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角色的诸多困境论文
时间:2022-08-31 05:56:00
导语:女性角色的诸多困境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阮玲玉》是关锦鹏导演的一部关于女性命运的力作,讲述一代影星阮玲玉的后半生。通过阮玲玉的悲剧命运,我们可以看到女性角色的困境,从而体会弗洛姆“爱是一种能力”的学说。
[关键字]阮玲玉角色困境爱的能力
前言
1992年,由关锦鹏导演、张曼玉主演的《阮玲玉》轰动了整个影视界,相继获得第12届香港金项奖最佳女主角、最佳摄影、最佳美术指导、最佳电影音乐、最佳电影歌曲5大奖,第42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女主角奖,第28届金马奖最佳女主角、最佳摄影奖。关锦鹏说,他拍这部戏是为了“反映那个年代女人的情感、女人的性格和最后的离去”。作为30年代红极一时的影星,阮玲玉集万千影迷之宠爱于一身,但她却不被社会所理解所接受,最终服毒自杀,年仅25岁。阮玲玉究竟是怎样一名女性?她为何选择自尽这条路?笔者将从女性角色这一视角解读《阮玲玉》,认识这位把生命的灿烂极至留给世人的传奇人物。
阮玲玉一生拍了29部戏,她以真挚的内心情感去体会剧本中人物的命运,从而揭示某些社会问题。在30年代,甚至在今天,她都算得上是一名成功的演员,但与两个男人的情感纠葛迫使阮玲玉走向生命的尽头。从阮玲玉身上我们看到了女性角色的困境,它包括生存环境的困境、文化约束的困境以及人生选择的困境。
一、生存环境的困境
“男主外,女主内”是中国传统的生活准则,至今仍在或多或少地延续着。由于生理(女子羸弱,男子强壮)及心理(女子安静,男子喜动、好胜)上的原因,男性在外奔波谋生,女性持家育儿,长期的困守家庭使女性丧失了独自谋生的资本和技能,一旦离开男性的庇护,女性就面临种种生存危机,并且她们所遭受的困难远远大于男性。这时,环境的动荡不安往往决定了女性的生存选择,尽管这个选择有违于女性本身的意愿。
阮玲玉自幼丧父,与做女佣的母亲相依为命,收养一个女儿小玉,深爱的人张达明,是一个吃喝嫖赌不顾家的落魄公子,一家几口人的生计都靠阮玲玉精打细算,并且张达明还问她要钱赌马找舞女。可想而知,她的压力有多大。虽然阮玲玉没有直接阻止张达明的恶劣行径,但是又有谁希望与自己生活的人花天酒地呢?阮玲玉身边不乏亲情、友情的关爱,但这些代替不了爱情,不能弥补她倍感孤独寂寞的心灵。本来,作为一个男人,张达明应该与她一起承担生活的种种,但在这里,张达明成了一个失语的符号,没有任何意义。所以,我们看到在香港的阮玲玉担心上海的母亲、女儿时,张达明关心的只是他赚钱的机会。正是在这样的生存环境下,金钱对于阮玲玉来说显得特别重要,每天她都在本子上清清楚楚地记下一天的开支、收入。后来遇上茶叶大王唐季珊,她也知道唐季珊是个专门玩弄女性感情的男人,且在乡下有老婆,但生活的重力最终还是把她推进了唐季珊给她买的新房子里去。
影片中的阮玲玉极少舒心开怀的笑过,一次是在家中与母亲、女儿吃饭,灯泡坏了,母亲摸索着踩上凳子换灯泡,站不稳,晃了几下,阮玲玉急忙跑去扶住母亲,女儿小玉也放下碗筷抱住阮玲玉,那一刻,阮玲玉说话的声音充满了幸福与欣慰;还有一次是在拍《女神》的时候,大家都被导演的示范动作给逗乐了,这是事业带给她的欢乐;最后一次则是自杀前的盛宴,与其说那是快乐,还不如说是对人世绝望的一种形式。生存环境的艰难使阮玲玉逐渐向生活妥协,当她开始觉悟时,已经晚了。
二、文化约束的困境
在男性中心社会里,女人的存在状态和她生存的价值,一直附在以男性为主流的社会边缘,女人是男人的附属物、男人的负面和男人的客体,也是男人的私有财产与争夺品。波伏娃说,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变成的;男人既是原告,又是法官。这种大男人主义使女性不仅在行动上,也在心理上依附于男人,从而导致女性精神的被奴役。
阮玲玉在经济上是独立的,有一份不错的工作,不菲的收入及不小的名声,她完全可以不依靠男人,但是经济上的独立不能消除她精神上的依赖,阮玲玉的情感世界需要一个男人来支撑,精神上的不独立注定了她人格上的不独立。世人给女性下了一个所谓“完整女人”的定义:她必须是女儿、妻子和母亲,缺一不可。阮玲玉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女性,她也生活在这些条条框框中,渴望成为妻子成为母亲,因此收养了女儿小玉,并在不同的境况下对三个男人提到了结婚:最初与张达明商议结婚,遭到张家的反对;状告事件发生后,与唐季珊发生冲突提到结婚,换来一记痛心的耳光;绝望时希望蔡楚生能带自己远走他乡,成家过日子,得到的却是委婉的拒绝。阮玲玉走不进婚姻的殿堂,那么她与三个男人的关系势必得不到社会的认可。这是一个许多观念都约定俗成的时代,作为个体的人,如果不融入其中,那就避免不了被抛掷于人群之后的宿命。
从影片中不难发现,直接导致阮玲玉死亡的是她与张达明、唐季珊之间的关系,简单地说也就是性关系。性往往与道德联系在一起,但是在性观念上,社会对男性与女性的态度是不平等的。在古代,男人三妻四妾是正常,女人却只能有一个配偶,还要忍受与众多同性共有一个异性的境遇。更严重的是,对于婚姻之外的性关系,社会对男性与女性的容忍程度大不相同(史瑜语),男性寻花问柳天经地义,甚至还以此为殊荣,女性偷情则是大逆不道,被冠以“淫妇”之名,社会衡量男女的标准有天壤之别。为了维护这种不平等、不合理的现象,男性社会为女性设立了一个原则——贞节,这个原则让无数女性丧命其中。作为女性个体,阮玲玉有她自身的需求和生活方式,我们不能过分苛责,她错就错在选择了一个有老婆的男人。可是张达明、唐季珊就没有错吗?张达明与众多舞女暧昧不清,唐季珊有妻室还要攀附当红影星沾光显摆,社会对他们却宽容得多,媒体记者穷追不舍、恶语中伤的对象是阮玲玉,而不是他们。只因阮玲玉是名人,曾因演戏得罪过记者吗?我想主要还是阮玲玉破坏了千百年来女人“贤德”的古训,这训条早已浸入人心,根深蒂固。遭受万人唾骂的“淫妇”,阮玲玉已然没有容身之地,正如她在遗书上所说“我现在一死,人家一定以为我是畏罪,其实我何罪可畏?我根本没有什么对不起张达明……外界不明白,还以为是我对不起他,有什么办法好想呢?唯有一死了之。我一死何足惜呢?不过还是怕人言可畏,人言可畏”。
萧红曾哀叹,女性的天空是低的,羽翼是稀薄的,而身边的累赘又是笨重的。社会给女性施加沉重的包袱,对她们进行无主名、无意识的戕害,使她们喘不过气来。女性虽有自由选择的权利,但并不意味着就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的生活,只有从根本上消除两性之间形而上学的二元对立,更重要的是消除建立在两性基础上的整个社会意识、思维模式和伦理道德标准,女性才有可能获得真正的自由。
三、人生选择的困境
道家创始人老子说,所谓的宿命并不是绝对不可改变的上天安排,它是一种因果关系,种什么因,结什么果,是个人对自己言行必须承担的责任,而这个结果也不是固定的,可以通过人的主观行动去改变。老子的入世说阐释了个人命运的必然性。阮玲玉最终的人生结局与她的性格及几次重大选择息息相关,其中,对她影响最深的有三个男性,其关系如图:
|→张达明——众多舞女
张玲玉→|→唐季珊——乡下妻子、张织云、黎灼灼以及一群舞女
|→蔡楚生
张达明原是富家公子,阮玲玉的母亲在张家做佣人。一次,阮玲玉到张家遇上张达明,张达明喜欢上这位清新秀丽的女孩,不谙世事的阮玲玉也被风流倜傥的张家公子深深吸引着,继而两人开始交往,遭到张家反对。之后,张家中道衰落,张达明与阮玲玉一起生活,他是一个自私幼稚的男人,一起生活之后,他的恶性逐一暴露,吃喝嫖赌样样俱全,从来没为阮玲玉想过。张达明在物质上精神上都严重地依赖阮玲玉,分手时要求阮每月给他支付100元,确定资金保障后,毫不犹豫地在协议书上签字,对于往昔恋情没有半点不舍。当他再次穷极落魄时,竟上门去问阮玲玉要钱,接受不了阮玲玉与唐季珊共同的富足生活和阮不再爱他的事实,公开登报对阮玲玉进行打击报复。然而阮玲玉没有上庭辩解,她选择了自杀。
唐季珊出现在阮玲玉彷徨不安的时候,当时他身边有个张织云,为了追求阮玲玉,他与其她舞女断绝来往。唐季珊在物质上给阮玲玉提供保障,但在精神上两人无法融合,他只是把阮玲玉“养”起来,并没有爱护她。面对外界舆论,唐季珊丝毫没有体会阮玲玉的心情,更不用说安慰她。唐要让外界知道他们是“一对高贵的‘奸夫淫妇’”,阮玲玉则打破了他荒谬的想法“你在广州有老婆,又跟张织云和我,你是奸夫。我明知道你有老婆,我要跟你,我就是淫妇。穿得更漂亮也没有分别。”、“如果我们不结婚就得分开,否则就算告赢了张达明,你还是奸夫”,唐季珊恼羞成怒地打了阮玲玉两巴掌,正是这两巴掌彻底毁灭了阮玲玉最后的希望。
蔡楚生是三个男性当中最了解阮玲玉的一个,演《新女性》时,阮玲玉忍不住哭了,导演蔡楚生理解地没有劝慰她。阮玲玉对他的感情也是颇为微妙的,两人蹲着聊天后,阮回家对着镜子端详自己蹲着的姿势,如果之前阮没有选择唐季珊,蔡阮二人很可能会走到一起。尽管相互之间有默契,但当阮请求蔡把自己带走时,蔡委婉地拒绝了她。蔡楚生欣赏身为演员的阮玲玉,却不欣赏现实生活中的阮玲玉,也或许是欣赏了,但没有足够的勇气去接受去面对(如果蔡楚生同意与阮玲玉在一起,那他将要面对的是社会舆论和整个伦理道德的挑战)。
可以说,三个男人都在不同程度上拒绝了阮玲玉。和张达明在一起,最初是年少不更事,后来知道张的为人,阮也没有离开他,直到唐的出现。在这段时间里,阮玲玉忍受张达明的虚浮与游荡,这是由她软弱的性格和安于现状的心理所决定的,确认唐季珊追求自己时,阮玲玉才向张达明提出分手。离开张达明选择唐季珊,原因如下:一、阮玲玉确实不想与张达明在一起。二、唐季珊的殷切追求与富足物质让阮玲玉有一种安全感,这种安全感是张达明从没给过她的。三,阮玲玉天真地以为唐季珊会为自己与原配妻子离婚,只不过是一个时间上的问题。事实上,唐季珊是不会与妻子离婚的,因为离婚有损于他的声誉,从而影响到他的生意,他不会为一个情人丢弃财富,过去是张织云,今天是阮玲玉,明天可以是另外一个女人。从张达明到唐季珊,阮玲玉没有真正独立过,只不过是用一个男人替换了另一个男人,这表明阮玲玉对男性的依赖(尤其是精神上的依赖)。状告事件发生后,阮玲玉才明白自己不过是张达明和唐季珊的争夺品,其实她可以上法庭辩解,然后开始新的生活,但强烈的自尊、后悔、绝望与疲惫促使她走上了绝路,留下最后一句话“季珊,你爱不爱我啊?”。因为缺少爱而渴望爱,因为渴望爱而活在以男性为中心的爱的世界里,这是阮玲玉最大的悲哀,也是她悲惨结局的根源。
四、爱,是一种能力
除去社会因素不说,《阮玲玉》讲述了一代影星被“爱”毁灭的故事。爱情是每个人都向往的,但很多人(尤其是女性)在爱情面前首先问的是“我被对方爱了吗”而不是问问自己是否有能力去爱对方。爱的内涵决不仅仅是与某个特殊的人的关系,爱是一种态度,一种人的性格倾向。它“并不是一种可以与人的成熟程度相脱离的、并能让所有的人都可以轻而易举地得到的感情……如果不在发展自己的全部人格上付出努力,如果不能使自己的潜在能力达到创造新人格的倾向性,那么你对爱的任何一种目标都不可能得以实现。如果没有爱他人的能力,如果没有虔诚的谦恭和勇敢,如果没有博爱的德行,那么你自己的爱的期待也不可能得到满足”张达明是一个心智不成熟且自私的人,他不懂得爱,也得不到别人的爱;唐季珊没有爱的德行,丧失对爱的忠诚,就算他拥有很多女人,也无法拥有真爱;阮玲玉虽渴望爱,但她缺乏独立的人格,因此她对爱的理想目标也不可能实现。公务员之家:
爱情如此,社会团体中的两性关系也一样,离不开相互间的关心、尊重、责任与了解。在三八前夕的盛宴上,阮玲玉高举酒杯说:“三八妇女节庆祝什么?就是要庆祝我们女人从五千年的男人历史中站起来!”“你们女人站起来啦,我们男人倒下去了”(唐季珊语)“女人站起来,不表示男人一定要倒下去。大家可以一起站,这个世界够大呀”(费穆语),费穆这句话说出了两性共存的和谐状态,追求女性的权利并不以牺牲男性利益为代价,不是用女权代替男权,而是“在全人类的社会制度、观念转变的前提下,摆脱曾有的男性中心观念,以与男性平等的主体身份,全面自由地发展自我,实现个体价值”。作为群体的两性间的关系比作为个体的男女两性间的关系更为复杂,更能体现出人的自由程度,也更需要平等与尊重。
虽然阮玲玉以离去的姿态诠释自己的情感与生命,但她留给我们的却是不尽的思考。
[参考文献]
[1]王辉,李军.穿越文本——20世纪中国文学的两极阅读[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
[2]弗洛姆著,萨如菲译.爱的艺术[M].北京:西苑出版社.2003年.
[3]罗婷.女性主义批评在西方与中国[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上一篇:乡委员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实施方案
- 下一篇:中学实施科学发展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