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电影的竞争与发展
时间:2022-10-23 04:17:44
导语:浅谈电影的竞争与发展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把握“主旋律”,坚持多样化
关于主旋律电影的界定确切来说包含以下几点:首先,从主旋律电影的创作目的来看,主旋律电影政是策的艺术性表达和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折射。即体现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其次,主旋律电影的类型是广泛的,革命历史事件,模范代表人物,甚至家庭社会伦理也可体现主旋律价值取向。如前几年的经典主旋律电影《建国大业》《焦裕禄》等。不仅如此,电影同样对民族特色产品也进行了极大的文化传播。例如在电影《战狼2》中,不仅成功将茅台、北京吉普等中国特色产品品牌通过电影进行传播,同时还塑造了中国国人自强不息,团结一致的名族特点。《湄公河行动》、《红海行动》中所表现的顽强、英勇、奋战的中国英雄营救中外群众,则彰显了博爱胸怀,是中国英雄形象的完美写照,也是主旋律电影的价值体现,通过电影的国际市场传播,在国际范围内成功塑造我国良好的大国品牌形象。进入新世纪的主旋律电影更加突破陈规,改变英雄人物式的叙述方式,增加灵活的商业包装和市场化运作,以“工匠精神”深耕细作打磨精品,通过“以情动人”在大众接轨的道路上找到有效途径。如现实题材影片《我不是药神》改编自慢粒白血病患者代购抗癌药的真实事迹,反映当时社会背景下用药难,用药贵的显示困难。影片得到观众认可的同时还引起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引发慈善公益募捐活动,推动政府相关决策的实施。由此可见,“以小见大”的文艺作品紧跟时代脉搏,贴近百姓生活,才能挖掘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深刻主题来。斯洛文尼亚著名学者齐泽克提出的“后意识形态理论”认为:“意识形态并非是与现实相对立的虚假意识或幻觉再现,而是被人们设想为的“意识形态性的”现实本身,是被虚假意识所支撑的社会存在本身1。在全球化语境中,讲好中国故事,发扬中国文化是走出国门的第一步。当前中国社会正处于社会转型阶段,发展中的社会关系急剧变化。社会的变迁在一定程度是令人们的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发生转变。新的道德秩序和思想观念逐渐确立,人们在动荡中寻得自我的追求,这些问题的出现为电影创作提供丰富的素材和资源。主旋律电影作为一种特殊的类型,更能彰显中国电影文化特色,焕发中国电影市场活力,从而立足于世界文化之林。主旋律电影面向社会群体致力于唤醒人民,继而从身边微小行动参与社会建设,让生活变得更美好,促进经济基础建设。主旋律电影所宣扬的高度民族性意识能够对主流文化进行调控,满足观众观影需求同时引起情感共鸣,提升文化自信。
二、发掘“优IP”,拒绝“泛娱乐”
中国电影的发展历程不可否认与当代文学存在着密切联系,电影IP运营是围绕知识产权转移而展开,文学的繁荣一定程度上推动着电影产业的发展。然而在电影市场快餐化,商业化,以票房论成败的今天,一些IP电影制造商抱着投机取巧的心态,通过消费经典,篡改情节,利用粉丝心理,意图小制作大营销博取眼球。对此现象进一步分析,产生原因有一下几点:版权之争,IP资源交易定价波动大;经济利益占主导,导致电影生产畸形化;过分依赖观众情怀,忽视艺术创意。不具备开发实力电影的制作方通过简单粗暴的制作自然能在短时间获得商业回报。因此研究发掘优质IP,改变电影市场圈钱乱象迫在眉睫。时代在更迭而人们对于优质内容的追求从未改变。好的影视作品是直达人心的,是可以触动使之热泪盈眶,无关时代,无关市场,质量永远第一。如今的市场和观众都在缓慢走向成熟,快速盈利的花招已是用尽,精雕细作的作品仍是占据主导驱动作用。一个良好的IP改编电影首先要尊重作品内容的本身定位,并且要分析其展示的价值观,并非所有内容都可以随意搬用至荧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回归本心,方能展现一部电影的真正灵魂。其次,要善于运用“互联网+”的运营合作模式,形成OTO电影产业链和互联网平台的共同发展。未来的互联网公司将通过大数据和云计算全面细化分析,并且构建线上线下互动,尊重观众意愿进行排片,提升人性化服务,实现在线票务,网络游戏动漫等电影衍生品的开发。
三、利用新技术,创新出精品
“艺术挑战技术,技术提升艺术。”艺术创作挑战了科技的边界,科技又反过来启发了艺术创作,这样的关系注定了艺术与技术的永恒2。科技与电影的结合是当代中国电影的必由之路。科技创新驱动既突破了电影表现力的边界,提升电影的视听质体验,还加快电影产业的信息化、智能化进程,使“中国制造”成为电影技术开发领域不可或缺的一片天地。实现中国电影的创新发展,就是要按照电影创作生产的基本规律,如艺术生产规律、科学技术发展规律和市场规律进行综合的创造,笃实守正地学习、借鉴、融合外来的先进的电影工业技术管理手段和知识进行创造性转换。如:点播影院设备的产品化,数字化和虚拟现实技术,NEC激光技术等。新技术也可能对发展产生无法预料的后果。在《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中,李安通过放映新技术带来的高清、高亮的新体验,相比之下,某些电影中的“伪创新”让观众难适应:情节空洞,滤镜繁多;角色无活力,华丽服装和奢华场景来凑。甚至“大片”过度追逐特效,刻意让每一帧都展现“经费在燃烧”。创新不是一味地浮躁地跟风,否则容易沦为无所依傍的浮华。中国电影的技术主义正是需要发扬中国特色,中国风情的人文境界,电影技术的创新应层层推进发展,而不是急于一步到位,一有就滥用,挥就急就章3。科学传播与影视化道路任重道远,中国电影产业视野需向更广阔的方向展望同时也需要观众的支持和创造者的共同努力。
四、传承文化,凝聚两岸心
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中国电影和中国的文化艺术创作生产坚定文化自信创作生产出有骨气、有血性、传得开、留得下的精品佳作。近年来,两岸交流开放、关系密切的同时,海峡两岸电影也存在关联,其实质为政治化商业化及二者的兼容,为两岸影剧开启新旅程。举办海峡两岸电影展,两岸青年微电影展,合资拍摄电影等,两岸电影人得以就中国电影展开更广泛的讨论和互助,增进两岸民众在文化领域的了解。开展两岸微电影文化产业论坛,围绕时下微电影发展趋势和特点,对大学生微电影艺术创作传播推广与产业发展等进行全方位学术探讨。这些活动受到了海峡两岸众多影视机构、爱好者的热切关注。鼓励两岸的文化交流,乐见两岸电影人加强交流,增进了解,共同弘扬中华文化。福建省莆田市是“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先进地区”,正积极推进文化莆田建设,充分发挥妈祖文化,工业美术文化,南少林文化等优势,打造海峡两岸文化传承与创新示范区。长期以来两岸的佛学文化交流从未间断,电影《金刚王》以南少林文化背景引发两岸文化共鸣,传播团结的力量,同时借助传媒渠道宣传本地新形象,带动文化旅游和艺术品经营项目发展。两岸电影唯有交流才能增进相互的认识与信任,才能消除彼此的猜忌与误解4。
作者:刘菁 单位:仙游县电影发行放映公司
- 上一篇:对地质勘查单位会计核算思考
- 下一篇:探析电子发票对企业会计核算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