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电视新闻节目发展论文

时间:2022-07-29 02:48:00

导语:少儿电视新闻节目发展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少儿电视新闻节目发展论文

摘要:电视是我国近四亿儿童最常接触、最易于接收信息的媒介形态,制作优质的少儿新闻节目,满足他们获取新闻、增长知识、了解社会的渴望是电视媒介的责任和义务,但我国少儿电视新闻节目起步晚、发展迟缓、存在很多问题和困难,本文试通过分析我国少儿电视新闻节目发展现状,找出少儿新闻节目存在的问题并探索未来发展的对策。

本文首先阐述了少儿电视新闻节目的定位和作用,以概括出少儿新闻节目的独特性,并分析了在当前国内外媒介环境下,我国加快发展少儿新闻节目必要性。文章主体部分对我国目前具有代表性的少儿新闻节目进行了抽样分析,运用儿童心理学和受众理论研究少儿受众认知特点和收视行为特征,并设计了调查问卷对武汉市部分城区的少儿进行“少儿电视新闻节目”受众收视调查。

通过以上调查研究发现:我国少儿新闻节目总量不足、覆盖面窄,不能满足巨大受众市场的新闻需求;在节目主持、内容、栏目结构、制作方面存在成人化倾向问题。

文章结尾部分认为解决问题的对策在于:首先要转变传播观念,以儿童为本位,将“教育为主”转为“寓教于乐”,然后从少儿新闻栏目设置、节目编排制作和主持播报方式三个方面分析了具体操作中的对策。

关键字:少儿新闻节目认知特点收视行为特征

Abstract

Televisionisthemostpopularmediathatourcountry’schildrenusuallytouchandreceiveinformation.Itisthetelevision’sdutythatmakinghigh-qualitychildrennewsprogramstosatisfytheirwishesofobtainingnews,learningmoreknowledgeandrealizingthesocial.Butourcountry’schildrennewsprogramsstartedverylateanddevelopedverysluggish.Therearestillsomanyproblemsanddifficulties.Thistexttriestoanalyzethechildrennewsprograms’presentconditionandfindoutthefuturecounterplan.

Firstlythistextexpatiatedthechildrennewsprograms’fixedpositionandfunctiontogeneralizethespecialcharactersofthechildrennewsprogram.SecondlyIanalyzedthecurrentdomesticandinternationalmediumenvironmenttoprovethenecessitiesofquicklydevelopingthechildrennewsprogram.Thirdlythecorpuspartofthisarticleproceededthesamplinganalyzeswithourcountry’srepresentativeprograms.ThenIresearchedthecharacteristicsofthechildren’sperceiveandbehaviorinthechildpsychologyandaudiencetheories.Atthesametime,Idesignedaninquisitionquestionnairecalled“childrenandchildrennewsprogram”toinvestigatethechildreninWuhan’scityareas.

Intheend,Ifindoutthatwedidn’tofferenoughchildrennewsprogramstosatisfywithourchildren’srequirement.Thereisaseriousadulthoodtendencyinprogrammanagements,contents,andcolumneyesconstruction.Thentheknottailpartofthisarticleanalysesthattheproblem-solvingcounterplanconsistsin:Firstweshouldchangethespreadidea,regardthechildrenasthebasis.Thenweshouldchangeourexecutionconcept,thearticlegivessomeideaonchildrenNewsprogram’snewscolumneyes,programarrangesandemceemode.

Keywords:ThechildrenNewsprogramThecharacteristicsofcognize

Thecharacteristicsofaudiens’behavior

1.少儿电视新闻节目概述

受到知识文化水平和生活圈子的限制,少年儿童很难像成年人那样通过读书、读报、读新闻类杂志和人际交往等途径获取信息,电视新闻的直观、可感、形象性和大众化,使之成为少儿了解新闻最方便、最快捷和最有趣的方式,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少儿每周至少看电视22个小时,远远超过了读书和看报的时间,中国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的研究员卜卫曾对少年儿童在不同的需要下对媒介的选择做过一次调查,发现在需要了解新闻时,少年儿童选择电视媒介的占53.5%、其次是广播21.2%、报纸13.3%、书籍3.0%、其他11.7%,可见少儿了解新闻的主要途径是电视报道。英国广播公司1972年开播专门针对9-15岁儿童播出的《新闻巡礼》,是世界上第一个儿童新闻节目;1995年10月1日,上海有线电视台创办了新闻节目《“小小”看新闻》,是我国第一个以少年儿童为收视对象的电视新闻节目,节目问世不久就受到舆论界的关注和支持,宣传部领导主张有远见的新闻工作者应该把新闻触角伸向儿童世界。虽然我国少儿新闻节目起步晚,发展较为缓慢,但目前已经有中央台少儿频道《新闻袋袋裤》、中国教育电视台《少儿新闻》、上海东方电视台《东视少儿新闻》、南京台《南京少儿新闻联播》、四川电视台《亮眼睛》、武汉电视台《武汉少儿新闻》等一系列具有一定开拓性和影响力的节目。

由于少儿群体特殊的认知能力和收视特点,少儿新闻的报道内容、形式、新闻语言选择都与成年人电视新闻有着很大差别,因此首先必须明确少儿电视新闻节目特殊的定位和作用。

1.1少儿电视新闻节目的定位

作为专门为少儿制作的电视节目,它的定位是有其特殊性的,节目定位一般包括收视对象定位、表现对象定位和节目风格定位,我们先从这三个方面来看看少儿电视新闻的独特性。

1.1.1节目收视对象的定位

收视对象即节目的收看对象,儿童是人类生命的一个时间概念,它代表着不同历史时期中的同一人群。按国际通用的准则,1989年11月20日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第一条规定:儿童系指18岁以下的任何人,除非对其适用之法律规定成年年龄低于18岁。然而,每个阶段的儿童都有着不同的认知层次,“西方心理学家把儿童的心智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3至7岁为感官期,儿童根据显而易见的感官刺激来认识产品价值,7至11岁为分析期,儿童对产品类别、售价、功能等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开始明白物质的社交意义,11至16岁为反省期,孩子对市场的产品类别,销售地点、推销策略有更深刻的认识,充分明白品牌的意义,明白物质的价值,除了满足个人喜好外,还可以用作社交筹码”。由此可见,8岁以上的儿童才开始摆脱单纯的感官认知,能够理解和分析事物。新闻节目与娱乐节目不同,除感官之外,受众需要有一定的理性理解和思考能力,3-7岁还属于幼儿时期,只具备感官的刺激反映能力,不具备对信息的接受和理解能力,因此世界各国儿童电视新闻节目观众对象,多针对8岁以上的少儿观众,如日本广播协会NHK综合电视台《儿童新闻周刊》面向8-14岁儿童;英国广播公司《新闻巡礼》节目专门针对9-15岁儿童;美国有线电视网《CNN儿童新闻》针对初中学生和高中学生;美国独立制片厂《尼克新闻》针对8-12岁儿童,德国电视二台《LDGD》新闻节目为9-13岁的儿童播出。我国目前开播的儿童新闻节目大多称为“少儿新闻”,专门针对8岁以上的少儿群体,根据国内外少儿新闻受众的定位特点,本文中“少儿新闻”讨论的受众对象是指8-18岁的少儿群体,文中所述儿童、少儿均指向这一年龄层次的群体。

1.1.2节目表现对象的定位

节目表现对象即节目报道的内容对象、拍摄对象。少儿新闻节目的收视对象是少年儿童,但节目的表现对象则不能仅仅局限于儿童,而应该是多层次多方面的,新闻本身最大的功能是传递信息,这是新闻节目与其他节目的区别,作为直接面向少儿的电视新闻,除了具有真实性、及时性、新鲜性之外,还必须充分考虑特定观众的接受能力和兴趣。

首先表现对象要具有接近性,即主要选择那些与少年儿童关系密切的事实,少年儿童中出现的新人新事,他们最关心最感兴趣的事情,以及反映广大少年儿童的苦恼和要求,这是区别于成年人电视新闻的首要因素,要以展现孩子们的世界为主。其次也应该把国内外大事通过特殊的报道形式介绍给少儿,并不是说少儿新闻只能报道孩子们的事情,现代儿童兴趣广泛、好奇心求知欲强、想象力相当丰富,作为信息集粹的电视新闻应该满足于他们多方面的信息需求。日本广播协会NHK综合电视台于1994年4月开设的《儿童新闻周刊》就注重了把成人世界的新闻深入浅出的播送给孩子们,节目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一周社会要闻,以与儿童密切关心的新闻事实为主;二是新闻要点,深入浅出的报道本周国内外大事;三是本周难点特别节目,使用模型来说明和讲解本周的要闻和难懂的词句。节目一开始播出就赢得了孩子们乃至老年观众的喜爱和赞扬,总之一切有利于增长儿童知识、寓教于乐、促进儿童健康成长的拍摄内容都可以成为少儿电视节目的表现对象。

1.1.3节目风格形态定位

风格定位即节目的格调及展现出来的文化特点与底蕴。施拉姆在《我国儿童生活中的电视》一书中首先使用了“儿童是电视的使用者”这一概念,把儿童从一个信息的被动接受者提升为主动寻求者,承认了儿童特有的情感、思维、生活,儿童节目风格是区分儿童节目与成人节目的关键,也是吸引儿童找到群体归依感和认同感的关键。他们特有的情感、思维、生活都应该用特殊的风格载体来体现。首先是风格特点的儿童化。儿童化即是以儿童的视点儿童的趣味出发来制作节目,符合儿童的欣赏要求。少儿思维行为方式与成年人不同,少儿电视新闻的表现形态也不是“新闻联播”类成人节目的翻版。儿童看电视一般都是为了轻松和娱乐,即使是为了满足好奇心而获取信息,也不能等同于课堂学习的一种延伸,孩子们喜欢充满神奇性、趣味性、幽默性、想象力的节目。从新闻语言的选择、节目背景画面和字幕设计、道具的选择、主持播报形式都要符合儿童的心理、生理特征,特别是对于国内外大事等儿童不熟悉和未知的信息,编导要充分考虑少儿的认知特点探索适当的表现形式。“心理专家认为未知和不寻常的图像本身并不能激起小观众创造性的联想,因此,必须通过儿童已经熟悉与了解的东西,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与其他事物的联系,把想象的事物与熟悉的事物连接起来。”只有真正充满童真童趣的新闻节目才能吸引少儿观众的眼球。

其次是快节奏大容量。儿童看电视注意力集中程度与成人有很大差别,他们会不断的把目光移向别处,同时伴随着其他活动,据调查,儿童注视电视屏幕注视的时间长度很少超过30秒,绝大多数少于5秒,因此拖沓冗长、单调缓慢的节目他们并不感兴趣,少儿电视新闻节目必须节奏明快、轻松活泼。同时,要不断转换画面和话题引起他们的注意,比如在介绍新闻的过程中加入适当的背景介绍、历史典故、现代科技知识等资料、图片,适当介绍事情的来龙去脉,展示事实的背景,介绍一些技术问题,这就使报道大大增加了知识性,少儿观众不仅可以了解“发生了什么”而且可以知道怎么样发生的,就能使节目更加丰富并提高了新闻的纯度和知识的含金量,等于对少儿观众的精神食粮作了精加工,让他们受到启发,提高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1.2.少儿电视新闻节目的功能

电视新闻主要有新闻传播、社会教育、文化娱乐、信息服务等社会功能,对于少儿来说,电视新闻主要具有传递信息、社会教育和情绪宣泄这三大功能。

1.2.1传递信息功能

“信息是指在一种情况下能减少不确定性的任何事物,电视新闻传播是一项特殊的社会传播活动,最基本的目的便是向公众迅速及时地传递信息,以适应现代社会对信息需求的急剧增长”少儿观众求知、探索和好奇的心理,同样刺激了他们对信息的需求,而少儿电视新闻强烈的现场感和信息容量大、形象直观、通俗易懂的特点使它比其他媒体更能吸引少儿观众。

1.2.2社会教育功能

“美国学者凯特?穆迪认为:‘电视培育是现代新人形成的条件’,电视文化中传播的社会主流思想价值观念,行为模式对青少年的道德品质结构的形成能起一种与学校教育想媲美,甚至超过的检测作用、镜子作用、激励作用、启迪作用,这些作用既表现在电视文化能随时而迅速的唤起青少年迎合社会共同道德指向的行为欲望,也表现它无时无刻的在校正着青少年社会化过程中的种种偏向”电视新闻内容与少儿生活密切相关,都是他们关心感兴趣的问题,具有贴近性和感染力,又能提供丰富的信息,寓教于乐,变灌输宣传为巧妙的传播、引导,因此比单纯的社教节目更能达到较好的教育效果。电视新闻的教育功能首先体现在儿童可以从儿童新闻节目中获取许多知识,满足他们的信息欲求,电视新闻潜移默化地传输儿童世界和成人世界的各种自然和社会知识,同时也可以促进儿童的语言学习,丰富儿童的词汇量,电视以其标准的发音,向儿童提供了大量的声音和生动的画面识别、再认和重现的机会。适当的收看电视节目,积累丰富的知识和信息对他们的学习也有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美国学者霍斯顿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在学校中成绩优异,表现出色的儿童,平均每周看电视的时间为10小时,而明显超过或者不足10小时的儿童明显成绩不佳”。

其次是培养了儿童的社会认知能力,儿童天生具有学习和了解社会的愿望,电视新闻是最直接简洁地了解社会的方式,少儿新闻对少儿世界新近发生的信息的反映,使少儿不再闭目塞听,开始学会了解和参与社会,养关心“家事国事天下事”的习惯,“有关研究发现,观看电视新闻有利于儿童形成民主意识,竞争意识和政治参与感等”同时儿童在收看新闻的过程中认识到自己的社会角色,学习和掌握一定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使儿童跳出了狭小的认识范围,在更广阔的世界里认识社会,学习并掌握相应的行为规范,电视作为中介因素将儿童与社会联系起来,使儿童随着电视进入了成人社会,使他们积累了许多社会知识经验,促进了儿童社会化发展,电视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影响未成年人的另一位重要的“教师”。

1.2.3情绪宣泄功能

少儿也有在媒体上发出自己的声音,宣泄自己情感的需要。通过新闻媒体与同龄人进行沟通,与同龄人共同谈论和分享他们身边遇到的热点难点问题,他们的疑问、他们的忧虑、他们成长过程中的欢笑与苦闷都必须有一个宣泄的平台,制作专门针对少儿的新闻节目,使少儿有了属于自己传递信息的大众化平台,获得群体归属感,使他们的呼声能被社会注意,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认知特点被媒体尊重和认可,有利于实现他们心理的平衡。通过少儿新闻这样一个方式让他们共享群体信息、解决疑问,能够有效地让他们的情绪得以宣泄

2.我国少儿电视新闻节目发展现状分析

2.1我国少儿新闻节目分析

2.1.1国内主要少儿电视新闻节目概述

为了更好的了解我国少儿电视新闻节目的发展状况,我们首先抽取国内最有影响力和代表性的2个少儿新闻节目作为典型,概括它们各自的特点,以便于准确地分析目前少儿新闻节目的现状。

1)《“小小”看新闻》

开办时间:1995年10月1日

开办单位:上海有线电视台

播出时段:每天晚上黄金时间首播、次日白天重播数次,

节目长度:10分钟

主要新闻来源:串播为主,自采为辅,主要挑选中央台和地方各电视台播出的电视新闻

主持方式:成人主持,姐姐形象。主持人王幸有张稚气未脱的脸,又有表演儿童剧的天赋,播讲新闻亲切自然,平易近人,又能绘声绘色,平等地与小观众进行交流

节目定位:

(1)受众定位:小学2年级到6年纪学生群体;

(2)节目表现对象定位:中央台和地方各电视台播出的电视新闻,选取新闻性知识性、教育性兼具的内容。编辑人员还运用丰富的新闻资料编制成综合报道,系列小专题,上至天文下至地理无所不包;

(3)节目风格特点:

A、小时段大容量,日均播出新闻12条,少儿视角荟萃新闻精华;

B、找准“切入点”编出新意:与成人新闻相比,《小小看新闻》的导语和结束语的编写在整个编辑业务中显得更为重要,成年人熟悉的新闻背景,孩子们往往知之甚少,甚至全然不知,这就需要在片前增补必须的背景资料,包括地图、图标、字幕,有的做成抠像配上相关导语,以此为基础,将小观众“导入”新闻事件,还邀请了上海的儿童心

理学研究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担任兼职编辑,针对少儿的关注点、兴趣点设置报道内容,选准新闻报道的“切入点”使节目饶有兴趣;

C、编播有童趣视听少儿化:节目从内容到形式都注意贴近少年儿童,尽可能做到生动活泼有趣,这档节目在新闻诸要素完整保留的前提下,语言更为浅显易懂,亦庄亦谐,活泼有趣,很少教化味,为适应小观众的“消化能力”这档节目的播音语速适当放慢,一般掌握在每分钟200字左右;

2)《少儿新闻》(中央电视台)

开办时间:1996年

开办单位:中央电视台

播出时段:每天晚上8点首播,次日9:00——15:00分重播两次节目长度:5分钟

栏目结构设置:每次报道5到7条新闻,其中包括两三条口播新闻。每周六为少儿新闻专题节目

新闻来源:CCTV、教育部、共青团中央、CET、地方电视台、新华社、全国妇联、中央少年报等其他新闻单位,图像素材以CCTV为主。

主持方式:主持人造型为年轻的时事课老师。主持风格介于少儿娱乐性节目和成人新闻节目主持人之间,强调大气和亲切

节目定位:

(1)节目受众定位:8——14岁的少年儿童,即小学二年级至初中三年级学生;

(2)节目表现对象定位:少儿新闻应当了解国内外重要新闻,包括政、经济、社会、科、教育、文化、体育等各个方面;与少儿生活密切相关的时事新闻;关于少儿生活新闻的深度报道,少儿新闻的选题以新闻事件的重要程度为主要依据,兼顾时效性和信息量。选题范围可参考两个方面的资料,一是《中国少年报》、《中国儿童报》等综合性时事类少儿报刊,二是中小学每周时事教育的教材;

(3)节目风格特点:

A、以儿童的视角看世界、看社会、看人生;

B、强调少儿观众的积极参与,

C、注意新闻的解释和背景分析,

D、适应少儿观众的知识水平和认识能力,注重少儿观众的心理特点,深入浅出,生动活泼。

《少儿新闻》在运行一段时间后,考虑到儿童电视新闻栏目要更具儿童的色彩,更名为《信息树》,并重新进行了设计:

《信息树》:

主持方式:主持人、小飞龙和一到两名儿童串联

节目风格特点:

A、注重信息性与指导性的结合;

B、大事件与小事情结合,把介绍孩子们身边发生的事情和国内外大事结合起来,把孩子们关心的事件作为节目的重要内容,激励孩子关系国家大事,积极参与、积极思考;

C、节目制作可以通过发动学生提供新闻信息,增加节目的参与性;

D、栏目形式可采取信息报道、花絮、专题快讯、新闻摄影大赛和新闻外的知识。

2.1.2国内主要少儿电视新闻节目总体特点分析

我们来分析一下上述介绍的国内目前较有代表性的《“小小”看新闻》、《少儿新闻》、《新闻袋袋裤》、《少儿新闻》、《东视少儿新闻》、《南京少儿新闻联播》六个中央及省市少儿电视新闻节目呈现的总体特点:

(1)播出时段与节目时长

一般来讲,8∶30-10∶30、12∶00-13∶30、17∶30-19∶30是少儿收视的三个黄金时段,这三个时段内,会形成三个收视平台,从以上六个少儿新闻节目的时段选择来看,首播和重播时段大多集中在晚18:00—19:15和中午12:00—12:30左右,属于少儿放学回家休息时间,准确地把握了少儿收视高峰时期。但是以上少儿新闻节目时长范围为5—15分钟,国内目前能够提供少儿新闻的电视台屈指可数,新闻节目形式单一,相比于电视上每天流动播出的长达1小时到半小时的各种成人新闻联播类节目、新闻专题、新闻深度报道和新闻追踪节目,短短十几分钟的少儿新闻节目处于节目长度相对较短、捉襟见肘的劣势。

(2)新闻来源

从以上各个节目的新闻信息采编来源来看,由于制作经验、制作水平的限制,最初开办少儿新闻的《“小小”看新闻》以及中央台《少儿新闻》都是以选取中央和地方各电视台电视新闻以及少儿媒体组织的提供的素材为主,并且都以串播为主,自采为辅,处在借用、共享资源的阶段。随后一些电视台开始意识到儿童视角的重要性,开始组建儿童小记者网络,让小记者自己采集校园里、生活中一些倍受儿童关注的少儿时事、生活趣闻,他们在大记者指导下开始拍摄、写稿、录音,如四川电视台的《亮眼睛》、浙江台的《少儿新闻》,小记者的参与使节目更贴近少儿生活;《东视少儿新闻》是全国第一档完全由少年儿童自己采写、自己拍摄、自己主持的少儿新闻节目,探索出了由少儿自拍自编自播的新形式,极大地发挥了小记者的积极性,活跃在儿童生活周围的小记者也为节目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南京少儿新闻联播》接受来自市内少儿观众的的DV短片、新闻图片和文字稿,更是提高了少儿观众收看和参与少儿新闻的积极性。

(3)主持方式

常见的少儿节目主持方式有四种:成人主持、儿童主持、动画人偶主持和混合主持,从以上节目分析看出,大多数媒体少儿新闻节目多采用成人主持方式,主持人以姐姐或者年轻时事课教师的方式向小朋友讲述新闻,同时搭配儿童进行聊天或者串联,以求节目的稳重和把握分寸,部分新闻媒体在节目开播之初注重培养少儿主播,用儿童的语言、自己的认知方式进行主持,与儿童心理贴近,但由于条件的限制,即使是儿童主持,说的话也是记者和编导事先定好的,缺乏童真童趣,另外节目主持方式有些呆板,从节目开始到结束都单纯地采取让一个主播“说新闻”的方式,缺乏和场内的儿童交流沟通、互动和参与,肢体语言贫乏,缺乏新意和变化,容易让人感觉到只是成人新闻节目的“儿童语言”翻版。

(4)节目定位

“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曾将15岁以下儿童认知发展划分为4个主要时期:从出生到2岁的感觉运动时期;2到7岁的前运算时期,7到11岁的具体运算时期,11到15岁的形式运算时期,他研究认为,儿童不具备抽象认知的能力,儿童既不会进行即便是简单的理性思维,也不会去选择直观性之外的传媒来获取知识和进行娱乐”,前运算时期直观的动态的画面会引起他们的注意和好奇,但是没有主动理解、分析和记忆的能力,8岁以后,儿童开始能够看懂画面和语言,并开始主动记忆和运用所接触到的印象深刻的事物,而随着生活阅历的加深和心智的日益成熟,16岁以上的少儿已经开始向成人转换,基本能够理解和接受成人新闻,因此国外不少电视台把少儿新闻的受众对象固定在8-16岁这个年龄阶段,英国《新闻巡礼》针对9-15岁儿童;,美国《尼克新闻》针对8-12岁儿童;德国《LDGD》为9-13岁儿童播出;奥地利《MINI-ZIB》

新闻受众对象为8-14岁儿童。从上表看出我国少儿电视新闻也大多将收视对象锁定在8-18岁的儿童这个范围。

(5)栏目结构设置:

从以上节目可以看出,我国少儿新闻节目在栏目结构上,最初只有单一的口播新闻形态,没有分板块也没有花絮、专题等插播方式,现在也只有小部分媒体分板块组织栏目结构,如中央教育电视台CETV-1频道《少儿新闻》把10分钟的节目分为《时事派送》、《小记者现在播报》、《少年说报》、《生活小贴士》,还有一些节目善于利用花絮、导播等多种方式进行插播,使整个节目更加灵活,覆盖面也更广,变动的节目结构形式和新闻播出更能够适应儿童活跃跳动的思维特点.

2.2我国少儿新闻节目存在的问题

2.2.1节目量少难以满足巨大受众市场的需要

前面已经分析过我国少儿节目占所有电视台节目总量的3%左右,少儿新闻节目比率就更小,国内少儿节目从的品种和数量上看,多为动画片、游戏比赛、智力测试和器乐演奏、歌唱比赛,真正发挥电视直观视听优势,贴近少儿生活,反映少儿精神面貌、品德修养等方面的新闻、专题电视节目,可谓风貌麟角。由于制作水平的限制和市场利益考虑,我国少儿电视长期缺乏高质量的自制节目源,以最具实力的央视少儿频道为例,动画片播放比例占整个节目的四成以上。“在央视少儿频道每天总时长达18个小时的节目播出中,重播节目时间占了总时长的六成以上。在较早开办的北京电视台少儿频道和南方电视台少儿频道,大量重播的动画片也成为其主打节目,甚至在播出的内容中,还有超过两成的妇女和老年人节目,自制儿童节目所占比例很少。而且在播放的动画片里,国外动画片又占据了较大比例”,专业化强、真正贴近少儿生活、提供少儿成长所需信息的节目数量严重不足,我国的少儿新闻节目刚开始创办的时候,不少电视台,把播出时间仅定为5分钟,而且附属于其他娱乐益智栏目,没有独立的栏目特点和专业的制作人员,直到现在,大部分儿童新闻节目也多是10-15分钟,总量依然不足,播出时间段也不适合儿童收视习惯,其后由于制作水平、收视率和广告收入等多方面原因的影响,不少少儿节目中途夭折,如浙江电视台《少儿新闻》、北京电视台的《小灵通》等多个节目在整体节目改版时被删掉,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从总体来看,少儿新闻还没有引起绝大多数媒体的足够重视,节目数量严重偏少,以至于在调查中发现没看过少儿新闻的儿童占62.5%,转而收看成人电视新闻节目的占46.7%,从来没看电视新闻的占19.8%,调查中很多儿童除了知道中央台“新闻袋袋裤”之外,就不知道是否有其他的少儿新闻节目,这些数据虽然只是武汉地区的一个样本,但是足以证明我国少儿电视新闻严重偏少的现状,不少儿童在调查中提的最多的建议就是我国目前少儿新闻节目较少,覆盖面不逛,他们十分喜欢和需要看少儿新闻节目却无法看到,他们期待多开办一些益智类的少儿新闻节目,在广电总局发出各省市开办少儿频道的要求后,希望能在少儿频道中多一些自制的儿童新闻节目,满足我国少儿的信息需求。

2.2.2现有节目存在成人化倾向

据对国内节目和调查问卷的分析,我们发现我国目前已有的少儿新闻节目存在成人化倾向,“成人化,即用成人的思维模式,成人的眼光和行为方式来主持和制作少儿电视节目”主要有以下表现形式:

(1)主持成人化

这是少儿新闻节目成人化反映最严重的问题。在调查中,不少少儿表示,少儿新闻节目成人主持缺乏童真童趣,刻板传统的播音模式,虽然穿着小孩子的衣服,扮小孩像,但是说话严肃庄重,是成人风格,动作单调,缺乏肢体语言,有的节目虽然有儿童参与讨论,但是成人主持始终占据主动话语权,缺乏平等交流,以一种灌输说教的方式播新闻、说新闻,还有部分节目提倡完全的儿童主持,但是儿童主持失去了少儿的天性和个性,明显在节目制作之前,台词已经由成人编导们写好再背的,儿童主持变成“机器人”,按照大人的意思,说大人要说的话,做大人喜欢做的样子,在僵硬的笑容和机械背台词的动作里,孩子们真实的声音被扼杀,童真童趣也被禁锢。

(2)节目内容成人化

近几年,少儿电视新闻已经逐渐由以单纯解说国内外大事转变到注重贴近儿童生活的角度,但是在调查中,觉得现在的儿童新闻节目很好看的仅占15.2%,不好看的占20.75%,觉得一般的占40.08%。觉得一般的人比较多,主要原因是节目教育性太强,缺乏儿童的乐趣。这就直接体现了少儿新闻节目内容的选择中,理性教化性强的内容太多,过分突出了节目的教育功能,儿童思维还很不成熟,也没有成人那样的人生经验和丰富曲折的阅历,要他们让自己的思维脱离自身,升到一定的理性的高度认识事物,这几乎是不可能的,新闻节目本身以传播为主,只能在传播过程中隐性地让儿童得到启发受到教育,少儿新闻解说、画面如成人一样理性严肃是很难让儿童理解的,节目内容虽然是发生在儿童身边的,但是都是些教导激励、提供典型树立榜样的,甚至是长篇大论的儿童会议新闻,很难让儿童感兴趣,“少儿新闻成了学校活动和会议新闻,表面文章越做越多,小记者小主持人沦为话筒架,接受采访的孩子居然也一嘴的官方语言。到最后,所谓的少儿新闻成了仅由少儿配音的有少儿活动画面的成人小儿科,怎么着都让人觉得有些轻飘飘的,既不为成人接受又丝毫引不起孩子们的兴趣”

(3)节目制作成人化

少儿新闻节目制作应该与成人节目有很大区别,少儿节目应该贴近儿童审美特点。少儿新闻按照成人新闻的拍摄、剪辑、解说、配音方法,不注重节目包装、音乐、美术、字幕、节奏等因素的儿童化,对少儿审美特点的认识和重视不够。少儿新闻不能如成人新闻制作那么理性、严肃,节奏明快、解说剪辑故事化、配音适当夸张幽默、配以有趣的情景音乐,字幕标题适当俏皮化才能适应儿童的收视特点和收视兴趣。

3.我国少儿电视新闻节目发展对策分析

3.1转变少儿新闻节目传播观念

首先必须把儿童节目制作的传播观念从以传者为中心转移到以受众客观需要为中心。有专家研究指出,受众的需要主要包括求知需要、求美需要、升华需要、宣泄需要和娱乐需要,儿童时期正处在向社会人转化的关键时期,对于儿童来说,求知是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需求,除了学校和家庭之外,电视是他们日常接触最多的媒体,他们看电视除了娱乐之外,也希望从中获取一些知识。在前面两章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现代儿童对新闻信息的需求是其他节目所不可完全代替的,他们有很强的求知的需要,对少年儿童而言,新闻就是知识,告诉他们闻所未闻的新知,看了一条新闻就增长了一些新知。在全国各省市开办儿童频道的契机下,我们首先应该根据实际,增加少儿新闻节目的数量,增长少儿新闻节目的播出时间,提高少儿新闻节目的质量,以满足四亿少儿观众的信息需求。

其次是要将“教育为主”转向“寓教于乐”。调查问卷中,很多少儿不喜欢看现在的少儿新闻节目的原因是节目的教育性太强,缺乏童真童趣,由于少儿受众的特殊认知特点和注意力集中稳定程度的影响,枯燥单调的“教化”会使他们失去对节目的兴趣,“新闻联播”式的少儿新闻是不符合他们收视兴趣的,少儿新闻应该在新闻诸要素完整保留的条件下“寓教于乐”,选取贴近他们日常生活学习的内容,用灵活多变的栏目设计形式生动有趣的解说方式浅显易懂的语言以及他们喜闻乐见的主持播报形式来吸引他们,做到编播有童趣、视听少儿化、亦庄亦谐、活泼有趣,少一些教化味,多一些趣味。少儿电视新闻的寓教于乐可以体现在很多方面,比如在主持播报上,用趣味实例中解说新闻,在主持人动手操作中播报新闻,或与少儿主持、少儿记者讨论中主持新闻等,当少儿对电视产生浓厚的兴趣,就自然会产生饱满的收视情绪;在节奏安排上动静结合、松紧有致;在声音、画面的制作上童真童趣等等,都是寓教于乐的好方式。

3.2改进少儿新闻节目制作理念

3.2.1少儿电视新闻栏目设置

“栏目是按照一定的方针和目的,将某些内容、性质、功能、形态相近的节目纳入定期、定时、定量播出,以将节目形式和内容整体固定的方式。”因此要做好电视新闻节目,首先必须固定好栏目框架。一般来讲,栏目定位包括栏目的理念宗旨、内容、收视对象、播出时段、栏目时长和栏目结构几个主要的方面,根据以上章节对我国少儿电视新闻节目分析和受众特点分析,我们的少儿新闻节目应该改进栏目结构设置方法:

(1)栏目理念和宗旨定位

理念定位即明确少儿电视节目在启智益体方面的价值取向。少儿新闻节目承担着给广大少儿提供信息,进行社会教育的责任,在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背景下,向少年儿童提供与他们特定的年龄段相适应的、与他们成长相关联的新闻资讯,培养他们关心国家大事的责任感和宽阔的胸怀。通过了解时事,让少儿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并不断增强接受新鲜事物的敏锐性,让少儿更多的了解同龄人的生活,培养他们关心和理解他人,关心社会的思想情操,正确认识自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少儿新闻栏目基本内容设置

新闻内容选择的价值包括影响力、及时性、接近性、显要性、异常性、冲突性和人情味,对于少儿新闻来讲,最需要注意的就是新闻内容的接近性,“一方面,人们希望了解特们周围发生的事件,因为这些事件对他们可能产生直接或潜在的影响,另一方面,人们对于同他们有情感联系的事件和人物容易产生亲切感,总之,只有在人们生活说在地区发生的事情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才有新闻价值”根据以上调查和分析,少儿新闻栏目内容应该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按照重要性依次排序:首先最重要的应该是儿童身边的校园、家庭、生活、学习、成长、娱乐有关事情中最新出现的动向,其次是国内外其他地方与儿童群体密切相关的热点问题,再次是儿童学生最关心的社会问题、热点问题和重大国际、国内新闻。少儿新闻内容一定要适应少儿观众的知识水平和认识能力,适当穿插新闻的解释、背景分析和典故,注重少儿观众的心理特点,深入浅出、生动活泼。

3.2.2少儿电视新闻节目编排制作方式

少儿电视新闻节目是以少年儿童为传播对象的电视节目,它最主要的特征是要有针对性和新闻性。针对性使它区别于一般性的成人收看的新闻节目,新闻性使它区别于卡通、游戏等其他少儿节目。现在的儿童不但要面对学习上的压力,还要承受来自家长的压力。许多儿童(特别是城市儿童)不得不每天忙碌于学习,心理上是超负荷的。这两个基本特征要求少儿新闻节目的制作无论从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要符合少年儿童追求新、奇、乐的心理状态,因此在少儿新闻的编辑制作上一定要注意与成人新闻区别开来。

3.2.3少儿电视新闻节目主持播报方式[

主持人一直是困扰儿童电视节目的重要因素,“电视节目主持人,不是简单的播音员,也不是简单的自然角色的体现,而是要去创造一个被规范了的、符合观众审美需要的、特定节目或者栏目中的新形象。”节目主持人一般在一定时期内是相对固定的,是一个节目标志,如提到鞠萍人们就会想到《七巧板》,因此主持人的播报主持形式对树立整个节目的品牌和美誉度、知名度尤其重要。

首先要根据栏目风格特点选择适当的主持形式。我们常见的主持形式有三种:成人主持、儿童主持、动画人偶主持和混合主持,这三种形式各有各的优点,在以上调查中,我们发现喜欢儿童主持的占45.7%,喜欢混合主持的占23.9%。

其次是注意主持人的角色定位,角色是指根据整个节目的情景、情节发展的需要,扮演具体节目中的形象,这个形象是根据编导的意图和整个节目的需要精心设置的。少儿节目主持人角色定位一般包括“姐姐型”、“同龄型”、“卡通型”、“朋友型”、“长辈型”、“老师型”、“英雄型”,具体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应该有不同的主持角色,“7到10岁的儿童属于学龄初期,思维由具体形象性向抽象思维性过渡,同龄型、老师型、英雄型,可以满足少儿自我意识逐渐形成的需要;而11到15岁是少年初期,朋友型、老师型和英雄型让他们在思想上受到启发,感到平等和尊重”,因此同龄、老师、英雄、朋友这四种角色类型更适合少儿新闻节目的主持人,一旦确定角色类型后,主持人就应该全力以赴融入自己所在的角色,如在中央台《少儿新闻》栏目设计中就直接表述了主持人角色定位为主持人造型为年轻的时事课老师,主持风格介于少儿娱乐性节目和成人新闻节目主持人之间,强调大气和亲切,而上海台《“小小”看新闻》的主持人王幸则是平易近人的姐姐形象,总之少儿节目主持人应该找准角色并融入角色。

虽然我国少儿电视新闻节目还处在起步阶段,存在很多问题和困难,但是向少年儿童提供与他们特定的年龄段相适应的、与他们成长相关联的新闻信息,是电视人不可推卸的责任,这不仅是一个电视专业问题,更是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相信我们的电视人能够在理论和实践中逐步探索出我国少儿电视新闻更大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尼古拉斯·阿伯克龙比(英).电视与社会.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2月

[2]黄匡宇.电视新闻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年3月第一版

[3]冉华.电视传播与电视文化.武汉大学出版社,1998年2月第一版

[4]陈龙.在媒介与大众之间:电视文化论.学林出版社,2001年12月

[5]朱菁.电视新闻学.浙江大学出版社,1999年1月第一版

[6]罗伯特·艾伦.重组话语频道.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10月第一版

[7]黄匡宇.广播电视新闻学概论.暨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5月第一版

[8]刘海贵,张骏德.新闻心理学.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年11月第一版

[9]张国良.传播学原理.复旦大学出版社,1995年12月第一版

[10]李彬.传播学引论.新华出版社,2003年第二版

[11]申凡,戚海龙.当代传播学.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年

[12]郭庆光.传播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

[13]斯蒂文.小约翰(美).传播理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14]沃纳·赛弗林小詹姆斯·坦卡德(美).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华夏出版社,2000年第一版

[15]曹日昌.普通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年第一版

[16]时蓉华.社会心理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一版

[17]李良荣.新闻学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10月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