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电视的创造潜能

时间:2022-05-22 06:05:00

导语:漫谈电视的创造潜能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漫谈电视的创造潜能

摘要:20世纪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人类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电子信息时代,此时的电视不仅仅局限于它的“传播功能”,电视的创造潜能使之产生了丰富多彩的电视艺术,而电视的发展对文学、戏剧、电影等传统艺术产生了巨大冲击。随着21世纪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文化和网络艺术等多种形式的兴起,赋予了电视创造更多的可能。

关键词:电视艺术;创造潜能;电子技术

电视是信息传播的媒介和载体,而电视艺术是被电视传播的艺术形态,以审美为中心目的的电视文艺、纪实艺术,所以以电子技术为传播手段,以声画造型为传播造型,运用艺术审美思维把握表现客观条件,通过塑造鲜明的屏幕形象,达到以审美为终极目的的屏幕艺术形态称之为电视艺术。我们可以把现在荧屏上的节目主要分为三大类:电视新闻,电视专题(纪实),电视文艺(艺术)。电视新闻是以现代电子技术为传播手段,以声音、画面为传播符号,对新近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电视专题是用审美手段表现真实课题。电视文艺则是审美的艺术,是“诗意的栖息”。

一、电视文学

电视文学是指被电视化了的文学,其类型主要有电视小说、电视散文、电视诗、电视报告文学。

电视小说的创作形态主要有两种:电视剧和电视的小说。电视剧改编时应强化戏剧性、冲突性并由导演完成改编,所以电视剧艺术本质上是导演的艺术。我们现在荧屏上看到的《红楼梦》《三国演义》《围城》等影视作品都是由著名小说改编而来。

电视报告文学是将真实和虚构融为一体,兼具新闻性和文学性的体裁。它具有鲜明的新闻性,报告的对象皆为真人真事,伴随当事人现身说法的同期声和生活复原的现场声,并不时有长镜头的运用;共性和个性的典型形象的塑造,乃至抓拍转瞬即逝的细节捕捉都体现了其浓郁的文学性;最后,它还具有深刻的论辩性,要求创作者对生活做判断,包括是或非的自然判断、善或恶的社会判断、美或丑的艺术判断。例如1989年郑明作品《半个世纪的爱》,在各种思潮入侵的拍摄背景下,描写了十四对金婚夫妇一种人类生活的美,体现了艺术作品最终关注的是生命。

二、电视艺术片

电视艺术片广义上指凡是具有艺术性、审美价值的作品。狭义上是指一种独立的艺术片种。其类型包括:电视风光艺术片、电视风情艺术片、电视音乐艺术片、电视舞蹈艺术片、电视专题艺术片、电视文献艺术片。

电视风光艺术片是主观的、表现的、审美的。它营造意境,通过对自然景观、社会情状等客观存在和思想感情、观念意识等主观看法的融汇达到一种美趣境界从而悦耳悦目(如《西藏的诱惑》中佛光绿洲净土所体现的朝圣精神);它抒发感情,通过造型语言、音乐语言、诗话解说达到悦心悦神的情趣目的。它蕴育哲理,思想深蕴含蓄而不外露,体现了悦意悦志的理趣精神(如《西藏的诱惑》中宗教苦行僧代表艺术圣殿艺术教)。

电视音乐艺术片相对于电视音乐节目原艺术、一次性、短命的特征来说,是电视化视听再创作的永恒作品。它以音乐艺术为母体,以符号语言为依托,完成音画的组合。

电视舞蹈艺术片通过电视化的手段展现了舞蹈、音乐、电视、数字特技多元的美。

三、电视剧

电视剧是指运用电视艺术和技术手段,融文学、戏剧、电影的诸多表现元素,构成故事性较强,易于在电视屏幕上播出,以家庭传播方式为主的视听叙事形态。其主要类型有:电视小品、电视短剧、电视单本剧、电视连续剧、电视系列剧。

电视剧观念的变化和演递:1958年直播电视小戏《一口菜饼子》标志着电视剧的诞生,这时的直播电视小戏还是遵循戏剧创作模式体现戏剧美学。1976年电视单本剧的出现使电视剧发生了质的变化,其由室内转向室外、演播室大景转向实景、三维空间转向多维空间、时空束缚转向时间自由体现了电影美学。1980年电视连续剧的出现使电视剧更新为电视美学,其具有审美特征长,以及多极艺术形态、体现了广阔社会内容和漫长人生命运满足观众长期收看、跨越模仿戏剧电影阶段的创作特征。1985年电视剧的题材样式风格拓展,具有诸多美学形态兼容的特征,多元形态电视剧形成多元美学。而电视剧真正成熟时期是伴随1990年长篇电视剧《渴望》的出现,至此电视美学得以完善。

四、电视综艺节目

我国的电视综艺节目近些年走入规范化、模式化、定势化的困境,必然导致走向死亡。要进行挽救必需走电视化道路给予电视化处理,如由纪录传播转化为电子创造的手段电视化;由语言单一转化为语言多元的语言电视化;由时空束缚转化为时空自由的时空电视化;由线性思维转化为场性思维的思维电视化。

电视综艺节目的主要类型有:电视综艺晚会、电视文艺节目、电视综艺栏目、电视选秀节目。电视文艺节目的主要特征是走向自然时空、技术手段的综合运用和场信息的艺术体现。电视综艺栏目的主要特征为发挥栏目化的优势、文艺样式的多元化和节目主持人的风采展现(如《魅力12?阿诗玛》中的主持人董卿就是美的化身)。

五、电视纪实作品

电视纪实作品是一种非虚构的节目形态。是指运用自然朴素方法,真实报道社会生活人文现象,注重采访拍摄方式,保持形声一体化的结构形态,纪录具有原生态的生活内容,通过生活情状、文化现象、历史事实揭示生活本身内涵和意蕴。

其主要类型有电视纪录片和电视专题片两种。纪录片和专题片的共同之处在于都取材于真实现实生活;都以真实性作为创作生命;都需运用纪实主义创作手法。而二者不同之处在于:

1.反映生活方式:纪录片是客观的,而专题片是主观的;

2.表现生活手段:纪录片是再现,而专题片是表现;

3.镜头运用:纪录片是追溯过去采用抓拍、跟拍、隐拍的形式,而专题片是体现梦境、幻觉、意识流的将来采用补拍、摆拍的形式。

4.时空处理:纪录片是现在进行时,而专题片是现在进行时、过去时和将来时都有。

5.结构形态:纪录片是以时间为依据的纵向结构,而专题片是以空间变化的横向结构依据思想选材。

6.思维方式:纪录片再现生活、思想渗透在生活中,而专题片揭示思想、思想统帅生活。

电视专题片是指运用纪实手法对社会生活某一领域给予集中深入报道,内容较为专一,形式多种多样,允许采用多种艺术手段表现社会生活,允许创作者直接阐明观点的纪实性电视节目形态。电视专题片的创作风格具有写实性,通过叙事以事信人;具有写意性,通过抒情以情感人;具有综合性,既是叙事和抒情的综合,也是以事信人和以情感人的综合。电视专题片的题材内容具有人物性:通过记述形象具体的事迹到描写心态直至最后揭示精神;事件性:包括记述简洁洗练的过程、描述浓墨重彩的情状、捕捉具有个性的细节;社会性:通过对关乎国计民生、热点焦点、改革转型期间新课题等题材重大主题开掘,透过现象揭示其背后本质,同时亮明关于是非善恶判断的观点;历史性:用现实的视角审视历史、情感流动负载思想、意象表现去创造艺术;文化性:揭示文化底蕴、营造诗化意境、追求审美品格。电视专题片的文体构成具有新闻性、散文性和政论性。

电视纪录片是指运用新闻镜头真实纪录社会生活,客观反映生活中真人真事真情真景,展现生活原生形态和实践过程,排斥虚构和扮演的新闻性电视节目形态。其主要原则有,多重品格的真实:化作影像形象的真实,被创作者重新编辑组合后的真实,再造时空的真实,具有审美价值的真实;主体意识的淡化:创作者跟受众保持一定距离,不带主观情感客观看待生活,遮、隐、掩、藏存在于整体的艺术构筑里和全部的艺术表现中;声画合一的结构:源于1990年纪录片《望长城》中主持人采访边走边说和现场同期声。所以我们可以将电视纪录片理解为是一种“真实/创造性地诠释”。

综上所述,当今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使电视荧屏上出现了丰富多彩的节目样式,如电视文学、电视艺术片、电视剧、电视综艺节目、电视纪实作品等,这些都是我们对电视创造潜能进行开掘的结果,所以说电视的创造潜能是电视艺术的物质基础,没有创造潜能就没有电视艺术。而随着21世纪网络时代的到来,电视等传统媒体和网络新媒体的进一步相互融合,将会为电视创造更多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