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叙事与开发策略的延伸探析

时间:2022-10-20 11:06:05

导语:电影叙事与开发策略的延伸探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电影叙事与开发策略的延伸探析

摘要:网剧《唐人街探案》是在电影版已经获得市场认可后进行的再开发,以建立“故事世界”、电影叙事模式在网剧中的植入、保持“视角外叙事”的叙事策略,实现从电影到网剧的跨媒介叙事。

关键词:电影;网剧;《唐人街探案》;跨媒介;叙事;故事

世界从电影到其他媒介的“逆向生产”指的是电影成为跨媒介叙事的文本对象,表现出媒介之间开始反向流动的互动与融合的状态。与此同时,也产生了由电影到网剧的跨媒介叙事,比如电影《唐人街探案》和《闪光少女》衍生出的同名网剧。一方面延续了对IP资源的创造性开发,另一方面通过前瞻性的策划实现了跨媒介叙事的多维度融合。作为电影的衍生剧,网剧《唐人街探案》不仅继承了电影版悬疑+喜剧的叙事类型,同时也延续了电影的世界观,实现了从电影IP到“唐探宇宙”的跨越。

一、“故事世界”的叙事策略

叙事学家戴维•赫尔曼将“故事世界”界定为“由叙事或明或暗激起的世界,包括无论是书面形式的叙事,还是电影、绘图小说、手语、日常对话,甚至是还没有成为具体艺术的故事……”简言之,通过互文性进行叙事网络和其他媒介的延展,并以此来构建共同的故事体系。在《唐探》电影版中,在叙事情节中引入CRIMAS-TER侦探排行榜的设定,剧情里有名望的侦探都会在排行榜里进行排名,因此,排行榜就成为了不同侦探人物交集的枢纽与纽带,为整个故事背景的构建与延伸奠定了基础。创作者可以根据排行榜中的各个人物策划全新的故事文本,进而成为故事世界的一部分,这为“唐探宇宙”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了无限可能。再通过构建群体角色的故事情节,让不同故事文本中的侦探人物汇聚一堂,强化了故事IP的价值与影响力。因此,与其说网剧《唐探》是电影版的续集,倒不如说是从“唐探宇宙”中衍生出来的。首先,虽然“唐探”系列的每部作品都是发生在不同城市的故事,但排行榜让分布在世界各地的不同角色都能产生联系并形成互动。比如在剧中,主人公林默是CRIMASTER侦探排行榜的一员,陷入困境的他曾多次向同样是排行榜中一员的KIKO求助,人物之间的互动也为不同的剧集之间形成更为紧密的整体感。其次,主角林默和电影版也形成了人物关系上的联系。在林默出场时便已交代其为大侦探唐仁的徒弟,并在第二单元的结尾交代了两人相识的经过,这为网剧版的情节发展铺垫了背景信息。当林默与唐仁结为师徒时,唐仁正为了新案件而准备赶往美国,此时和电影《唐探2》的时空是平行的,这也把握了“故事世界”的精髓。网剧版并非是电影版的延续,而是在同一世界观的前提下不同人物进行各自独立的叙事,在故事IP的“厚度”上进行积累,并非只是“长度”的延续,反之,不同人物的故事文本又可以共同构建起故事世界。构建故事世界的好处是以“故事文本”为叙事核心,即使在后续作品中有主创或演员的变动也不会对IP的持续开发造成影响。如此一来,既加强了IP可持续开发的稳定性,同时也积累了商业价值。再次,在整个“唐探宇宙”中,每个侦探都有各自的侦查超能力。比如林默拥有超强嗅觉,KIKO擅长运用高科技和大数据分析,唐仁有古法算命和寻龙尺的技能,电影版中的秦风有着超强的记忆和思考能力。如果说漫威宇宙打造的是身怀绝技的超级英雄,那么唐探宇宙企图塑造的是超现实情境下具有各种玄幻技能的侦探。最后,相同的制作班底保证了审美与叙事风格的统一。电影版的导演陈思诚在网剧版中担任监制,《唐探》姊妹篇电影《误杀》的导演柯汶利操刀了前4集《曼陀罗之舞》,电影版中唐仁的扮演者王宝强和警长坤泰的扮演者肖央都有在剧中客串,这些都体现出网剧版与电影版的联系。并且在内容创作中,相同主创团队对叙事脉络、美学风格、制作水准都有较为稳定的发挥,而不会出现不同内容生产者对同一IP创作出完全不同审美风格、不同水准的作品,这个弊端在“鬼吹灯”系列IP开发中体现得较为明显。

二、电影叙事模式在网剧中的植入

在由电影向网剧的跨媒介叙事过程中,看似是将故事文本进行扩展并运用连续剧的模式来叙事,实际上是将电影文本以分集的形式组合成连续剧。网剧《唐探》由12集构成,分为三个独立的故事单元,而每个故事单元的时长和叙事模式都和电影相近,因此,网剧版可以看作是由三部“电影”组合而成的网剧。在这三个故事中,作为第三个故事的后四集和前八集的情节几乎没有关联,叙事风格也大相径庭,实有凑数的嫌疑。而在前八集中,虽然分别为两个导演所拍摄,不仅叙事风格保持高度的一致性,情节也有连续性,并且和电影版保持高度的互动,做到了在文本统一前提下各自风格的发挥。以网剧的第二单元《玫瑰的名字》为例,根据悉德•菲尔德的剧作结构分析,第五集为第二单元的第一幕———建置。作为“清道夫”的林默通过加得和作家坤塔的死亡来追踪凶手笑脸,另一方面,女警萨莎也开始着手调查这两起凶杀案,第一次激励事件则为两条调查线索都和凶手之间建立起冲突。第六集和第七集为第二幕“冲突”,为林默和LVY共同调查案件来追踪笑脸,第二次激励事件为LVY在情急之下说出了自己的身世,林默选择相信LVY的故事,并决定与其携手建立合作。第三幕“高潮”为第八集,林默调查出所有的真相,发现幕后凶手笑脸为汶颂,第三次激励事件为林默发现LVY和陌生人接触,并得知LVY的前夫坤塔是泰国首富,从而选择“误解”LVY。影片的结尾有两次反转,第一次是LVY选择放弃所有的遗产,令林默为错怪LVY而产生愧疚;第二次反转是查出汶颂为笑脸的林默,最终发现LVY才是笑脸背后真正的操纵者。纵观本单元的叙事脉络,都严格按照电影的叙事模式来进行,只是按照剧集的时间限制,分割为每40分钟一集,再以三部“电影”的故事内容组成十二集网剧。因此,网剧《唐探》是以电影的叙事模式组合而成的,这样既可以保证网剧有电影紧凑的叙事和较高的制作水准,又可以在既有内容创作经验的基础上降低制作门槛,最终实现由电影到网剧的跨媒介叙事。

三、“视角外叙事”的一以贯之

为了保持影片的悬疑类型和叙事动力,从电影版到网剧版的叙事视角一直采用的是“叙事外叙事”。根据著名叙事学者托多罗夫对叙事的定义和划分,视角分为三类:其一,叙事者>人物(“从后面观察”),叙事者知道的信息比人物要多;其二,叙事者=人物(“同时”观察),叙事和人物知道的信息同样多;其三,叙事者<人物(“从外部”观察),叙事者比其他人物知道的信息都要少。影片在叙事过程中,是以主人公林默的叙事视角进行叙事的,为了让观众保持对真相的求知欲望,从而让林默比其他主要人物知道的信息都要少。随着案件的进展,逐步层层揭开真相,即使到了影片结尾,查找到的真相也仅仅是全部信息的冰山一角,从而使观众一直处于对未知信息的渴求状态。比如在影片第二单元《玫瑰的名字》中,分别由林默和萨莎两条叙事线索进行对案件的侦查,林默的搭档LVY其实为笑脸背后的真正操控者,萨莎的搭档汶颂为凶手笑脸,两人的搭档一直都知道案件实情的来龙去脉,而观众跟随作为叙事者的主人公,同样都被蒙在鼓里,所知晓的信息都是局部和碎片化的,直到结尾才揭开真相的一部分。在第一单元《曼陀罗之舞》中,除了主角林默和萨莎,作为凶案策划者的迪楠、查雅、阿温和秦俊所知道的叙事信息都远远大于前者,随着案件的侦破,叙事者才和其他人物知晓同等的信息。上海大学游溪曾对心理悬疑片进行分析:“心理悬疑片通过对弗洛伊德、荣格、拉康等人精神分析学说的运用,反映了后工业/后现代社会中人们内心深处的创伤恐惧、童年噩梦、未知幻觉等心理疾病,具有释放、宣泄、抚慰的功能。”而在《唐探》中,被隐藏的叙事信息都被“伪装”为内心创伤、童年噩梦和未知幻觉,使影片内容及主体和精神分析学说进行了结合,再加上泰国宗教文化的玄幻色彩,更加强化了故事意境和对真相的求知欲。因此,从电影到网剧一直保持“视角外叙事”策略,再加上喜剧元素的糅合,形成了具有一定新意的叙事性悬念。

参考文献:

1.李森.托多罗夫叙事理论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大学,2006.

2.游溪.论中英两国心理悬疑片的创作差异[J].当代电影,2013(08):160-162.

作者:李亚强 单位: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