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德育教育家国情怀培养策略
时间:2022-07-16 10:50:07
导语:小学德育教育家国情怀培养策略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渗透,在小学德育教育中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小学德育教育必须贯彻落实的政策方针,不仅有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在小学阶段为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奠定良好基础,还能为社会培养具备良好公民意识的未来接班人。基于此,应深入探究小学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阐述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意义,结合教学实际提出培养家国情怀的有效策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关键词:小学德育教育;家国情怀;培养策略
德育教育作为小学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但能提升学生思想政治水平和道德素养,还能积极响应我国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主要教学理念,将德育教育与素质教育进行融合应用,为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的培养提供基本保障。针对于此,小学德育教师必须对学生家国情怀培养的重要意义有正确认知,充分发挥自身引导者角色有意识地对学生渗透家国情怀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家国情怀意识,促使学生发自内心地产生爱国情怀。
一、小学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德育教育方式过于单一
在小学德育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其时常被思想政治教育所取代,无形中对德育教育造成一定的局限性,整体教学方式过于单一,同时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带来十分不利的影响。与此同时,在小学德育教育工作中,对家国情怀的宣传力度也存在不足,未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家国意识以及民族思想,从而导致学生对中华传统、现在以及未来的发展历程认知不足。因此,小学德育教师必须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强化学生家国情怀,培养学生爱国意识,推动小学生朝着健全人格方向健康成长,同时充分利用自身引导者作用培养学生家国情怀,促使学生对民族产生强烈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二)忽视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
我国中华传统文化经时展变革,早已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培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在开展小学德育教育工作时,部分教师忽视对学生实施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导致学生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与认知仅停留在表面层次,未真正深入探究其实质性价值和内涵,同时大部分小学生面对我国古典诗词、工艺技术、民族风俗、文学思想等传统文化缺乏继承与弘扬意识,培养学生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家国情怀意识已迫在眉睫。
(三)对国家实事重视度不足
在当前小学德育教育工作中,部分教师过度重视为学生讲解教材基本知识,未培养学生理论知识联系生活实际的能力,对社会性热点新闻以及国家实事重视度严重不足,从而导致学生对国家大事的了解停留在课堂以外的表面层次,无形中限制了小学生的视野和眼界。基于此,小学德育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到家与国之间密不可分的关联,培养学生个体与国家命运共生互通的家国意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引用具有鲜明特征的社会性舆论新闻,丰富学生的德育知识层面。
二、小学德育教育中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意义
在小学德育教育中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方面,家国情怀不但是我国精神文明的核心基础,还是加强民族凝聚力的重要保障。在开展德育教育工作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带领学生传承与弘扬我国精神文明,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民族凝聚力,同时顺应时展趋势不断丰富家国情怀的内涵。另一方面,作为社会主义接班人与建设者,学生的成长与党和国家间的关系紧密相联又相辅相成,自身承担着国家未来建设的职责与义务,只有实现家国一体化才能推动我国长远发展,最大限度地提升硬实力与软实力。其次,家国情怀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支柱,对中华文化的弘扬有着关键性影响。小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在小学阶段培养其具备良好的家国情怀有助于为祖国发展提供基本保障,促使小学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贡献自身力量。基于此,小学德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未来国家建设,将家国情怀意识渗透入教学环节中,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德育知识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背景下,中国传统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人们更注重个体的利益,而对集体的利益和国家的利益并不关心,这样也就使得社会集体发展受到阻碍。在开展小学德育教育中,通过融入家国情怀教育,能够使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爱国主义观念,让学生明确“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精忠报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从而形成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使爱国主义教育得到有效延续,养成良好的国家认同感。爱国是每一位社会公民都必须具备的基本道德,也是应履行的义务。在现代社会中,学生必须要正确把握公民与国家的关系,自觉维护国家安全和繁荣,在校园内通过弘扬家国情怀,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文化归属感,增强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正确认知,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促使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对小学生进行家国情怀的培育,也能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认同感。在小学德育教育中,由于德育内容偏失、目标偏失、理念偏失,这也使得家国情怀教育存在脱节的问题。在学校开展德育教育中,因为爱国主义教育,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发生明显的脱节,对传统文化,尤其是近代历史知识,倾向于单向灌输,对微观层面的日常行为规范没有进行正确引导,这也造成学生对知识的认知存在明显的脱节情况,而更倾向于西方国家所标榜的民主自由,没有全面理解。西方资本主义的虚伪性,这样也就导致对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过度贬低,在德育教育开展中,由于非常注重对学生行为规范的引导,而忽视学生情感的共鸣,这样也就使得德育教育与学生实际需求相脱节,严重影响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而且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时,也主要以爱国知识传输为主,学生缺乏实践机会,忽视学生的情感体验,这些问题都导致学生的家国情怀培养效果不强。在道德理念教育中,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相脱节,很多家长不重视对学生的培养工作,使得学校教育无法得到合理延续。很多家长更关注对学生的物质培养,这样也使得学生存在明显的功利心理。导致学校德育教育正向效果,受到阻碍。而爱国主义教育作为德育教育的重中之重,只有在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环境下实践,才能够真正提高教学的整体质量与水平。为此,在开展家国情怀教育中,教师必须要正确认识家国情怀的重要性,围绕民族精神进行开放式、融合式的教育训练,立足全球化背景,让学生正确把握热爱祖国与热爱世界的关系,促使学生的情感认知得到升华,让学生形成理性开放自觉的爱国情操,不仅能够有效弘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而且也能够促进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家国情怀教育体系中,更应该围绕着民族精神。使学生正确处理国内与国际,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深入了解传统的京剧、书法等国粹,使学生运用现代科技,对传统文化进行创新。在学校德育教学中,还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使教师深刻认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教学重点,并且在课内外进行有效落实。在教学方法改进时,要采取体验式、感悟式的教学手段,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操。家国情怀是一种深层次的情感归宿,必须由个体自由主动建构,所以教育必须实现双向互动,充分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在课堂教学中要深入挖掘生活中的具体案例,让学生明确什么是真正的爱国,什么是虚假的爱国,通过集体利益、国家利益之间的取舍,让学生进行正确的道德判断。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步入发育成熟的重要阶段,在德育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能够使学生的爱国意识逐渐形成与加深,对学生的成长和国家的未来都有重要的意义。
三、小学德育教育中家国情怀的培养策略
(一)强化学生家国情怀教育的深度与广度
开展小学德育教育工作时应不断强化学生家国情怀教育的深度与广度,具体可从以下三方面着手展开研究:首先,注重为学生讲解家国情怀相关理论知识,不局限于德育教材原有知识点,而是围绕着教学内容为学生延展课外德育知识,帮助学生构建更完善的德育知识体系,有意识地将符合学生实际认知能力的社会新闻引进课堂,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舆论新闻,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其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小学校园应举办多元化德育实践活动,主要可以包括文学经典诵读活动、中华传统文化弘扬活动等,积极推行校园文化建设,为学生营造浓厚的经典诵读氛围,促使学生在良好氛围下不断提升自身文学素养。通过这种方式既有助于推广家国情怀的优秀中华传统文化,还能满足时展需求,真正丰富家国情怀内涵的深度。最后,实现校园、家庭以及社会一体化家国情怀教育,不但应充分利用小学德育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还需要学生家庭以及社会各界相互配合,共同为学生打造良好的德育环境。
(二)创新家国情怀教育模式
小学德育教师应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与深化家国情怀教育模式,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首先,加强学生心理素质,高度重视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小学德育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不但应时刻谨记平等交流原则,与学生站在同等地位进行沟通互动,以温和、包容的态度面对学生,避免出现语言暴力伤害学生心理等不良现象,还应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性,从学生心理健康实践教育、心理健康知识传授教育以及心理健康预警三方面着手,全方位、多角度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状态,有效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例如,小学校园可以开设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健康机构等,定期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心理健康活动,实时检测学生心理状态,及时帮助学生发现自身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从整体上提高学生心理健康综合素质。通过这种方式不仅有助于学生时刻保持乐观向上的态度,提高学生面对挫折与失败的抗压能力,还能促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小学德育教师家国情怀的培养工作。其次,提升学生文明礼仪素养。实行家国情怀教育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促使学生具备规范的行为举止、言语谈吐能力。
(三)突出强调德育教师的表率作用
在某种程度上小学德育教师不但是学生基础理论知识的传授者,道德标杆的引导者,还是学生思想意识的启发者,同时在学生心理健康、情感表达以及理想信念等方面的培养均起到决定性作用。小学德育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应突出强调自身表率作用,以身作则为学生提供最优质的德育教育,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充分发挥自身影响力与号召力。基于此,小学德育教师必须不断优化与完善自身综合道德素质与学科素养,严格按照教师行为准则不断约束自我,为学生起到良好的榜样作用,在课堂教学或日常生活中为学生带来正面积极的影响,引导学生形成深厚的家国情怀,陶冶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四、结束语
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对推动小学德育教育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有利于促使学生在小学阶段就产生强烈的爱国之心,陶冶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未来社会对高素质综合人才的实际需求,培养小学生形成良好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在小学德育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强化学生家国情怀教育的深度与广度、创新家国情怀教育模式、突出强调德育教师的表率作用等培养策略,有效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与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张茂芹,周刘波.家国情怀的教育逻辑与实践进路[J].历史教学问题,2020(4)
[2]郝国珍,鲁平.浅谈小学德育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及其渗透[J].新课程(上),2018(3).
[3]陈红,张源媛.新时代小学教育中的爱国主义教育[J].文学教育(下),2020(3).
[4]魏小兵.小学阶段爱国主义教育的开展[J].西部素质教育,2020(1).
作者:张雪梅 单位:白银区第四小学
- 上一篇:政策性农业保险理赔水平政策研究
- 下一篇:小学班主任德育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