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众接受视角下影视艺术
时间:2022-05-03 03:17:00
导语:受众接受视角下影视艺术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在多元文化和新媒体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影视作为大众传播媒体之一,面临发展机遇的同时也迎来了新的挑战。在当前新的传播形势下,影视艺术的传播需要对受众进行一番新的动态性的考量、研究。“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影视并不存在于胶片之上,甚至也不存在于银幕之上,而是存在于观众的心里中。”④对艺术而言,受众的接受才是艺术的最终完成。影视艺术在创作过程中在满足受众的心理需求的同时,还要能积极引导受众树立高尚的情操,在影视作品的创作中不断寻求艺术创新,让更多优秀的影视作品与受众的期待视野相契合,影视艺术的价值才能得以呈现。
一、从影视传播的本质剖析受众的接受
从远古时期结绳记事到语言的出现再到文字的产生,人类在生生不息的繁衍之中,历史被传播,文化与文明被传承。在漫长的传播演变进程中,“传者、受者、传播途径”三方面,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有不同表现,从中可以得到两种启示:其一,从口语传播时代、文字传播时代、印刷传播时代,到电子传播,传播经历了由小众到大众,由传者到传播途径再到受众的发展过程。由早期的以“口口相传”为主的人际传播,到以传播手段、传播渠道不断更新演变,由平面媒体到电子媒体时代,再到以受众为主导,强调贴近性的今天。传播的覆盖范围及其受众的层面不断扩大。其二,“任何一项科学技术的诞生和文化观念的形成都会给这个社会带来积极的进步甚至是巨大的变革,传播领域也不例外。”②任何一场重大的文化思潮,在通过媒体传向世界的同时,也深深地影响着媒体自身。电子技术的发展使得不同程度的受众都可以通过电影、电视接受传播。无论是从科学技术层面上还是文化理念上,传播在当今已经完全进入以受众为中心的新时代,任何艺术的发展和传播都必须思考受众的地位。作为大众传播的传者在新的传播态势下,需要对我们的传播对象即受众进行一番新的动态性的考量、研究。对影视行业而言,受众的心理需求,以及带来心理变化的文化动因是进入这一行需要首先面对的问题。
(一)传播是以受众为中心的
从传播学角度分析,受众是传播活动的终端,受众的心理与兴趣的变化对传播活动本身必然产生影响,传播的本质是信息的双向流动,而受众接受传播成效作为检验传播活动成果的唯一标准,只有满足受众“求真”、“求知”的心理,受众才会对媒体信任,进而信任社会。在现实的传播过程中,许多传播不仅不能在传播终端——受众中产生共鸣,甚至让受众可能会产生逆反心理,这样的传播效果不但会损害传播事业,也不利于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熟知传播的规律并对其加以运用,改变传播观念,了解受众的心理状态,是取得良好传播的前提。在传播过程中,只有了解了受众的心理需求后,传播活动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最终获得受众的认可。受众的心理需求受到受众的心理状态等多方面的影响,当了解了受众的心理状态等因素之后,传播者才能进一步分析了解受众的信息兴趣和信息需而改变信息的传播形式和传播的途径,以使传播价值最大化。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媒体在国际传媒中寻找到发展的空间。影视艺术作为传播媒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影视的传播也同样受到受众的制约和影响,影视艺术要达到传播价值的最大化,依然需要遵循这样的传播规律。
(二)影视传播的目标是满足受众的期待
在当今影视艺术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受众依然是影视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影视的创作就必须确立受众意识。所谓受众意识就是要了解受众的个体特征、群体特征、心理特征,进而推测他们观影的“期待”及“信息需求”,并将受众的期待和受众的需求融入到影视艺术的创作和传播中去,满足受众的多元需求。受众意识对影视艺术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影视作品迎合受众需求,诚然受众的品位存在诸多差异,因此,任何一部影视作品在创作之初就必须对影视作品自己的受众群做出界定,并对其受众群体进行深入的调查分析,了解特定受众的需求口味,并在制作中充分考虑到特定受众的需求,这样的影视作品才能够获得市场和观众的认可。当然面对受众也不是一味地去迎合,毫无自己的作为。在影视作品创作中,传播者还应该引导受众,以创新的姿态主动地创造了受众以前没有却潜在的需求。受众的需求具有多元化特征,其中有些需求是高尚的,有些是低俗的。影视作品的接受者作为个体,按照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其人格结构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部分,本我是其最原始的部分,与生俱来,包括以性冲动和侵犯冲动为主的本能冲动。本我由“唯乐原则”支配,追求享受。本我的“唯乐原则”因素导致受者心理有着接受媚俗化传播的欲望。@心理学家理查德尼斯比特也认为“人类的生物性方面,从其发展历程的大部分时间来看,‘生动鲜明的信息’一直就是惟一的学习途径。”为了避免影视艺术陷入媚俗化境地,影视艺术必须紧扣其文化属性,在迎合受众需要的同时加深其文化内涵。
(三)影视艺术的创作要树立正确的目标
从传播学角度来分析,同一内容的信息因传播方式和手段不同,对受众态度的形成和改变产生不同影响,其社会评价也常有所差别。现代传播讲究尊重受众、平视受众,调动受众参与传播活动的积极性,现代传播的目的就是影响受众进而改变受众。影视艺术的传播需要采用恰当的传播策略,满足刺激不86韵闻知饵2012~-第01期同受众的心理,调动影视受众的期待视野积极进入传播过程之中,这会是整个影视传播活动获取更佳的传播效果。影视艺术的创作者,在满足受众需求的同时,引导受众树立高尚的情操,提高影视作品传播的思想性和文化品位,内容上追求雅俗共赏,形式上采用受众乐于接受的方式,在影视作品的传播中要普及高雅文化,强化对生活意义的理解和对高尚审美情趣的追求。让中国的影视艺术的传播真正在主流意识、大众品位中寻其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
二、从心理学视角分析受众接受心理
影视作品从创作到作品的完成及播映过程,从心理学理论角度来看其本质就是影视作家、艺术家和影视作品观众心理交流的过程,它是影视作家、艺术家根据观众欣赏心理,按照影视艺术的特有规律,有效地控制全剧的活动过程,以期观众对影视作品产生心理共鸣的过程。受众从心理的角度之所以喜爱影视作品,其主观心理大致有以下几方面:
(一)审美的需求与受众接受
在影视艺术生产的全部过程中,受众的研究既是影视艺术研究的终点,也是影视市场产业的起点。人们对“美”的向往主要体现在他们的影视消费之上。根据弗洛伊德的学说,观众从影视中获得无意识满足的最先反应是影视艺术作品纯净的形式特征所引起的畅悦,比如影视中美丽的画面和悦耳的韵律。影视中画面和音乐之美在第一时间内让观众获得感官上的愉悦,从而促使观众产生消费需求。当然观众对影视作品“美”的要求不仅仅局限于形式,还包括影视的内容,二者都不可或缺。
(二)地域文化与受众接受
艺术理论家丹纳在《艺术哲学》之中说:“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性质面貌都取决于种族、环境和时代这三大因素。”可见人的心理模式形成与其生存的环境和时代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而人正是艺术所关心的对象。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地域的人心理模式的形成与伴随自己繁衍生息的土壤是难以分开的,地域心理的差异,会左右观众对影视剧的喜好和需求。⑧中国西北西安和南方上海的观众的收视特点,便可直观地发现地域差异对影视作品接受产生的影响。以电视剧为例:近代长期的殖民地文化使上海人比其他地方的中国人都更加渴望有一个自主的私人空间,他们会为自己的生活设置层层保护,不许外界侵犯自我的私有空间,小到个人空间,不希望别人干涉自己生活。上海的电视剧也往往反映出上海人的这些特点,反映家长里短、你恩我怨的故事,如《孽债》、《夺子战争》、《儿女情长》、《婆婆•媳妇•小姑》,以及一些定位重大题材电视,比如表现民族资本家改造的《上海的早晨》,表现商场风云的《大家族》,表现上海改革变迁的《上海的故事》、《岁月如歌》,其中注重个人回归家庭,总是潜隐的主题。而陕西影视《老城墙》、《西安虎家》、《关中匪事》、《关中刀客》、《神禾塬》、《秦川牛》等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陕西独特的地域文化,为观众对陕西文化做了一种全方位和多角度的注解和呈现。这些电视剧显然有别于京、津、沪、穗、川I、湘而自成一格,从而也获得了观众的特别关注。结语分析和了解了受众心理后,影视作品的创作者,更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为目标,在满足受众需求的同时,引导受众树立高尚的情操,在期待中不断寻求创新,使创作者的目的与受众的接受心理相契合,让更多优秀的影视艺术作品诞生。
免责声明
公务员之家所有资料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写作和网友上传,仅供会员学习和参考。本站非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杂志社。
- 上一篇:教育局在全县开展双拥工作通知
- 下一篇:司法局教育工作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