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学渗透德育研究
时间:2022-08-13 08:40:04
导语:小学音乐教学渗透德育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文章首先分析了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重要性,然后阐述了音乐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最后提出了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的路径,包括在游戏中渗透德育思想、通过学生合作渗透德育思想、通过多媒体渗透德育思想。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德育
英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洛克曾提出了“白板说”,他认为人最初的心灵像一块没有任何记号和任何观念的白板,一切观念和记号都来自后天的经验。而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世界的了解、认识还只是处于一种模糊的状态,道德观念还没有完全形成。因此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还要在道德观念上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
一、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重要性
《乐记》认为音乐教育具有道德教化的功能,可见音乐教育是实施德育的重要途径。《乐记》中提到“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其意是要想转移社会风气,改变民闻习俗,没有比音乐更好的了[1]。第一,在音乐教学中,教学曲目应选用反映学生精神面貌和健康生活的歌曲、适合学生歌唱的我国民族和部分外国优秀歌曲,以及具有地方特点和民族风格的创作歌曲,渗透德育内容,便于学生深刻理解歌曲的情绪,从而提升教学成效。第二,音乐是陶冶情操的课程,其明快的节奏、听音、视唱、发声、演奏等技能技巧的训练,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综合素质的基础要求,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合理渗透德育,从而有效达到素质教育的目标。
二、音乐教材中的德育因素
作为一名小学音乐教师,有义务在教学中渗透道德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现行音乐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素材,教师应抓住契机,在课堂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以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音乐》教材为例,该书蕴含了两个方面的德育因素。一是爱国主义精神,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这是品德教育永恒的主题。如一年级上册第3课的主题就是“祖国您好”,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的有利因素,有意识地渗透爱国主义教育。二是劳动因素,如一年级上册第五课的主题是“劳动”,其中有《劳动最光荣》《三个和尚》《大家来劳动》这些关于劳动的乐曲。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歌曲,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引导学生成为一个爱劳动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三、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的路径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把握好德育渗透的时机,选择合适的时间进行德育渗透,将德育渗透落到实处。同时,教师还应该注重教育形式的艺术性、灵活性、多样性。(一)在游戏中渗透德育思想。在游戏中学习,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还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善于动脑筋,根据课堂的需要创新游戏教学,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例如,在《你的名字叫什么》的歌曲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围成一个大大的圆圈,教师站在圈中间拿着小布娃娃做道具,对其中一位学生唱道:“你的名字叫什么?你的名字叫什么?”被问的学生唱道:“我叫xxx,我叫xxx”。教师又唱道:“你的名字真好听”。接着,被问的学生开始拿着小布娃娃,对旁边的同学进行提问。一轮下来,学生不仅能够记住旋律,还玩得开心。这时教师就可以总结并渗透同学之间应友爱、和睦相处的德育思想。(二)通过学生合作渗透德育思想。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精神。具体教学中,教师先根据学生特长进行分组,然后布置小组合作任务,任务形式包括学生的团体表演、集体创编等。小组成员分工完成合作任务,之后教师进行点评,提出改进建议。例如,在《洋娃娃和小熊跳舞》的歌曲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或者学生自己和其他同学组成小组。分完小组后,教师要给每个小组发放一些小型伴奏乐器,如沙锤、三角铁等,让学生讨论怎么为乐曲伴奏,丰富乐曲的表现力。在学生表演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抓住适当时机,引导他们感受团队协作的快乐,增强他们的集体主义精神。(三)通过多媒体渗透德育思想。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而多媒体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能够从多角度调动学生的情绪、注意力和兴趣。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多加研究,利用多媒体进行德育渗透。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中的图片、视频等进行直观演示,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也可以通过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营造教学氛围,进而渗透德育。例如,在《红旗颂》的乐曲教学中,教师首先通过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播放一些学生熟悉或学习过的爱国乐曲,营造爱国氛围,将学生带入乐曲的意境。在欣赏完乐曲之后,教师可以播放一些抗战的小视频,对学生进行一次情感的洗涤,引导学生明白幸福生活是来之不易的,再适时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四、结语
音乐教育与德育的相互结合,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还能提高他们的道德思想。作为音乐教师,要利用音乐的独特魅力,善于发现一切可以进行德育教学的因素,让学生在感受美的同时,能够感受到思想道德的熏陶。
参考文献:
[1]郑方.乐记导读[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15.
作者:李晓青 单位:福建省厦门市民立第二小学
- 上一篇:高中英语教学德育论文
- 下一篇:初中班主任做好学生德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