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德育管理与心理服务关联性分析
时间:2022-01-05 03:28:21
导语:中学德育管理与心理服务关联性分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1.相关概念的内涵
理清德育管理与心理服务各自的概念,有助于进一步的分析和研究。
(1)德育管理是指学校根据一定的德育目标,通过决策、计划、组织、指导和控制,有效地利用各种德育要素,为提高德育实效实现培养人的学校管理活动。
(2)心理服务是指应用心理测量、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和其他心理学知识,解决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和教育工作者面对的心理问题,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服务。
2.德育管理与心理服务的内在联系
德育管理与心理服务既有区别,又有相通之处。
(1)德育管理与心理服务的内容是相通的。二者都强调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正确的学习态度,自信乐观、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以及乐于助人、团结进取的道德品格;同时,德育管理和心理服务目标都是为人的潜能的充分发挥和全面发展服务。
(2)从教师素质结构来看,我国目前从事心理服务的教师大多数从德育管理方面进行,德育管理与心理服务难以截然分开。
(3)从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来看,二者也有渐趋融合之势。心理健康已成为学生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在学校德育管理中将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越来越多地关注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和身心潜能的开发,也会越来越多地运用心理学方法和手段去解决学生存在的各种问题。
3.中学心理服务与德育管理融合的相关影响
中学心理服务与德育管理融合是由我国国情决定的,符合我国中学教育发展状况的教育理论和实践活动。二者融合会对独立的德育管理和心理服务产生诸多影响。
(1)心理服务是德育管理有效实施的前提和基础。中学德育管理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学校有计划、有意识地向中学生传授参与政治过程的知识、价值和意识,培养中学生的政治觉悟和意识,促进其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而良好、健康的心理状态是有效实施德育管理的心理基础和前提,能够保持德育管理工作取得良好效果。所以,心理服务是德育管理有效实施的前提和基础。
(2)德育管理是心理服务的进一步扩展。对中学生进行心理服务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使其拥有更加健全的人格,给德育管理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如果在学校教育中只是一味强调心理服务,而不将其纳入德育管理工作的范畴,就会脱离学校办学的根本宗旨,起不到任何效果。因此,学校在进行心理服务的同时,应鼓励学生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将心理疏导同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机地统一起来,通过德育管理将心理服务上升到更高层次。
(3)心理服务深化了德育管理的内容。中学心理服务主要通过对中学生学习方面、心理方面的指导,使学生摆脱消极情绪的困扰,培养坚毅的性格和良好的心态。这些正是德育管理所要培养的良好品质。因此,对中学思想政治工作者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仅要学好德育管理的专业知识,还要掌握心理健康知识,以便及时地发现问题,运用心理学规律解决问题。
(4)心理服务有效地拓展了德育管理的渠道。中学心理服务的过程遵循和采纳了一系列德育管理的原则和规律,如说服原则和疏导原则等。心理服务主要在自由、平等、尊重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自省自悟,最大限度地激发其潜能从而完成自我实现。中学生确立远大的理想观念,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特别需要通过他们的自我教育来实现。因此,中学德育管理要积极借鉴心理服务的方法,说服学生进行自我教育。
二、实现中学德育管理与心理服务融合的有效途径
发挥中学生心理服务与德育管理的正面效应,实现中学心理服务与德育管理的科学融合是目前相关教育工作者正在积极探索的问题。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可从以下方面着手:
1.营造整体教育环境
首先,要充分重视心理服务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给予其“三个保证”,即领导保证、队伍保证和经费保证,把心理健康教育置于学校工作的基础地位;其次,要完善德育管理工作的组织机构,形成良性互动的校长统一领导机制;再次,可根据自身条件吸纳一定的心理咨询、心理教育等专业技术人员参与学校的德育管理工作,结合其专业知识在德育管理中融合心理服务,发挥专业技术优势。
2.设置交友网络
各中学应该结合已有的德育管理体系,科学设置心理服务工作网络,建立心理服务工作一、二级网络的合作机制。心理服务工作的一级网络为消极心理服务机构,如学校心理咨询室等;二级网络为各年级各班心理教师、班主任及任课教师。至于具体的合作机制,心理服务工作可以在工作理念和工作方法方面给德育管理工作一些借鉴和补充。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1)加强教师心理服务知识学习。进行心理服务首先应有一支素质较高、心理学理论基础较好的教师队伍,加强对这支队伍中现有德育管理教师、班主任教师的心理学知识培训,以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增强学生对困难的心理承受力和自我心理服务的能力;其次,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始终站在时代的高度,从改革开放、经济体制转型的时代大背景下把握学生的思想实际,不但要有扎实的科学知识功底,还要有敏锐的目光,采取恰当的方式方法,努力研究当代中学生认识事物的心理过程,从学生心理变化的规律入手,进行科学引导,纠正思想偏差,实现中学生内心信念的积极转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处理好心理服务教师、德育管理教师的角色冲突。心理服务与德育管理在工作原则、方法等方面存在差别,这些差别是德育管理教师和心理服务工作者在工作角色上产生的多重角色冲突,集中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价值判断要求的冲突;二是工作立足上的冲突,三是保密性要求的冲突。要打破思政工作的思维定势和行为模式,处理好以上冲突,实现较好的角色转换,就必须做到两个转变:一是要转变工作领域,即向生活领域回归;二是要转变工作观念,德育管理工作者必须转变观念,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在工作中采取疏导的方式处理问题,从而赢得学生的信任。
4.科学设置德育内容与心理服务课程
中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从心理学角度看,他们正处于青春期,也是心理发展的反抗期。他们的自我意识飞速发展,关心自己的人格特征,人际关系也有了根本的转变。此阶段应根据中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选择合适的德育内容,采取科学多样的活动形式,有的放矢地开展相关德育活动。
(1)开设心理服务课程。在中学开设专门的心理服务课程,能帮助学生了解心理科学知识,掌握一定的心理调节技术。各年级段应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心理服务的目标和内容,重在传授知识和心理调试方法,然后进行专门的心理训练,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学习和交往中的心理问题,并学会自己合理解决。
(2)加强心理服务与德育管理的学科渗透。课堂教学活动,是学生心理品质形成的基本途径,也是心理健康教学的基本途径。在开设心理健康辅导活动课的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学科心理服务。各科教师将心理服务的思想、内容、行为,以及德育管理中的世界观、价值观教育等全面渗透到具体教育教学中,才能把心理服务与德育管理融合真正落到实处。
(3)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开展主题活动是德育管理与心理服务的有效途径。良好的主题活动富有教育力和感染力的氛围,能使学生在活动中消除心理障碍,相互沟通,能使师生在互动中产生积极影响,还有利于教师在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此外,还应加强对个别学生的辅导,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开设心理咨询室、心理热线,设置知心信箱,由专职教师负责,对学生进行全方位辅导。当前,心理服务已被广泛应用于军事院校中,以提高官兵的综合素质。关于中学德育管理与心理服务融合的研究并不多,实践经验也不丰富,而德育管理与心理服务的有机融合对学校教育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作用。因此,各中学应从心理服务对德育管理的影响入手,探究德育管理与心理服务融合的正面效应工作方法,努力提高中学生心理教育水平,实现全面育人的德育目标。
作者:温秀梅 单位: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第三中学
- 上一篇:从社会信任危机爆发反思德育工作
- 下一篇:中学德育教学中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