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德育与智育的相互渗透

时间:2022-12-09 10:09:20

导语:中学德育与智育的相互渗透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中学德育与智育的相互渗透

教育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其目的归根到底是提高受教育者的综合素质,把受教育者按照教育方针的要求培养成德才兼备的实用型人才。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期中,有过德育第一或智育第一的争论。其实,有些结论是由实践和事实来说话的。德育是一个人的灵魂,也是教育的灵魂,智育则是强健的体魄和健康的心脏。采取最有效的办法,轻松自如地达到教育目的,把知识转化成能力,转化成智慧,转化成动力,应该是教育者追求的最高境界。这里且不谈德育与智育之间的辩证关系,只谈谈二者如何样结合和融合。

1思想品德课是二者有机结合最有效的载体

思想品德课教学是中学德育的核心阵地和主渠道。它不仅担负着德育的首要任务,而且也承担着智育的任务。它的特殊地位和作用要使学校管理层、教育者、受教育者都要认识清楚。抓住了这个瓶颈,二者的融合也就成功了一半。思想品德课教学具备三大功能。第一、引导引领的功能。一个人的一生选择正确的努力方向是十分重要的。思想品德课要以马克思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社会科学常识来引导和武装学生,这是完成思想品德课教学任务的中心环节,也是培养新时期综合型人才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必须根据中学生的年龄、心理、知识结构等特点,紧扣教学大纲,讲授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社会科学常识以及哲学、文史等常识。没有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学生就不可能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人生观点和学习目标,也就不可能成为未来合格的劳动者。第二、培养能力的功能。当代教育的实践和理论告诉我们,发展学生的智力,把知识转化成能力,是教改中的一个敏感的根本性的问题。思想品德课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担负着艰巨而特殊的任务。具体表现在两大方面:一是要使学生学习和掌握一定的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原理,学会运用这些原理正确分析观察社会现象,正确认识和领会我国改革开放、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以及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一些重大理论问题,深刻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提高认识能力和创新能力。二是要使学生学会运用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分清是非,辨别假恶丑,自觉地进行思想道德修养,抵制和反对各种错误倾向,以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自我教育、自我批评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政治觉悟、理论修养和道德水平。第三、提高觉悟的功能。我们知道以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思想品德课是提高学生政治觉悟,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科学人生观的重要途径,因而也是学校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基地。从现行思想品德课的内容来看,用比较生动、具体、形象的基础理论知识来阐述科学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基本观点得到了加强,所涉及的内容也尊重客观实际而且很有代表性。此外,教育教学中必须坚决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扩大教育途径,使学生接触社会、认识社会,使其思想与时代的脉搏一起跳动。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新时代所需要的德才兼备的人才。

2在其它学科中适时有效渗透德育

寓思想品德教育于各科之中,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有目的地培养学生技能、提高能力、陶冶情操、塑造美好心灵这是教师的基本功之一,也是大纲的要求和每个教育工作者承担的使命。在物理教学中可采取点滴渗透和大面积渗透相互穿插结合的方式进行。在物理课堂的教学中,虽然大量的是基础知识的教学,但其中蕴藏着丰富的德育内容,教师要先挖掘、梳理、储存,当找准切入点的时候,恰当地将其揉合进去。如讲到电磁学的时候,可以把我国四大发明之一的“司南”揉合进去,以此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进取心及创造精神。大面积渗透可把物理学的成就与发展和我国古代的辉煌、近代的屈辱、现当代的崛起与为祖国做出重大贡献的物理学家(如钱学森)结合起来,以此来熏陶激励学生的上进心和主动性,培养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在化学教学中,通过实验课渗透德育是很好的途径。如从教育学生遵守实验规则,爱护实验仪器入手,教育学生遵纪守法,爱护卫生,培养俭省节约、爱护财产、尊重实践的良好品质。在实验过程中穿插介绍我国化学工业的发展状况及许许多多的科研成果,都是科学家在实验室中经过无数次艰苦重复的实验才获得成功的。以此来激发和培养学生艰苦创业、献身祖国的精神。在英语教学中,要通过课堂教学、写作训练、课外活动等方式进行渗透。如抄写名言警句,对名人事迹及与德育相关的句子或章节进行翻译、句式转换、写读后感,在课外活动中,创设情境氛围,举办专题讲座、办黑板报,讲英语故事。还要从民族文化的高度讲解语言是一个民族最鲜明的标志,是一个民族最重要的文化元素。语言的发展、普及和振兴是国家富强,民族兴旺的表现,一种语言绝迹了、消失了,意味着一个民族的衰败和灭亡。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的坚定信念。语文教学整个课堂和教材内容无不与德育联系起来。如教育引导学生说普通话,运用礼貌语言,和人对话和问话讲究用语分寸及技巧,恰当运用有声语言和身体语言。这就充分显示了一种语言美和仪表美。教学生写字认真、规范、工整、大方、笔画到位,以此来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做人和为人。教材内容更能和德育联系起来。如讲《藤野先生》要与民族自尊心、爱国主义感情和求学报国联系起来;讲《有的人》要与一个人的人生追求和人生价值结合起来;讲《出师表》要与志向远大、奋斗不止、鞠躬尽瘁的高尚品质结合起来;讲《送东阳马生序》要与珍惜时光、尊重父母及他人劳动和刻苦学习结合起来;讲《乡愁》要与祖国统一、热爱祖国、追求和平结合起来;讲《泰坦尼克号》要与高尚的爱情和自信心联系起来。总之,所有课程只要潜心挖掘和研究总能有所发现和创新。但切忌生搬硬套,牵强附会,要结合教学内容和课程特点深研细导,做到潜移默化,水到渠成。其实教师爱岗敬业,言传身教的形象本身就是一具活着的德育实体。再则,德育与智育是灵与肉的关系,二者之间自始至终都是两条相交的曲线,是相互依存,也是相互作用的。

作者:刘兴录 单位: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果园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