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外传评析论文
时间:2022-09-22 03:33:00
导语:武林外传评析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论文摘要]近年来,包括情景喜剧杰作《武林外传》在内的众多影视作品热衷于使用方言,以制造喜剧效果、真实效果,打造作品的地域色彩和个性魅力。方言剧的盛行,干扰了普通话的推广,伤害了部分观众,也影响了演职员的艺术追求和创作能力,存在着严重的负面影响。影视作品还是不用方言为好。
80集古装情景喜剧《武林外传》是2006年上半年最风光的作品,央视索福瑞收视报告称,该剧开播第一天收视率只有1.95%,第二天迅速攀升到4.26%,第一个周末达到9.49%。直到2007年,不同频道还在轮番重播。
《武林外传》在内地创造了收视奇迹,在台湾的播出效果却不佳。很多台湾观众对片中的方言不理解,看不懂,因而不好笑,建议重新配音。而该剧导演尚敬不同意重新配音,认为“重新配音以后对于人物的个性多少都会有所改变,也就丧失了该剧原有的魅力”。
似乎原来使用的方言决定了《武林外传》的成功,而重新配音使用的方言决定了《武林外传》的失败。如果真是这样,《武林外传》一开始就不应该使用方言,不管使用的是哪里的方言。
我们认为。包括《武林外传》在内的影视作品不应该使用方言,不用方言会更好。
一、《武林外传》的成就和方言运用
《武林外传》是时尚的,成功的。
内容上,《武林外传》选取了我国特有的武侠作为题材。这在我国情景喜剧的历程上是绝无仅有的。但《武林外传》真正想说的不是武林江湖,它的故事其实是当代我国现实问题的投射,是“主旋律”作品的新版本:反暴力、反传销、提倡环保、尊重知识、诚实纳税等。借古喻今。针砭时弊,对现实的讽喻和影射达到了新的高度。
形式上。《武林外传》借鉴了我国古典章回体小说的叙事框架,连每集的名称都借用了章回体小说采用的对仗工整的文言体的样式,但却把天马行空、穿梭古今的故事情节装在了这个传统的框架中,对传统文化进行了游戏式地改造。成功地运用了拼贴、戏拟等“间离”手法。剧中大量运用了“间离”手法,从传统相声到综艺节目,从流行歌曲到网络语言,从转英文到念广告,似乎没有什么是不能出现在《武林外传》里的。
《武林外传》最吸引观众的还是台词。它大胆跟随当代我国流行文化的发展脉搏,基本上包含了对如今所有流行文化和社会现象的解构和嘲讽。剧中人会突然唱起王菲的歌。还会来一段《开心辞典》的智力问答:英语和各地方言更是频频出现。无厘头风格的台词是它区别于国外情景喜剧及以往我国情景喜剧的一个重要特色。
《武林外传》时尚的一面还体现在方言的运用上。老板娘佟湘玉一口陕西话,“盗圣”白展堂是东北腔,女侠郭芙蓉说闽南普通话。捕头老邢用山东话、小六子用天津话。没脸没皮的乞丐小米、“淑淑淑,芬芬芬”作暗号的贼首、偷税漏税的怡红楼老板娘“赛貂婵”同讲河南方言……这在方言影视作品如雨后春笋般疯狂生长的今天是很普通的,也是很时尚的。
二、影视中运用方言的状况
不可否认,近年来的影视作品,采用某种方言,或以某种方言为主,或杂用各种方言,或某些角色用方言作对白的方言剧很多,出尽了风头。著名导演张艺谋的《秋菊打官司》、《有话好好说》、《一个都不能少》等,冯小刚的《天下无贼》、《手机》等,以四川方言为主的《疯狂的石头》、《红颜》。河南方言的《孔雀》《鸡犬不宁》,山西方言的《小武》《站台》、《任逍遥》,保定话的《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上海话的《茉莉花开》等等电影:赵本山的《刘老根》系列、《马大帅》系列,四川方言白勺《山城棒棒军》、《傻儿师长》、《王保长新篇》等,广东方言的《情满珠江》、《外地媳妇本地郎》等,《炊事班的故事》、《武林外传》、《大宅门》等等电视剧。影视剧中人物讲方言的越来越多,方言已成为这些作品对话语言的主要构成元素。
我国内地最早的方言影视剧是上世纪60年代以四川方言拍摄的方言电影《抓壮丁》,但在国家大力推广普通话的大环境下,方言电影在银幕上销声匿迹。随着电视剧在内地的产生,早在1982年,宋学斌导演拍摄的四川方言剧《人与人不同》。成为最早把方言戏剧成功搬上我国电视媒体的方言电视剧。而真正广为国内观众喜欢和认可的方言电视剧,是1989年到1994年由刘德一主演的《凌汤圆》、《傻儿师长》。与此同时。1992年,张艺谋导演的《秋菊打官司》,角色用的是陕西话,方言电影从此越来越受到我国电影的青睐。这之后。方言剧开始了长盛不衰的创作,各种各样的方言都被引入到我国的影视,方言成了我国内地影视的新“救星”。
影视剧中哪些角色说方言呢?会说普通话的“今人”可以不说普通话,不会说普通话的“古人”必须说普通话,难道要“古人”去做“推普”先生?为人师表的成人可以不说普通话。咿呀学语的少儿必须说普通话,难道要少儿去“引导”成人?低微的“草根”可以不说普通话。伟大的“领袖”必须说普通话,难道“领袖”还不够伟大?这种“奇特”现象与2005年广电总局在《关于进一步重申电视剧使用规范语言的通知》中要求,“重大革命和历史题材电视剧、少儿题材电视剧以及宣传教育专题电视片等一律要使用普通话,电视剧中出现的领袖人物的语言要使用普通话”,是相关的。
尽管我们认为,领袖是我国革命的历史见证。在我国人民心目中刻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记,领袖的乡音是其整体形象的一部分,去掉乡音就与领袖的距离更大。会让观众视觉中再现的形象失去亲切感。尽管有“领袖情结”的很多观众非常希望给“领袖”的乡音留一席之地,即使说普通话也应该有点方言的味道。让人们在欣赏艺术的同时,更真切、更完整地认识领袖,让心灵也得到一种慰藉,况且前些年的“领袖”不是也说方言吗?但面对广电总局的规定,“领袖们”还是纷纷说起了普通话。标准的普通话。影视剧为什么热衷于使用方言呢?1、能制造喜剧效果。一种方言对其他方言区的观众是陌生的。有新鲜、刺激、惊奇、有趣的感觉,从而能制造出喜剧效果。小品首先挖掘出了方言的喜剧功能并获得成功,影视剧借鉴小品的成功,在商业化、娱乐化的驱使下,自然也要引进能制造喜剧效果的方言。2、能制造真实效果。方言更贴近生活,是还原真实的重要手段。表现特定地域时,只有用方言才有原汁原味的感觉。才能使影视剧更具有个性。而有的影视剧大量使用当地演员和群众演员,这些“演员”用方言演戏的自信度远远好过他们说普通话。方言让人们觉得亲近、自然,有真实感。3、有可观的经济收入。方言剧永远是当地收视最高,而且投入低,产出高,《疯狂的石头》以30055元的投资获得了2200万元的票房。
不仅国产影视如此,2004年以来,美国动画片《猫和老鼠》一下冒出了陕西、兰州、东北、北京、上海等多种方言版本,并且相继出现了《虎口脱险》《摩登时代》、《憨豆先生》等多部译制剧的方言版。方言评书、方言小品、方言相声、方言歌曲、方言彩铃,甚至方言电视栏目,更是塞满了我们的娱乐生活。
方言,正强势介入我们的生活。
三、不用方言会更好
方言影视的影响是不同的。我国5.6亿的城市人口,人年均看电影仅为0.2次,北京常住人口年均看电影是0.78次,2006年,35岁以下的电影观众虽然占了80%以上,但其中85%以上是男女相伴而去的,方言电影的影响尤其是对未成年人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记。而2006年的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达到了94.61%,有线电视用户超过1亿,电视成为我国观众。包括未成年人,日常文化休闲的主要方式之一,方言电视剧的影响不可小觑,更何况动辄就是几十集的连续剧。
影视不是舞台剧,受众面特别广。方言影视的负面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其一,不利于推广普通话。1956年。我国开始推广普通话:1982年,《宪法》正式确立了普通话的法律地位:2001年,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正式施行。今天。人类社会交往更加频繁,语言的隔阂已成为人际沟通、经济往来和文化交流的巨大障碍,推广普通话就显得更为重要。更为紧迫。而方言影视逆潮流而动。不利于推广普通话,尤其是对未成年人学习普通话极为不利。即使方言影视搞“小众化”传播,节目不“上星”,把受众“限定”为方言区的某些人群,也消除不了负面影响,因为不可能做到绝对的“限定”。方言影视的产生、火暴,也都引发了争论。反对者都会如本文一样批评方言影视不利于推广普通话。支持者误认为推广普通话会“扼杀”方言。并从方言继承、保留了传统文化,是宝贵的文化遗产,应该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加以保护,以及延续文化的多样性等角度力挺方言,对推广普通话产生抵触。这种误解和抵触也同样不利于推广普通话。
其二,存在地区歧视的嫌疑。电视剧《武林外传》中的反面人物,贼首、没脸没皮的乞丐小米、偷税漏税的怡红楼老板娘,都使用了河南方言:郭德纲在电影《落叶归根》中扮演说河南话的劫匪……把“坏人”集中在某一个省份,不能不使人联想到有的招聘打出的“不要河南人”的招牌。有的商人发出的“不要和河南人做生意”的呼声,深圳挂出的“坚决打击河南籍敲诈勒索团伙”的条幅……方言影视在制造喜剧效果的同时,也制造了“悲剧”效果,伤害了另外一部分人。
其三。引发艺术性和创造力的下滑。方言毕竟有地域的局限性,方言影视如果依赖字幕才能让人看懂,那么它的艺术性就会大打折扣:如果依赖方言的喜剧功能。那么演员的表演能力、编剧的创作能力就会被掩盖,就会下滑,而且观众的新鲜感会降低,最终导致审美疲劳:如果依赖方言来增强作品的地域性、真实感、亲和力,展现作品的个性和独特魅力,那么艺术创作就误入了“歧途”。电影、电视剧不是纪录片,不是记录当地人们当时说的话的。而且。人们除了口音的差异之外,还有社会环境、风俗习惯、行为方式、生活细节等无数差异,是否都要如实地展现出来?不错。赵本山是东北人,“刘老根”也是东北人,但刘老根只能说东北话?艺术形象所追求的应该是语言的性格化而不是腔调的性格化。摆脱了声音这个条件的束缚。才能更好地去揣摩人物的内心。
用普通话同样可以把角色塑造好。1999年,唐国强在《开国领袖》首次进行了领袖完全讲普通话的尝试,其后又在多部影视剧中依然让完全讲普通话。唐国强塑造的形象超越了很多特型演员。完全得到了观众的认可和赞赏。2007年。电视剧《恰同学少年》受到“追捧”,剧中的青年说的也是普通话,而当时的真正是只会说湖南话,不会说“普通话”。简单模仿伟人的一招一式的阶段结束了。让“市井人物”滥说方言土语也该结束了。让“人物”都说方言是不可能的,是不真实的。毕竟现实生活中有的人只说普通话。绝不说方言:而让有的“人物”说方言,有的“人物”不说方言,是很搞笑的举措。
影视剧不用方言会更好。
- 上一篇:税务局诚信演讲稿
- 下一篇:党员先进性经验交流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