人的观点和信息是节目的主导。
杂志类音乐节目:以音乐为载体,配合多元化的音乐节目,杂志类音乐节目并不是典型的音乐节目,出现在音乐台则成了以音乐为特色的杂志类节目。
娱乐类音乐节目:大多数是开放性的,多是随意性的、不确定性的,以听众的参与为主要形式。
情感类音乐节目:此类音乐节目和娱乐类音乐节目是最需要沟通的,主持人的沟通能力决定了节目的形象。
应该说,当今广播音乐节目的形式以及传播内容都是多种多样的,由于社会音乐生活的繁荣,广播音乐节目也面临着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一方面面临浩瀚的音乐海洋,有着取之不尽的节目源;另一方面面对庞大的受众群,广播音乐节目也有广阔的市场。而处于这两者之间,作为节目最终形态呈现者的广播音乐节目主持人(国外称之为DJ,即Discojockey,唱片骑士,意指在歌厅或广播中放歌给人听的人),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陈雅萍和侯珊在《跨世纪的新课题——走向21世纪的广播音乐节目前瞻和再思考》一文中分析了当下广播音乐节目主持人的几种类型:
“目前,从事音乐节目的主持人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类:一是具有专业能力又有独特的主持风格的主持人;二是音乐编辑改行充当主持人;三是具有亲和力和一定专业能力的客座主持人;四是播音员出身,由念稿过渡到说稿的主持人。由播音到主持,往往严谨规范但轻松活泼不足,由编辑到主持,有时也存在专业知识丰富、声音处理欠缺的问题。从许多成功的经验来看,第一类主持人应是广播音乐节目主持人培养和造就的重点。他们既有专业能力,又有亲和力,既能站在一定的高度解释某种音乐现象,又以其与众不同的个性化主持吸引大批的听众,这样的主持人才能适应竞争日益激烈的多媒体时代。”
(二)乐评型广播音乐节目主持人概述
“音乐评论,概括地讲,就是在一定的世界观和艺术观的指导下,以音乐评介为基础,对音乐创作、音乐表演等音乐现象、音乐观念所进行的分析、研究、阐述、评价活动。音乐评论包括现实音乐评论和音乐理论研究两个方面。现实音乐评论着重论析当前的音乐创作、表演和社会音乐生活中的各种现象,以及对具体的音乐作品进行分析、评价等;音乐理论研究的任务则是探讨和总结音乐现象中的规律性问题,建立和丰富有关创作实践的普遍原理,同时也强调对一定历史时期的音乐运动、音乐思潮以及各种音乐风格流派的分析、评价。”
让我们先来看几段乐评:
“秦川在台上的忙乱,来自于对太多细枝末节的刻意精雕细琢,使得整首《A大调钢琴奏鸣曲》变成了无数纷繁的色块,最终也没能够给我留下太多关注点。如果真是为了展现出作品更多潜在的内涵的话,那么无疑艺术家必须以敏锐的洞察力和高人一等的音乐价值取向对所有呈现于外的音乐材料进行取舍,最终获得完整完美和匀称的表达。”[FS:PAGE]“在他们的音乐里有很多punk(——一种流行音乐形式,笔者注)印记,伊基波普,television都对他们风格的定性有深远影响,只是灵性十足的他们巧妙避开了纽约地下乐队的浮躁和怨气,自然多了几分从容淡定的英伦气息,这和主唱深受列侬的影响脱不了干系。”
以上是笔者在《音乐爱好者》、《音乐大观》等杂志上摘抄的部分乐评文字。笔者认为,诸如此类的音乐评述性语言在广播中也同样适用。而纵观整个广播音乐节目现状,像这种着眼于音乐本体的节目比较少,能够对音乐作出恰当而深刻剖析的主持人也不多。但是我们还是发现了一些这样的主持人,比如:
张有待,中央戏剧学院毕业,北京音乐台DJ。致力于摇滚乐、爵士乐、电子乐的传播。主持的"新音乐杂志"、"LISTENFM"等音乐节目,被认为是"影响了一代人"的节目。曾参与美国格莱美颁奖典礼、荷兰北海爵士音乐节、苏黎士电子音乐节等大型活动的现场转播,并举办多场千人户外PARTY。
王勇,一位音乐学者,目前是上海音乐学院副教授,曾赴德国攻读博士学位,又是一位深受上海人喜欢的主持人,主持过著名的少儿节目《欢乐蹦蹦跳》,被孩子们亲切的称为“四眼哥哥”。如今由他担纲主讲的《星期广播音乐坊》和电台节目《王博士音乐坊》与他的音乐学者身份更加相得益彰。
欧阳,天津音乐台主持人,被网友成为“天津最有深度的音乐节目主持人”。他出生于音乐世家,15岁发表第一篇乐评文章,23岁发表第一本音乐评论专著,先后制作了《新音乐60分》、《都市夜归人》、《唱片收藏家》等节目。据其介绍,家中藏碟近8000张。
通过比较深入的了解和分析,以及对节目的追踪收听,笔者认为,他们都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所主持的节目更加注重音乐本身,相比音乐情感类、话题类节目而言,更强调音乐性。如张有待在接受山东台《小凤直播室》采访时曾说,“在我的节目里音乐是主角,我是次要的,我想说的都在音乐里表达”。
二、这类主持人在音乐上有深厚的积淀,对自己节目所设计的音乐形式有比较深入和系统的了解、把握,如王勇是留学德国的音乐学博士,张有待据称是“全中国听音乐听得最多的人”。如张有待所言,他听摇滚乐“一听就知道是谁的作品,什么样的风格”。
三、以主持人身份出现,对音乐以及各种音乐现象能够进行比较理性、深层的剖析,能够比较深入的挖掘音乐的文化内涵,在节目中的语言较多是对音乐的评述性语言。
在此不妨做一个类比,如果把一般的音乐节目主持人比作新闻工作者的话,那么这类主持人就类似于新闻评论员的角色。这类主持人可以在自己的世界观、艺术观的指导下,对社会音乐生活中的种种现象——音乐创作、音乐表演以及某一音乐潮流、某一首音乐作品进行点评、分析,引导听众进行认识、欣赏和评价。可以说,此类节目主持人就是广播音乐界的白岩松、广播音乐界的陈文茜、阮次山等,而此类广播音乐节目主持人必然呈现出与其他广播音乐节目主持人不同的特点和优势。
因为这类主持人区别于其他音乐节目主持人的最大不同点在于他们的音乐评述性语言,所以笔者认为,不妨暂且将他们称为“乐评型广播音乐节目主持人”。以下,笔者分别从四个方面分析这类主持人的特点。
二、角色优势:音乐伺服环节参与音乐传播
(一)作为音乐传播环节的广播音乐节目
按照音乐社会学的观点,社会音乐生产是一种创造生产音乐的人的行为活动过程.它是多项精神生产活动的有机综合体,可以分为四个不同的环节:音乐创作生产、音乐唱奏生产、音乐传播生产以及音乐伺服生产。早期的音乐传播是由音乐的创作、表演者完成的,在近现代大众传媒出现后,音乐传播才逐渐作为一种独立的产生音乐的生产行为而从创作、表演环节分离出来,并迅速成为社会化的商品大生产。广播音乐节目作为广播与音乐的结合,理所当然是现代音乐传播生产的重要阵地。同时,音乐传播是音乐流行的前提,音乐传播创造着音乐听众,实现了音乐功能。在音乐文化的动态建设中,人的音乐传播行为是使该结构充满内在活力的基本条件。从这一角度来说,音乐节目主持人不仅仅是一名大众传播者,准确的说更是一名音乐传播者,是利用大众传媒传播音乐的人,他的一言一行都会对社会音乐生产活动产生影响。(二)作为音乐伺服环节的音乐评论
按照音乐社会学的观点,音乐伺服生产具体指音乐教育生产、音乐批评(评论)生产、音乐科学研究生产等环绕音乐生产的诸多方面。音乐批评(评论)生产是对所有的音乐现象尤其是创作、表演、传播成果的是非成败进行评说。对专业音乐工作者,他肯定成绩,指出不足;对社会大众,他推荐优秀,明晰良莠,以提高社会的音乐鉴赏水平。科学的音乐批评引导着良性的音乐生产。在广播音乐节目中,主持人不可避免的会对音乐进行判断、评价。这就要求主持人对音乐所作的评述性语言一定要准确、客观,经得起推敲,才不至于对听众产生误导。
(三)乐评型主持人的双重角色优势
应该说,广播音乐节目主持人因其特殊的工作性质,实际上具有双重的角色,一方面它是一名大众传播工作人员,另一方面,由于他在节目中所说的内容会影响到听众对音乐欣赏活动,所以他实际上也具有了一定的乐评人的性质。如果主持人对音乐能够做出比较独到而且精准的评述、分析,往往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听众对音乐的认识和理解,更因为广播能够及时用具体的音乐作品去佐证他的观点,加之广播时效快的特点,会取得很好的社会效果。正如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音乐编辑
周游所说:“广播中的音乐评论占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可以通过具体的音乐音响来举例说明评论者的观点,以佐证这种品评的准确性,这一点是其他很多媒体所无法相比的”
从理论上讲,这种音乐评论角色与音乐传播角色的合二为一,其实质就是音乐伺服环节参与音乐传播,从而使得音乐伺服生产的间接性和滞后性有所改善,更有效的监督音乐传播。乐评人王晓峰曾说,“我不喜欢人们叫我乐评人,我更愿意人们把我看成一个传播者。我不想错过每一次把好音乐告诉你的好机会。”同样,广播音乐节目主持人的每次节目都是传播好音乐的好机会,如果他能够在音乐修养上达到职业乐评人的高度,那么,她就不但是一名主持人,更是一名“话筒前的乐评人”,相比运用印刷媒介的乐评人,还具有便捷、直观等优势。乐评型主持人在有声语言中,针对音乐的准确到位的评论性语言不仅能够加大节目信息量,也能够深化节目的深度,提升节目的品位,进而提高广播音乐节目参与影响社会音乐生活的能力。周游在《广播音乐节目的审美特征》中提到,“我们的广播还没有干预掌握社会音乐生活的能力”,笔者认为,恐怕主持人的音乐素养不够,不足以担负起这一重任也是原因之一。然而广播音乐在社会音乐传播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完全有能力,也有必要担负起干预社会音乐生活的责任。这一点,在乐评型主持人身上,也许更易实现。
三、知识构成优势:音乐节目主持人游刃有余的利器
乐评型主持人的知识构成优势主要表现在其丰富、广博的音乐知识上,诸如音乐史、基础音乐理论、音乐美学等知识以及各种音乐潮流、音乐形式、著名音乐家及其代表作品等,广播音乐节目主持人需要对此了如指掌。比如作为一档古典音乐节目的主持人,就必须要熟知中西方音乐史,对音乐史上各个时期的特点、代表音乐家及其作品,各种音乐体裁等都进行广泛而深入的涉猎。正是因为自身所具备的广博的音乐知识,才使乐评型主持人能够形成比较敏锐的鉴别力,比较准确的评论能力和较高的音乐审美趣味。乐评型主持人的知识构成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音乐节目的策划、编辑过程中
一档优秀的音乐节目离不开精心的策划和编辑,乐评型主持人在对音乐资源“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后,就进入下一个环节:对音乐进行合理的组织,以形成完整的节目。对于某些音乐节目而言,这个工作可以由音乐编辑完成,但是对乐评型节目主持人来说,他的知识储备使他具备完成这项工作的能力。比如天津音乐台节目主持人欧阳,先后编辑主持过《往日歌谣》、《新音乐60分》、《都市夜归人》、《唱片收藏家》、《音乐旅行家》等节目,内容广泛涉及流行音乐、摇滚乐、爵士乐、古典音乐等多种音乐类型。在他的节目中,你会听他对各个音乐家、歌手、乐队侃侃而谈,不经意间流露出他在音乐方面广博的修养。据他自己介绍家中有近8000张唱片。可见他对音乐涉猎的广泛程度。而站在如此丰厚的音乐积淀的基础上,做节目时就自然会左右逢源,想出好的创意和思路。欧阳先后制作的专题节目《流行音乐民族化》、《古典音乐叫你起床》、《古典音乐陪你下厨房》,从新颖的角度引导听众走进古典音乐,先后获得国家级、市级奖项。如果没有深厚的音乐知识储备,那么无疑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流,恐怕很难形成好的编辑、策划方案。[FS:PAGE]转(二)在音乐节目的播出过程中
在节目播出过程中,主持人必然要在音乐之间加入串联性质的语言,“听众听广播,就是要听节目主持人用其充满魅力的语言介绍和描述音乐”。这几句看似简单的串联语却正是测试主持人素质的试金石。周游在《广播音乐节目审美特征》一文中说:“音乐节目中的语言有如下几种:提供必要的背景,对音乐作品的演绎和分析,对音乐的评论、调动提示听众的想象力及语言本身所产生的美感”,而目前的音乐节目中,主要还是前两种语言较多,对听众欣赏音乐能起到重要作用的后两种音乐还比较少,这与主持人的音乐素养也有关系。
如果主持人对正在播送的音乐不熟悉,那么就只能停留在望文生义的阶段或者说一些与音乐本身关联不大的话。而乐评型主持人就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对音乐如数家珍,娓娓道来,使主持人的语言连同音乐本身一起作为听众所关注的对象。笔者在采访欧阳节目的热心听众时,有一位听众曾发表了如下的言论:“刚开始觉得欧阳比较罗嗦,说的话多但是歌放得少,后来也就逐渐习惯了这种方式。相对于其他的节目,听欧阳说一些音乐背后的故事也不错,还增长了见识。”
的确,以欧阳现在编辑主持的《唱片收藏家》为例,他经常提到很多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歌手和作品,以及一些鲜为人知的唱片背后的故事。比如说一提到《原来你什么都不要》,也许你会想到张惠妹,但是欧阳会告诉你其实这首歌的原唱是潘越云;也许你连刘文正这个名字都没有听说过,但是欧阳会详细的告诉你他所有的唱片名称和出版年份。甚至某一歌手的某张唱片一共发行了几个版本,分别有什么不同等等,他在节目中都信手拈来。做这样一档日播的节目,对主持人的音乐储备提出了极大的挑战。
另外,现在由于节目都提倡互动,听众经常会通过短信或网络等方式向主持人提出各种问题。比如某首歌属于哪种音乐风格,某一音乐术语的含义,两种音乐风格的区别,甚至如何选购和保养音响设备等等,如果主持人没有一定的音乐知识储备作基础,难免会被问个措手不及,而乐评型主持人有着深厚的音乐知识储备作后盾,就能够轻松地做出解答。
四、鉴别力优势:促进把关人作用的更好实现
广播音乐节目是深受听众欢迎的节目类型之一,也是最活跃的节目类型之一,特别是流行音乐节目,它选择流行,流行,制造流行,始终站在流行的最前沿,而听众又尤其以追逐流行,但鉴别能力不佳的青少年为主。所以,对音乐信息的把关显得至关重要。“按大众传播的理论,主持人的使命之一是充当社会雷达,即发现值得向全社会传播的事件,将信息传播给听众,充当传递文化遗产的教育者”
现代音乐传播生产是社会化的商品大生产,从音乐的创作、表演,到灌制唱片,出版发行,都不可避免的打上了商业化的烙印。虽然商业化促进了音乐生产某种程度上的繁荣,但是其以盈利为目的的动机却不可避免的使音乐生产流于浮泛、空洞,手法雷同,而又毫无节制,难出精品,即使有精品,也难免会淹没在嘈杂的音乐洪流之中。同时,广播是音乐传播的重要阵地,也是唱片公司宣传战的主战场,因此很多音乐节目都成为了唱片宣传广告的附庸,将音乐信息不加选择的抛给大众。比如中央人民广播电台musicradio音乐之声,几乎每个音乐人发行新专辑都会在“音乐之声”进行宣传,你每天都会听到最新的唱片广告,其中不乏上乘之作,也有不少艺术水准不高的作品。
这种情况下,主持人如果音乐文化素养不高,无法明辨良莠,就不能够选出好的音乐介绍给大众,甚至被某些只着重于在力度、速度、节奏等方面给人以感官刺激的音乐所迷惑。而乐评型主持人恰恰可以做到这一点。他们用自己的高度的音乐鉴别力,择取好的音乐以飨大众,以使好的声音不至于被淹没于声音的滚滚洪流之中。在狂轰滥炸的音乐宣传中,以其冷静的理智的客观的声音,引导听众甄别良莠,明辨好坏;对音乐从业人员肯定成绩指出不足,使其及时得到信息的反馈,从而引导社会音乐生产向良性运转发展。北京音乐台主持人张有待在接受山东台《小凤直播室》主持人小凤采访时,曾有过下面一段对话凤:你有没有一个标准,什么样的音乐可以进入你的节目,什么被踢到门外?
张:有,就是你能听见做音乐的人他的最真实的东西。有的东西很假,即使他做出来很酷,特别是摇滚的,你一听就是假的,这东西骗不了我。
另外,张有待的朋友,同样身为一名DJ的小翁曾对张有待作过如下描述:
在电台里他经常播放一些中国乐队的原创音乐,并拒绝放那些只为打榜的烂歌,为此也受到多方面的压力。但是我想一个好的DJ应该有自己的选择,……他是那些对音乐真正有要求的人的福音。
可见,一名比较优秀的广播音乐节目主持人,须有高出一般人的音乐鉴别力,须练就一双能够“一听便知真伪”的音乐的耳朵。
国外,很多大牌歌手的成名之路都是这样——先将自己录制的小样邮寄给电台DJ,被有眼光的电台DJ发现而推广,从而一举成名。可见一名具有较高鉴别力的音乐节目主持人的影响力。在国内,这样的事情还较少听说,但是也有不少主持人具有这样的慧眼和影响力,还是以张有待为例,北京音乐台主持人陆凌涛曾说,“如果说广播音乐媒体对摇滚乐的开放是走在最前沿的,那有待就是走在最前沿的尖兵。如果你听过何勇的《钟鼓楼》,如果你知道张楚的《姐姐》,那么你真的应该感谢有待的努力工作。”
乐评型主持人的鉴别力优势还体现在对各种纷繁复杂的音乐现象的鉴别和认识上。在音乐史上,往往某些具有影响力的流派或潮流的兴起都离不开音乐评论家的大力推崇。在现代也有很多的音乐现象也可以借助广播音乐主持人的东风而起到更大的影响,比如在20世纪80年代的“红太阳热”、西北风等,都是先经过广播的推广,才引起一股潮流。又比如现在乐坛上的“中国风”、新城市民谣等,这些音乐现象都应该纳入音乐节目主持人的关注范围。乐评型主持人所具有的鉴别力,也使得他们具有辨别这些现象好坏的能力,并施以影响。甚至在某些现象还没有成为自觉之前,乐评型主持人就会敏锐的看出苗头,引导潮流。
所以,一名乐评型主持人,依靠自己的高度鉴别力,能够更加自如的对音乐“去伪存真,去粗取精”,促进社会音乐生产良好运转,净化音乐生活空间。
五、主观信息优势:增强竞争力的途径
现在广播音乐节目存在激烈的竞争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增强节目的竞争力成为广播音乐人必须要面对的一个问
题。笔者认为,乐评型主持人在竞争中具有如下优势:
(一)在不同媒体的竞争中
20世纪70年代以前,由于广播对音乐信息的“垄断式占有”而保持绝对的权威。而现在,电视、网络的出现和迅猛发展对广播形成了极大的挑战。人们收听音乐的方式也有越来越多的选择,MP3和手机都具备听音乐的功能,如何与这些媒体抗衡,就成为广播音乐人要着力思考的问题。“当各媒体在客观信息的拥有量上相差无几时,谁拥有更多的主观信息,谁就可能建立起新的权威。……主观信息主要是指媒体自身所持的观点,也就是媒体对客观事例的评判,未来的媒体大战,除了拼独家新闻之外,恐怕就是要比一比谁家的评论更有针对性,更有说服力、更能引起听众的共鸣了。具体到音乐广播,增加主观信息就是强化音乐评论”,而强化音乐评论这一任务,自然乐评型主持人能够很好地完成。正如欧阳的《唱片收藏家》的宣传语所说的,“有人教你听歌比自己买歌听得更开心”。乐评型主持人在给听众介绍音乐精品的同时,“更增强了人们对音乐的感受、体验和联想,使听众更好的把握音乐的形态美、情态美、意态美”。“听众听广播,就是要听节目主持人用其充满魅力的语言介绍和描述音乐。”虽然用MP3和手机听音乐自主性更强,却难以超出听众自身阅历和认知范围的限制,而广播就是要用自己的主观信息去争取听众,而在发表主观信息方面,乐评型主持人也就更胜一筹。(二)在同种类型的节目中
虽然音乐节目遍地开花,但是有相当一部分节目内容重复,形势雷同,“资讯不够,短信一凑”的形式不在少数。在电波大战中,如此重复设置的节目很难对听众产生很强的向心力。而听众往往对节目的主持人情有独钟,打造一个具有号召力的主持人形象就会很大程度上增强节目的竞争力。“就现在流行音乐电台的竞争中,在节目源和包装理念大致相同的情况下,拼的就是主持人了。主持人的文化底蕴、综合素质上不去,你的水平不会满足这个高速发展的社会受众所需。”一个对音乐没有多少了解的主持人,离开了音乐编辑之后,很难做出对音乐精彩的点评、推介,对依靠声音塑造自己形象的广播主持人来说,没有独特的语言魅力,也就无法增强自己的竞争力。而听乐评型主持人在节目中引经据典,谈天说地,自然会对听众产生较强的吸引力。当一个主持人用自己独特的语言魅力赢得听众的信服和依赖时,便会对听众产生极大的号召力,甚至这种影响力会穿越时间的距离。举例来说,在将近十年前,笔者听山东人民广播电台一个叫杨樾的主持人的一档音乐节目,到现在节目名称记不清了,却仍然对他冷静独到的见解和批判性的语言风格记忆犹新。
由于每个主持人的成长道路、知识结构和性格特点都不尽相同,所以即使同是乐评型主持人,也会形成截然不同的个性特点。或者一针见血,或者绵里藏针;也许精通古典音乐,也许对摇滚乐情有独钟。这种综合体现出的个性特点也会对听众产生很大的吸引力,“必然以其独家的观点吸引人,以深刻的评论获得支持,以鲜明的特色树立新的权威。”这也是增强广播音乐节目竞争力的王牌。
六、结束语
以上笔者粗略的对乐评型广播节目主持人的特点和优势做了粗略分析,其实在实际工作中,这几个方面的优势并不是互相分离的,而是相互交织,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在深厚广博的音乐知识储备的基础上,逐渐培养出敏锐的鉴别力和洞察力、较高的审美趣味以及对音乐分析评判的能力,将自己对音乐的见解通过评述型语言表达出来,从而很好的实现自己的角色定位。
- 上一篇:基金规范设立与运作意见
- 下一篇:产业招商工作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