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中学德育策略研究

时间:2022-03-03 04:43:47

导语:《孙子兵法》中学德育策略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孙子兵法》中学德育策略研究

[摘要]曾经说过:“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的发言为中学德育提供了新思路与新方向———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德育功能,促进学生正确价值观念的形成和高尚道德情操的发展。立足于中学德育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求,教师挖掘《孙子兵法》中的德育元素,巧借《孙子兵法》,通过打造亲密师生关系、组建德育活动小组、建立德育激励机制和传承古典道德观念等途径,发挥《孙子兵法》的德育功能,实现中学德育的创新与发展。

[关键词]《孙子兵法》;中学德育;德育策略

在信息化和多元化时代背景下,青少年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容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产生多种倾向,这给德育工作带来极大困扰。针对这种情况,本文以《孙子兵法》为例,探讨如何挖掘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德育元素,提高新时期德育的影响力与实效性,实现德育的创新与发展。

一、《孙子兵法》与德育的关系

随着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研究与理解的逐渐深入,《孙子兵法》的时代价值与现实意义逐渐被人们挖掘出来,并应用于经济、文化、体育、教育等领域。《孙子兵法》在教育领域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德育方面。《孙子兵法》之所以能够在德育中发挥重要作用,主要是因为二者之间存在以下密切联系:首先,二者均涉及上下级之间的相处问题。《孙子兵法》针对将领如何处理跟士兵之间的关系,如何关心士兵、爱护士兵等问题进行了全面论述。在德育中,教师与学生在地位上虽然是平等的关系,但是从思想层面来说,教师是学生思想的引导者与启发者,可以引申为精神层面的“上下级”关系。因此,通过借鉴《孙子兵法》,教师可以掌握与学生相处的技巧,以及关心学生和爱护学生的方式。因此,《孙子兵法》与德育有着相近与相通之处。其次,二者均涉及集体管理问题。《孙子兵法》对将领如何统领军队、管理士兵、鼓舞士气等问题进行了论述。德育工作也涉及教师对学生和集体的奖励、惩罚、管理、教育等问题。因此,《孙子兵法》在集体管理与学生管理方面有着可供德育工作借鉴之处。最后,二者均涉及道德教育问题。德育的根本是通过多种途径和多种方法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道德熏陶,使学生形成高尚的品格和积极的心态。《孙子兵法》中蕴含着丰富的道德教育元素,教师通过对这些元素的提炼与总结,对学生加以影响与教育,使学生在阅读和学习《孙子兵法》的过程中,自觉亲近真善美、远离假丑恶[1]。综上,巧借《孙子兵法》进行德育,有其不言而喻的优势。

二、巧借《孙子兵法》开展中学德育的策略

(一)巧借《孙子兵法》,建立亲密师生关系。孙子曰:“视卒如婴儿,故可与之赴深溪;视卒为爱子,故可与之俱死。”这句话阐述的是将士与兵卒之间的关系,意思是只要将士把兵卒当孩童一样照顾,当子女一样对待,兵卒们就会与将士同进退、共生死。事实上,这句话也深刻揭示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如果教师仅仅以教育者的身份,“居高临下”地指导和要求学生,学生就难以与教师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和思想上的“共振”,教师的德育工作就难以取得良好效果。相反,如果教师能够拿出足够的爱心、耐心与责任心,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关心和爱护学生,就不仅容易得到学生的信赖与尊重,而且使学生更自觉接受教师的影响与教育,从而提高德育的实效性[2]。比如,在日常班级管理中,教师经常会遇到较强叛逆性格的学生,虽然这些学生形成叛逆性格的原因可能千差万别,但是对待和教育叛逆学生的方法却是有迹可循的———教师秉持“视卒如婴儿,故可与之赴深溪;视卒为爱子,故可与之俱死”的态度,对学生有爱心与耐心,像关心自己的孩子一样关心学生,取得学生的信任和爱戴。这样,教师才能了解学生产生叛逆心理的“症结”,并做到“对症下药”,加强对学生思想上的引导和情感上的关怀,帮助这些学生形成健康的心态和正确的观念。可见,巧借《孙子兵法》,建立亲密师生关系,对于提高中学德育效率发挥重要作用。(二)巧借《孙子兵法》,组建德育活动小组。在军队的管理策略方面,孙子认为“凡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也就是说,管理人数多的队伍跟管理人数少的队伍是一样的,都要依靠合理的组织、结构和编制。在中学阶段,班主任作为德育工作的“主力”,往往需要“单枪匹马”面对全班德育工作的开展,在如何做到“治众如治寡”方面,教师可以参照《孙子兵法》中的观点。例如,班主任可在班级组建“德育小组”,由具有良好道德素养和组织能力的学生担任组长,对学生实现“分而治之”,从而提高德育的效率[3]。“分而治之”的策略可以分成“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模式。其中,“自上而下”的模式主要应用于教师对于学生的管理方面。比如说,教师在加强学生思想教育方面,可以开展“红歌演唱”“爱国诗歌朗诵”等校园活动。如果教师采取“统而治之”的方式,就难以关注到每个学生的活动表现和活动成果,更无法做到全方位的观察、指导、激励与点评。相反,如果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德育活动小组,加强对小组组长的培训,使组长能够代替教师行使部分“职权”,负责活动的组织与管理、指导与点评等工作,就能够将“统而治之”变成“分而治之”,提高德育的效率。而“自下而上”的模式则主要应用于教师对于学生的了解上面。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全面而细致地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做到“因材施教”,是教师高效开展德育的前提和基础。然而,教师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显然难以满足了解全体学生具体情况的需求。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也可以采取“分而治之”的策略,发挥分组的优势,让小组成员之间互相沟通和了解。组长应发挥“上传下达”的作用,作为教师与学生之间沟通与理解的“桥梁”,主动帮助教师了解小组成员的学习情况。这也是对于《孙子兵法》的巧妙借鉴。(三)巧借《孙子兵法》,建立德育激励机制。《孙子兵法》中多次强调了建立激励机制的重要性,《九地篇》指出:“号令明,法制审,故能使之前,明罚于后,是以发能中利,动则有功。”这句话阐述了在治军过程中建立规则和赏罚制度的必要性。在中学德育中,教师可以借鉴孙子的这一观点,建立德育激励机制,从行为习惯、道德品质、人生理想、学习表现等各方面,制定德育成果评价标准,并要求学生对照标准,开展自评与互评活动。而对于违反了标准的学生,教师给予扣除德行操守分、批评教育等惩罚。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增加德行操守分、口头表扬、大会表彰等奖励。教师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奖惩机制,不仅有利于激励学生先进,激发优秀学生的积极性和荣誉感,促进他们进一步成长和发展,而且有利于激励后进生,一方面使表现一般的学生受到优秀学生的影响,主动向优秀的学生学习,发挥优秀学生的模范带头作用,另一方面使表现一般的学生感受来自班级制度和集体氛围的荣誉,提高他们的自省能力和自控能力。更重要的是,教师建立奖惩机制,有利于构建“规则严明、令行禁止”的良好班风,真正做到“号令明,法制审”,为德育的顺利开展奠定制度基础和思想基础[4]。(四)巧借《孙子兵法》,传承古典道德观念。《孙子兵法》虽然是一部兵书典籍,但是其中却蕴含着丰富的道德教育元素,教师可以对这些元素加以提炼与总结,使学生通过阅读和学习《孙子兵法》,接受我国古典道德观念的熏陶与影响,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取向。《孙子兵法》中,对中学德育影响较大、价值较高的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首先,热爱和平。孙子虽然是著名的军事家,但他并不崇尚战争,相反,他在书中所宣扬的,恰恰是和平理念。比如,他认为明君圣主应该秉持“慎战”甚至“不战”的理念,不可“怒而兴师”或“愠而致战”。即使不得已发动或参与了战争,君主不仅要善待兵将,而且要给予伤兵和烈士足够的抚恤,做到“卒善而养之”。即便是对待俘虏,君主也要做到善待,不可随意杀戮或虐待。教师可以将孙子的这些观点提炼出来,传递给学生,培养学生“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志向和信念。其次,“五德”思想。《孙子兵法》中有这样一句话:“将者,智、信、仁、勇、严也。”这句话表达的是孙子对于将帅人才的要求:足智多谋、诚实守信、宽和仁爱、勇敢顽强、严明法纪。事实上,孙子对于将帅的要求,也符合现代社会对于青少年的要求。因此,教师可以教育学生以“五德”的标准要求自己,帮助学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将帅之才”。综上所述,随着时代的发展,《孙子兵法》已经不仅应用于军事战略领域,而且被经济学、社会学、教育学等领域广泛学习与借鉴。立足于中学德育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求,教师可挖掘《孙子兵法》中的德育元素,巧借《孙子兵法》,通过打造亲密师生关系、组建德育活动小组、建立德育激励机制和传承古典道德观念等途径,发挥《孙子兵法》的德育功能,实现中学德育的创新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文忠.《孙子兵法》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育人功能[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

[2]翟中杰,黄蓉.《孙子兵法》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

[3]赵强.让智慧引领教育让教育生成智慧———浅述运用《孙子兵法》,探索实践智慧教育[C].第六届中国智慧学学术研讨会暨第四届中国思维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8.

[4]徐勇.因形而谋,应势而动———借鉴孙子兵法思想,求索智慧课堂[J].第六届中国智慧学学术研讨会暨第四届中国思维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8.

作者:陶维维 单位:南京外国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