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V时代给电视新闻思考论文

时间:2022-07-15 05:53:00

导语:DV时代给电视新闻思考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DV时代给电视新闻思考论文

摘要:DV是一种权力,是将用影像表达自己的权力从少数垄断者手中归还给大众的一把利器。DV的出现改变了以往影像制作权只掌握在少数一部分电影电视从业人员手中的垄断局面,让过去一直站在局外的普通人也能制作影像,表达自我。从某种意义上来说,DV的出现把电视新闻从臣民叶代引入了公民时代,在新的时代下,传统新闻媒介该如何应对,以求发展。

关键词:DV;电视新闻;平民化

DV的出现打破了长期以来电视新闻镜头对普通百姓的“俯视”态度,由普通人讲述或记录着的生活百态经由电视这一公共媒介传播出来,一时间,话语权被打破。

“社会趣事、生活投诉、家长里短、实用讯息”在DV新闻中随处可见,观众们透过DV看到了多侧面的社会,多阶层的冷暖人生,多方的奇闻趣事。老百姓在观赏身边中的这些媒体景象时,被关注被承认的心理得到了最大限度的补偿与满足。

DV新闻的一大特点,就是在于它的拍摄对象往往是社会底层相对“弱势”的群体,它从最广大普通百姓的需求出发,用他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反映老百姓身边的人和事,并会通过媒体为老百姓排忧解难。

在许多特殊的场合,DV具有传统设备无法比拟的优势,加之DV的大量普及,过去因为种种原因而不可能拍摄到的新闻现场能够被DV拍摄下来。假如某处爆破拆除一栋房子,就有一群人争相拿着DV机前往拍摄。目前,已有很多电视台开始利用DV进行拍摄,如江苏电视台的民生新闻栏目《南京零距离》招募了5O多人的拥有特定型号家庭摄像机的通讯员队伍,成立专门俱乐部,制定规程,这些百姓记者分布在南京的大街小巷,一旦遇到车祸、火灾等事故,他们都能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生动记录下事件的全过程,有的还拍摄到很多现场独家新闻,在社会上引起较大反响。在这场慢慢升温的DV新闻热中,就连中央电视台也不甘落后。中央电视台生活频道的《讲述》节目,曾发出DV新闻征集令;《金土地》栏目播出的《开拍啦!》节目历时约一个月展播的30余部农民自拍的DV纪录片,以‘低视角’和‘原生态’为亮点,内容丰富,涵盖而广。它们多讲述改革开放以来农民生活方方面面发生的变化,虽然拍摄很不专业,构图、编辑等都比较粗糙,视点取向,基调设定,叙述口吻的选择上都与专业人士所拍的片子有较大差距,但是因为整个节目充满了风格各异的地方风情和丰富多彩的人文内涵,带有生动朴实的韵味。央视国际频道《新闻六十分》栏目开辟“DV看世界”版块,专门向海外华侨华人、留学生征集DV新闻作品。放限国外,来自DV的重大新闻素材更是不在少数。美国“9.11事件”爆发的时候,第一个飞机撞楼的镜头就是业余人员无意中用DV拍到的,毋庸置疑,这个镜头弥足珍贵。发生于本世纪初的南非白人警察残暴殴打并放狗撕咬南非国境的非法黑人移民事件,也是被附近居民用DV拍到,并在电视上播放。结果南非举国哗然,最后当事的白人警察被捕入狱,有关警界首脑辞职下台,南非总统出面安抚.南非警界被全面整顿。可以说,时至今日,DV新闻已经不仅仅是电视新闻的一种点缀,而确确实实地成了电视台拓展新闻来源的重要手段和有益补充。

DV的出现,不仅使平民化和个性化的媒体趋势凸显,也冲击着传统的新闻制作手法或理念。新闻媒体如何应对DV发展所带来的诸多影响的问题,其实是一个媒体如何在DV飞速发展的今天如何趋利避害的问题。

(一)如何“趋利”

就技术成本的降低和素材来源的扩大这两个方面来看,DV的发展对新闻媒体的影响是积极的,而新闻媒体应该重视DV所带来的这些积极作用和积极意义。

(1)充分利用DV技术,发展和改善自身的设备设施。正如很多新闻媒体的一线工作者所倡导的那样,将DV作为一种新的节目交换格式,并且从经济和实用性角度出发,更大范围的使用DV,无论是作为辅助设备还是作为主打设备。

(2)加大开发民间DV资源的力度,以素材收购、DV通讯员、Dv线人等形式,扩大新闻素材来源。中国新闻媒体应该学习国外的新闻媒体,对新闻价值高的DV素材进行收购,国外最典型的例子就是2001年“9·11事件”后,美国的新闻媒体用重金买下了一组由DV拍摄的世贸大厦双子塔被飞机撞击的镜头。同时,新闻媒体可以招募一定数量的DV拥有者,并对其进行相关培训,让这部分人成为媒体的兼职摄像师和DV通讯员,让他们拍摄一些周边或身边的新闻镜头;也可以招募一定量的DV线人,进行一些特殊情况下的拍摄,比如电视台的摄像师因为路程、反应时间等问题无法及时到达新闻现场的时候,可以让处于新闻现场附近的DV线人赶到现场进行拍摄。

(3)拓展DV类新闻节目的表现方式、内容。事实证明,目前DV节目对受众具有较强的吸引力,新闻媒体尤其是电视新闻媒体应该把握住受众这一兴趣,策划和制作一些新的DV类新闻节目,必要的情况下甚至可以学习国外“开放频道”的模式开办DV频道,来拓展DV类新闻节目的表现方式和内容。

(4)利用DV资源,加快新闻监督、舆论监督的力度。运用DV进行新闻监督、舆论监督在国外已有很好的先例,“发生干上个世纪末的美国洛杉矶自人警察殴打黑人司机一案,就是一位携带DV的过路人偶遇所拍下的。带子一经电视播放,竟然引起了洛杉矶黑人大暴动。最后从美国总统到洛杉矶市长都出面抨击警察的残暴行为,给受害者赔礼道歉,并将肇事警察,这才将事态平息下来。同样发生于上个世纪末的加拿大军队中老兵虐待新兵事件,也是被个人DV拍到的。一经电视播放,加拿大举国震惊,结果施虐老兵被军法审判,军界首脑辞职下台,加国总理向民众道歉,军队实行了改革。”我国的新闻工作完全可以借鉴国外同行的经验,利用好DV资源来加强好新闻监督和舆论监督。

(5)整合好资源,建立通联网络,畅通送达渠道。这方面,可以借鉴报纸的通联工作经验。“为保证有一个长期稳定、质量较高的新闻源,电视台应建立一支相对固定的业余新闻通讯员队伍,并设立专门机构来负责业余通讯员队伍的业务指导、联络沟通、情况掌握、信息交流,片子传递等工作,以确保电视台能及时得到有价值的个人新闻。同时还可以通过研讨会、DV作品大赛等方式加强联系。”

(二)如何“避害”

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DV的快速发展也是,就其对新闻媒体的影响而言,最主要的负面影响可以概括为“把关”与“控制”的难度增加以及新闻节目庸俗化的趋势加大这两个方面。

(1)通过法律、政策以及技术等手段,加强“把关”和“控制”。目前,国内还没有一部关于DV犯罪的法律,国家相关部门也没有就如何管理和规范DV节目有太多的具体政策规定。媒体应该通过合法渠道呼吁国家立法机关进行立法和要求行政机关出台关于DV的具体审核和管理的政策规定。同时,通过成立具体管理机构、制定管理标准等手段在媒体内部加强对DV节目的管理,以及加强对DV素材在后期剪辑制作时的管理。

(2)对节目庸俗化的控制。电视新闻节目的庸俗化并不是在DV的作用下产生的,但是这一趋势的发展的确受到了DV发展的影响。新闻媒体想要避免这一趋势的发展,首先要加强自身节目的质量,这起到的是一个导向和示范作用;其次帮助DV者选好题材;最后就是要加强在后期剪辑制作上的管理和控制。

(3)对DV应该要“宽容”.不能太苛刻,毕竟我国的DV事业还处于发展阶段,很多事情还不成熟也不完善,还需要时间让DV拍摄者去成长和成熟,让媒体工作者去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