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题材电视剧大决战创作方法
时间:2022-03-09 09:33:57
导语:重大题材电视剧大决战创作方法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大决战》在电视端和新媒体端的观剧人次超过30亿,成为同期全媒体热度最高的电视剧。本文认为,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主旋律创作既要如“大象”般行得稳,也要把“街舞”跳得炫。《大决战》做到了“四个坚持”“五大创新”,破除了脸谱化、程式化以及教科书的既视感问题,摆脱了“雷剧”“神剧”的传奇化,凸显出真实性和崇高性,用精品奉献给伟大的时代。
49集重大题材电视剧《大决战》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出品,以1945年8月抗战胜利到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为背景,全景式、广视野、史诗性地展现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回溯新民主主义革命在中国取得最终胜利的光辉历程,刻画了这场人民战争的时代正义性和历史必然性,深刻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等重大主题。《大决战》于2021年6月25日起作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重点电视剧,在总台央视综合频道黄金时段首播,连续27天全国收视第一,在电视端和新媒体端的观剧人次超过30亿,成为同期全媒体热度最高的电视剧。
一、既要如“大象”般行得稳,也要把“街舞”跳得炫
“大象也要学会跳街舞”。对于我们而言,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主旋律创作就是“大象”,我们既要如“大象”般行得稳,也要把“街舞”跳得炫。这是创作团队在策划之初定下的小目标。“行得稳”就是“守正”,“跳得炫”就是“创新”。1.在“行得稳”方面,努力做到“四个坚持”一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通过人物和剧情设计体现出深刻的人民性,揭示出“新中国是人民的选择”“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的道理;二是坚持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以真实可信和生动鲜活为核心要义,努力摆脱脸谱化塑造、机械化生产、套路化创作、空心化表演的窠臼;三是坚持唯物史观的创作理念,抓住“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和“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草蛇灰线,伏脉千里,写出了“敌人一天天烂下去,我们一天天好起来”的逆转过程,以戏剧性的方式凸显出两种前途、两种命运的终极较量;四是坚持“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创作原则,将宏大叙事与人物刻画相结合,做到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相统一。2.在“跳得炫”方面,努力实现“五大创新”一是人物创新,坚持命运书写,坚持剧本真正的“主人公”就是那个时代所有的中国人,剧中每个人物都跟其他人物产生真实的互文关系。一场全方位的战争,每一只蝴蝶扇动翅膀都会带来未知的风暴。大的决策会影响小的命运,小人物的群体行动会影响大决策的进一步调整,每一个战士的牺牲和奉献集合到一起也会影响战争态势、政治格局,乃至未来中国之命运。二是结构创新,突破以往“以事件串历史”的教科书写法,选择“以人物映照历史”,将各个层面的人物线结成立体网状结构,将大历史的纹理“一针一线”地巧妙编织起来。三是视角创新,“司令部视角”与“战壕视角”平行展开,“军事视角”与“社会视角”交相辉映,从战略到战术,从高层到基层,从内政到外交,从军事到民生,从地图作业到沙场血战,大开大合地展现了决定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风云较量。四是技术创新,全剧贯彻总台“5G+4K/8K+AI”战略,采用4K-50帧电影级拍摄设备,利用实景拍摄、动作设计、AI修复、3D建模与6200多个特效镜头相结合,再现极具冲击力的战争场面和震撼人心的高光时刻。五是营销创新,《大决战》开创了原创自制电视剧“创制—编播—营销”的深度一体化融合工作模式,与“爱优腾”三大视频网站开展台网合作,创造了“总台出品”电视剧新媒体发行价格的最高纪录和新媒体播放量的最高纪录,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二、始终围绕三个创作问题进行突破
1.如何破解重大题材脸谱化、程式化的问题重大题材有一定的规定性和制约性,基本上是“戴着镣铐跳舞”。比如《大决战》全剧最大的创作难点,就是怎么塑造“五大书记”,因为他们是绝对主角,但在主线故事中,基本上都是五个人聚在一起研究战局、作决策,编剧也很挠头,不知道怎样才能营造出戏剧性,特别是饰演“五大书记”的特型演员,他们已经一起演过几十次了,很有经验但也比较程式化,可如果换一批演员,无论是观众还是审查专家,又可能会不接受。为此,我们选择在现有的条件下作一些改变。一是在场景和戏剧情境上做出花样,前期特意突出了胡宗南要来打延安、傅作义要来偷袭西柏坡等事件,“五大书记”需要应对,这就有戏了。另外,还尝试把场景放在田间地头,突出伟人们的亲切感,包括设计跟孩子们玩耍的情节,都是为了打破表演的程式化。二是在写剧本和剪辑的过程中运用对比的手法来制造戏剧性,同一场战役、同一个问题,我们铺陈了大量国共双方的决策对比,决策水平高下立判,丰富了作品的戏剧性。三是设计了大量一语双关或者有潜台词的对话,比如,重庆谈判时毛泽东关于帽子的比喻,蒋介石说三民主义的帽子可以压在你共产主义的脑袋上,毛泽东反问,如果帽子不保护脑袋,要这个帽子还有什么用呢?全剧突破比较大的,是对国民党阵营的塑造摒弃了脸谱化和简单化,对每个人物都进行了性格特点的细致白描和行为动机的认真梳理。比如对蒋介石的刻画。剧组对蒋介石在1945年到1949年的整个决策过程进行了复盘,抓住所有能展现其性格的特点进行深挖,诸如疑心重,掌控欲强,不敢放手让下面的人去做;任人唯亲,听不进意见;利益至上等。这些特点成为剧本创作,以及导演、演员二度创作时着力展示的内容,立体化呈现了蒋介石及国民党失败的原因,有效反衬出共产党为什么能带领人民走向胜利。2.如何让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破除教科书的既视感这里所谓“教科书的既视感”,是指观众能够记住很多名词、事件,知道有哪些人,也看到了不少标语、口号,但是却难以感同身受,缺少同频共振,不能从内心深处产生触动。为了避免这一问题,我们在撰写剧本的时候就有一个比较明确的方向,那就是必须突破以往“以事件串历史”的方式,而是回归人物,以人物为核心,以人物来映照历史。《大决战》是战争类型剧,剧组从战略、战术、战斗三个层面铺排人物,每一层面都是通过几组人物呈现发展态势,比如对辽沈战役前半段,我们主要描写了朱瑞和韩先楚这一对人物,由他们带出“步炮协同”(步兵与炮兵协同作战)战术运用,并通过朱瑞牺牲的情节把剧情推向高潮。除了“司令部视角”与“战壕视角”平行展开,我们也让“军事视角”与“非军事视角”交相辉映,既对战局态势、战略部署进行全景描写,也深入某条战壕,细致刻画某个战士或某位民众。我们突出了大家耳熟能详的焦裕禄,凸显了他的青年时期。陈毅元帅曾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推车推出来的。《大决战》中,借助青年焦裕禄和老发叔,我们把淮海战役支前民工这条线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还有通过张婉心和林稚文这一对情侣,把平津战役的地下情报工作也表现了出来。有了这些有血有肉、生动鲜活的人物,那些历史事件就从一个个名词变得立体化,观众通过对人物的代入和共情,能够感受到理想的崇高和信仰的力量。3.如何让战场戏摆脱“雷剧”“神剧”的传奇化,凸显真实性和崇高性为了凸显战场戏的真实性和崇高性,我们做剧本创作的时候就杜绝了超越日常逻辑和军事常识的“雷剧”“神剧”情节,尽量做到每个细节都有史实依据。同时,美术部门、特效部门、动作设(下转91页)活感的历史人物形象,即具有复杂性格特征的“圆形人物”。由于“圆形人物”包括不止一种性格因素,所以“叙述者很难仅仅通过一个具体的空间进行表征,除非某一空间本身就具有‘二元’或‘多元’的特征”④。陈独秀的家正是“二元”或“多元”的空间,它既承担着公共空间的讨论作用,也承担着表现陈独秀内在心理与日常活动的功用。通过两者的融合,陈独秀的人物形象得以丰富,并通过这种公共与日常的叠加,获得了更多观众的共鸣与理解。
三、结语
党史题材电视剧的空间叙事意义丰富,主要聚焦于激发革命记忆与塑造革命人物两大方面。前者立足于党史具有节点性意义的还原性会议空间,激发出公众革命情感。后者则主要通过公私融合的“家”,刻画出具有鲜活内在情感的“圆形”革命人物。随着党史题材电视剧创作的日益成熟,创作者应在把握历史正确性、真实性、严肃性的同时,从空间叙事之于主题意蕴、人物塑造、情节架构的功能性策略着手,避免故事的同质化与形象的脸谱化,最终实现党史题材电视剧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辩证统一。
作者:马骏
- 上一篇:国画艺术与视觉传达设计艺术的影响
- 下一篇:电视时政新闻传播力提升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