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道专业化背景依托管理论文

时间:2022-07-31 06:56:00

导语:频道专业化背景依托管理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频道专业化背景依托管理论文

社会经济的发展会促使电视业的发展并使之走向成熟,同时,电视传媒以及电视与其他媒体的竞争也将日益加剧。这种竞争是长期的,它以争夺受众、抢占受众市场的最大化和相对固定化为主要表现形式,传统的传播会从传播手段、传播方式和传播内容等诸多方面发生深刻变化,大众化的“广播”会渐渐变成细分化的“窄播”,频道专业化势在必行。

实现频道专业化,是电视业走向市场、参与竞争、立足不败的客观需要,也是我们的目标追求,因此,需要我们的决策者、我们的电视人用一种新的传播理念,对专业化的内涵揭示、实现途径和终极目标有一个科学的认识,更需要对其实现的客观基础即背景依托有一个符合中国实际的分析研究。近几年,中国大陆几乎所有的电视台在实现频道专业化方面都作了程度不同的尝试和实践,说明我们在适应逐步变化的受众市场方面迈出了可喜的脚步,但迄今为止,称得上真正专业化的频道却是凤毛麟角。

频道专业化有着许多复杂的制约因素。它不是设计一个理想的专业分工的方案,给各频道以标识区别就成的,它需要有个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不断完善的时间积累的过程,需要有专业化频道赖以真正实现的坚实而可靠的背景依托。这一背景依托主要有四个支撑点。

支点一:相对成熟的受众市场是频道专业化的基础

电视媒体的直接对象是受众,受众越多,受众市场就越大。传统的传播理念和传播方式,使受众总是被动地接受媒体传递的信息,充其量也只能在你提供的有限的信息范围内进行有限的选择,即“你烧啥我吃啥”。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媒体还是培育了受众市场,满足了相当一部分受众的精神文化和心理需求。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受众市场在不断壮大的同时,有一部分受众却从这个市场开始分离出来,他们不再满足于过去“你烧啥我吃啥”的现状,而是“我要吃啥你得烧啥”,这些就是开始成熟或正在走向成熟的受众。作为媒体,当然不能失去他们,只能是尽可能地满足他们的需求。频道专业化正是为了适应这种受众逐步成熟、受众市场逐步细分的客观要求。一些电视业发达的国家的实践已证明了这一点。也就是说,频道专业化是电视媒体本身生存发展的根本出路,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当然,频道专业化是由一个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是应在受众市场处于相对成熟阶段方能真正实现的。尽管我国的电视台拥有量居世界第一,电视受众也均超过发达国家,但跟发达国家比,我国的电视业起步较晚,进入较快发展阶段也不过一二十年时间。我们可以撇开众多电视台的出现和布局是否科学合理不说,但不能不对电视受众市场作个较为符合实际的分析。一个13亿人口的国家,80%左右在农村,其中相当一部分地处穷乡僻壤、高山海岛,他们对电视传媒还处于渴望解决或刚刚解决“温饱”的状态。国家投入大量钱财搞广播电视的“村村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效果,但这也只是“村村通”而已。这些刚知道“电视长得啥个样”的受众,可以说在相当长时间内也只是受众,很难冠之以“成熟”。就是在城市,由于职业、年龄、文化素养、生活习惯、工作环境等的不同,受众对电视传媒的心理需求也是五花八门,各不相同。就多数受众而言,处于有待成熟的阶段。我们在作频道专业化尝试、培育成熟的受众市场时,千万不能操之过急(急也没用),而应脚踏实地,多一点科学的态度。

支点二:高素质的频道建设者是频道专业化的保证

频道建设者包括管理者和全体从业人员。这些人都必须具有理念新、政治强、业务精等基本素质。由于分工不同,对他们的素质要求也不同。

1.管理者,即频道总监。他不仅是“办台”的“政治家”,而且是与时俱进、有开拓创新理念的“思想家”;频道是资源,靠人去开发、去经营,因此频道总监同时又应是有综合协调能力、善于经营、勇于担险的经营者。他对频道负有全责,他的10次尝试应有6次以上是成功的。

因此,理想的频道总监应该是高素质的,应该是在众多参与竞争的佼佼者中脱颖而出的“这一个”,而不是其他。

2.全体从业人员,包括制片人、主持人(播音员)、编辑、记者和其他人员。这些人首先应是电视人。根据频道的专业化定位,他们应具有定位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又有与之相关的其他知识、技能,既是“专”的,又是“杂”的。就整个频道而言,这些人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生活阅历、工作经验等应呈阶梯形,且是互补和能互动的。

专业化的频道由若干档专业化的栏目构成,栏目对频道负责,栏目的定位直接影响频道的定位。所以,栏目制片人有着举足轻重的特殊作用,他对栏目负责,就是对总监负责,对整个频道负责。

专业化的频道要创出专业特色,一定要打造若干个具有品牌效应的栏目。要创出品牌栏目,必须有品牌效应的主持人。主持人在定位准确、用新理念设计的栏目里孕育、成长,成为品牌,同时,品牌主持人又不断地为栏目的品牌化增色添彩,两者可以相得益彰。就像人们一说起《实话实说》就会想到崔永元,一说起崔永元就会想到《实话实说》一样。所以,品牌主持人培养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栏目乃至整个专业频道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培养成功了,就是一块抢占受众市场含金量很高的“王牌”。

编辑、记者、摄像、后期制作人员等等,他们也同样重要。如果说频道是一台机器,他们都是组成机器的零部件。任何一个地方出了故障,都会影响机器的正常运转。

这是频道专业化对从业人员提出的应具有的基本要求。可是,现实告诉我们:专业频道的管理水平、运作机制以至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还远远不能适应不断变化着的市场不断提出的新要求。管理者还是按照传统的思维定势和模式在“运筹帷幄”,习惯于过去的运作机制,并没有把频道当作丰富的资源去开发、去经营,也没有在栏目经营、人才培养等方面花多少心思。具体的栏目采编制做人员也还是日复一日地忙于“热运转”,以保证每天有栏目播出,很难有时间去作理性的“冷思考”,以至于不少栏目无法出彩,有些栏目昔日生气勃勃,如今日子久了,却变得暮气沉沉。

频道专业化不等于频道名称、栏目名称的专业化,而是在传播内容上有特定意义和富有鲜明个性特色的专业化,具有质的规定性。专业特色需要靠人的智慧去创造。因此,拥有一支理念新、素质高的频道建设者队伍是频道保持长盛不衰、不断向“专”迈进的根本保证。

支点三:不断积累的经济实力是频道专业化的后盾

目前,我国电视进行了有线、无线的整合,有的归属总台,有的归属集团,但大多还是基本核算单位。正因为如此,频道都十分重视并会花大力气去抓创收。在一些经济较发达的省份,省级专业频道每年广告收入可超亿元,市级频道创收也可达几千万元,收入相当可观。一定的经济实力,保证了技术、设备的不断更新,也保证了在节目制作上的经济投入,同时赢得了较高的收视率和受众缘,形成节目创新、创优与经济创收增长的良性循环。

但是,我们应当看到:频道创收主要依靠广告,而广告又主要依靠电视剧的播放。如果按照专业化定位的要求,绝大多数频道将不再播放电视剧,在目前受众市场还不成熟,尤其是与大多数广告客户期望得到的“立竿见影”的广告投入效果心理差距甚大的情况下,频道不播电视剧,其主要经济来源势必受到极大影响。因此,到目前为止,很少有专业频道敢于为“专”而拒电视剧于频道大门之外的。现实毕竟是严酷的。

频道创收的另一个途径是要重视节目资源的再度开发和增值,使之成为商品。有些频道经过多年的努力,创出了一些在全省乃至全国也有一定影响的品牌栏目,但也基本处于“自给自足”状态。有的甚至花了很大的经济投入创制的节目,也没有进行合理的深度开发和推销。如某市级频道,国庆50周年时搞了一次航拍,租飞机每小时2万元,花去几十万元。建党80周年时,差不多的内容又搞航拍,又花了几十万元。这些内容经过几次播出,一直沉睡在磁带库里无人问津了。要是能将这些投入大、内容好、又有较高参考价值的节目资源进行深度开发,制成光碟、像带等作为商品推销,可以使节目制作成本大大降低,还可能赚一笔不小的钱。

在努力增加创收的同时,积极推进成本核算,也是使频道资源效益最大化的重要一环。长期以来,我们的电视节目制作不计成本或是忽视隐性成本似乎是个通病。所谓节目制作成本,其实应包括显性和隐性两部分。比如制作一档栏目,除了摄制人员的差旅费、住宿费和工资、补贴等显性成本外,还有后期制作中的设备折旧、电费、磁带等消耗以及办公用房的折旧等隐性成本。不计成本或忽视隐性成本很大程度上是管理体制造成的。过去,开办频道除少数靠银行贷款外,基本上依靠政府拨款,造房子、购设备等并非频道自己的钱,所以,怎么用也疼不到心里,不将此计入成本似在情理之中。

在现阶段频道专业化进程中,总台或集团对各频道宏观的调控还无力实现或处于不完善的情况下,设备、技术不断更新需要钱,高素质人才培养需要钱,制作或引进大量高质量的与频道定位相吻合的节目需要钱,等等,这些钱都需要靠频道本身的创收。因此,千方百计增加频道创收,壮大频道实力是当务之急,因为一定的经济实力是频道生存的物质基础,也是频道可持续发展,真正进入专业化的坚实后盾。

支点四:竞争会给频道专业化的推进注入新的活力

在电视业日趋成熟、不断地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进入市场的同时,竞争也将随之而来,并趋于加剧。竞争的本质是对受众市场新的分割和占有。这种竞争有内部的,也有外部的。

内部的竞争主要表现是:各上星台之间的竞争;省级台与市级台之间的竞争;省级台各频道间的竞争;市级台各频道间的竞争;等等。这种竞争必然导致按区域范围(以省或市的区域管辖)的重组或联合,如组建集团公司、频道整合组建总台等,其目的是形成合力、壮大实力、增强活力,形成与区域以外电视媒体的竞争实力。但由于各地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管理模式和运作机制等也存在较大差距,这种以区域管辖为特征的重组或联合,并不能改变它原先在市场分割中所占的份额,也就是说,原先强的依然强,原先弱的并非因为联合而变强或能战胜原先的强劲对手,它依然存有深深的忧虑和试图变强的强烈愿望。优胜劣汰的市场法则在我国电视媒体的内部竞争中、在现有管理体制基本维持的状况下,并不十分灵验。优胜可以做到,而劣汰谈何容易?至少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是如此。

对电视媒体构成巨大威胁和冲击的主要是来自外部的竞争。一是以因特网为代表的多媒体的冲击。这种冲击不仅体现在传播手段和传播形式上,更主要的是体现在传播内容和传播时效上。我们虽然在目前还可以采取一些技术手段对因特网的传播内容加以筛选或控制,但毕竟不是长久之计。二是我国加入WTO后,国外大量的电视节目、音像制品的进入将势不可挡,与我国广大的电视媒体展开前所未有的受众市场争夺战。如果我们应对不力,那么白花花的银子只能往外流,如从意识形态角度讲,那将更可怕、更残酷。

不过,作为产业进入市场的电视媒体如果没有竞争,那也是无法想象的。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没有动力只能在原来低水平的层面徘徊,因而也无法永远拥有那爱你疼你的受众。竞争给我们的媒体的生存发展构成制约和挑战,同时,也会给我们的媒体在适应市场、提高素质、改善服务、增强实力和活力等方面带来新的机遇,迫使我们在传播手段、传播形式、传播内容、传播时效等许多方面作出符合市场运作需要和受众心理需求的种种调整和改善,迫使我们的一切改革能够真正起到壮大实力、增强活力、抵御竞争风险、立于不败之地的推动和促进作用,迫使我们在为满足受众需要而努力加速的频道专业化建设中作出理性的符合客观实际的实践。一句话:竞争会给电视媒体以动力,也会给频道专业化的推进注入新的活力。只是目前的竞争无论是内部的还是外部的充其量只是初露端倪,真正的竞争还在后面。

综上所述,电视频道专业化只能是积极推进、循序渐进,它必须有一个较长的时间积累的过程,必须与我国电视业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必须以受众市场的成熟程度、电视人的素质程度、经济实力的积蓄程度和内外竞争的激烈程度为背景依托。操之过急或者求专责备是不现实的,它也需要分两步、三步走,专业化真的无法一步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