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图鉴”电视剧解析
时间:2022-09-11 09:20:07
导语:“女子图鉴”电视剧解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随着大众文化不断发展,一大批高质量的都市女性题材电视剧出现在人们面前。都市女性题材电视剧作为大众文化的重要文本,呈现出了独特的叙事特点。文章以《北京女子图鉴》和《上海女子图鉴》为例,探究其产生的社会语境,并结合大众文化理论和叙事学理论,分析中国“女子图鉴”类电视剧独特的叙事模式。
关键词:叙事学;叙事模式;《北京女子图鉴》;《上海女子图鉴》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大众文化以前所未有的态势迅猛发展。电视剧作为大众文化中的重要文本也在一直推陈出新,以其日常化、模式化、符号化的叙事吸引着大量观众。近期,中国“女子图鉴”作为都市女性现实题材的电视剧自播出以来所引发的话题就源源不断,从“办公室文化”到“买房买车”,从“大龄都市女青年婚配”到“都市创业”等,反映了现代都市女性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北京女子图鉴》由优酷自制,共20集,每集30分钟,最终以超过12亿网络点击量收官。紧接播出的《上海女子图鉴》与2018年5月16日正式在优酷播出,在开播后也在社交圈里形成了“刷屏”式的讨论,热度不断攀升。尽管这两部“女子”图鉴电视剧在许多方面都备受争议,但它在一定程度上切中了当下中国女性职场和生存现实,描绘了一幅都市女性追逐欲望的群像。
一、都市化叙事:小资情调的凸显
都市,一直都是中国内地电视剧表现的重要空间领域。中国翻拍自日本的这两部“女子图鉴”系列电视剧以北京、上海这类国际大城市作为故事的发生地,电视剧中大量分镜头的运用,快速切换的画面,加上字幕更换,摄影,剪辑,灯光、音效等的运用,无一反映出快节奏的都市生活,展现一种独特的韵律与节奏感。“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成熟和全球化时代的进程,关于日常生活的平民叙事已经不能满足消费主义盛行时代消费者的文化需求,物质生活的高要求、现实欲望的不断扩张使得日常生活叙事的另一个部分——张扬小资趣味的日常生活叙事应运而生。”[1]在现代大众的日常生活中,“小资情调”往往涉及到了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服饰、图书、电影、电视饮食等衣食住行和文化娱乐活动、生活方式都有比较通行的标准,因此,叙事很鲜明地体现出对小资情调的具体细节的呈现。在中国“女子图鉴”电视剧每集的片头中,快速剪切的特写镜头包括女主人公浓艳精致的妆容,奢侈的珠宝首饰,以及简单却不乏质感的穿着,都淋漓尽致地透着一种精致化的品味与情调。更为凸显“小资情调”叙事的是《上海女子图鉴》。例如剧中女主的同事Kate,典型的上海本地囡囡一开始就表明“我们上海囡囡的梦想嘛,三十岁前,穿着VeraWang在法式饭店里举行草坪婚礼。”生动地刻画了具有小资情调的、浪漫的上海本帮特质的女性形象。
二、女性欲望的书写
随着消费时代来临,人们形成了新的消费欲望形态。“欲望”一词在字典中的解释为:“想得到某种东西或想达到某种目的的要求。”学者马斯洛在其欲望层次理论中将人们的需求由低到高分成五种需要,拉康则提出了三层次的欲望理论。中国“女子图鉴”电视剧凭借对现代人尤其是女性欲望的精准把握,形成了以想象性的欲望满足、替代性的情感宣泄为主要手段的欲望表达机制,成功俘获以女性为主的观影者的喜爱。办公室的职场生活对于展现女性欲望最具有代表性意义。“女子图鉴”中的主人公,像每一个抱有城市理想的年轻人一样。她们不愿意与安逸的同龄人为伍,而是充满野心和勇气,希望能在大城市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上海女子图鉴》中的女主,罗海燕有着自立、坚强的人设,她清醒又笃定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凭借着自己的实力一路过关斩将,不断高升,最终获得爱情事业的双丰收。拉康提出过著名的镜像阶段理论,指婴儿在个月之间,从镜子里第一次认出了自己的形象,并把它认为是理想的自我。虽然只是误认,却让婴儿第一次从被动化为主动,开始对自我进行一步步的认同,而且这些认同都是想象性的。受众尤其是女性受众将自己现实生活中不能达成的欲望投射到电视剧中,投射到那些真实的女主人公身上,从而获得一种认同感,使自己的欲望得到想象性满足。“女子图鉴”中人物在其中展现的理想、野心乃至欲望,也是支撑许多人在大城市生存、打拼、奋斗的力量,人们由此获得心灵的共鸣,得到情感的宣泄。除欲望表达机制以外,还将新女性设置成片中的欲望主体,试图展现出女性欲望的多维投射。女性意识越发觉醒:“一是女性对自己作为一个有着与男性不同的独特自然生理性属的自觉认识;二是女性对自己成为社会结构主体的有意识追求,”[2]现代女性的形象要求不断认识自我、获得成长的欲望在剧中得到了充分表现。《上海女子图鉴》中女主的男朋友张天皓卖掉自己公司股份,想要把钱投资到她的公司支持她创业,可女主还是拒绝了,她说:“如果我们两个人决定一起过一生的话,我希望我们两个,是自由而独立的灵魂”,这无疑彰显了都市新女性的价值观念。
三、模式化叙事:公式化情节
纵观这两部“女子图鉴”电视剧,甚至于日本的原作,我们不难发现基本的“套路”是一样的,剧情都是讲述刚毕业的来自小城市的女大学生怀揣着自己对大城市生活想象和对成功的向往,孤身在城市里打拼、奋斗,梦想着有一天自己能在这座城市站稳脚跟。从一开始的好奇、一往无前,到受挫,怀疑,再到重燃信心,最终获得成功。这样的叙事“套路”在大众文化中被译成“模式”或“程式”。“在大众文化文本中,叙事往往以情节为结构中心,突出的情节本身作为“过程的呈现对于大众的意义和价值。”正因为大众文化以日常生活及其想象作为叙事对象与主题,因此充满血肉灵性和不断变化的‘过程’本身的意义被凸显出来,大众文化文本肯定情节模式本身的意义,恰恰是以类型的不断重复为表征的,且类型自有其文化意义与认识价值。”[3]这种不断重现的表现谱系、基本固定的叙事模式不仅能引发受众对与类似文本的记忆,迎合大众的“期待”心理,由于其与大众日常生活的特点及状态具有一致性,还能给观众的心理提供一种安全感。中国“女子图鉴”电视剧之所以受到热捧,正是因为其通过公式化的情节形成了这样一种稳固的模式化叙事。公式化情节所形成的稳固的叙事文本通常与大众生活的重复性思维与实践体现出了一致性。从受众接受的层面来看,此类的叙事文本能够使受众在接受的过程中省时省力,无需做太多的思考。而且,“当受众沉浸在自己所熟悉的故事和人物中时,一方面加深并积累了自己的各种经验,另一方面还能通过同一类型的反复呈现,获得类似的快感”。两部中国“女子图鉴”在大体情节上并没有很大的不同,与《北京女子图鉴》相比,《上海女子图鉴》不过是多了一些上海本地的风土人情。但观众还是心甘情愿为它买单,一而再的沉浸在相同的剧情之中,这是这样一种公式化的造梦文本,让日常生活中的受众获得了一种重复性的满足。
四、结语
“女子图鉴”类都市题材电视剧因其关照当下社会现实,遵循大众文化文本创作规律,通过都市化、模式化叙事呈现了当下都市新女性生活的现实图景,从而取得了高收视率和受众热捧。对其类型电视剧的叙事研究有助于更多高质量的都市题材电视剧的出现。作为大众文化文本,“女子图鉴”电视剧的背后仍有着不少的争议。对于这一方面,我们应培养对大众文化正确的态度。针对这类题材电视剧表现出大众文化的消极方面,观众要有批判和反思的精神,从全面的视角冷静地对待他们;国家、制片方、广告主等利益主体也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重视电视剧商品性的同时对其意识形态的属性给予更多的重视。但是,大众文化推动文化多元性的发展,给受众带来了娱乐性的积极影响也无可否认。我们从此类都市女性现实题材电视剧中获得的感受大多是正面的和积极的,我们透过剧中女性成长过程中的喜怒哀乐有了重新的认识和反思。可以说这些电视剧是对于社会欲望的一种表达和呈现,只要不违反道德的底线,只有与主流文化不相违背,都是可以尝试的。在未来,我们期待有更多新的故事,更多高质量的电视剧的出现,使中国电视剧产业能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参考文献:
[1]邢星,王甫.现代都市题材电视剧发展创新的叙事学解读[J].中国电视,2015(09).
[2]齐青.大众文化视野下电视剧的女性意识和女编剧的叙事策略[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14(09).
[3]张晶,熊文泉.日常生活叙事电视剧:走向日常生活的审美呈现[J].文艺批评,2005(08).
[4]杨雯.《上海女子图鉴》:展现别致海派人情[J].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8(05).
[5][美]阿瑟•阿萨•伯格.通俗文化、媒介和日常生活中的叙事[M].姚媛译.江苏: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
[6]李炜.中国大众文化叙事研究[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作者:袁菱歌 单位: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 上一篇:诗情和意境电视化开掘研究
- 下一篇:互联网电视对传统电视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