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文化视野下影视艺术综述

时间:2022-04-16 10:23:00

导语:消费文化视野下影视艺术综述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消费文化视野下影视艺术综述

一、消费社会的符码化

“人类社会的最初消费不是来源于生存需要或‘自然规律’,而是来源于文化限制,也就是说,最初的消费是一种制度,物品的生产和交换是为了明确社会阶级地位的划分。也就是一种象征性的物品展示景观,人们通过展示手镯、颈圈、华丽服饰等等,并以这些物品为中心来建立自己的社会价值和地位系统。”富裕的社会上层阶级通过对超出物品实用价值和生存价值的奢侈性消费,以便向他人炫耀自己的金钱财力,从而展示自己社会地位的高贵和显达,而自己的荣耀和声誉就借助于社会地位这种无形的符号价值而不断攀升。

因此,社会阶层的划分在某种程度上就以我们选择、积累、操纵和消费物品为惟一衡量标准,从而保证社会正常秩序和价值交换系统的正常运行。消费社会实质上是对原始社会物品价值代表社会地位和身份的一种回归,它本身也代表着一种文化,人们消费的不是实物,而是一种文化,一种表达意义的符号系统。然而“消费社会中的消费现象不能从单个的消费对象上予以理解,应该把消费对象看作是一个整体性的意义符号系统”。

在该系统中,符号化的商品附着着一种文化取向和身份认同,而商品化的符号仅仅代表着交换媒介,它仅仅满足着人类自然和生物秩序的延续,与符号化的商品所代表的娱乐和享受的满足截然不同。消费理性个体的自由选择,它追求的是最大的功用。“理想主义的观点是最根深蒂固的、最顽固的:增长,即丰盛;丰盛,即民主。”消费根本不是所谓的真实物品的需求,仅仅是一种理论意义上的符号抽象,“分析‘丰盛’并不是从数字上去验证它,数字只能是跟神话一样的神话。计划必须从根本上加以改变,要用另一种不同于它的逻辑去把握丰盛的神话。”

“在消费社会消费的是理念,不是物品。因为消费所涉及的事情,乃是文化符号以及符号之间的关系。消费并不仅是一个经济过程,消费更是一个社会与文化的过程。”通过消费,人们会觉得生活更有品位。当物品转换成一种符号象征,当消费转换成一种被符号操纵的行为时,人与人之间关系也逐步演化成为一种消费关系,换句话说,就是物品成为人与人之间进行信息交换的媒介。“消费从而也成为人之自我表达和暴露的主要形式和意义来源,对符号之意义的消费在不知不觉中建构了新型的社会关系与社会生活的方式。”在消费社会,整个社会文化、社交、礼仪、人际关系俨然成了消费物品的附属物和代名词,消费物品使得商品的功能逐步异化,人们需求不断分层化,物品把持着利益链条的话语权,从而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将社会媚俗化和戏剧化。也就是说,物品在其呈现的空间内被幻化为影像、符号和消费的代名词。这样消费就被演绎成符号吸收的过程和被符号内化的范型。物物交换过程强制性的成为了一种符号发送和接受的过程,而个体的存在和功能在符号互动中渐趋弱化了。

二、符号化艺术下的电影艺术

电影作为人们日常生活消费的一种重要形式,一方面能满足人类的娱乐需求,同时也负载着人们的伦理、价值观念、生命意义和社会交往系统,它是人们获取现实生活意义和价值的一种方式。大众文化消费时代,对电影符号意义的消费和追捧逐渐成为人们获取日常生活经验的方式,成为人们自我表达与自我认同的主要形式。

在大众文化的影响下,符号价值越来越成为人们自我表达和身份认同的象征和来源,消费者对电影的消费,购买的不只是一个可以使用的实用商品,而在潜台词下暗示着消费者对某种生活方式的追求和向往,是一种符号艺术内蕴下的表征。在消费社会中,懂艺术、具有独特的艺术审美眼光的人,要想被他人承认和尊重,通过对高雅文化、高雅电影的消费无疑是一种有效的方式。作为符号传递系统的电影,在审美消费的视野中逐步演化成一种商品,而商品和符号的耦合也必将生产出代表身份和地位的商品—符号表征。因此,消费社会俨然成为了符号社会的代名词,它不仅打碎了本来就无规则的社会生活,而且使得社会关系变得更加多样性、复杂化。电影作为一种消费艺术,通过观众的审美艺术鉴赏来重构新型的社会统治方式,并且体现着一种新的社会组织原则。

如影片《建国大业》,通过强有力的明星阵容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通过内容情节的不断更迭来展示其内蕴,该影片具有强烈的意识形态的韵味。这类电影作为主旋律的领军者,它本身就是一种话语权力的意识形态灌输,它具有商业性和意识形态双重属性,它给我们呈现视觉盛宴的同时,也把一种强烈的消费正当性强加给了我们,通过对影片价值体系的建构,以一种权力高压的姿态使我们自觉认同它所提供的艺术盛宴的价值内蕴,这也再次印证了电影作为一种消费艺术在社会生活中起着主导意识形态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