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文化教育节目创新模式分析
时间:2022-08-10 03:35:37
导语:电视文化教育节目创新模式分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同一堂课》自开播以来得到了观众的一致好评,引起社会对国学与教育的讨论。它在弘扬国学、传承经典的同时,也激发出浓烈的人文情感和家国情怀。本文重点分析节目的创新模式,探讨节目机制与定位、教学模式与叙事方式的创新,以期为同类节目提供借鉴。
关键词:《同一堂课》;教育节目;中华传统文化;沉浸式文化体验
浙江卫视推出的《同一堂课》,自开播以来得到了观众的一致好评,引起了社会关于国学教育的讨论。该节目集公益、教育、文化、真人秀于一体,以寓教于乐的方式探讨国学之美,发挥教育的引领作用。节目邀请德才兼备的明星与学者,深入中国大陆、台湾、香港等地区的乡村小学,担任为期3天的语文老师。这些跨界的明星代课老师,用自己独特的教学方式,将人生经历与文化修养融入经典课文之中,帮助孩子们理解生命,理解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世界之间的关系。
一、节目的立意与定位
《同一堂课》节目之所以取得成功在于其较高的立意和精准的定位。1.组合拳:“公益、文化、教育、真人秀”协同创新联动机制。作为一档文化类教育公开课,《同一堂课》融合了公益、文化、教育、真人秀等诸多元素。其中,公益、文化等作为隐性机制,与教育、真人秀的显性叙事有机融合,令人耳目一新。节目所有代课老师的录制工作纯属公益,均无报酬,包括节目的音频课程全部收入也用于该节目的“经典语文示范课推广行动”中,以多种渠道行公益之举。在文化传承上,节目主打国学,将中华文化精华与智慧以娱乐的方式传递给学生。节目通过小学课堂的形式,让抽象的文化在电视中“活”了起来。这也极大地推动了教育资源的均衡化,有助于贫困偏远地区的学生享受优质教育资源。节目采用真人秀的方式进行呈现,使节目整体上具有可观性和可感性。2.目标定位:根植中华传统文化,致力文化传承之旅。节目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作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融合,引导学生深入领悟中华文化内涵,体悟中华文化之美,为观众尤其是小学生们播下“文化共同体”的种子。节目第一季以“同文同宗、同根同脉”为主题,第二季则以“学而有思,文化自信;同一堂课,塑造品格”为宗旨,立意更为高远,目标更为明确。节目围绕中华文化传承,充分挖掘和传递着民族精神与传统美德的经典课文,譬如《峨眉山月歌》《草船借箭》《论语》《背影》等,都是我国著名的经典文学,囊括了古代文学与现代文学。它围绕中国传统文化,以国学文化为本,探讨国学这一能够深度体现中国传统文化要义的内容,表达“同文同宗、同根同脉”的主题思想,有利于增强学生们的文化自信与培育家国情怀。3.思维理念:传播人生正道 打造人生思旅。现当代文艺理论家钱谷融曾强调,文学就是“人学”。教育家叶圣陶也强调:“教育不仅要增加学生的知识学力,也要引导学生走入正轨,使其了解世界的大势,本国的情状,以及学生所负的使命和个人所处的地位。”因此,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人的教育。而在对人的教育中,自古以来,教师一直扮演着“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一角色,“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鉴于此,该节目并非局限于语文这一学科课堂,而是把目光放眼于打造出能够雕刻灵魂、形塑观众丰盈精神生命的“人生之课”这一定位上。作为“人生之课引导者”的老师团成为该节目的精神内核。“老师团”来自不同领域,其思想光辉交相辉映,独特的人生阅历与职业生涯感悟,使得节目既有思想高度、学术深度,又不乏生活的广度,足以给观众带来别具一格的课堂体验。如作家郑渊洁、麦家、江南;演员徐帆、张国立、王洛勇、濮存昕、蒋雯丽;文化学者于丹、张大春;歌手品冠、老狼;纪录片导演陈晓卿等。他们在各自领域都是榜样式人物,且具有爱心、耐心与奉献精神,他们将自身的人生经验融入教学中,引导孩子们正确看待自己、看待世界以及处理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世界的关系。
二、沉浸式文化体验:教学模式与叙事形式的创新
节目的成功还得益于其在教学与叙事两个方面增强了观众的沉浸式文化体验,具体从空间、内容、方法层面将教育与娱乐功能有机融合,通过立体化的教学模式与别出心裁的叙事方式使得该节目兼具综艺性和文化感,给观众带来不一样的美感享受。1.寓学于景:多元场景体验打造不同课堂体验。为了让学生以沉浸式的方式习得知识,节目因地制宜地开放露天课堂,紧密结合每期主题布置不同的场景,从而真正突破传统节目录制的空间限制,让空间成为教学的沟通桥梁而不是物理束缚。节目以“天地”为课堂,或将金色沙滩、麦浪稻田、沙漠胡杨林等自然环境作为施教空间;或将户外看星、室外泛舟等作为教学实践;又或者让孩子们在“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的歌声中感悟“童年”的意义,在“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吟唱中感悟诗人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等。通过身临其境的沉浸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提高学生们的入脑率、走心率,也给观众带来美感享受。在叙事上,节目还尝试话剧表演、情景剧等新颖的教学方式。这既使节目中的学生将所学内容内化于心、外显于行,也增加了节目的观赏性,进而对学生观众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例如,濮存昕老师以“戏”入课,采用课本剧的方式,指导全班同学将《草船借箭》演绎得惟妙惟肖。这使得进入角色的孩子们能够通过身体记忆、情感共鸣等方式真正融入经典人物角色中,既有助于学生理解文章的主旨与价值,也是帮助学生积累人生经验的有益之举。2.寓教于乐:叙事自然、生动有趣。节目着力打造“有趣生动”的课堂,每一堂课以想孩子之所想为核心进行环节设置。最终目的便是希望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涵育尚学之风,并实现在游戏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感知中华文化魅力、传承中华文化基因的目的。例如,王洛勇在讲授《屠夫与狼》的故事时,采用有节奏感的三拍手方法:“注意了!注意了!注意了”,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接着用动物话题引出课文讲解,在整个授课过程中其肢体语言多样丰富,如拍手、蛇爬、瞪眼、甩头、狗趴、小猪拥、婴儿滚等,令课堂非常活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3.同课异构:隔空对话、穿插对比。《同一堂课》的“同一”在于每期主题的统一性。如刘谦讲授寓言故事《疑邻盗斧》与郑渊洁讲授的杂文《马说》,两者均属于充满寓意的短文;徐帆讲解的《背影》与冯仑解析的《我的母亲》,前者是父亲,后者是母亲,均属于亲情范畴等,这些均体现了“同一课堂”的“统一”主题。同课固精彩,但异构扬个性,不同的老师往往根据自己教学目标的适切性,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对同一教材内容进行不同处理,而不同教学策略又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针对如何呈现这一“同课异构”的问题,节目每期采用穿插对比的叙事形式,在每集50分钟的时间里,分别对比展现不同时空同一课程的差异以及同一主题课程室内与户外上课不同情境的对比等。这些对比强化了受众的记忆点,成为节目叙事上的亮点。
三、结语
作为一档原创文化类教育节目,《同一堂课》用电视媒介的力量引发社会对国学的关注,以其机制与定位、教学模式与叙事方式,引发人们对教育的探讨。节目内容在弘扬国学、传承经典的同时,也用真诚、善意与亲情的叙事结构拉近了节目与观众之间的关系。
作者:夏少琼
- 上一篇:礼仪素养在中职学校德育教学的地位
- 下一篇:Docker技术在高校教学平台建设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