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冼星海》中钢琴伴奏的推进功能
时间:2022-01-29 08:34:03
导语:电视剧《冼星海》中钢琴伴奏的推进功能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2015年是爱国作曲家冼星海诞辰110周年,也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早在2005年冼星海诞辰100周年之际,电视剧《冼星海》在各级媒体和新闻出版机构的努力下被推出,成为反映冼星海生平的佳作。这部作品与20年前完成的同名电影相比有了很大的变化,关注的角度、情感的转化和细腻的内心情感表达都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悉心体察的。钢琴伴奏作为整部电视剧作品中重要的情感表达元素之一,在电视剧作品的叙事推进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为电视剧《冼星海》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还原历史和艺术表达
冼星海是我国著名作曲家,他短暂的生命因为有了历史的碰撞而更加灿烂。在欣赏了他创作完成的《黄河大合唱》后,曾亲笔写下:“为抗战发出怒吼,为大众谱出呼声”的题词。《黄河大合唱》这首将冼星海的名字与中国抗日战争的历史联系在一起的佳作,是作者用了一个星期时间完成的。艺术的成功来自于多年的积累,也是音乐家将自己对祖国的热爱和时代的脉搏联系在一起的产物。“他站在高山之巅,哭诉着民族的灾难,展开了悲壮的联想,发出了时代巨人的怒吼,掀起了狂风般的复仇巨浪。”①在延安演奏《黄河大合唱》是整部电视剧情节发展的高潮,展现了冼星海作为音乐家的艺术追求和民族个性,他始终是将个人的荣辱与祖国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在电影《冼星海》中,主创人员关注的焦点是冼星海个人的内心世界,但在细腻的内心感情和复杂的情感纠葛中,背景音乐作为整部电影审美元素之一的特殊效应被严重地弱化了,成为引导观众进入特定情感环境的手段,而不是电影的有机构成元素。在电视剧《冼星海》中,以《黄河大合唱》为代表的由冼星海创作的很多音乐作品不时穿插其间,成为连通观众与历史之间的桥梁。在一首又一首脍炙人口的作品中,观众似乎回到了已成久远的历史。中国自古就有“诗以言志”的传统,将个人的情感融入音乐作品正是冼星海作为音乐家表达个人情感的手段。活跃在电视剧《冼星海》中的钢琴伴奏多为弦律伴奏,虽缺乏唱词作为辅助,但却能产生非比寻常的情感冲击力和艺术穿透力。对于生活在当代的观众而言,抗日战争作为民族的集体记忆是如此的熟悉,但他们当中的很多人却没有亲身体验过异族入侵的情感创伤。因此,他们在理解电视剧《冼星海》中的人物经历时,很难产生较为强烈的情感共鸣。这就需要一种媒介,通过它作为情感表达和审美感知的手段,帮助观众走进历史,进而在还原历史的同时理解电视剧试图表达的艺术价值。钢琴伴奏的存在是以特殊的形式去渲染电视剧的主人公,在拉近观众的审美心理期待与主创人员为电视剧设定的艺术内涵基础上,它扮演的角色不仅是情感表达的中介,同时还是艺术内涵的升华。在这一点上,很多电视剧都试图通过音乐达到类似的目标,但却在细节的操作上有所欠缺。相比之下,电视剧《冼星海》充分利用了钢琴伴奏,不是将其作为可有可无的构成元素,而是努力将钢琴伴奏作为主人公命运和中国社会的真实写照,从而发挥了叙事推进的特殊作用。由此可见,钢琴伴奏在整部电视剧中扮演的角色在于其承担了部分故事情节的串联、烘托人物形象和展现人物复杂情感的责任。在力图维持整部电视剧情感统一性和完整性的前提下,钢琴伴奏使得电视剧讲故事的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高。这是一种特殊的叙述方式,它被有意识地加以利用,为故事、情绪、节奏等多层次性结构的完善和成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随着电视剧中情节发展的自由流转,音乐不仅是主人公整体命运的辅助,同时还应该被理解为多个叙事单元的串联。电视剧《冼星海》中主人公冼星海的人生选择和艺术创作是全剧的核心,通过情节推进和钢琴伴奏,逐渐又有冼星海不同阶段的故事,使他的艺术人生全面地展现在观众面前。
二、细腻的个人描写与复杂的时代渲染
电视剧《冼星海》的成功缘于它始终将关注的焦点定位于作曲家个人的人生经历和波澜壮阔的大历史,而不是只强调展现个人的内心世界。这一点是电视剧较之于电影的优势所在,受制于表达内容的限制,电影必须在有限的艺术表达空间中做出适当的筛选。就电影《冼星海》来说,它无法在作曲家人生的华彩乐章和复杂的时代背景之间建构起全面的统一,只能退而求其次。电视剧则不同,20集的容量使得主创人员能够以较多的素材去展现冼星海的人生和时代之间的关系。我们能在电视剧中反复看到这样的场景:“当冼星海接到一个作曲任务或收到一首好歌词时,往往是及时揣摩、反复诵吟,在夜深人静、人们陷入梦乡的时候,他总是孤馆寒灯,或伏案疾书,或抚琴试唱。”②《在太行山上》、《黄河大合唱》、《游击队歌》都是他在如此的情景下完成的代表作。当电视剧中冼星海沉醉于创作之中时,他胸中的火山在慢慢蓄积能量,一旦艺术家的激情被点燃,这些在抗战中激励了亿万国人的作品将化身成为喷薄的熔岩。而电视剧中此时正好响起相关歌曲的钢琴伴奏,这些气壮山河、惊心动魄的伟大乐章是不可抑制的生命激情。将冼星海创作的场景以尽可能逼真的方式还原在电视屏幕上是电视剧的成功,而此一类型镜头的多次出现却是电影所无法承担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艺术形式之间存在着情感特质和表现手法的差异,就电视剧而言,它更应从全面展现人物的角度去着笔。因此,电视剧在提供给主创人员广阔艺术表现空间的同时,也创造了特殊的艺术价值。电视剧的叙事主线索不仅围绕着冼星海展开,同时也将主人公的命运与中国近代社会的历史穿插在一起。当冼星海创作《九一八大合唱》时,以这首歌曲作为主伴奏弦律的音乐背景充斥在整部作品中,唤醒了沉睡的民族记忆,也讲述了民族的苦难历史。中国电视剧的叙事是主题表达的构成元素,当电视剧的主题确定之后,技术层面的目的在于保证主线索的完整清晰。而背景音乐、情感线索和人物命运都必须统一在情感主题的领导之下。这是中国传统文学“一线穿”叙事模式的再版,在线性叙事结构的组织下,人物和情节都有了十分明确的界定。在电视剧《冼星海》中,主人公的命运和中国社会的演变是外在的因素,而冼星海创作的音乐作品则是内在的情感线索。二者互为表里,构成了情感与人物相互渗透的叙事结构。
三、融汇时代情感的民族音乐
冼星海作为系统接受过西洋音乐学院教育的音乐家,他对西方音乐理论和作曲技法有着精深的研究,但他并没有因此就忘却了中华民族的传统音乐艺术。他的艺术创作也并不局限于西方音乐的创作模式,而是在认真研究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基础上,努力寻找民族音乐与西洋音乐之间的融合。这是冼星海本人艺术创作的真实写照,也是那个时代中国人共同的心声。在他看来:“真正的民歌一定是永久且真实的,是一切音乐的源泉、艺术的源泉,是从劳动中产生出来的,还担负着改造社会的责任。”③电视剧在表现冼星海重视民族音乐、挖掘民族文化瑰宝所付出的努力上不遗余力。为了能够完整地表现冼星海重视民族声乐艺术的情景,电视剧多次描写了主人公深入田间地头的场景,他是在向我国劳动人民学习的过程中了解民族音乐、提炼民族音乐。我国的民族声乐在长久的发展中形成了以歌唱为主要表现手段,舞蹈动作和人物表情作为辅助手段的艺术表现形式。情感的表现始终围绕着民族风情展开,它正是中国民族声乐艺术最重要的艺术品格。在民族声乐艺术的艺术创造和舞台实践过程中,自由绽放的情感能够为声乐艺术作品的艺术魅力增光添彩,使其营造出具有超越于现实意义之上的审美效果。电视剧为了能更好地表现这一点,特别描绘了冼星海与陕北农民一起高歌和跳秧歌的镜头。在电视剧洋溢着陕北风情的秧歌表演过程的镜头中,其背景音乐却是典型的钢琴伴奏。两种截然不同的音乐艺术类型被主创人员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正如同冼星海在自己的人生创作中将西洋音乐的理论与中国民族音乐的传统融汇在一起一样,他试图开创具有新时代特征的中国音乐艺术。这是冼星海内心深处强烈民族自信心的显现,也是钢琴伴奏作为电视剧叙事元素制造的奇妙境界。
四、结语
钢琴伴奏在电视剧《冼星海》中为整部电视剧的人物塑造、情感表达和叙事架构渲染了外在氛围,它不仅是沟通历史与艺术表达的桥梁,也是细腻的个人描写和复杂的时代渲染的集合体,为民族音乐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审视渠道。
作者:李静 单位:长江大学
注释:
①张仁香:“为抗战发出怒吼,为大众谱出呼声”—评《电视剧》冼星海的艺术创作,《肇庆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第15页。
②唐第杠:以音乐为武器的抗日勇士—电视剧《冼星海》观后,《福建党史月刊》,2005年第10期,第33页。
③冼星海全集编辑委员会:《冼星海全集》(第一卷),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65-66页。
- 上一篇: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 下一篇:体育教学评价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