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学德育的实践思考

时间:2022-03-04 03:04:23

导语:农村中学德育的实践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农村中学德育的实践思考

中学阶段是学生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中学德育对学生全面成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笔者从事农村中学德育工作多年,本文就农村中学德育活动中的一些心得体会做一探讨。

一、课堂教学生活化、活动化

1.要创造性地处理教材。教材是教与学的主要依据。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提高解读教材、驾驭教材的能力,根据教学需要合理有效地选择和使用教材。新教材每一框内容设计的活动和问题很多,很容易触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体验、引导学生学习。对于教材中活动我们要精选巧用,选准切入点,灵活处理这些活动,切忌“照本宣科”,真正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农村学生有着更多的生活实践体验,要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处理教材及教学素材。2.采用探究体验式教学方法。品德教育主要不在于对道德知识的死记硬背,而在于体验和实践,社会规范也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才能内化。离开了学生真实的体验,仅仅停留在书本上和课堂上的道德知识“纸上得来终觉浅”。要结合学生的直接经验,扩展学生校园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来丰富和提升学生个体的认识,把生活中的教育资源与书本知识融会贯通,从而发挥现实生活世界直接经验对学生身心发展的积极和独特的作用。3.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活动化教学就是为了更加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把活动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给学生足够的活动时间和机会,由学生自己去体验、思索、探讨,将舞台还给学生;当学生学习活动的对话者、合作者、促进者。教师的主导地位并没有削弱,反而更重要。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会因为教师对教学活动的精心选择、对学生疑惑的指导,获得成功的激励和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4.加强师德修养,发挥教师的精神领袖和道德楷模作用。中学生思想认知规律决定了他们的模仿能力很强,在这个时期,教师的一言一行犹如迷雾中一盏明亮的灯塔,点亮和指引着学生的思想航程。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才能为学生树立一个仿效的榜样。也只有当教师真正成为充满人格魅力的“人师”,才能在学生中树立威信,才具有吸引力和感召力,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和爱戴。在德育过程中,既需要知识性的教育,也需要心与心的沟通,更需要情感与情感之间的交流。着名的教育家赞科夫曾说过:“学生对教师给予他们的好感,反应是很灵敏的,他们是会用爱来报答教师的爱的。”作为教师,只有尊重学生、理解学生、爱护学生,才能同学生建立起融洽的师生关系。

二、养成教育协同化、社会化

1.学校应充分整合德育资源,形成全员育人机制。德育资源除了学校的软硬设施外,还包括德育队伍。德育队伍不仅包括学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班主任、德育课教师,还包括其他任课教师、后勤服务人员等。学校应有统一的德育部署,建立全员育人机制,及时纠正学生的不良课堂行为和生活习惯,促进学生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2.优化家庭环境,充分发挥家庭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家庭是人出生后的第一所学校,是最先对人实施教育和影响的地方,是个人成长的摇篮。家庭环境的熏陶,不仅影响学生的个性发展,而且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和确立,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人的一生健康成长都有影响。家长应注重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养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培养高尚的情操,坚强刚毅的意志品质,兴趣广泛、性格开朗、心胸开阔。给子女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氛围。学校可以通过建立家长学校或家长委员会、召开家长会、定期家访、建立家校联系卡等方式,与学生家庭保持紧密联系,引导家长积极营建健康、向上、民主、平等的家庭环境。家庭教育还必须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网络教育紧密结合起来,相互协助、相互补充,共同承担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重任。“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农村中学生在家里更多的参与家庭劳作或做家务,这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生活体验,要趁机从思想上积极评价、鼓励引导、延伸教育。3.以各种实践活动为载体,进行德育渗透。一个人思想道德品质的养成依赖于长期的所有的实践活动。作为教师的校园教育应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教育、引导学生体验自强、奋斗、团结、协作、诚实、尊重、文明等精神品质;作为家长应从孩子日常生活、学习中的大小事做起,持之以恒地示范、教导学生养成勤劳、刻苦、节约、礼貌、孝悌等思想观念。农村学校教学条件落后,农村学生生活学习条件艰苦,只要合理加以利用,这正可以成为培养学生上述思想品质的活教材。

作者:王国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