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质化时代下电影发展论文

时间:2022-08-13 05:49:32

导语:同质化时代下电影发展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同质化时代下电影发展论文

一、大片“同质化”

在本篇论述中,笔者想借用同质化这个概念,对当下好莱坞大片的相类似化与独立电影之间做一个逻辑上的推理联系。好莱坞的僵化与保守,其原因主要来自于好莱坞电影公司的资本特点,而这两点又是大片“同质化”的根本原因:集团化和全球化为这些影业公司的电影制作限定了方向,一是能够在相关衍生市场进行二次开发,二是电影内容要适合全球性的电影观众观看。这二者都是为了将对电影的投资进行利润的最大化开发,同时好莱坞各大影业公司为了跨越各种文化障碍对电影国际市场产生的影响将影片的类型集中到了营造大场面、追求视觉奇观的动作片、科幻片、灾难片等少数片种上。近些年来的《钢铁侠》、《蝙蝠侠》等漫画超级英雄电影、《后天》、《2012》等灾难片、《阿凡达》、《盗梦空间》等宏大科幻都是当季的票房冠军。拨开这些组合成大片的“肉”,其电影的叙事框架都是惊人的相似。例如英雄片中的英雄拯救美人、拯救世界都是这些大片叙事的主干情节和桥段,唯一不同的就是叙事手法上的刺激和视觉特效的轰击以及对人心理活动的各类刺激。因此,大片同质化的命题便由此得出。

二、同质化语境下观众审美升华

现在还不清楚大片同质化会对电影业带来什么样的实际影响,但是有一点值得我们去思考:观众审美疲劳之后对高素质电影的追求提升了。前文对大片“同质化”的产生做了分析和解释,现在的问题是在同质化已经显现的语境之下好莱坞是如何突破这个瓶颈的。在互联网上对于电影的分类又有了一个新的词汇,而这个词汇并不是对电影的类型元素进行总结,而是对电影故事的解析难易程度进行量化的称谓,这个词就是“烧脑片”。“烧脑片”一词非常形象的将这类电影所叙述故事的特点进行了总结,观众看完此类电影之后的第一反应就是“看不懂、很费劲”,所以这类影片还有一个雅称名为“高智商电影”。2010年《盗梦空间》横空出世,在全球引发观影热潮,在国内也是如此。诸多影迷在时光网和豆瓣上对该片做出了接近于完美的评价,事后网上归纳出“烧脑片”。开始对此类电影进行分析和探讨。从观影反馈来看,《盗梦空间》这一多层叙事结构以及时空跳跃的手法赢得了观众的心,观众不以看不懂该片为耻而是深入浅出的对该片进行大量的阐释,从各个角度对该片进行重构,在这一以解析《盗梦空间》为乐趣的夏天,观众的审美取向不知不觉的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对“盗梦现象”进行分析,我们可以非常清楚的看到这么一个好莱坞观影脉络:传统大片基本类似,爆米花可乐电影还在继续稀释着浮躁社会下欲壑难填的大众欲望,一部结构新颖的套层电影激活了大众对于猜谜游戏的儿时快乐,而这种快乐又提升了观众对于此类影片的需求。在《盗梦空间》之前还有许多高智商电影,例如《禁闭岛》、《记忆碎片》、《时空罪恶》、《穆赫兰道》、《搏击俱乐部》等片,而最近的《普罗米修斯》和《少年Pi的奇幻漂流》也是引发了观众对于影片故事内容的广泛探讨,借此可以明显的发现观众的观影水平已经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层次,对社会的真实还原和故事是否具有逻辑能否值得推敲成为了现在观众对于电影是否好看的衡量依据。再看独立电影的特点:“题材的视点独特,经常与日常生活的或社会的现实直接相关。”[1]此言更是将独立电影中最吸引观众的元素剖析了出来,喜欢独立电影的人在对于高智商电影的解读上更胜一筹,这是因为独立电影的叙事特征就在于叙述方式和人物塑造两方面。《性、谎言和录像带》、《低俗小说》、《女巫布莱尔》、《拆弹部队》,大卫林奇、伍迪艾伦、昆丁塔伦蒂诺这些都是独立电影的代表。独立电影与观众审美之间的联系也因此变得清晰。

三、独立电影“作者论”在当下

本文在论述的时候借用了许多传统电影词汇,并且使用了这些词汇的大致意义。“作者论”是法国电影新浪潮时期的一个称谓,该称谓是特指一批具有电影作者特点的人,该特点一般是指影片中能够体现导演的个性以及个人风格、影片本身具有某种内在的涵义并且是后天形成的、影片完全由电影作者一人完成编导。电影作者的代表人物有:戈达尔、特吕弗、安东尼奥尼、费里尼、希区柯克等诸多电影导演。按照这些导演的特点和电影作者的特点,独立电影的导演则绝对能够称为电影作者,所以笔者用电影作者论去描述独立电影导演。在辨析了独立电影导演与电影作者之间的相同之后,电影作者们遇到的问题也就一样了,那就是拍摄电影的资金来源问题以及电影作者们的作品商业化问题。在本文的开头导语部分,笔者提到了独立电影之谓“独立”皆因其资金问题。在查阅了部分史料后,对于独立电影的产生与发展可以非常轻松的予以概括:大制片公司对于电影盈利的追求导致影片质量下滑,电影导演们欲求得到个人发展空间以完成电影作者的蜕变脱离大制片公司的控制,进入小型制片公司或者自筹资金完成电影创作,而后因为资金缺乏选择小成本制作于是就诞生了独立电影,其独立之意来自于对大制片公司依靠的分离。制作成本低廉示出了独立电影的本质,其实这也是独立电影其特点的根源所在,因为缺资金,所以导演必须事必躬亲。在1994年之前,在好莱坞发行体制之外的独立电影的成本一般在几万美元到200万美元之间,相比成千上亿的大片投资,独立电影的胚胎之小成就之大值得我们去研究。本部分需要解释的问题是独立电影“作者论”在当下是本质还是现象发生了变化。就本质来说,独立电影的特点就是缺钱,因为缺钱对于导演的要求就出奇的高,套用一句俗话“都是没钱逼的”。就现象来看,独立电影的导演大多有一个痛苦的成长期,但是蜕变成大导演之后也都能恪守自己在当独立电影导演时候的独立精神宣言。作为大电影产业的一部分,独立电影导演成为了鲶鱼效应中的鲶鱼,而电影作者们的作用也在于此。

四、电影受众细分与电影创作普及

在商业社会中,消费者已经被企业分析得庖丁解牛般支离破碎且又了若指掌,从消费者行为学中可见一斑。电影作为精神商品的属性也就意味着在电影工业中成为被消费者买入的商品,不同于一般商品的是你不能退货。好莱坞的传统类型片就是针对不同观众进行的细分处理,爱情片、动作片、科幻片、歌舞片、卡通片无一不具有明显的观众指向性,好莱坞的资本逐利性将现在的问题引到了如何用一部电影将所有观众一网打尽的局面,而这就是新时代好莱坞的大片策略。但正如大片能够带来暴利的同时,其高风险的代价也不是大制片厂能够承受得住的,上世纪60年代的《埃及艳后》在今天仍然是大制片厂的警示。于是通过收购或者自建独立电影公司便成为了好莱坞大制片厂利润多元化的典型作风,例如迪斯尼收购米拉麦克斯、环球收购十月影业、华纳成为新线和城堡石公司的东家,索尼成立索尼影业经典公司并拥有联美公司、20世纪福克斯成立福克斯探照灯公司、派拉蒙成立派拉蒙经典公司。这些错综复杂的公司隶属关系使得独立电影已经成为大制片厂细分电影受众的关键因素,不同的电影作者有着自己的电影受众市场,消费者所要的就是他所喜爱的导演所拍摄的影片。在不知不觉当中,电影市场也已经完成了细分,对好莱坞电影巨擘们来说,他们有着统食所有消费者的“大片”同时还有爱喝卡布奇诺与蓝山咖啡的独立电影群落。上世纪80、90年代,数字技术席卷全球带来了无与伦比的数字化生活的享受,家用摄像机尤其是数字摄像机的普及带给了广大电影爱好者们自己拍摄电影的希望,在这一时期诸多爱好电影的人们纷纷拿起家中的摄像机开始了“导演”生涯。好莱坞很多名导都是从“家庭作坊”式制作开始的。数字化和网络化的生活方式更是将影视创作的简单性带给了我们每一个人,只要你想拍电影你想拍视频,拿出你的手机就可以完成视听叙事。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在今天这个时代里,你可以将影像放到互联网上,有着许多志同道合的友人对爱好电影的人们进行指导,影视创作已然普及。

五、结语套用狄更斯的一句名言: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独立电影发展到今天,中国的独立电影也深受其影响,回望独立电影的历史,就是独立导演们对于电影创作主动权的追求历史,在这段历史中,我们看到了大———小制片厂之间的博弈,也看到了电影创作者孜孜不倦的独立追求。没有格里菲斯自身对于电影技术的追求,何来今天的电影?没有卓别林对于自身表演的追求何来今天的喜剧电影?唯有独立精神才能发挥自身的创造力,唯有创造力才能改变事物,才能促进事物的发展。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因为大家都能制作电影,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因为权威被颠覆。但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在历史上权威被颠覆的时期常常有,而这个时期之后取而代之的是全新的开始。好莱坞大片从卖座的独立电影中汲取元素,充满斗志的青年在独立电影中寻求电影梦,独立电影更应该是一个孵化器,这正与独立精神相重合,独立电影的黄金时代已经来临了,准备好了吗?

作者:于谦单位:江西师范大学戏剧与影视学硕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