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民生新闻成功因素思索
时间:2022-06-04 05:58:00
导语:电视民生新闻成功因素思索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民生”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宣公十二年》:“民生在勤,勤则不匮。”这里的“民”,就是百姓的意思。《辞海》对于“民生”的解释是:“人民的生计。”是一个带有人本思想和人文关怀的词语,话语语境中显然渗透着一种大众情怀。“在现代社会中,民生和民主、民权相互倚重,而民生之本,也由原来的生产、生活资料,上升为生活形态、文化模式、市民精神等既有物质需求也有精神特征的整体样态”。市民阶层开始争取自身的话语权,“民生”与大众传播媒介的结合就变得势在必行,于是,便出现了“民生新闻”这一概念。此外,我们正处在一个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人们思想观念转变的速度越来越快,电子技术革新换代的时间间隔越来越短。一个新思潮的兴起,一项新技术的出现,可能马上就会改变人们旧的观念、旧的生活习惯,这自然包括人们对新闻信息、节目内容的取舍态度。
一、民生新闻
从群众日常生活中采制而来的新闻,内容上锁定群众的生存状况、生存空间,关注群众的冷暖痛痒、喜怒哀乐,形式上充分利用先进的传播手段,提高新闻的时效性和互动性,拉近电视与观众的距离。民生新闻是“平民视角、民生内容、民本取向”[1]。在现实社会里,实际、生活、群众,这三者的有机体是新闻工作的活水源头。新闻媒体必须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的联系与沟通。《民生大参考》作为河南电视台的一档品牌民生节目,开办于2004年元月1日。播出频率为河南电视台民生频道,覆盖全省,每天晚上19点30准时与观众见面。她定位民生新闻,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关注百姓的生命、生存、生计、生活和情感状态。节目深受百姓喜爱,最高收视率达7.16%,平均收视率5%,收视数据高居全省同类民生新闻节目的前位,2005年、2006年被中国广播电视协会评为全国十佳新闻节目。
二、平民化的新闻视角,平易近人的主持风格
2008年6月,总书记在考察人民日报社时指出:“新闻报道要坚持以人为本,增强新闻报道的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2]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过程中,以人为本、彰显人性已成为社会趋势。新闻报道要处处体现人文关怀。民生新闻要真正做到“与生活同源与百姓同心”,就要贴近百姓生活,站在百姓的立场上关注民生问题,用“平视”而不是“俯视”的目光看待百姓,更多地反映他们的生存状态。《民生大参考》栏目的取材是河南本省的民生新闻。节目以满足群众的衣、食、住、行这四大条件为前提,以促进生活质量的提高、达到生活的自由为目的,选取与百姓生活和生存紧密相关的消费信息、就职谋职、物价变动、社会保障、健康状况、教育学习、劳动权利、财产权利等内容作为传播的重点。这些题材把普通市民提升为新闻的主角,将普通人的特定生存状况当做节目的中心,以更具亲和力的平民化表达赢得了大众的青睐。《民生大参考》栏目在民生新闻报道中体现出民生视野、民生态度和民生情怀。同时注重受众的参与和双向交流,注意探究新闻背后的新闻,提升新闻的品位,既体现主流媒体的话语权,又找到与百姓需求契合的点。民生新闻的内容多是关于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事情,尤以小事为主。作为连接电视新闻媒体和百姓的一个环节,民生新闻节目主持人尤其应该注意在语言中体现人本思想和人文关怀,具有服务意识,在节目中的具体要求,体现为细说、善问和会评论。《民生大参考》主持人博学睿智、平易近人的主持风格,既让观众喜闻乐见,又揭示了生活的真谛,给了观众很多思考和共鸣。栏目除了主持人的精彩讲述和点评之外,主要配备记者出镜和对观众的采访。此时观众的采访往往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观众往往会表达出内心最真实的想法,语言或幽默、或犀利,一语中的。各种报道方式的结合使得《民生大参考》栏目更吸引人,从而形成了栏目特定的观众群,使收视率只增不减。
三、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深度挖掘新闻内涵
2002年1月,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强调:“新闻媒体是党和人民的喉舌,一定要坚持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努力营造昂扬向上、团结奋进、开拓创新的良好氛围。”[3]2008年6月,总书记考察人民日报社时再次提出:“新闻宣传工作必须坚持党性原则,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舆论引导正确,利党利国利民;舆论引导错误,误党误国误民。要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阵地意识,把坚持正确导向放在新闻宣传工作的首位,更加自觉主动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4]因此做好民生新闻,首先要坚持一个根本的原则,就是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始终保持理性和冷静,防止激化矛盾或引发新的矛盾。民生新闻的作用主要有两个,一个是为百姓呼吁,反映百姓的困难和问题,以求得到解决;一个是让政府部门的工作能够得到百姓的理解和支持。民生记者在采访报道中,既要讲究宣传的技巧,又要注意掌握时机和火候,把握好宣传的“度”,根据实际情况,分析具体问题,防止主观片面。在报道和政府部门有关的事件时,既要反映群众呼声,维护群众利益,又要支持政府部门的工作,在确保群众知情权的情况下,多向群众做说明解释工作,防止激化矛盾。其次,民生新闻要确保真实,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民生记者一定要做到“不到现场不写稿,不了解事实不落笔”。党的十六大以来,总书记多次强调,新闻宣传工作要坚持“三贴近”,新闻工作者要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落实“三贴近”,是践行以人为本理念的落脚点[5]。深入挖掘新闻内涵,做足深度报道,可作为民生新闻创新发展、开拓生存空间的一个着力点。写出有影响力有价值有意义的新闻,首先记者要有高度的政治意识,必须时刻关心政治,关心国事、家事、天下事,时刻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具有正确的政治思想、坚定的政治立场、敏锐的政治观察力、鉴别力。要及时从众多的新闻事件中选好题材,从某个方面和角度着手,深挖新闻内涵和有价值有意义的东西,正确引导社会思潮和舆论导向。民生类节目为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利益营造了有利的舆论氛围。随着改革进一步深入,各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又将日益突显。这就需要更好地统一思想、凝聚人心、整合力量,也需要更好地正面导向、强化监督、化解热点。做大做强民生类节目,不能单打一,要打好“合作牌”,整合各类资源,按照“大宣传,大循环”的要求,形成合力,扩大覆盖,增强整体宣传效果。而《民生大参考》栏目对各类民生新闻信息予以梳理、整合、提炼和阐释,揭示事件的深层原因,并用故事的形式娓娓道来。重点以国家的政策法规对关乎百姓生活的国计民生内涵进行诠释,在挖掘过程中展现人文关怀,在各个方面帮助受访者解难答疑。在地位上平视百姓,在思想上却站在不一样的高度,审视新闻事实,即使是涉及民生的负面新闻报道,也以引导受众冷静客观地看待和处理问题为主。在主持人语言讲述的过程中,配合现场感较强的画面,编排上采用多种资讯链接,还充分利用同类组合、字幕强化、对比映照和层层深入的编辑手法使故事首尾圆合,浑然一体。因此,这类民生新闻既满足了普通百姓关心天下奇事的心理,又弘扬了新闻的人文关怀精神。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因而得到受众的普遍欢迎,其影响力不断增强。四、加强与政府职能部门联动,使节目更具权威性电视民生新闻栏目可以发挥桥梁、平台的作用,既要为百姓说话,又要替政府分忧,协助政府各项方针政策的顺利实施,使得上情下达,下情上达。首先,要发挥媒体的主观能动作用,加强与政府职能部门联动,把民生新闻打造成普通百姓与职能部门沟通的平台,使民生新闻更具权威性。《民生大参考》栏目在传递各类民生信息之外,还发挥着舆论监督的作用,帮助普通百姓切实解决他们遇到的民生问题。这就使该节目充当了普通百姓与职能部门之间沟通的“使者”,一方面能低下身子到普通百姓中间了解民情民意,另一方面能加强与专家、政府职能部门的沟通交流,把民生新闻打造成普通百姓与有关职能部门沟通的平台。普通百姓与政府职能部门通过这个公共平台,开展沟通交流,化解矛盾,解决问题。这不仅能将新闻舆论监督的公开性、职能部门监督的权威性与社会公众监督的广泛性有机结合起来,而且使节目更具权威性。其次,充分整合各部门和社会资源。在党和政府各部门、社会团体、民间组织、工商企业中蕴藏着大量的宣传报道资源和组织优势。
近年来,部门、单位的宣传意识普遍增强,策划的活动越来越多,档次也越来越高。对这些资源的充分利用,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宣传效果。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以受众为中心的新闻传播理念已逐渐确立。电视逐渐摆脱了以“说教”为主要内容的传播方式,开始用镜头展示五彩缤纷的世界,细节越来越受到重视。特别是在媒介竞争白热化,电视节目同质化严重的媒介生态环境下,对于事实的不同讲述和新闻报道的水平成为节目取胜的非常重要的因素。《民生大参考》栏目的成功彰显了民生新闻的创新传播,说明民生新闻在不同的传播方式和方法上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希望媒体人能借鉴并创新这档电视民生新闻栏目,创造更好的收视传奇。
- 上一篇:技术等级考核调查报告
- 下一篇:市司法部门机关值班工作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