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媒体对中学德育的影响
时间:2022-07-16 09:48:16
导语:浅谈新媒体对中学德育的影响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在了解新媒体的特点的基础上,通过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对中学德育工作的影响的分析,试图探索解决中学德育工作问题的新思路、新对策。
关键词:新媒体;中学;德育
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可以看到,新媒体已经渗透到了我们学习、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它在很大程度上改变着我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互联网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人们的价值观念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当代的中学生,这一群处于青春迷茫期的“祖国花朵”们正值好奇心强的年纪,他们对一切新鲜事物都非常感兴趣。但是身心发展还不够成熟,对新媒体环境下的海量信息无法很好地辨别,极易受新媒体中负面消息的冲击。如何应对新媒体背景下中学德育的机遇和挑战,是教育工作者者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一、新媒体的概念和特点
(一)新媒体的概念。要了解新媒体是什么,就要知道与新媒体相对的“旧媒体”的概念。说起旧媒体,大家可能不陌生,我们平时看的书籍、报刊等就是“旧媒体”。“旧媒体”的存在形式是静态的,并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新媒体,则是以动态的形式存在,并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比如,手机微信可以随时接收朋友的短信,家里的数字电视可以选择自己想看的电影。最早提出“新媒体”这个概念的是美国哥伦比亚广播电视网技术研究所所长P.高尔德马克,他在发表的一份关于开发电子录像的商品计划书中,将“电子录像”称为“新媒体”,“新媒体”的概念由此而生。其实,如果从媒介发展的历史角度看,每一次的技术变革都会导致“新媒体”的出现,新媒体都是依托着新技术的发展而发展的。当前新媒体主要是包括三种类型:网络媒体、手机媒体、数字电视媒体。(二)新媒体的特点。新媒体具有互动性和包容性的特点。传统媒体的局限性在于受众者无法传播信息,只能选择别人所给的信息,也只能在所给信息这个有局限的范围内选择自己喜欢的信息。更不能说可以与这个信息者进行互动和其他信息接受者互动。而在新媒体环境下,这种情况就改善了很多,信息的者可以和信息的接受者进行双向互动,信息受众者之间也可以进行随时随地的互动。比如,发送一条微博信息时,好友、甚至于一些陌生人都可以在微博底下通过留言评论、转发或者点赞进行互动。新媒体的包容性体现在它的受众群体非常广,既有社会名人,也有普通老百姓。在新媒体这个领域内,我们可以看到,普通群众占了话语权的绝大部分。每一个人在新媒体时代都有自己的空间,都可以在属于自己的空间里抒发情感、表达自己、提出建议、发表评论等。新媒体具有即时性和便捷性的特点。传统媒体的信息到信息反馈需要一段很长的时间。就比如,买一份报纸,从信息的到读者购买再到读者将反馈信息通过书信的方式寄到报社,是比较周转的。而新媒体的广泛运用使得信息受众者从信息的接受到信息的反馈几乎可以同时完成,不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除了及时性,新媒体还具有便捷性。如今在网上,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你搜不到的内容;而且网络几乎达到全覆盖,只要手中有一台电脑或者一部智能手机,就可以获取来自全球各地的信息。新媒体具有非大众化和直观性的特点。新媒体传播的信息是极具特点的,是非大众化的。比如,中学生大部分人都喜欢腾讯QQ空间,每个人的QQ空间界面都是不一样的,极具个人特色,每个人都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聊天气泡、主题背景、字体风格、挂件类型等。他们依据自己的兴趣搭建自己的网络平台,而且还可以选择自己空间的开放权限。除此之外,新媒体用户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App,浏览自己想要的信息。除了非大众性,新媒体所具有的直观性指的是新媒体可以将自己所获得信息用图片、声音、视频等形式呈现给大家。比如,中学生的课堂上,教师非常喜欢用PPT授课。因为PPT可以通过展示一些图片、播放一段相关的音频或视频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让学生可以更直观地接受教师传达的信息。
二、新媒体对中学德育的影响
(一)新媒体对中学德育的积极影响。1.新媒体给中学德育带来了新的机遇。新媒体的发展丰富了中学德育的方法。传统的德育课堂主要是采用灌输式方法,这种方式注重知识的传授,课堂缺少生机活力,经常出现老师在讲台上讲的唾沫横飞,学生在底下昏昏欲睡的情况。随着新媒体的发展,中学德育的方法也会带来改变。在现在的课堂上,老师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通过提前录制的微课、网络视频来给学生讲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德育的教学效果。新媒体的发展丰富了中学德育的内容。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中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多,接触的信息越来越丰富。同时,中学生对中学德育的信息要求也会越来越趋于多元化,而传统德育无法满足中学生这一需求。而新媒体的发展,比如出现的一些教育软件、社交软件等都可以成为德育的载体,学生可以从这些载体上获得德育的信息,从而弥补传统德育出现的信息量不足的问题。2.新媒体给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带来新的机遇。新媒体的发展有利于增强中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网络就像一个庞大的知识储存库,学生能在这一平台上获得知识,比如中小学学科网、百度文库等。这些学习平台增加了学生的知识储备,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网上,普通受众可以发声。中学生在浏览这方面信息时,应主动思考辨别,从而在一定的角度上提高自己的辨别和判断能力。新媒体的发展有利于增强中学生的社会感。通过一些社交软件,中学生可以和各色各样的人聊天,其中肯定会包括一些除校园以外的人员。通过与这些人的交流,学生就会对社会、对他人有一定的了解。中学生除了喜欢玩QQ,也有一部分人喜欢“刷微博”。比如,在微博的热搜栏目中,每天都会有实时更新的热点问题。在微博的热点搜索中,除了话题榜、同城榜之外,还有又红又专的“新时代热点。”。学生可以通过微博可以即时了解社会上发生的一些时事热点,了解同城每天发生的新鲜事,增强学生的社会感。(二)新媒体对中学德育的消极影响。1.新媒体给中学德育带来的挑战新媒体的发展让德育环境变得越来越复杂。在新媒体环境下,学生接触到的信息五花八门,导致学生思想受到影响并呈现多元化的趋势。每个人在这个领域都可以畅所欲言,发表的不同言论蕴藏着不同的“三观”,这些难免会对中学生的思想产生影响。除此之外,新媒体的发展会逐渐打破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绝对权威。在传统媒体下,学生获取信息资源的方式比较单一,而新媒体的发展让学生有机会接触到更多的信息资源,所以他们并不会只是简单地听从老师的观点。老师也慢慢从一个主导的角色变为引导的角色。新媒体的发展会增加中学德育的管理难度。学生接触到的外界讯息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一部分学生能去主动辨别,吸收健康有益的信息,排除消极的影响;但是有的学生在接触到一些不良信息时,如色情、暴力等,不但不能去辨别,可能还会去模仿这些行为。比如,模仿别人炫富,甚至有些未成年人为了博人眼球在某视频App上模仿“未成年人网红妈妈”。这一系列匪夷所思的事情,让这些无法对网络信息进行自主鉴别的学生成了校园中不稳定的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学校对学生德育工作的管理难度。2.新媒体给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带来的挑战。新媒体的发展影响了学生学习、生活的正常规律。随着智能手机在中学生群体的普及率越来越高,他们除了正常的学习时间,剩余的时间大部分是花在了手机上,甚至自控力较差的学生在正常学习时间还会玩手机。这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打乱学习节奏、降低了学习效率。有些中学生喜欢玩游戏,这种游戏只要有智能手机就可以下载,所以他们会把大量时间浪费在玩游戏上。在我接触的一些中学生里面,有些人为了玩游戏、聊天,晚上基本是在凌晨两点左右睡觉,第二天六点半醒来还要赶到学校上课。这些行为严重影响了学生的作息规律,进而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健康。新媒体的发展使学生心理问题更加突出。网络平台给中学生们提供了一种新型的交往方式,大量学生会沉浸在网络的虚拟世界中。有些学生在网上的形象与在现实中的形象截然相反。过分沉迷于网络世界,会慢慢养成不善与人交流,孤僻、消沉的性格;在这些“网瘾”少男少女中,一旦脱离网络虚拟世界,他们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空虚感,出现一些心理问题。新媒体的发展会导致学生的道德认知出现问题。信息的传播在新媒体中是不会受到约束和限制的。新媒体为中学生获取信息和知识提供了很多的选择。中学生正处在“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所以在如此庞大的信息中,他们一旦缺乏辨别能力,就会陷入到迷茫。所以,新媒体的发展,会导致有些学生在道德认知上出现问题。
三、新媒体背景下的中学德育的对策研究
(一)利用网络、手机媒体创新中学德育的方法。利用网络媒体创新中学德育的方法。可以从中学校园网站的建设入手,充分发挥其德育功能。许多中学都拥有自己的官方网站。这些网站上有很多功能,包括查询成绩、课程查询、学生活动、党建工作,等等。比如,在湖南师大附中的官方网站的首页就有“附中新闻”,让学生可以随时了解到学校的动态讯息;也有“数字校园”,学生可以查看成绩,找寻课件资料。尤其在文明校园的专栏中,就有多篇关于学校在德育工作上取得的进展,其中的《创新德育理念,学生能力出众更有担当意识》一文中就写到了附中学子作为志愿者看望老兵、开展爱心义卖、在农村体验生活等一系列活动。这不仅体现了了附中坚持“立德树人成大器”的理念,还利用校园网站进一步地教育了学生,做到教育性和功能性的统一。利用手机媒体创新中学德育的方法。大部分的学生都拥有一部智能手机,用手机聊天,看新闻,刷微博等。从手机中获取的信息无时无刻地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学校可以利用手机媒体创新中学德育的方法。充分利用手机媒体的交互性特点,利用手机短信、教育App与学生互动。在传统的德育课堂中,教师只注重知识的传授,不太注重知识传授的方式,加之学生对说教内容比较抵触,所以学到了知识,但无法内化,吸收。如今,德育教师们就可以通过手机媒体(如微信、云课堂)与学生讨论、交流,进行主题宣传和教育,这种方法有利于提高德育的实效性。(二)建设一支符合新媒体环境的德育教师队伍。在新媒体环境下,要明确德育队伍的素质与能力。德育工作人员需要有较高的道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感;需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才能在纷繁复杂的新媒体环境下保持清醒头脑,明辨是非,用正确的观念来引导中学生;德育工作人员还必须拥有完备的知识结构,扎实的本学科知识,也要了解新媒体技术。只有这样,德育工作者才能在新领域解决好学生的困惑,做好中学生的德育工作。在新媒体环境下,需要丰富中学德育教师队伍的构成。随着传统德育的方式受到挑战,传统的德育教师队伍不能完全胜任新媒体环境下的德育工作。中学应该重视中学生的网络德育工作,专门培养一支既懂网络技术,又懂德育的教师队伍。让这支教师队伍充分发挥新媒体这一载体的作用,引导中学生正确看待网络舆论、正确获取网络信息。(三)全方位培养中学生良好的网络行为。前文提到了网络空间的拓展,使中学生在网上和现实中呈现出来的样子完全不同,虚拟的网络环境会让中学生可能出现失范行为。所以在复杂的网络环境中培养中学生良好的自制力是非常有必要的。首先,可以利用校园宣传网络道德,把网络道德教育成为中学德育的一部分。可以利用校园广播、黑板报、校报、学校网站等平台推广网络媒体道德。对能够遵守网络道德规范的学生给予适当的表扬,反之给予一定的批评。让网络道德教育能深入学生的头脑,走进学生的内心。培养中学生良好的网络行为,中学教师应发挥“言传身教”的示范作用。教师可以公开自己的微博、微信号与学生进行互动,积极引导学生,让学生辨别不良信息,能够正确使用网络媒介,在网络上正能量的信息。在看到一些虚假信息的时候,要教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被虚假信息、负面信息所迷惑。端正学习态度,规范网络行为。新媒体技术的发展,给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和中学德育工作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在了解新媒体的含义和特点之后,通过分析新媒体带来的具体机遇和挑战,探索出解决新问题的新对策。我们只有对中学生进行行之有效的教育,才能把中学生培养成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参考文献:
[1]杨继红.谁是新媒体[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3.
[2]封丹.新媒体背景下高校德育与机制构建[D].苏州大学,2012.
[3]李季,贾高见.中学德育问题与对策[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4.
[4]杜伟.互联网+时代中学德育境遇之反思[J].中国校外教育,2018,12:85-87.
作者:肖彩燕 单位:湖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上一篇:普通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探讨
- 下一篇:传统文化在初中德育管理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