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旋律电视剧精品创作路径

时间:2022-12-22 10:25:49

导语:主旋律电视剧精品创作路径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主旋律电视剧精品创作路径

[内容提要]电视剧《山海情》作为2021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开年大戏和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理想照耀中国”电视剧展播活动的重要展播剧目,以真实的创作理念、平民化的创作视角,讲述中国故事,讴歌时代楷模,是“新时代精品”工程创作的一次成功创新实践。

[关键词]主旋律电视剧;重大主题创作;中国精神

2021年6月10日,第27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评选揭晓,电视剧《山海情》一举拿下最佳电视剧、最佳男配角、最佳女配角、最佳摄影四项大奖,成为本届白玉兰奖的最大赢家。作为扶贫题材主旋律电视剧,该剧于2021年1月12日在东方卫视、浙江卫视、北京卫视等5家卫视频道及腾讯、优酷、爱奇艺三大视频平台首播,1月20日深圳卫视,1月29日中央电视台电视剧频道,2月4日江苏卫视播出,后续广东卫视、河北卫视、黑龙江卫视、湖南卫视等卫视频道相继播出。截至6月15日共有23家卫视频道播出,霸屏2021年上半年电视荧屏,成为电视播出密度之最、全媒体播出平台之最、观众评价之最(豆瓣评分9.3分)等多项历史之最,是现象级主旋律电视剧的典范。《山海情》既有重大题材政治站位高度又有思想视野深度与高层次的艺术审美水准,兼具超高的口碑与收视,引起了全民观剧评剧热潮和业界瞩目,以现实主义作品强大的生命力与艺术感染力成为主旋律电视剧的标杆之作。

一、高举旗帜守正创新,打造精品奏响时代最强音

近两年,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围绕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党100周年等党和国家重大宣传期和重要宣传节点,按照“找准选题、讲好故事、拍出精品”的要求,加强重点创作规划、全程跟踪指导,采取主动出题、协调推进的方式,推动创作一批重点献礼作品。电视剧《山海情》就是其中一部重要作品,由东阳正午阳光影视制作,仅用一年时间,按照“平民视角、国家叙事、国际表达”十二字要求完成了高标准的命题制作,实现了政治导向与艺术价值的兼顾。该剧以扎实明快的叙事张力,凝练接地气的台词语言,隐忍克制的情绪表达,以最朴素的人间大爱传达宏大厚重的家国情怀。在特定年代的历史背景下,个体命运的起伏与时代同频共振,唤醒人们集体记忆所承载的精神坚守和人性光辉,强烈的审美冲击和艺术感染力激荡着观众的精神世界。费孝通先生在其著作《乡土中国》的开篇写道:“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1]乡土人情的复杂与温暖,其民俗、文化、教育、婚姻等社会化进程的演变是中国社会所特有的礼俗伦理体系。从血缘到地缘的稳定差序格局下,吊庄、移民、迁村,让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背井离乡,离开祖祖辈辈生存繁衍的故土,这在传统宗族观念和礼治情感上是无法接受的根文化的撕裂,其中的巨大阻力可想而知。故事真实还原脱贫攻坚工作的艰辛与不易,一边是乡土情结,一边是国家大义,剧中马德福动员乡亲们的发言感人至深、催人泪下,“搬出去不是为了断根,是为了把根移到更肥沃的地方”“人有两头根,一头在老先人手里,一头就在我们后人手里,我们后人到哪里,哪儿也就能再扎根”。当乡土情结不能维系和满足现代生活需求时,走出去才是最好的出路。该剧不只是一部波澜壮阔、声势浩大的国家扶贫史,也是一部荡气回肠、山乡巨变的乡村迁徙史。“志和者,不以山海为远。”从开荒拓土,到扶志开蒙,二十多年艰苦卓绝的不懈奋斗,闽宁镇的发展是国家精准扶贫方略,东西部扶贫协作对口支援的典范。茫茫戈壁上拔地而起的新家园是蓬勃着中国自信的扶贫壮举的缩影。跨越山之巅,海之角,穿越2000多公里的时空,宁夏与福建两地人民用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拼搏精神,用智慧和血汗踏出了一条通往幸福的康庄大道。2021年,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回望这彪炳史册的伟大时刻,这是党坚强领导下数百万扶贫干部的前赴后继,苦干实干,举国同心,合力攻坚的胜利;是时代精神最动人的凝聚,更是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的彰显。

二、扎根泥土深入生活,以平民视角构思重大主题创作

作为主题先行的命题作文式创作,如何找到突破口、拍出新意,突破主旋律电视剧宣教性强的创作窠臼及扶贫剧固有的套路模式,是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正午阳光公司集结了最强主创力量进行探索实践,多次深入生活,投入大量时间、精力进行前期的调研采访,放弃常规思路,从吊庄移民的心路历程入手破题。故事开篇从1991年响应国家扶贫号召,宁夏回族自治区动员贫困地区西海固百姓“吊庄移民”到银川附近的平原地区玉泉营开始讲起,把时间、空间的叙事解构成“吊庄”“移民”“双孢菇”“梦的翅膀”“迁村”5个主题篇章,到2016年闽宁镇的发展蒸蒸日上,昔日的黄土飞沙变成了苍翠的戈壁绿洲结束。二十多年的时间跨度浓缩在23集电视剧中,统一性与多样性的谋篇布局使故事与主题有机统一,叙事脉络清晰,详略得当,情节张力极致饱满,节奏明快,张弛有度。故事在开篇直接展开矛盾冲突,第一批移民玉泉营的村民因环境太苦逃回村里,移民办公室主任张树成被杨县长责令处理此事,他带领刚报道的马德福回村了解情况。村民的问题还没解决,孩子们和逃婚的李水花又离家出走,带来新冲突。没有繁琐的前情铺垫,基本信息都在冲突中交代清楚,逃婚危机在水花自我牺牲的妥协中解决,新困难——金滩村的通电问题又推进上来……移民安置后开始劳动输出和技术扶贫,从“庭院式经济”教村民种双孢菇带领大家集体致富,再到教育问题,从精神层面上脱贫,最后落点到新闽宁镇的发展建设上。故事主线清晰,紧扣现实生活,通过矛盾推动剧情发展,使得故事情节更加引人入胜。剧中演员一起参与创作,体会角色,投入真情实感,在感动自己的同时,全身心融入角色,形成“我就是角色,角色就是我”的艺术表达。从创作角度,导演孔笙说,这部戏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实”,这个“实”是真实的“实”、现实的“实”、也是踏实的“实”。制片人侯鸿亮表示,“创作团队先把自己扎根到那片土地,到群众中间,当演员用这片土地中生长出来的方言,演绎这片土地上真实发生过的故事,这部戏就有了灵魂,有了最朴实最动人的表达。”[2]朴素生动的方言运用,也是该剧创作的一大特色。不同人物的语言风格映射其身份性格,为主题表现的深入和人物形象的塑造注入了新鲜血液。大西北耿直、憨楞的黄土味方言与东南沿海软绵的闽海派普通话相碰撞,呈现出独特的地域魅力。语言不通是扶贫的第一障碍,但是给浑厚的底色上增添了幽默感,活跃了剧情,使扑面而来的乡土气息与氛围环境高度融合,也与人物的精气神真实契合,使得角色塑造更加浑然天成。该剧用平民视角构建典型性事件,通过对特定环境中高密度的矛盾冲突和持续性情节的递进展示,渲染出艰辛苦涩却不刻意煽情的隐忍,紧紧抓住观众,直击内心。在国家大政策背景下,个体命运融入历史变革的洪流中,故事没有游离于主题之外,主题也没有凌驾在故事之上,大西北苍凉粗粝的地域风貌、闭塞落后的乡村、愚昧纯朴的村民、迎难而上的扶贫干部,大场景和小细节都投射到原生态之中并再现。全剧没有空话套话,没有“金手指”的悬浮套路,通篇以真实的纪实美学风格礼赞贫瘠土地上可歌可泣的时代精神,以百姓心路史的创作手法打破思维定式,对生活深度观察,对细节精准捕捉,从而引发观众强烈的沉浸式通感体验与情感共鸣。

结语

互联网发展日新月异,在新媒体浪潮的冲击下,影视市场也面临泥沙俱下、过度娱乐化等乱象。艺术创作是现实的反映,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电视剧作为收视总量和收视比重最高,最受大众喜爱、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形式,感应与反映现实生活的能力是其创作的内在驱动力,应以守正创新之态,起到价值引领、精神引导、审美启迪的文化先行作用。以《山海情》等为代表的重大题材主旋律电视剧,以更写实、更具人文关怀的创作理念,关注正向价值诉求,引发深度思考,弘扬时代风气,倡导主流价值与主流市场的融合,真正做到了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令老百姓喜闻乐见,这是新时代电视剧坚持现实主义创作的使命所在,也是昂扬奋进的时代精神最有力的表达。

作者: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