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大学双语教学研究
时间:2022-03-27 03:55:55
导语:广播电视大学双语教学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概况
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1985年开始创办蒙古语授课专业,先后采取成人教育、基础教学班、注册视听生、普通专科等办学方式,开设了22个专业。为边远民族地区培养蒙古族应用型人才6千多名,涵盖小学教育、行政管理、高级护理、法学、财务会计等专业。为蒙古语授课积累了一定的办学和教学经验。2011年蒙汉双语开放教育获得批准并开始招生(见表1),为培养少数民族人才提供新的平台,也给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民族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目前按照广播电视大学系统开放教育的标准,开展以汉语教育为主,蒙语学习资源为辅的教学模式。蒙汉双语开放教育这种办学方向特色鲜明、面向少数民族群体、覆盖面广、教育成本较低的民族教育形式在全区电大系统取得了一定的发展规模,也涵盖了行政管理、金融、会计、法律等专业领域。成为学校鲜明的办学特色。
二、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蒙汉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蒙汉双语教学是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民族教育的核心内容,更是内蒙古开放大学的重要特色,承担着民族远程教育发展的历史重任。因此,必须高度重视蒙汉双语教学,为我区经济、文化的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在以往有关蒙汉双语开放教育方面的研究中多次分析过目前我们所面临的包括师资、教学模式等问题。在此,课题组主要侧重于从内蒙古电大蒙汉双语教学实践的角度对教学相关环节进行研究分析。(一)蒙汉双语师资1.蒙汉双语教师队伍数量严重不足,年龄梯层迫切需要补充蒙汉双语教师,是实施蒙汉双语教学的重要基础条件之一,学校要实施蒙汉双语教学,首先要有足够数量的双语教师。2001年-2017年蒙古广播电视大学校部蒙汉双语专职教师变动统计表(表2)以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为例:目前双语一线专职教学团队包括2017年人才引进一名,一共只有5人(见表2),且年龄结构均已40—50岁区间。而2001年到2017年长达16年时间里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没有双语师资队伍的建设,因岗位和职位变动的原因双语专职教师队伍人数不断地在减少,从2001年的一线专职团队8名教师在岗,变成一度只有两名一线专职教师,且只有一名在岗的场面。蒙汉双语开放教育得到审批并开始招生的这几年都没有进行有规划的师资队伍建设,可见建设内蒙古开放大学这一重要时期,我们的区域特色建设的政策倾斜重点偏差相当大。课题组认为,实现建设内蒙古开放大学战略目标需要两个重点:一个是专业优势,另一个则是专业特色。这两个重点就像两条腿一样,缺少任何一个,我们实现重大战略转型的路就会更长。目前统计的内蒙古自治区电大系统内双语教师人数是71人,但实际上多数分校,尤其是各教学点只是指定一个蒙汉兼通的教师来管理双语教学相关工作而已,教师的双语教学能力和资源建设能力还有待提高。2.师资专业化水平急需提高学校目前缺乏专业化程度较高的蒙汉双语教师,很难达到理想的双语教学效果。由于缺乏专业的双语教学培训,校部能完全使用蒙语和汉语两种语言讲解专业知识的老师仅有2人,达不到一半的水平;用汉语讲解专业知识,用蒙语组织教学活动的教师2人;全部用蒙语讲解的2人;用蒙语讲解专业知识,用汉语组织教学活动的4人。双语专业课程责任教师资源建设能力有待提高。目前我们有一定双语资源建设能力,但历来电大师资的“全才型”环境导致我们的资源从课程内容翻译、设计、制作、排版到上传等各个步骤采用了完全包揽式的建设模式,实际上效率相对差、质量也没法保证。况且目前只有几个校部专职教师在承担全区电大双语教学资源建设的主要任务。师资专业化建设和培训长期空白。电大开放教育已走过十几载,从国家开放大学(原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到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有着形形色色的培训,专业建设、课程改革等方面的会议从来没有断过。虽然蒙汉双语教师也承担开放教育相关课程,但承担的往往不是核心课程,又加上学校管理方面缺乏对双语教师培训的重视和前瞻性,双语教师从未能参加过这些培训和会议。包括蒙汉双语开放教育得到审批开始招生的这几年,双语教师都作为相关专业负责人承担着双语专业有关核心课程,但从未参加过以上提到的相关培训,对双语教学课程改革等方面信息的了解严重滞后。直到2017年上半年,文法学院才有过两次蒙汉双语教师也可以参加国家开放大学相关专业培训的意向。这期间也没有任何针对双语专职教师和蒙汉双语教学方面的相关交流和培训。3.双语教师自身对民族教育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强蒙汉双语教师对民族教育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需要加强,对民族教育特有的民族文化内涵的认识亟待提高,部分教师有得过且过思想存在,需要激发教师积极性和创新意识。这与蒙汉双语教学管理体制不健全,责任划分模糊不清有密切关系。4.对民族教育特有的民族文化内涵的认识不到位现在,校部双语教师虽然具备一定的蒙汉双语教学能力和双语学习资源建设能力,但是对蒙汉双语教学的规律认识不到位,关于民族文化内涵建设的重要性理解不够,蒙汉双语教学的目标和评价标准等方面认识上又有很大差异,也存在着有蒙古语学习资源就是蒙汉双语教学的观点,这些都严重影响着双语教学效果和教学发展。(二)教学模式我们现在的教学是生硬的翻译式的教学模式。双语教学平台缺乏交流互动,课程教师无法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学习资源没有体现民族文化内涵,缺乏区域特征和民族文化特质,忽略文化差异的客观存在性,并没有新颖的学习资源。整个教学环节和教学材料都是简单粗暴的搬来式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是制约内蒙古电大蒙汉双语开放教育发展的重大因素,也是民族教育发展的一大障碍。目前我们的双语教学的运行模式基本上执行开放教育的统一要求和标准,直接生硬套用其运行模式,作法死板,缺乏主动去改变的魄力。实际上有些环节上国家开放大学和内蒙古电大是放权于蒙汉双语教学部门的,比如报名注册、相关双语教学模式及实践教学管理、考试管理等等。而这些环节正是我们要发挥民族教育特有的文化特色的地方而不是浑水摸鱼的环节。目前我们某些环节出现了教学管理不规范导致教学落实不到位现象,这方面我们缺乏大胆的改革创新意识和魄力,无前瞻性,从而错失了大好的发展机遇。(三)资源建设方面蒙汉双语教学资源建设是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双语教学的核心内容。因此,应该要根据社会需要、学习者的学习需求,以及学校自身的发展条件来建设蒙汉双语教学资源。目前我们的蒙汉双语教学资源建设存在着严重弊端,值得关注。1.资源针对性不强,实用性差所建资源缺乏针对性。专业和课程特色不明显,没有学习效果评价、反馈和交流,难以吸引学生。没有重视学习需求分析,教学目标不明确。所建设资源往往是简单的翻译,缺乏地区和民族特色,语言和民族文化内涵欠缺。实用性上,品种单一。内容一般是文字教材的复制,主要以文本资源为主,可交互性资源不足,资源简单低层次且出现重复建设现象。资源种类不够丰富,如网络题库、网络课程、微课、视频辅导、教学案例库等资源空缺,资源分层分类不明显,呈混沌状态。2.资源利用率低,内容和形式没有吸引力从表3可以看出,学生经常学习双语资源的比例只有一成,而且这个10%的学习者当中只有28%的人完全理解,可见我们双语学习资源建设应该重点考虑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在满足民族学生的需求上下功夫。从学习者对学习资源的评价中可以看到很多引人深思的评价。我们已经作了十几门课程的文字辅导,但不免有些文字辅导内容设计上过于单一,变成了教材的章节列表。如果没有精心的内容设计和结构安排,这样的资源将没有太大的利用价值,更不用说吸引力。3.没有长远规划,盲目性大我们目前的双语资源建设处于“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状态。每个教师都在自己所承担的课程里单打独斗,资源建设没有进行中长期规划,随意性大,缺乏系统性。建设蒙汉双语教学资源应该在现有的蒙语资源基础上有个系统的中期、长期规划,应按专业、按课程、按资源种类、按班级有步骤的循序渐进。不然,所建设资源没有内容上的连贯性,没有结构上的系统性,没有专业特点,也没有课程特色,更不用说区域与民族特色了。我们必须要认识到不是使用蒙语就是双语教学,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双语教学资源建设这一关键性问题。4.学校投入少,资源建设任务重从政策上来看,尽管中央到自治区有关部门曾多次下达文件,要求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确保民族教育优先重点发展,在民族教育经费投入、师资培训、招生学费等方面给予优先安排、重点保障。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蒙汉双语教学资源建设的经费支出仍然相当有限,任务均由校部专业教师承担。(四)硬件条件建设迫切需要加强对支持蒙汉双语教学基本条件的建设。传统教育中,课堂是教学活动的主阵地,而现代远程教育中我们的主阵地应该由课堂转移到网络教学平台或者说是网络课堂。关于双语教学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以往有关课题研究曾详细阐述过。我们这里强调的是蒙汉双语教学平台简陋,其功能无法满足民族多元文化特征和差异性教育需求,根本无法满足蒙汉双语教学条件,这就决定了蒙汉双语教学平台利用率非常低(见表4),从数据上看,经常登录的不到一成,加上偶尔登录过的才有3成。课题组认为这些数据无法真实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从对学习平台的评价来看,运行不正常成为不使用平台的主要理由。其它评价中提到学习资源错别字多的占了3.6%,提出平台设计差的比例为7.6%。蒙汉双语网络平台的现有资源无法按学科、专业、课程及资源类型进行分类;也没有正常的网络交互功能;无法直接上传视频资源,没有蒙语第1、2韵母和第3、4韵母及第6、7韵母读音输入纠错功能。经常无法登录,学习资源经常需要排队等候上传,资源共享不用说学生,就是资源建设者也经常为无法查寻到自己建设的资源而苦恼。从这一点来讲内蒙古电大蒙汉双语教学平台更像是个网页而不是平台。其实有关蒙汉双语网络教学平台的实际问题比这还要严重。除此之外,我们校部蒙汉双语在职5名教师的办公设备落后:2015年配备的新电脑一台,功能优良,用于蒙汉双语平台运转管理;其余三台电脑均需要更新换代。设备问题申请多次却一直无法得到解决。缺乏最基础的办公设备,双语教学基础条件薄弱。(五)双语教学管理体制上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十三五”发展规划中提出:“继续推进自治区民族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指导全区广播电视大学开展蒙汉双语开放教育”。发展蒙汉双语开放教育首先要完善双语教育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目前蒙汉双语教育管理和运行方面存在很多需要完善和改进的地方。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蒙汉双语教学管理体制不健全,责任划分不清。学校层面重视不够,提而不抓,管理层面责任模糊,抓而不实。蒙汉双语教学各环节运行上存在得过且过思想,在课程改革和教学实践环节原则性不强,发展民族现代远程教育的历史使命感欠缺,缺少创新意识和打破束缚的魄力。教学评价不规范。管理人员、专业负责人、课程负责人之间缺乏交流,学生与教师之间信息不通畅。(六)课程与教学改革办学自主权过于集中是长期存在于电大系统的一个大问题,直接导致地方电大自我调节能力受限,难以针对区域需求及时做出应变,从而失去了主动性和灵活性。内蒙古电大开设新的具有区域和民族特色的专业需要国家开放大学论证批准,周期长,蒙汉双语专业建设也不例外。目前我们只开设了法学本科、金融本科和专科、会计本科和专科、行政管理专科等四个专业,漫长的批准周期使得特色专业面对社会需求的应变能力差,专业建设严重滞后。目前,内蒙古电大蒙汉双语教学在课程改革和教学模式改革上主动性差。在开放教育整体框架下,国家开放大学不再主导地方电大特色教学创新改革具体事宜。因此区域民族文化内涵建设是我们自身的历史使命,应该主动大胆地去探索、尝试,不能再错失良机。专业建设是双语教学发展的重要内容,一定要审时度势加强建设。在现有的体制和条件下,首先要把已开设的几个双语专业办得有声有色,做到教学秩序优质、灵活、便捷。这样有利于专业建设的进一步开展。双语教学从组织教学到教学评价等多个环节区别于开放教育,我们具有一定的自主权。这是蒙汉双语开放教育迎合民族地区特色化发展的舞台,我们应该在民族教育文化特质建设上发挥我们的优势,在不断增强电大民族教育特色上下功夫,根据学员文化背景进行差别化教学、开辟一片新天地。
[参考文献]
[1]陈少斌.高校特色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6).
[2]谢奇勇.从专业出发认识特色的基本特征促进特色专业建设[J].中国大学教学,2012,(3).
[3]哈萨.少数民族开放教育教学模式的构建及其实现[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2,(6).
[4]哈萨.开放大学教学基本建设的思考[J].前沿,2012,(10).
[5]周庆生.论我国少数民族双语教学模式转型[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14,(2).
[6]石腾飞.经济动因与文化传承:现代化进程中的蒙汉双语教育[J].民族论坛,2015,(5).
[7]谢奇勇.从专业出发认识特色的基本特征促进特色专业建设[J].中国大学教学,2012,(3).
[8]包凤兰.经济学蒙汉双语教育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民族高等教育研究,2016,(1).
作者:宝全 包权 单位: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
- 上一篇:广播电视大学教学模式研究
- 下一篇:刑法解释论评析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