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题材电视剧研究
时间:2022-03-27 10:57:07
导语:少数民族题材电视剧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从1977年的《小活佛》诞生至今,我国少数民族题材电视剧历经40年的发展与沉淀,作品总数达两百余部,集数逾千。与其他题材电视剧相比,少数民族题材电视剧虽然存在产量低、种类少、艺术水平参差不齐等诸多问题,但近年来也不乏精品之作。结合电视剧文本中民族事象、文化、生产生活方式等艺术特质,笔者认为少数民族题材电视剧最具代表性的叙事类型主要有三种,即政治化、历史化和情感化叙事。当然,我们也不能忽略这些类型相互融合与渗透所形成的多元叙事趋势。
一、政治化叙事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民族工作。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强调:“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各民族要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①2014年9月28日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再次强调了民族关系、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处理好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是关系祖国统一和边疆巩固的大事,是关系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大事,是关系国家长治久安和中华民族繁荣昌盛的大事。”②如何加强民族团结,中央民族工作会议鲜明指出,“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③作为表现少数民族生活、文化和精神的艺术作品,紧贴中国民族理论,遵守民族政策,配合民族工作,通过民族文化的传播增强文化认同,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应是少数民族题材电视剧政治属性的题中应有之义。改革开放后至上世纪80年代末,这一阶段的少数民族题材电视剧主要以“反思”、“宣传”和“改革”为主题,自觉贴近代表国家意识形态的少数民族政策,表现出明显的政治化叙事特点,同时也不可避免地显现出教化倾向。脸谱化的人物塑造、平铺直叙的情节设计、毫无悬念的故事结局成为其主要特征。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推进、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电视剧艺术方面,早期二元对立的叙事结构已无法满足观众的审美需求,因此,在少数民族题材电视剧中,政治化诉求逐渐融合于其他叙事类型之中,以隐性的方式“温柔”介入。这一时期,变换叙事视点的有《静静的艾敏河》(2000年)、《苦楝树开花的季节》(2000年)、《雪域情》(2007年)等电视剧。上述作品均采用第一人称叙事,与以往的全知视角相比,显得亲切别致、饶有新意。同时,通过翔实动人的细节进行政治意识形态的隐性介入也是这一时期少数民族题材电视剧常用的叙事手段。在电视剧《回民支队马本斋》(1993年)中,就是通过残酷的战役、饥饿艰苦的环境、视死如归的战士,把抗日战争的惊心动魄、荡气回肠展现得淋漓尽致。
二、历史化叙事
1.占据主流的线性叙事结构。在少数民族题材电视剧的历史化叙事中,有着诸如《努尔哈赤》(1986年)、《成吉思汗》(2004年)、《奢香夫人》(2011年)和《木府风云》(2012年)等剧的线性宏大叙事和正面描述,也有着诸如《长白山下我的家》的片段式描写策略。作为主流叙事结构,线性叙事可以使少数民族观众更为直接、快速地了解电视剧的主题和价值取向,避免产生歧义,也有利于创作者通过作品表达观念。2.正说历史的叙事范畴。历史正剧的外部表现特征主要在于人物命运、事件结局的完满性。它不仅是指完美的收场、幸福的结局,其实质在于,既表现生活的肯定方面,又表现生活的否定方面。④少数民族历史题材电视剧以正剧为主,包括一般历史题材电视剧和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表现出较好的文化自觉和审美自律。如电视剧《努尔哈赤》和《成吉思汗》。当然,其中也不乏为了迎合市场而炮制出的“雷剧”,如《新乌龙山剿匪记》(2012年),就因为神化英雄而用力过猛。值得一提的是,少数民族题材历史正剧往往因为严肃的主题、单一的叙事结构、乏善可陈的艺术手法而鲜受年轻观众的喜爱。从这一层面来讲,电视剧《新乌龙山剿匪记》利用流量明星、“小鲜肉”重拍经典的尝试是值得肯定的。3.现实主义的创作趋向。“真正的历史是活的,它将有力地规约现实。历史不仅弥留于一批考辨琐细的史学典籍内部,依赖种种出土文物的验证;历史同时盘旋于种种日常活动之间,并且深深嵌入当下现实,成为现实之中一个活跃的组成部分……历史是今天的解释、补偿和映照,阐述现状常常是历史研究的潜在动机。”⑤历史只有与现实视域重合,才能为大众所理解和接受。少数民族题材电视剧的历史化叙事不仅仅是对于过去的讲述,同时也是一种对现实、对未来的隐喻式描述,即是把现代的东西塞进历史的躯壳里。剧中的艺术虚构也必以这样的现实指向为创作核心,使得剧中的人物、时间具有逻辑上、情感上的历史真实感,使得历史精神和美学精神得到双重展现和统一。电视剧《文成公主》(2000年)就是借助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和亲的历史事件指向现实,重申了民族团结、稳定、发展的主题,与我国的民族政策一脉相承,极具现实意义。
三、情感化叙事
情感化叙事最初是在小说中作为叙事类型大量涌现,指的是作家致力于挖掘生活中的美,对作品中的情感追求“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的“中和”之美,讲求“温柔敦厚”的诗教传统。⑥情感化叙事凸显了情感在叙事中的地位,使其成为与故事并重甚至高于故事的构思元素,在电视剧作品中表现为情感的强化、情节的淡化以及对电视画面的倚重。不可忽视的是,情感化叙事往往与少数民族题材电视剧叙事主题较为单一、情节缺乏激烈冲突有着一定关系。由于故事本身缺乏曲折的戏剧性,强化情感、淡化情节、优化画面便成为重要的叙事手段。1.情感的强化。电视剧作品中,用真挚的情感和感人的细节打动人,使之产生情感共鸣的叙事手段就是情感的强化。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电视剧《帕米尔医生》(2001年)就是一部强化情感的叙事作品。故事从主人公吴云天医生第一个死去的病人开始。简陋的病房里,牧民抢救无效死亡,年幼的孩子不断哀嚎、呼唤着爸爸,牧民与孩子过往的温情镜头不断闪回。于此,悲伤瞬间弥漫开来,边疆人民的贫困、失去亲人的伤痛、吴云天的自责等无不让观众动容。《帕米尔医生》全剧始终保持抒情的基调,并随着情节的推进把情感积淀得更为厚重,也更打动人心。除吴云天为牧民们诊治的细节打动人外,吴天云返家看望病重老父的情节设计也是以强化情感为叙事取向的。在与父亲离别的一幕中,儿子背起虚弱的老父,父亲泪流满面;尤其是吴云天在船上长跪不起,又包含了多少无奈、愧疚与难舍。整部电视剧都围绕着“情”字叙事,吴云天与边疆人民的手足之情,病人与家属之间、吴云天与父亲和女儿之间的骨肉亲情……正是因为情感的突出,让这部主旋律色彩浓厚的电视剧更具艺术性和观赏性。2.情节的淡化。以《帕米尔医生》为例,该剧以散文化叙事结构为主,没有强烈的戏剧冲突和人物纠葛,叙事线索和情节都非常简单,这就使得能够引发情感共鸣的真实生活细节成为叙事主体。也正是因为该剧对帕米尔高原上柯尔克孜族人民的贫苦生活、对牧区医院的简陋条件的真实表现,才让吴云天的情感深化变得真实可信。3.对画面的倚重陆机在《文赋》中曾提出“诗缘情而绮靡”的论断。文学作品要表达强烈丰富的情感,必然促使富于感情色彩的语词广泛使用,作品语言风格向注重抒情的诗歌靠拢,具有“华美”、“风流婉丽”的表现形态。⑦同理,少数民族题材电视剧在淡化情节的情感叙事中,也要倚重画面的表意功能来深化情感。电视剧《康定情歌》(2004年)是一曲爱情悲歌,有情人洛桑和康珠最终无法相守。剧末,洛桑为了成全康珠的幸福,违心离开康珠,内心痛苦无比。在悠扬、悲伤的主题音乐中,洛桑手捧奶茶难以下咽,热泪在眼眶中翻涌。此时画面叠化出洛桑与康珠昔日在一起的镜头,蓝天白云下、栅栏边、草原上的场景选取昭示着二人爱情的纯粹率真。接着,康定辽阔草原、雪山的空镜又与洛桑和康珠两小无猜的成长画面叠化。这一叙事段落末尾定格在康珠满眼不舍凭栏眺望的长镜头中,仅靠画面便传递出浓浓的忧伤,无需人物语言表达。
作者:张玲 单位:西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 上一篇:冲突在电视剧对白的作用
- 下一篇:乡巴佬人物形象美学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