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目标为本”的中学德育教育研究

时间:2022-09-15 11:44:31

导语:以“目标为本”的中学德育教育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以“目标为本”的中学德育教育研究

1“目标为本”的德育教育理论

“目标引领”或者“任务统筹”是当代德育教育的精髓。因为正是教育目标决定了教学活动、教学内容、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德育教育是一种目标导向的系列活动。当代德育教育理论家普遍认为,德育教育要解决的也是类似“旅行”的三个基本问题,即我们要到哪里去;我们怎样到那里去;我们是否到了那里。回答“要到哪里去”是一个确立目标的过程,“怎样到那里去”则是一个导向目标的过程,而“是否到了那里”却是一个评估目标的过程。因此,这三者就是目标为本德育教育的要素,用简单的互动反馈路线即可将其联系起来构成一个简洁明了、具有很强的扩展力的模式。

2目标为本德育教育方法

目标为本的德育教育管理的本质和核心是对人的目标为本,而不是简单的对事的目标为本。目标为本的德育教育管理主要是管理人的思想,而人的思想要靠教育、靠引导、靠规范、靠转化和调动。善于把握日常目标为本的德育教育管理工作的重心。工作是十分具体、繁杂、琐碎的,常常容易出现不分轻重缓急,胡子眉毛一把抓的现象。由此,许多学生深层次的思想问题和一些有价值的思想灵感反而被忽略或无暇顾及。根据我们学校的状况,笔者认为应着重把握以下工作:学校教育应该坚持德育为先、全员参与、过程渗透。实际上,对道德主体而言,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等德性成长是一个不断建构、不断完善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是一个需要穷其一生不断努力的过程。将学生的道德教育渗透进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之中,确立德育为先、齐抓共管的指导思想,营造良好的德育教育环境。教师必须始终自觉地把育人放在第一位。教师必须始终自觉地把育人放在第一位。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必然是一个把教书育人融为一体的教师,在教书的过程中,始终自觉地把育人放在第一位,善于抓住现实生活与学生心灵世界的契合点,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主体性教育的作用,提高学生自我调节道德行为的能力。在教育计划的制定和教育实施的过程中,试图将“诚实、尊重、爱心、良心、自信、责任、习惯”等内容渗透到每个教育环节,而每一个主题的实施,力求使学生产生“共鸣”,触动学生心灵,激发学生的道德行为内化为自觉的行动,以达到教育的目的。探索教育教学方法,增强教育教学实效。我们目前的教育教学还常停留在“我讲你听”、“我管你服”、“我说你做”的传统方法上面,往往实施强制性的灌输与命令,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忽视了思想道德教育的个性规律,不重视深层次思想情感的培育,偏离了青年人的生活世界,这样,教育教学很难产生“共鸣”效应,往往会导致事与愿违的结果。在日常教育管理中,我们将主要精力放在行为规范和校纪校规的教育上,通过学校、系部、班级层层要求,一管到底,这样就把学生置于一张无形的网中,只准守规矩,不能出“乱子”,使学生看起来规矩,实际上潜在的问题不少。注重抓外部行为,而忽视了深层次思想情感培养,使德育变成了单纯的行为训练,而不是学生人格的养成和灵魂的培育,必然导致学生的思想和言行不相一致。学生中经常发生这样或那样的违纪事件、教师中形形色色的不理解或埋怨也就不难理解了。用“年年相似的话”去征服“岁岁不同的人”很难取得实效,甚至会适得其反,导致学生的逆反心理;面对当今的学生,简单使用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是难以应对的。

3目标为本的中学德育教育要求

日常目德育教育管理中,德育教育教师是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的直接执行者,而学生们强调的是个性发展,追求自由,要理解要尊重,不愿受各种规章制度的约束。这样就和德育教育教师无形中形成了一种“对立”。德育教育教师为适应多重性,复合性的角色需要全面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业务能力和人文素养,成为在学生心目中有“魅力”的德育教育教师,在学生面前展现“包含高品德、高学识、强能力等要素在内的高尚的人格形象”并使这种形象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作用。德育教育教师要具备较高的政治思想素质。作为从事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德育教育教师,其首要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因此,较高的政治思想素质是做好德育教育教师的前提。德育教育教师要深入理解和掌握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备较高的理论和政策水平。同时,德育教育教师应密切关注和全面了解国际、国内时事政治,善于抓住国内外的热点、焦点问题,因势利导,用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深入浅出地向学生讲述深刻的道理,提高他们区别不同性质的矛盾和识别是非界限的能力。

4结语

本文分析了在日常德育教育管理中德育教育教师的一些工作方法及自身应具备的素质,提出了目标为本的德育教育方法。笔者希望通过这些能够使日常目标为本的德育教育管理工作更有效果,最终能把学生培养成“生活上自理、学习上自学、行为上自律、决策上自立、品德上自修、评价上自省、心志上自控、情感上自强”,做到知行相统一、真正适应社会需要、综合素质高的现代人才。

作者:李同顺 单位:山东省昌乐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