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族电视文化论文

时间:2022-09-09 09:58:13

导语:我国民族电视文化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我国民族电视文化论文

一、开办地域文化节目是昌吉电视台的立台之本

1.区域权威性决定开办文化节目的必要性

和众多未上星的地市电视台一样,从纵向看,昌吉电视台的媒体影响力,社会资源和平台资源基础较薄弱;但从横向看,昌吉电视台收视群体大部分是本地居民,其收视倾向于乡土气息丰富的本土文化节目。“地方地市台受地域条件限制,在传递大事要闻上没有信息优势,其重点在于依托贴近群众的地缘优势,以当地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先进文化、进行社会教育,服务地域经济,提供综合多样的实用信息。”昌吉电视台作为昌吉州最具权威性的电视媒体,是展示昌吉州地域文化艺术、风土人情、文化发展动态和艺术品位的重要窗口。开办《艺览昌吉》节目也是昌吉州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当今信息化社会里,人们除了关注大众文化以外,对本土文化的发展会特别关注。因此,昌吉电视台具有开办文化节目的必要性,其文化节目的定位和立足点应放在本土文化上,直观反映本地自然风貌和风土人情、历史内涵和文化形态,从而形成稳固的受众群体。

2.地域文化艺术基础决定开办文化节目的充分性

昌吉回族自治州是全国两个回族自治州之一,享有“观音故里”、“中国回民小吃之乡”,“新疆休闲之都”的美誉。这里以回族花儿、新疆曲子为代表的民族民俗文化在全国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其中维吾尔族的塔河麦西热甫被列为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还有北庭都护府遗址、康家石门子岩画等文物遗址400多处等人文和自然景观,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故事。正是昌吉州独特的文化资源和底蕴,为昌吉电视台开办《艺览昌吉》这样的文化栏目提供了较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打造民族地区文化节目必须因地制宜

1.扬长避短,保持媒体平台特点

作为地市电视台,要认清自身媒体平台的客观条件,扬长避短。昌吉电视台的《艺览昌吉》节目的设计初衷就是要立足本土,靠近基层,贴近百姓生活和民风民俗,锐意创新,突出昌吉州文化文艺特色和个性,这也是《艺览昌吉》栏目的灵魂和根基所在。

2.注重选题,提升节目质量与品位

优秀的文艺节目必须包含一定的文化底蕴。对文化节目组织者而言,在提高导演和主持人的自身文化修养和提升知识储备的基础上,更要在题材和主题上下功夫。《艺览昌吉》作为一档时长20分钟的周播地方文化节目,采用演播室样式,主持人与嘉宾现场访谈、演绎并结合部分短片。目前已制作的100期节目,至少有百名昌吉州各行各业的文化艺术名人、团体做客演播室。通过《艺览昌吉》,这些名人名家被更多的百姓所了解、所认知、所认同。好的文化节目应有自己的特色,而提高节目独特性最根本的方法就是遴选节目主题。每一期的《艺览昌吉》节目设计方案始终关注昌吉州特有的文化背景。如在设计《奔放的山歌》——“塔合麦西热甫”这期节目时,节目组就特意选取新疆维吾尔族山区草原文化中具有典型意义的“塔合麦西热甫”作为节目的题材,全部选用当地的农牧民演唱,保留了“塔合麦西热甫”文化中现场即拉即唱的特质。另外,通过短片让观众更多了解演唱“塔合麦西热甫”人目前的生活状况与发展前景。表面上看这只是一个地域性的题材,但是经过精心策划、制作提炼,这种艺术上升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这对继续发掘、保护、传承“塔合麦西热甫”艺术,在活跃本土居民文化生活、维系民族精神、增进民族团结、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3.加强互动,提升节目影响力

随着电视媒体自身发展和新媒体的出现消解了传统媒体的权威性,受众开始倾向于希望在传播中得到更多的权利。因此,掌握收视心理也是节目策划与制作的方向,实现参与者有满足的快乐,观看者有观赛的乐趣的目的。2012年《艺览昌吉》节目制作组大胆尝试走出演播室到田间地头去,文化节目在和观众的互动中见证了文化艺术来自劳动中的美。村民们喜欢明星,更喜欢饱含浓郁乡土气息的本土文化艺术。比如《艺览昌吉》有一期《流动的舞台》——记滨湖镇新疆曲子表演队,这期节目主要突出一个主题——文化惠农,观众不但可以欣赏纯正地道的新疆曲子唱段,台上台下互动热烈,还能看到很多如葫芦雕刻以及刺绣这样出自农民之手的手工艺品。积极和观众进行互动和交流,增加了与观众之间的黏性,有效得到观众的反馈和意见。

4.励志温暖,向观众传播社会正能量

电视文化节目承担着大众传媒、公共服务角色,担负着传播社会正能量的作用。在这一理念下,2013年《艺览昌吉》栏目提出:让荧屏前的观众,通过栏目感受到各种温暖的社会正能量,感受到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从而传递人性“真善美”,感受强大正能量的目标。在播出的节目中,观众不仅可以欣赏到纯粹的音乐、舞蹈等节目,得到美的享受,还能在表演者的故事中引发共鸣,让大家感受到一股励志而快乐的能量。《艺览昌吉》介绍过因幼年患小儿麻痹症而行动不便的本土作家李建,他的长篇小说《木垒河》被称为新疆版的《白鹿原》。还有因患眼疾而双目失明的著名花儿歌手丁占刚等艺术家不畏艰苦,为艺术献身,坚持用艺术传递快乐的感人故事。这些故事一次次激励着观众,让观众在他们的艺术中感受到积极生活的一面和未来的无限美好。栏目还通过邀请部分本土明星积极参与,传播本土文化,呼唤社会爱心,这些节目的播出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彰显出《艺览昌吉》的品牌价值。

三、根植本土文化艺术打造民族文化的世界性

《艺览昌吉》开办两周年来始终秉承弘扬本土文化为己任的理念,一方面始终遵循立足本土特色,汲取本土营养,从本地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中挖掘新的文化内涵,制作了一系列具有浓郁昌吉地域特色的节目,带动了更多以昌吉州为特色的题材的文艺作品的创作与生产,节目也产生了较强的影响力,受到本地观众的普遍认同。事实上,民族文化在全球化、流行文化兴盛的今天,不但没有因为地域限制而被人遗忘,反而因为当代人个性意识的膨胀刺激了民族艺术文化的创作,文化环境的开放与包容、观众对地域文化的理解和欣赏共同营造了民族文化生存的土壤,而这正如鲁迅先生在《且介亭杂文集》中所说:“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由此可见,打造民族地区的文化节目有其特殊之处,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民族拥有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文化需要不同的表现方式。不能生搬硬套同类节目的制作模式,而是要以展现和挖掘本土文化为目的,以区域的历史文化为背景,立足社会现实和当地观众的收视习惯及需要,策划和制作出具有地方特色和风格的文艺节目。同时,要及时认识到当下传播媒介和传播语境的改变,主动倾听观众的反馈,增加与观众互动的机会和方式,积极改变节目的形式,赋予传统艺术崭新生命。当前,在全球化的大潮之下,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内在精神往往体现在民族文化之中。全世界不同民族的生活习惯,文化传统不尽相同,但人类的本性、人类的精神是共通的。因此,作为民族地区的电视文艺工作者,面对全球化的思潮,不但应该主动迎合本土观众的收视心理需求和审美情趣,还应该致力于打造适合本土观众喜闻乐见的节目内容与形式,通过传承、发掘、创新让民族地区电视文艺文化节目绽放别样光彩。麦西热甫又称麦西来甫,是“聚会、场所”的意思,它是维吾尔族牧民最喜爱的一种集歌唱、舞蹈、音乐于一体的大型综合艺术形式。塔合麦西热甫也叫维吾尔山歌,主要分布在木垒哈萨克自治县博斯坦、平顶山、沈家沟等维吾尔族聚居地,是新疆维吾尔族文化中典型山区草原文化的象征,同时也是新疆维吾尔族文化中比较独特的一种文化现象,在历史学、民族学、民俗学等方面均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丰富多彩的舞蹈音乐也具有不可替代的艺术价值。

四、结语

新疆曲子,民间称小曲子、曲子戏,是国家认可的新疆汉语言地方曲种和剧种,新疆曲子的表演以唱为主、偶尔有少量道白,在音乐结构上基本上分为平调曲子和越调曲子两大类。新疆曲子自清代形成以来已经有100年的发展历史,它作为我国稀有的曲种、剧种,在新疆这片民族聚居的地方生根发芽,成为新疆各族人民拥有的艺术奇葩。它不仅承载着民族的历史文化,陶冶着人民的道德情操,还生动展现了民族的民俗风情,也是新疆民族团结和民族交融的结晶。

作者:梁红单位: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