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获奖电视剧剖析中国电视剧创作特色
时间:2022-03-26 11:00:00
导语:从获奖电视剧剖析中国电视剧创作特色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2010年颁布的有关电视剧的国家级奖仅有两项,一是2010年6月颁发的第16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二是2010年9月颁布的第25届中国电视金鹰节奖。在上海电视节上获得最佳电视剧金奖的是《人间正道是沧桑》,获得银奖的是《媳妇的美好时代》。
而在金鹰节上获得最佳电视剧奖的是《解放》,获得优秀电视剧奖的则有《媳妇的美好时代》、《我的青春谁做主》、《潜伏》、《李小龙传奇》、《人间正道是沧桑》、《我的兄弟叫顺溜》、《走西口》、《老大的幸福》、《为了新中国前进》、《北风那个吹》、《北平战与和》、《大秦帝国》、《情系北大荒》、《中国往事》、《王贵与安娜》、《马文的战争》、《红色摇篮》、《东归英雄》、《女人的村庄》、《今生欠你一个拥抱》、《在那遥远的地方》、《沂蒙》等。虽然获得白玉兰奖的两部作品《人间正道是沧桑》和《媳妇的美好时代》同时也获得了金鹰奖,但获得金鹰节最佳电视剧奖的却是《解放》,这体现出两个奖项在评价标准及价值取向的差异性。作为政府奖项,金鹰奖可能更注重电视剧的政治性和社会效益。在这些获奖的电视剧中,《人间正道是沧桑》、《解放》、《我的兄弟叫顺溜》、《走西口》、《为了新中国前进》、《北平战与和》、《情系北大荒》、《红色摇篮》、《大秦帝国》、《东归英雄》、《女人的村庄》、《在那遥远的地方》、《沂蒙》等多在中央电视台播出,以宣传主流意识形态为主旨,大体可归入主旋律电视剧的范畴;而《李小龙传奇》、《媳妇的美好时代》、《我的青春谁做主》、《潜伏》、《老大的幸福》、《北风那个吹》、《王贵与安娜》、《今生欠你一个拥抱》等则主要是按照市场需求打造的类型剧,更偏重于商业性。
在前面提到的获奖主旋律电视剧中,《大秦帝国》、《解放》、《北平战与和》等都是历史剧。历史剧一般是以重大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为题材,要求创作者尽可能地还原历史的真实。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从夏商周到元明清、民国,历经十几个朝代的更迭,为影视剧创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题材资源,从《秦始皇》、《武则天》到《康熙大帝》、《雍正王朝》乃至《走向共和》、《长征》等,历史剧曾经在中国掀起一波又一波的收视浪潮,并成为了一种成熟并有巨大市场潜力的类型剧。中国的历史剧多以宫廷斗争为主,主人公多为帝王将相,多从政治的视角来表现和反思历史,所谓以史为鉴,无非希望从探究历史真实之中寻找到政治与人生的借鉴。与《雍正王朝》、《康熙大帝》、《汉武大帝》相比,《大秦帝国》在人物塑造、思想内容及叙事方式上并没有大的突破,但它是第一次全面展示一个王朝兴衰的电视剧,它巨大的篇幅和恢弘的气势是以往的同类电视剧很难比拟的。《解放》、《北平战与和》、《红色摇篮》都属于重大历史题材,它们叙事方式上与《雍正王朝》、《大秦帝国》一脉相承,都是以围绕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展开故事情节,但此类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的创作却面临着更大的挑战。一方面,此类题材政治敏感度高,创作必须谨小慎微,很难有大的突破,尤其在人物塑造上很难避免脸谱化的倾向,很难真正深入到人物内心去表现真正的人性;另一方面,由于全景式地展示历史的进程,主人公又都是些领袖人物,故事的场景也多在会议室或战场上,个人的命运往往被淹没在重大的历史事件之中,在艺术性和思想观念上很难有所突破,所以《解放》虽然在金鹰节上获得中国电视剧最佳奖,《红色摇篮》和《北平战与和》也获得优秀电视剧奖,但对于创作者来说,如何提高此类题材电视剧的可视性,怎么让更多的观众从中获得思想情感上的共鸣,仍然面临着很大的挑战。《为了新中国前进》和《我的兄弟叫顺溜》都可看作是《士兵突击》的后续作品。这不仅因为这两部剧看上去都是借助《士兵突击》的势头为王宝强量身定做的,剧中的很多演员也都曾经出演过《士兵突击》中的角色,也因为剧中的主要人物和陈二雷的性格乃至情节都在某种程度上被许三多化了。但这两部剧又有各自的特点,这也是它们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士兵突击》写的是“一个傻子和一群聪明人”或者“一个傻子战胜一群聪明人”的故事,那么这么一个看似简单的故事怎么就会赢得那么多观众的青睐呢?首先,这个故事包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主人公许三多的“傻”不是真傻,这种“傻”代表着纯真、诚实、执着等人类美好的品质,这是当今社会人们所缺少的,而如剧中成才等那些所谓的“聪明人”,代表的是世俗、虚伪、急功近利等庸俗的思想观念,在物欲横流的现实之中,许三多的“傻”已经成为对现实的超越,因为现实中像成才那样世俗的“聪明人”实在太多,而许三多这样的傻子却实在很少,所以,许三多的“傻”其实是对现实的一种超越,许三多也就成为了一种另类英雄或社会偶像。创作者就是想通过这个故事告诉人们,每个人都应该诚实地生活,这才是真正地善待自己,这样创作者把戏剧上升到了人生哲理的高度,使这部行业性很强的电视剧变成了一部人生哲理剧。其次,戏剧的内在动力是冲突,戏剧冲突推动情节向前发展。所谓矛盾其实就是平衡的被打破,就是错位,许三多的“傻”造成了他与周围人物和环境的错位,于是产生了冲突,也构成了本剧的戏剧基础,剧中许多的矛盾都因此而产生。第三,许三多的“傻”使他具有独特的亲和力,也使这部剧有励志剧的因素,这个看上去智商低于常人的人能够凭借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成为“兵王”,这对所有的人都是一种鼓励。
与《士兵突击》不同,《我的兄弟叫顺溜》和《为了新中国前进》都属于战争题材,战争剧总是要以英雄为主角的,而这两部剧的主人公都是普通的士兵,把普通的士兵写成英雄又要让观众喜欢是很困难的,而把英雄写成普通人更不容易。观众是喜欢英雄的,他们甚至会把英雄当做人生的偶像来崇拜,他们需要从这些人身上寻找到自己的梦想,而创作者也因此为观众创造这样的偶像和梦想。但偶像或梦想又不能离观众过于遥远,偶像或英雄只有让人觉得触手可及才有生命力,以往那些“高”、“大”、“全”的英雄人物几乎完美到了不食人间烟火的地步,却让人觉得不真实乃至遥不可及。这些年来受观众喜欢的电视剧如《激情燃烧的岁月》、《历史的天空》、《狼毒花》、《亮剑》等之所以成功都是因为塑造了令观众喜爱的英雄人物,在英雄人物塑造方面经常采取的方式有:一方面尽可能地在他们身上寻找强烈的个性乃至缺点以使他们与普通人更加接近也更加真实;另一方面则是表现重大历史事件的同时通过生活细节的描写挖掘他们的情感生活和真实的内心世界。与许三多一样,和陈二雷都是普通的小人物,没有惊天动地的伟业,在战争中他们扮演的角色是渺小的。是家喻户晓的人物,几乎是被神化了的英雄,对于创作者来说,面临的最大困难是把这个人物还原成真实的人,创作者有意识地把这个英雄“许三多化”了,他像许三多一样憨厚朴实,甚至有许多的缺点,正是他在战斗中的冒失行为导致了班长的死,这些缺点不仅不让人反感,反而让人觉得这是个有血有肉的真实人物,因此也拉近了与观众之间的距离。
《我的兄弟叫顺溜》剧中的故事很容易令人想起美国电影《兵临城下》,作者或许从中找到了灵感。剧中的陈二雷也是个“许三多”,陈二雷与陈大雷的关系也几乎是《士兵突击》中许三多与他的连长高成的翻版,只不过作者把他们放在了真实的战争情境之中。《人间正道是沧桑》是近年来难得的一部电视剧佳作,无论从剧本内容还是从导演的表现上都堪称完美。这也是一部主旋律电视剧,导演张黎以往的作品如《走向共和》等更多地是从一些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入手,全景式地展示历史发展的进程。而《人间正道是沧桑》这部作品则不同,它通过一个家庭中三个兄妹的人生经历来表现个人命运,同时也表现历史发展的进程。这其实也是西方文学中经常采用的一种方式,如托尔斯泰的小说《战争与和平》等,都是把角色放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中表现个人命运的,这种方式可能更适合于电视剧的叙事方式和叙事特征。与以往很多文学作品中正统的共产党人不同,《人间正道是沧桑》中的主人公杨立青是个生性玩劣的青年人,性格和思维都很独特,即便在他成为最坚定的共产党人的时候也充满了个性,这使他更显得有血有肉,比起那些概念化的共产党人来,这样的人物会更有亲和力些。他的哥哥杨立仁尽管是个反面人物,后来成为高级特务,但也不是脸谱化的人物,而是血肉丰满的。杨立青和杨立仁因为信仰而相互敌对,但从人性来看,都是完整的。在以往的相同题材的电视剧中,没有任何作品能把共产党人的爱情写得如此生动、波澜壮阔、富有人性。杨立青与瞿霞之间,杨立青与林娥之间,瞿恩与立华之间,瞿恩与林娥之间,还有杨立仁与林娥之间,爱情和革命的主题是那么有机地交融在一起,从而表现出伟大的人性来。《人间正道是沧桑》在结构上的处理也是值得称道的,全剧以三兄妹各自的人生经历为线索,由于三个人时而交织、时而分离,而且历经数十年,创作者紧紧地抓住人物的命运线索,通过人物之间的关系,在关键的历史关头让他们交结在一起,既展示历史进程也表现个人命运。自《闯关东》热播以来,“闯关东”、“走西口”、“下南洋”之类关于民族或家族迁徙的题材便成为了热点,很多影视公司乃至地方政府都积极地挖掘当地的文化资源,拍出不少类似题材的电视剧。
个人、家族或民族因为个人或社会的原因背井离乡,流落异地,一方面,故土难离使他们充满着对家乡的眷恋,另一方面,生活在他乡的人们难免会面临许多人生的困境,这其中就会发生许许多多令人难以忘怀的人生故事。这类题材也由于其所包含的丰富的戏剧性而经常受到关注,《闯关东》等都属于此类题材。从题材上看,《闯关东》并不新奇,类似题材的电视剧在国内并不少见。《闯关东》的成功首先在于创作者选择了独特的视角,编剧巧妙地把传统的儒家文化融入剧情之中。主人公朱开山原本是个草莽英雄,但他的思想行为都渗透着很深的儒家文化,他的老家山东原本就是儒家文化的发祥地,虽然他是崇尚武力的,但最终解决矛盾的方式是和解,对他来说,使用武力的目的是为了放弃武力达到和解。其次,编剧非常巧妙地把以往类似题材电视剧中的戏剧元素包括东北的商业文化、土匪文化、农业文化等都融入了剧情之中,并史诗般地展示了东北的历史和文化,这是它超越所有类似题材电视剧的原因所在。
《走西口》、《东归英雄》与《闯关东》大体属于同类题材的电视剧,它们的成功多少是借了后者的势,但在商业和艺术上取得的成功都远远不及后者。《走西口》与《闯关东》的故事模式非常近似,主人公田青为生活所迫背井离乡“走西口”,经历了种种曲折,故事一直延续到抗日战争。但显然,田青这个人物远不及参加过义和团的朱开山那样厚重,故事的内涵和底蕴也不如《闯关东》那样深刻。《东归英雄》讲述的是迁徙到俄国伏尔加河流域的蒙古部落土尔扈特人为了自由历尽千辛回归祖国的故事,题材具有惟一性和不可替代性,但与《闯关东》和《走西口》相比,思想和艺术上都没有什么突破,甚至显得有些平庸,所以并未在观众中引起过多反响。谍战剧原本是作为涉案剧的替代品出现的,涉案剧受限以后,各制片公司都在寻找新的题材资源,然以前也有过不少的谍战剧,如《云雀行动》等,但作为类型剧真正成熟是在《暗算》之后。《潜伏》则算得上谍战剧中又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峰,它的获奖可谓众望所归。
《暗算》是通过三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写出了非常态情境之下的非常态人物和非常态下的人性。在表现谍报人员无私奉献的同时,也揭示了在国家利益面前的个人情感和个人价值问题,在叙述故事的同时充分引入悬疑的元素,使之情节紧凑,扣人心弦。
与以前此类题材的电视剧不同,《潜伏》第一次把一位边缘性人物(非共产党员)当作我党的重要间谍人物来加以描写,并使之更为人性化。通过主人公与三位女人之间的情感故事,把谍战与情感有机地交融在一起,构成强大的戏剧冲击力。与以往此类电视剧不同,编剧没有把敌我双方的矛盾简单化,剧中的正反面人物都可以分为有信仰的人和失去信仰的人:余则成和“佛龛”李涯都是有信仰的人,他们都是为信仰而战,而吴敬中和谢若林则是没有信仰的人。同时作者把过去的间谍斗争现实化了,余则成与敌人之间的争斗很容易被观众看作是现代官场生活的缩影,这也是它能在当今观众当中引起强烈共鸣的原因之所在。
社会伦理剧是相对比较成熟的类型剧,在每年电视剧生产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份额。细分起来,社会伦理剧可划分为四种模式,一是与悲剧结合形成的悲情剧,如《笑着活下去》、《我是一棵小草》、《暖春》、《暖秋》等;二是与喜剧结合形成的轻喜剧,如《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等;三是纯粹的情感喜剧,如《爱情公寓》、《乡村爱情》等;四是情感正剧,如《牵手》、《中国式离婚》等。在2010年获奖的电视剧中,《媳妇的美好时代》、《北风那个吹》、《马文的战争》、《王贵与安娜》、《老大的幸福》、《今生欠你一个拥抱》、《在那遥远的地方》都可以归入社会伦理剧。其中《媳妇的美好时代》、《老大的幸福》、《马文的战争》、《北风那个吹》、《王贵与安娜》偏重轻喜剧,《在那遥远的地方》偏于正剧,而《今生欠你一个拥抱》则偏于悲情剧。相对而言,偏重轻喜剧的《媳妇的美好时代》和《马文的战争》等最受观众喜爱。
这些年,国内也出现过纯喜剧性的电视剧,如前面提到的《爱情公寓》、《丑女无敌》等,但它们都很难算得上是真正的喜剧。喜剧是要引人发笑的,但为笑而笑并不能体现喜剧的本质,真正的喜剧是要揭示社会和人性中的丑恶,喜剧经常把人性中的某些缺陷夸张到有悖于常态的地步,而在主人公的行为不会对他人造成过分的伤害时,就会引发观众的笑声。从创作的角度看,拍喜剧其实比拍正剧或悲剧更难,因为喜剧往往不是真实地记录现实生活,它更多地要表现那些扭曲过的现实。中国的观众似乎更喜欢看轻喜剧。轻喜剧介乎正剧与喜剧之间,它的幽默来自现实生活本身。而在很多人看来,很多所谓的喜剧过于轻浮和庸俗了。《媳妇的美好时代》是深受观众喜欢的一部电视剧,讲述了一个好媳妇的故事,这类题材最早可以追溯到《渴望》。近年来类似的电视剧有《笑着活下去》、《我是一棵小草》、《大女当嫁》等,属于社会家庭伦理剧。《笑着活下去》、《我是一棵小草》都是苦情剧。
故事叙事的方式跟港台剧比较相近,人物类型化,好人好到极点,坏人坏到极点,通过不断地为主人公制造人生的困境,把情节推向极致的同时也把情感推到极致。而《媳妇的美好时代》却带有喜剧性,这种喜剧性更多的是由于主人公生存状态的窘迫造成的。
在电视剧中,通常有四种戏剧模式,一是把常态的人放在非常态的情境之中;二是把非常态的人放在常态的情境之中;三是把非常态的人放在非常态的情境之中;四是把常态的人放在常态的情境之中。一般说来,前三种戏剧模式比较符合电视剧的叙事结构,因为这容易造成主人公与周围环境的冲突,使人物不断地陷入困境,人物在这样的戏剧冲突之中演绎着自己的性格和命运。这些年,关于离婚题材的电视剧越来越多,乃至成为热点,如《半路夫妻》、《跟我的前妻谈恋爱》、《前妻回家》等。对于夫妻来说,离婚意味着情感或家庭的破裂,这经常会使他们处于非常态的情境之中,他们在一起必然会发生碰撞,就会发生许多的故事。
《马文的战争》中的主人公马文和杨欣原本是一对恩爱夫妻,有一个十岁的孩子,却因为年轻气盛,相互之间不肯迁就离了婚。因为马文没有房子,两人暂时住在一起,两个人物在这样非常态的情境中生活着。后来杨欣与李义结了婚,而李义也没有房子,只得三个人住在了一起,于是这三个处于非常态情境中的男女便在困境中展开了令人啼笑皆非而发人深省的故事。
同样描写婚姻生活的《王贵与安娜》的戏剧冲突来源于他们性格之间的差异性。上海姑娘安娜在母亲的坚持下很不情愿嫁给了来自农村的大学老师王贵,这对性格迥异的夫妻生活在一起难免会发生种种戏剧冲突。在影视剧中,戏剧冲突经常表现性格的冲突,所以编剧们总喜欢利用人物性格的差异性来制造冲突。《我的青春谁做主》可以看作《奋斗》的姊妹篇,也有人把它看作是女人版的《奋斗》,在我们看来,它是一部真正中国式的青春偶像剧。在我国,青春偶像剧原本是很有前景的,但中国观众似乎更愿意欣赏日本和韩国以及港台地区的偶像剧。这些年国内翻拍了许多国外的偶像剧,如《丑女无敌》、《一起去看流星雨》、《爱上女主播》,但真正成功的却不多,国外搬来的故事照搬到中国来便显得很不自然。
偶像剧的目标观众一般为十四五岁到二十三四岁的年轻人,他们处于青春梦幻的年代,追求纯洁浪漫的爱情,而在现实生活中,爱情被物质化和庸俗化了,纯粹的爱情在我们的生活中变得难以承受。偶像剧中的主人公通常具有叛逆性格,而现实中的我们却越来越没有了个性,韩式或日式的偶像剧在我们这里失去了生存的土壤,韩式的爱情移到这块土地上便失去了真实感。赵宝刚导演的《奋斗》、《我的青春我做主》以及早期拍摄的《过把瘾》等则应该被看作是真正中国式的偶像剧,因为这些电视剧既符合偶像剧的特征,同时也是在中国这块土壤上生长起来的,用我们的行话来说,是接上了“地气”的。
获奖的电视剧并非每部都很优秀,如果单纯从收视率或经济效益来看,有些作品甚至算不上成功,但至少每部获奖作品都具有代表性,可以从中看出我国电视剧创作的特征及其发展趋势。
- 上一篇:违法建设行动综治方案
- 下一篇:副区长在政务网站调度会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