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作品音乐元素分析
时间:2022-04-14 02:57:20
导语:电视剧作品音乐元素分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电视剧是声画的艺术,着重于艺术性,要同时达到声音悦耳和画面精美的两方面要求,以昭示人物内在的思想感情并且推动情节的发展。除了其拍摄的画面,声音更应该作为品评一部电视剧时不可分割的重要因素,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感受到整部电视剧最为核心的思想。本文以《甄嬛传》为例,分析电视剧《甄嬛传》中声乐作品的创作技法和旋律特征。正因为有传统音乐元素的存在,才能够更加巧妙地将民族性和时代性完美地融合音乐作品之中,在实践中创作出更具特色的经典之作。
【关键词】电视剧;音乐元素;《甄嬛传》
一、《甄嬛传》剧中音乐成分
《甄嬛传》的歌曲与音乐创做主要有两方面的表现:第一种是为古词赋新曲。例如唐代著名词人温庭筠的词作《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作者内心寂寞空余与孤寂之感被词含蓄温婉地表达出来,此词被赋上新曲成为片中的插曲《菩萨蛮》;杜牧的代表词作《杜秋娘诗》被赋新曲成为片中插曲《金缕衣》。无独有偶,两首音乐都恰如分寸地出现在剧终之处用以铺垫剧情引领下文。第二种是为新词谱新曲。《红颜劫》(片头曲)和《凤凰于飞》(片尾曲)是《甄嬛传》的代表性原创曲目,基本按照全剧的故事内容写词和作曲。最后一种则是表现为旋律上的“一曲多词”,比如《菩萨蛮》与《红颜劫》的旋律相同,但歌词不同(“小山重叠金明灭”与“斩断情丝心犹乱”)。剧中旋律既与主题曲呼应,也与歌曲呼应。如《凤凰于飞》与“心心相惜”主题大同;《惊鸿舞》与“河边倾听”主题的旋律与歌曲相似等。
二、《甄嬛传》剧中音乐配器
(一)质朴典雅的民族乐器。从吹奏乐器到打击乐器,从弹拨乐器到弦乐器,中国的民族乐器有各种各样的风格,具有浓厚的艺术魅力。如今,中国民族乐器被广泛应用于许多影视剧的配乐中,呈现出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民族乐器在《甄嬛传》的配乐中被大量使用,而且剧中角色演奏诸如萧、古琴、竹笛等中国传统乐器的场景也在电视画面中多次出现,使我国质朴典雅的民族意蕴在这部剧中得以体现。1.琴琴造型质朴,音色古朴圆润,是中国最古老的弦乐器,也叫“七弦琴”或“古琴”,文字可据的历史长达四千年以上,且远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流行开来。在《甄嬛传》中分别用“长相守”和“长相思”这两个优美梦幻的名称去称呼为笛和琴。果郡王的生母舒太妃早年进宫之时,先皇曾将这两件乐器当作定情信物赠予其。片中甄嬛因失去皇上恩宠而流离到甘露寺,在甘露寺饱受欺侮,在上山砍柴的时候与舒太妃偶遇,感到颇有缘分;在舒太妃处时,果郡王与甄嬛再次相遇,二人再次以琴笛合奏的形式联奏了这首《长相思》。纵然先帝当初对舒太妃情深意切,而今只剩下琴与笛用来追忆旧日的情谊,同时也预示着甄嬛与果郡王之间无法终成眷属的凄惨结局。2.笛笛子也叫“竹笛”“笛”,是中国最古老的管乐器之一,在春秋战国兴起,声音表现力很强,音色通透温婉。在剧中,大臣嫔妃们对甄嬛尚未跳完的《惊鸿舞》予以指责,认为甄嬛的舞姿缺乏新意,有模仿纯元皇后的嫌疑。然而此时曲调突然改变,甄嬛的灵感也随曲调而变化,红袖舞蹈,荷叶边的裙摆以优美的舞姿飞转。果郡王伴随笛声的吹奏入席,《凤凰于飞》的曲调由笛声演绎而成,清脆悠扬。甄嬛所跳的《惊鸿舞》令皇上彻底为之陶醉,曹贵人和华妃最终弄巧成拙。可以说,《惊鸿舞》的第一段和第二段分别在不同程度上营造了画一般的古典诗意,衬托了朴素的传统民族乐器的郑重登台。3.箫萧作为另一件传统民族乐器,是《甄嬛传》中皇上第一次邂逅甄嬛时的缘起之物。箫是中国古老的管乐器,别名“洞箫”,所演奏出的曲调绵延恬静,表达的情感也是清幽雅致。片中甄嬛时常玩乐的秋千是由贴身太监小允子在御花园为其所扎。宋代姜夔曾经谱写过一首名为《杏花天影》的古曲。有一天,甄嬛坐在秋千上用箫吹奏了这首曲子,皇上听曲心动,身着便衣慕声而来,并自称果郡王,故意隐瞒身份与她交谈自己对于箫曲《杏花天影》的理解和感受。至此,甄嬛与皇上终于开始了他们的爱恨纠葛。(二)完美契合的中西乐器编配。大气恢弘而不失细腻温婉可说是《甄嬛传》整部剧的配乐风格,配乐之所以能够生动地展示出宫廷雅乐的古韵美,是因为整套音乐中的部分具有代表性,民族个性的乐器在管弦乐配器的基础上得以巧妙融合。比如《惊鸿舞》,主人公典雅华贵的舞蹈形象在古琴与编钟的交相辉映下得以展现,音乐以古筝行云流水般的琶音拉开序幕。惊鸿舞是唐玄宗宠妃江采苹的成名舞,在历史上颇有渊源,相传惊鸿舞的舞蹈形式是以舞者的柔美腰身表现鸿雁翱翔的动作。惊鸿舞采用主题曲《凤凰于飞》的主题旋律,竹笛是出现在乐曲中段的主题。在力求风格统一性的同时要求表现第二人物,在古筝与琵琶的伴奏映衬下该主题显得格外诗情画意。在弦乐队的弱奏中,女声的鸣唱旋律被托起,《长夜孤枕》的主题音乐首先展开,随后,孤寂清幽的味道伴随着“箫”主题而出现,一丝伤感的音乐情感得以传递,剧情和音乐之间浑然天成、丝丝入扣。整部音乐中,古筝、古琴、箫、琵琶及竹笛被认为是剧中宫廷音乐的象征,其与管弦乐之间有机结合,成为不可或缺的民族乐器。而整部音乐诸多民族性色彩因素,更因五声性旋律与和声的运用得以彰显。例如《采莲》这一曲,民族乐器虽未在其中得以选用,但在金属乐器诸如碰铃等的点缀下,弦乐群的五声性和声结合竖琴的五声性分解和弦进行,浓郁的民族风味仍能在清新优雅的曲风中得以显现。
三、具体作品案例分析——甄嬛
传片尾曲《凤凰于飞》《甄嬛传》整部剧的主题曲是片尾曲,名为《凤凰于飞》,无论是歌词还是旋律,一股恬淡熨帖的典雅之美都在整首作品中得以展现。(一)歌词分析。《凤凰于飞》是刘欢利用诗经体自主填词的,而《甄嬛传》中其他的配乐歌词大都采用古人的诗词,刘欢所创作的歌结构上重章叠句,辞藻华丽又不失文韵,整首歌词隔句押韵。最初得到皇帝宠爱之时,“旧梦依稀,往事迷离,春花秋月里;如雾里看花,水中望月,漂来又拂去。君来有声,君去无语,翻云覆雨里;虽两情相惜,两心相仪,得来复失去。”甄嬛天真地误以为她的如意郎君就是皇帝,幻想着“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的美好愿望终会成真,没曾想“菀菀类卿,除却巫山不是云”,所有的这些都只不过是错觉而已。在那样一个雷雨交加的夜里,两个有心人儿互诉衷肠、暗生情愫,将浓浓的相思揉在小小的纸签中的字里行间,所幸最终有个人出现,纵然甄嬛将一腔真情错付,也依然能够真情实意地爱她,令甄嬛愿意以情相悦,以心相许,这才是她所渴望的勿相忘、勿相负的“一心人”。“有诗待和,有歌待应,有心待相系;望长相思,望长相守,却空留琴与笛。以情相悦,以心相许,以身相偎依;愿勿相忘,愿勿相负,又奈何恨与欺。”但这一切又怎能敌得“恨与欺”?得到的不想要,想要的得不到,纵使千般小心,磨难依旧充斥着甄嬛的一生,命运的捉弄令人感到无可奈何?正如词中所言:“得非所愿,愿非所得,看命运嘲弄,造化游戏,真情诺诺,终于随乱红飞花去。”甄嬛为保全腹中与他爱的结晶,在误听果郡王遇害的传言后忍着内心的悲痛回到皇上身边。未曾想到消失的果郡王却在这时回来了。无奈过往的那些诺诺真情只能“随乱红飞花去”。造化弄人,只能擦肩而过,不得厮守。“凤凰于飞,翙翙其羽”指凤和凰相偕而飞,是《诗经•大雅•卷阿》中的词句,往往祝婚姻幸福,隐喻夫妻和好爱情。在这里,甄嬛的那些种种美好只能成为她记忆中的一片飘叶,与果郡王的那份真情已然随他的死而远去无痕迹。“期盼明月,期盼朝阳,期盼春风浴;可逆风不解,挟雨伴雪,催梅折枝去。”犹记得纯真的甄嬛在倚梅园的冬夜里许愿“逆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可最终逆风不解,催梅折枝。此后的甄嬛为了成为万人仰仗的熹贵妃、皇太后,步步为营。她坐在高位,享受富贵而奢靡的生活,但可悲的是,她所珍重之人接二连三地死去。在最后一集中,她环视着宫殿,眼睛里充满了孤独,但却更加平淡。命运只是世间的一个梦。“旧梦依稀,往事迷离,春花秋月里,如雾里看花,水中望月,飘来又浮去”。此时再看第一句歌词更觉精妙无比。欣赏整首歌词犹如细品一杯清茶,令人顿觉回味无穷、满口留香。歌词充满了古典文学深邃而委婉的美,古典雅致,不失大气。(二)剧中作用。作为《甄嬛传》中的主题曲,《凤凰于飞》在人物塑造、人物塑造、主题深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甄嬛传》中的剧情跌宕起伏,人物关系复杂,而我们知道《凤凰于飞》在温婉迂回中还有磅礴大气之势,使得剧情与歌曲的结合极为吻合、贴切。纯情温婉在歌曲的开头部分将主人公甄嬛一开始的不谙世事表现得透彻而生动,越来越多的磨难撕扯着甄嬛的命运,而随着之后逐渐上扬发展,音乐也变得更为恢弘大气,最终迎来全章的高潮。剧情画面在电视剧的片尾一页页展现,音乐、歌词、剧情三者相得益彰,使观众能够在最快时间内把握其主旨思想。华妃与曹贵人在第13集中施计让甄嬛当场作惊鸿舞,万分紧急之中,甄嬛心生一计,与安陵容和眉庄三人舞琴歌三艺相和,其他在场之人却指责甄嬛毫无新意,就在此时,果郡王吹起竹笛长相守,登门进殿,缓解了甄嬛一筹莫展之急,悠扬的笛声与之前沈眉庄弹奏的古琴长相思同奏。在琴笛和鸣中,甄嬛的灵感得到升华,即兴之中,甄嬛再次拂袖起舞,完美地化解了危机。由此可见,除上文所述之外,在剧情中间,《凤凰于飞》的音乐还被改编为纯音乐用于渲染剧情,发挥着画龙点睛的效果。这时《凤凰于飞》的旋律也用得极为巧妙,由剧情之中的舒缓音乐曲调逐渐过渡为琴笛相和,既烘托了剧情又为故事的发展埋下了伏笔。
四、结论
电视剧作品中的音乐元素在叙事过程中不断渲染氛围、塑造人物形象,甚至成为剪辑依据,不仅具有情感功能,还具有实际意义上的视听功能。尽管《甄嬛传》这部作品由于过分渲染宫斗情节一度成为舆论诟病,但其音乐的创作和配置则体现出了一部视听叙事作品应有的艺术价值。
作者:段世敏 单位:普洱学院
- 上一篇:影视剧题材创新的必要性
- 下一篇:浅谈电视旅游节目对城市文化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