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德育途径与方法探究

时间:2022-01-02 03:32:07

导语:小学德育途径与方法探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小学德育途径与方法探究

本区域小学德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研究笸“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没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思想修养,即使有丰富的知识、高深的学问,也难成大器。查尔斯•里德大致说过:播下的思想将体现在行为中,不知不觉中会形成习惯。久而久之,这种习惯会转化成为一种品格,最终将会影响自身的命运。儿童的道德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扎实的儿童道德意识启迪工作,将会对未来的道德教育起到事半功倍的成效。正如诗人苏舜钦在《题花山寺壁》里写:“寺里山因花得名,繁英不见草纵横。栽培剪伐须勤力,花易凋零草易生。”在纷繁复杂的当下,儿童品德是最值得去精心呵护的东西,就好比山寺的花装点山寺,又需要花匠勤于修剪、拔除杂草,才能保证花不凋谢,草不生。一个优化的校园环境总是以特有的象征符号,向人们潜在或公开地灌输某种思想规范和价值标准。“孟子生有淑质,幼被慈母三迁之教。”孟轲的母亲为选择良好的环境,三次迁居。

可见环境文化这种教育力量能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它虽然在某时某刻不一定让人直接、完整地捕捉到,但确实无时不有、无处不在。使人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中,就有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感染、吸引和改造孩子。校园环境的这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德育教育功能是潜移默化的。比如,兰州市七里河区七里河小学形成了“给教师职业幸福、给学生幸福童年”的特色文化,以“心之向往的幸福家园”为愿景感染着每一个孩子。富有艺术气息的“幸福长廊”、“幸福之路”,展现着传统文化与智慧;各具特色的楼层文化,每一楼层以不同色彩和主题引领;“梅兰竹菊”的墙绘、独具匠心的“井盖”文化、学生参与设计的校徽、吉祥物……这一切都形成了共同的价值追求。对以“传道、授业、解惑”为使命的学校来说,德育课不仅是一门重要的文化基础课程,同时也是学校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只有抛弃了传统的“说教式”育人方式,设计多元德育课程,把各类特色活动引入德育过程,让学生在参与体验的过程中有所感、有所思、有所悟,分享内心的感受,提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便可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形成一生受用的习惯。比如,兰州市七里河区七里河小学设计开发的“七彩课程”,从“善学、健康、博艺、悦读、笃行、尚礼、创新”七个维度全面关注和提升学生的思想品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唤醒生命的主体意识。通过“心理健康特色月”“幸福小天使”“心语使者”“心语小屋”等特色个体辅导和团辅,建立有效沟通体系,培养良好的沟通方式,排解学生的不良情绪,预防矛盾与冲突,避免了学生不良心理问题的产生,形成积极心理调适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同时开发了多个文体社团,结合“弘扬国粹、传承文明”戏曲欣赏活动、“高雅艺术进校园“等艺术活动,渗透思想教育,加强了对学生审美情趣、健康体魄、意志品质以及生活方式的培养。

思想品德是一个社会的问题,同时又是一个实践性的问题,学生的道德观念、道德行为和道德品质,只能在社会实际活动中才能表现出来,并且在实践活动中受到检验。只有同社会实践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发挥育人功能。而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能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锻炼学生坚强的意志,使之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真正做到言行一致。比如,兰州市七里河区七里河小学继承并发展经典礼仪,针对一年级以破蒙启智为切入口实施“开笔礼”,三年级的以“感恩教育”为切入口实施“成童礼”,六年级以理想教育为切入口实施“状元礼”。并围绕传统节日,开展“诗情画意中国节”系列活动,按照“学生主体、全员参与、以校为主、辐射家庭”的工作思路开展“好书漂流”“好书大家读”“亲子共读”“手抄报”“读后感”等丰富的读书形式。

同时,在网络平台上直播全校诗词大赛,寒暑假安排“晒三名”趣味作业,通过接触名人、名画、名曲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并开展“我阅读世界的足迹”研学活动,运用新媒体呈现美文,展示学生对阅读和生活的感知与记录,记录旅行的精彩,感受生活,积淀生命的历程。这些都为学生思想道德的培养,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作者:李倩 单位:兰州市七里河区七里河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