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与媒体互动研究

时间:2022-07-30 08:31:04

导语:电视剧与媒体互动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电视剧与媒体互动研究

【摘要】2010年以来,国产电视剧进入了一个全媒体时代。由于受到全媒体播出平台和全媒体文本的影响,电视剧的创作也发生了重要的变化。随着全媒体网生代观众成为主流观剧人群,电视剧创作呈现出粉丝化、青春化、轻喜化风格;为激发观众的收视,电视剧的内容通过流行话题、副文本衍生话题等的生产,形成了一种话题消费现象;由于媒体互动的影响,电视剧创作充分开发和利用网络资源,打造多元混杂文本,应用数据互动制作,电视剧的多文本叙事和文本互渗特征日益凸显。

【关键词】全媒体;内容生产;媒体互动;叙事转型

2010年网络视频成为一种新型观看方式,有媒体和专家表示,电视剧已经进入了一个全媒体时代。从早期的网络社区到如今的全媒体,电视剧的生产、制作和传播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互联网时代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他们以电脑、手机、Ipad及其他移动终端为介质,以网络视频、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自媒体为信息接收渠道,他们的兴趣爱好、思维方式、审美标准、生活习惯、媒介接触等方面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传统电视剧的播出平台也从电视机过渡到网络及其他新媒体,大量的网络自制剧、微视频、微影视等不断出现,超越了之前的台网联动模式,全面进入一个全媒体语境。由于受到全媒体播出平台和全媒体文本的影响,电视剧的创作也发生了重要的变化。通过对近年来一些热播剧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全媒体语境下的电视剧创作所呈现出的一些特征。

一、新型观众与审美变迁

全媒体时代的重要影响首先就表现在受众的变化上。传统电视剧观看是以电视机为终端的观看媒介,观看场景是家庭空间,观看具有单向性。全媒体时代,观众在内容、时间、平台等方面的选择更加自由和多元。越来越多的“80后”“90后”“00后”网生代群体成为电视剧观看的新型观众。他们的观看方式更注重参与式,审美趋向更是迥异,这使得电视剧创作需要更多地考虑到年轻观众的审美趣味、共同话题和可接受度。因此,近年来,电视剧创作在审美趋向和叙事风格上呈现出新的发展变化。(一)粉丝类型剧的发展。长期以来,国产电视剧的类型基本上是古装历史剧、家庭伦理剧、革命历史题材剧、功夫武侠剧等。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观众群体不断走向细分,观看方式也更加多元化。基于对观众的观看体验和审美需求的重视,新世纪以来,电视剧创作越来越注重对互联网环境下成长起来的新型观众的培育和挖掘,并根据目标观众的审美趣味和消费习惯,创作了各种以“粉丝”为主要目标的电视剧类型,进一步拓展了电视剧的创作空间。其中的诸多类型,有些虽然之前已有,如穿越剧、玄幻剧、悬疑惊悚剧等,但是类型的生成动力严重不足,也没有产生太大的影响。近年来这些电视剧类型的流行,基本上得益于网络语境中所培育起来的粉丝群体。如穿越剧虽然在20世纪90年代就已出现,如《寻秦记》《穿越时空的爱恋》等,但真正成为一种流行的电视剧类型,则是起于2011年电视剧《宫》的热播,由此激发了网络穿越小说的改编潮。此外,玄幻剧、悬疑剧、仙侠剧等的热播也都是由于近年来网络玄幻修仙和悬疑惊悚题材小说的流行和网络游戏玩家的大规模增加。近些年流行的行业剧、职场剧也是根据年轻一代观众的细分而进行的精准化创作,它们将医生、媒体记者、翻译官、厨师、谈判官、律师等行业作为电视剧表达的题材,为在各行业打拼的职场观众(主要为女性)提供了职场生存法则和时尚都市元素。虽然这些电视剧的剧本来源并不完全相同,或是改编自拥有广泛读者群体的网络小说,或是拥有众多铁杆玩家的网络游戏,或是立足于网络用户画像后的类型定制,但是它们都较好地满足了网络时代受众的参与和互动的需求,他们在电视剧的观看过程中,实现了电视剧文本和网络文本、镜像表达和现实生活之间的参与式体验。为了更好地吻合年轻人的审美取向,这些电视剧类型并非对网络文本的简单改编,也并非局限于网络文本的固有类型,而是融合了历史、穿越、玄幻、科幻、职场、青春、时尚、爱情等元素,甚至有些电视剧打着类型剧、行业剧的幌子,其本质仍是都市时尚爱情剧。但值得肯定的是,这些类型剧的出现,为家庭伦理剧、抗战剧、谍战剧等同质化的电视荧屏增添了一些新鲜的血液。(二)青春化倾向加强。全媒体时代,虽然已有的中老年受众群体依然是电视收视的重要群体,但是年轻受众无疑是更为重要的争夺的媒介受众资源。吸引年轻观众的收视是电视剧创作在全媒体时代面临的重要问题。因此,近年来,无论是电影还是电视剧,都呈现出一股青春化现象。青春主题、青春偶像化叙事和青年价值观宣传成为最值得关注的现象。近年来电视剧对青年题材尤为关注。一方面,青春励志、爱情、职场、人际关系、育儿、都市时尚等方面都是电视剧的重要主题。穿越剧、职场剧、婆媳剧、育儿剧、都市剧、爱情剧、时尚剧等类型,几乎都是讲述青年的成长体验、爱情婚姻、社会适应等过程中的艰难、喜悦和痛苦,以及青年人的时尚生活,引起了年轻一代的共鸣。另一方面,青春怀旧主题也是近年来青春剧的潮流。2010年歌曲《老男孩》引发的“70后”集体怀旧、2013年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引发的“80后”怀旧风潮,也迅速波及电视剧创作领域。随后一批有关青春怀旧主题的电视剧纷纷问世,如《相爱十年》《匆匆那年》《北京青年》《与青春有关的日子》《你好,旧时光》《我的青春遇见你》《致我们单纯的小美好》等。这些电视剧通过年轻一代对自身过往的回忆,通过亚运会、黑白电视机、网吧热、摩托车等具有1980年以后出生的青年所具有的独特记忆,形成了一股集体怀旧的风潮。这些电视剧无论内容反映的是青春时尚,还是奋斗艰辛,无论是悬疑谍战,还是神话穿越,都已经超出了历史的厚重、家庭伦理的悲情,传达出青年的奋斗、向上的价值追求。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的青春化现象。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由于具有较强的意识形态色彩,讲述的都是我军经过浴血奋战夺取胜利的革命历史,因此其内容表达一直较为严肃和程式化。直到2006年的《亮剑》和《激情燃烧的岁月》将国共两党敌我紧张关系进行了弱化、将我军将领的“高大全”形象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写。即便如此,这些电视剧也仍然是在传统的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的叙事框架之内。2007年,《恰同学少年》首次将革命和偶像元素相结合,其所引发的革命历史剧的青春化、偶像化现象,不仅得到了主流话语的认可,也受到年轻观众的喜爱。随后,《红色护卫》《秋收起义》《青年》《人间正道是沧桑》《那个战火中的青春》《我们的法兰西岁月》《风华正茂》《我的青春在延安》《麻辣女兵》《我是特种兵》等纷纷亮相荧屏。这些电视剧将战争、言情、偶像等融为一体,在演员选择、叙事风格、语言表达等方面都试图符合年轻人的审美需求,既具有时尚元素,也彰显重大革命主题。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通过青春化、偶像化的改造,缝合了青年成长环境与革命历史之间的时间罅隙,同时也以革命者的风华正茂与青年的朝气蓬勃寻找共鸣,较好地在历史和现实、青年和战士之间实现了平衡。(三)轻喜剧风格流行。随着视频网站、移动互联网和智能移动终端的普及,用户的生存压力和碎片化阅读习惯,使得用户的内容接受表现出短平快的速食主义文化风格和全民娱乐的显著特征。因此,网络视频网站、微信朋友圈、微信公众号等传播渠道中,较为流行的就是轻喜剧风格的文字和视频内容。在以受众需求为导向的电视剧创作中,导演和编剧自然会敏锐把握住受众这种风格转型和审美变化。于是,“轻快的题材、轻松的风格、轻巧的制作,以及越来越年轻的观众——一个电视剧的‘轻时代’正在中国形成,不断瓦解着大历史、大明星、大制作所带来的厚重感”。①2012年,《金太狼的幸福生活》以夸张的表演风格、幽默搞笑的台词和琐碎的市井生活备受观众的喜爱。金太狼遵守的“对老婆大人要忍、对丈母娘要捧、对老妈要撑、对自己要狠”的“忍、捧、撑、狠”的四字箴言被观众认为是网络时代好男人的标准,“嫁人要嫁金太狼”也迅速成为网络流行语。2013年的《咱们结婚吧》《老有所依》《抹布女也有春天》等,2015年的《前夫求爱记》《虎妈猫爸》等都市生活轻喜剧的出现,进一步稳固了电视剧创作的轻喜剧风格。网络自制剧更是将轻喜剧风格发挥到了极致。《爱情公寓》系列剧通过时尚元素的包装、搞笑滑稽的风格、夸张的表演,形成了一股强烈的轻喜剧风格,受到“80后”“90后”观众的喜爱。《仙剑奇侠传》《轩辕剑》等仙侠剧也通过方言、流行语和网络流行语的运用,对周星驰无厘头的喜剧风格的模仿,形成了独特的娱乐风格。“由于网络传播的影响和广告消费的取向中老年受众为核心向城市中青年受众的转移,更加具备现代都市文化的特点,带来了中国电视剧创作主流从以电视剧文化变得更加年轻、更加轻松、更加娱乐,更加具备都市文化的特点。”②

二、社会热点与话题消费

全媒体对电视剧产生的影响不仅是传播渠道的多元化、播出平台的位移、题材和类型的创新,而且是电视剧传播生态的变革。传统媒体时代,电视剧的播出主要是在电视媒体,受众的观看也是在家用媒介的基础上进行选择,吸引观众的重要因素便是内容本身。全媒体时代电视剧的内容生产不仅是专注于内容本身,还要受到传播平台的影响。一部电视剧如何能够在分散的传播渠道和碎片化的接受中获得受众的注意,是全媒体时代电视剧创作的重要问题。因此,为了获得受众的关注,全媒体时代电视剧的内容生产也开始注重吸引受众的注意力,从而产生了电视剧制作中的话题消费现象。(一)流行话题的影像改造。电视剧的话题性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现象。2007年,《奋斗》点燃了“80后”的青春奋斗梦想,随即引发了一批话题剧的出现。相较而言,传统电视剧仍然注重意义的追寻,即便涉及一些社会热点话题,也是努力挖掘内容中所体现的价值、反思等,虽然这些电视剧也会因此衍生成社会话题,但是从话题的产生来说,传统电视剧所引发的话题是从电视剧本身所引发的,而如今的所谓话题剧则是根据已有的社会热点话题进行电视剧的创作,并且在创作过程中,避开了对社会问题的深度剖析,而仅仅是将社会话题作为一种营销的手段,是对话题的一种消费。全媒体时代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深度的消解。新媒体的重要特征就是善于发现话题、制造话题和消费话题。因此,无论是传统电视剧,还是网络自制剧,都将话题作为电视剧内容创作的一个重要标准,因为它决定着这部电视剧的传播覆盖面。根据社会热点话题进行电视剧的内容生产,已经成为当下电视剧创作的重要模式。如《李青春的春天》《三十而嫁》《钱多多嫁人记》等反映的剩女题材、《裸婚时代》反映的高房价下青年的爱情婚姻困境、《医者仁心》《心术》等反映的医患矛盾、《无懈可击》《杜拉拉升职记》等反映的职场生存法则、《双面胶》《媳妇的美好时代》《婆婆来了》等反映的婆媳矛盾、《老大的幸福》《老有所依》《有你才幸福》等反映的养老问题。当然,一部电视剧所包含的主题并不是单一的。由于话题性能够激发受众的观看,一些主题并不涉及社会热点的电视剧,也试图在内容上增加一些热点话题。如《战雷》(2013)讲述的是一群拆弹部队的战争题材电视剧,然而剧中也穿插进了官二代、富二代等当代社会热点元素;谍战剧《潜伏》也被网友总结出一套详尽的“职场攻略”,迎合职场剧的热点。这些电视剧对热点话题的引入,极为密集、广阔,但是从电视剧本身的情节来看,其实并没有太多的意义化内容。话题在这些电视剧的创作中,仅仅是为了吸引受众的关注而形成的一种概念化、符号性的市场资源。(二)副文本话题的“好奇收视”。全媒体时代电视剧的收视情况出现了一种奇怪的现象:越是有争议话题的电视剧,收视率越高。原本一部收视平平、无法吸引观众兴趣的电视剧,一旦被引燃了某一个话题,如雷人情节、演员人设、道具造型、抄袭模仿等,受众就会循着街头巷尾、网络空间的热议话题,纷纷成为该电视剧的观众,从而拉高电视剧的收视率。如《活佛济公3》剧情和台词都很雷人,播出后批评声不绝于耳,但收视率却神气十足,在日播剧中大多数时间占据收视榜榜首;于正的《宫锁连城》被曝抄袭琼瑶原著《梅花烙》后,收视率更是不降反增,全国网收视率更是从首播时的1.5%飙升到2.45%,遥遥领先于其他同档期节目。一些所谓的良心剧、精品剧,往往还不如一部粗制滥造的电视剧收视率高。这一现象的出现,当然与受众的好奇心有关,是由好奇心驱使的收视行为,因此这种收视基本上可以称之为“好奇收视”。因此,在当下电视剧播出后,经常会出现越有争议收视率越高、越抄袭收视率越高、情节越雷人收视率越高等现象。于是,电视剧制作方就会据此利用观众的这种心理,在电视剧情节设置、表演风格上故意制造话题,如《女医明妃传》的“被雷劈”桥段、“神通译”事件成为网络热搜话题,《新还珠格格》里的维纳斯断臂女神雕塑,《孤芳不自赏》的“抠图演出”等。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所出现的抗日神剧里也出现了“手撕鬼子”“裤裆藏雷”“手榴弹击落敌机”“绣花针杀敌”“包子雷”等雷人情节,他们试图以此引爆电视剧的话题消费,从而吸引观众的观看。纵观近年来电视剧的话题消费,大多离不开“古人说潮语”“历史背景错位”“雷人台词”“雷人桥段”“五毛特效”“注水剧情”“经不起推敲的剧情”“演员的表演造型”等。这些引发争议的话题,其实是电视剧的一个副文本,然而,恰恰是这个副文本带动了电视剧正本的收视率。这在很大程度上其实是全媒体传播环境下的创作跑偏和异化。

三、文本互渗与叙事创新

电视剧创作早期较为依赖文学作品,或者从文学作品改编而来,或者是专业作家量身定做。如今,虽然还有很多一部分电视剧来源于文学或作家的创作,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越来越多的电视剧已经远离了文学,尤其是网络剧出现和网络文学崛起之后。近年来电视剧创作非常擅长对网络资源的整合与挪移,全媒体时代电视剧的一个重要叙事特征就是多文本叙事和高度的文本互渗。(一)网络文本的资源整合。网络文本的影视开发最主要的表现就是网络文学作品的影视改编。新世纪以来,传统文学逐渐走向边缘,但是,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文学逐渐兴起,并迅速成为大众阅读的主流文学形式。由于网络文学的阅读量和点击率不断攀升,网络文学的影视改编自然水到渠成。从1999年网络小说《第一次亲密接触》初试影视,到2010年网络文学的影视改编进入成熟期,再到2015年的IP改编热,网络文学以其规模巨大的潜在观众,成为资本运作的重要领域。随着IP概念的扩大化,IP的指向逐渐超越了网络文学本身,进一步覆盖了网络剧、音乐、综艺节目、游戏、漫画等。因为其粉丝数量的巨大、辨识度高、热度高等,都不可避免地成为电视剧内容的重要来源。其中,网络游戏改编电视剧成为近年来电视剧的重要创作现象。2005年,第一部改编自国产单机RPG游戏的《仙剑奇侠传》出现。制作方并未单纯复制游戏内容,而是全面丰富情节线索,将美丽的爱情贯穿始终,此后还出现了《仙剑奇侠传3》《轩辕剑之天之痕》《古剑奇谭》等。除网络文学、网络游戏等IP化的改写之外,电视剧的创作还表现出对网络流行文本的借用。由于网络已经成为大众文化孕育的重要平台,拥有着巨大的开发资源,也是观众较为认可的资源平台。电视剧的叙事文本也不得不较多考虑到网络,采用网络流行用语、网络术语、网络段子、网络视频等融入电视剧的创作中。如《屌丝男士》中的网络热句“元芳你怎么看”、《活佛济公3》中的“拜托了,亲”的淘宝体,大量的网络流行语在众多电视剧中随处可见。电视剧创作中引入各类网络文本、网络流行元素,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的现象。无论是台词对网络流行语、微博金句、网络段子的直接挪用,还是故事情节对网络桥段的化用或对网络视频的“致敬”,其所表现出的基本上都属于新媒体时代的拼贴复制和挪用仿写。然而,正是因为对网络资源的无序整合,导致了近年来电视剧创作“同质化”“抄袭成风”等不良现象。2015年,有网友列举多处细节对比,指出《花千骨》至少涉嫌抄袭《花开不记年》《箫声咽》等4部网络小说;③2015年,近百名志愿者历时2年将《锦绣未央》与被抄袭的作品进行比对,认为该书抄袭了209本书,全书294章仅9章未抄袭,多为整章复制;④于正的《宫锁连城》多处剧情抄袭《梅花烙》,原作者琼瑶最终赢得法院判决。(二)叙事风格的多元混杂。在全媒体语境下,电视剧创作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试图跨越传统电视媒介、网络播出平台、移动终端等媒介形式,实现中老年观众、网生代的年轻观众共同观看。为此,电视剧将传统美学和网络文艺美学实行杂糅,多种类型剧和叙事风格融为一体,于是,电视剧叙事文本产生了一种多元混杂的现象。这主要表现为:一是古装剧中既凸显古典美学风格,也同时糅合了现代和后现代风格。如《龙门镖局》集合了古典的历史场景,并嫁接或映射到现实职场,将智性与无厘头、爱情与商战、幽默与现实等各种元素融为一体,形成了一种混搭的风格。根据游戏改编的电视剧《古剑奇谭》兼有文化上传统元素基因与叙事风格上的游戏化做派,充满着文本混杂性。二是多种类型和风格的融合叙事。《花千骨》是仙侠、玄幻与言情等类型的融合;《琅琊榜》是古装历史和宫斗等类型风格的融合;《舞乐传奇》是在古装剧基础上融入了民族题材和公路探险;《女医明妃传》是医疗剧、宫斗剧、青春励志、爱情剧的融合,并借用了武侠剧的传奇叙事风格和网络剧的“玛丽苏情结”等风格。(三)数据应用的互动生产。传统电视剧的创作基本上是单向度的,导演或编剧根据已有的文学作品进行改编,或根据某一阶段的社会现象进行创作,电视剧的效果、目标受众大多是较为模糊的。全媒体时代的电视剧创作则有了更为明晰的路径。电视剧从选题、剧本创作等方面,都可以依托全媒体数据资料进行。电视剧的选题策划就建立在对已有数据的分析基础之上,这些数据包括近期的社会热点话题排行、文学作品的读者构成、网络用户的兴趣爱好、网络点击率、视频点击率、微博热搜榜、贴吧热度等相关网络数据。电视剧的创作方可以根据这些数据对电视剧的选题、目标受众进行选择,从而创作出适合受众需求的电视剧。与此同时,在电视剧的内容创作方面,制作方也会充分利用网络传播平台,向读者征求剧本的构思、情节的设置等。电视剧的制作方会通过在贴吧、知乎、豆瓣等网络渠道设立专页,观众可以自由、分享及建议。尤其是一些网络文学改编的电视剧、网络游戏改编的电视剧,通过这种方式听取用户的意见,并适度开放电视剧的创作,能够更好地生产出受众喜爱的电视剧。在电视剧播出前后,该电视剧的制作方也会在网络平台制作专页,听取受众对电视剧播出后的各种意见,从而为其后续电视剧创作提供借鉴。因为当下的许多电视剧都呈现出系列剧和续集现象。通过网络平台收集受众对前一电视剧集的反馈,能够较好地为制作下一部剧提供参考。

作者:李翠芳 单位:南京财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