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德育教育做好心理辅导工作
时间:2022-11-19 09:06:20
导语:小学德育教育做好心理辅导工作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德育教育是小学教育过程中的重点内容,良好的德育教育质量对于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从当前的小学德育教育实际情况来看,其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难以解决,这些问题也是影响小学德育教育质量的主要障碍。心理辅导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德育教育方式,如果能将其较好地应用到德育教育实践中,将大大提升小学德育教育的整体质量。
关键词:小学;德育教育;心理辅导;有效策略
在小学教育实践中,德育教育是应该予以重点关注的内容,良好的德育教育对于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但是从当前的小学德育教育实践情况来看,其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是提升德育工作质量的关键。心理辅导工作是德育教育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如果能在小学德育教育过程中做好心理辅导工作,将对提升德育教育质量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因此在当前的教育形势下,深入分析做好心理辅导工作的有效策略,对于促进小学德育教育质量提升具有十分积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做好心理辅导工作对于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1.1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德育教育质量
在小学德育教育过程中,老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参与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德育教育的实际作用,引导学生主动的学习和探索新知识,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老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但是在传统的德育教育模式之下,由于老师的讲解占据课堂的绝大部分时间,学生普遍缺乏学习信心,对老师的依赖程度比较高,学习过程中也没有独立思考的时间,一直处于较为被动的地位,即使有自己的想法,也不敢直接说出来,长此以往,将严重影响教学质量。在小学德育教育过程中做好心理辅导工作,可以改变这种低效率的教学形式,有效挖掘学生自身潜力,激发出学生对于德育知识的探索欲望,使学生逐渐树立起良好的主体性意识,从而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消除对新知识的恐惧心理,建立自信心,不断提升综合素质。
1.2符合教育发展趋势的整体要求
在当前的教育发展趋势下,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给传统教学形式带来了全新的发展契机,素质教育观念逐渐深入人心,这是教育形式发展的主流趋势,也是基本要求,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进行教学形式的创新和变革已经势在必行。在小学德育教育过程中,传统教学形式逐渐暴露出了较多的不和谐因素,应试教育观念影响严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难实现自主学习,思维能力也受到了较大的局限,这显然不符合当前教育的主流趋势。在小学德育教育过程中做好心理辅导工作,突出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能够让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突破能力提升的瓶颈,逐渐形成自己的独立思维能力,符合当前教育发展的整体要求。
2当前小学德育教育在心理辅导工作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心理辅导工作过程中缺少明确的目标,辅导较为随意
由于教师的自身素质存在差异,心理辅导工作方式也有很大的差别,因此在工作过程中也会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但是不管采取哪种心理辅导工作方式,其主要的目标都是相同的,工作手段也都是为了提升小学德育教育质量服务。所以在小学德育教育工作过程中,老师在进行心理辅导工作的过程中,应该有较为明确的工作目标,这样在进行工作形式设计和规划的过程中才会更加具有针对性和指向性,为德育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奠定良好基础。但是在当前的小学德育教育过程中,部分老师存在缺乏明确工作目标的情况,德育工作过程也较为随意,缺少科学合理的工作规划。一些老师以德育教育大纲为指导,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心理辅导工作优化设计,从而导致实际工作与教育目标相互偏离,影响了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的整体质量。
2.2心理辅导工作方法的应用过于形式化,缺乏实质性意义
新一轮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也取得了一定的初步成效,随着课程改革的进行,一些较为新颖的教学方式也逐渐涌现出来,这些教学方式中有很多都是非常有效的,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工作形式和教育观念,大大提升了教学的整体质量。但是在此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由于一些小学教师的固有教学观念影响,对这些全新教学形式的接受程度较低,理解上也存在一定的偏差,因此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这些教师又受课程改革趋势的影响,追求心理辅导工作形式创新,仅仅进行形式上的应用,有些教师甚至过于追求教学形式而忽略了德育教育的最初目的,表面上看,老师较好地应用了新的心理辅导工作方法,但是实际上却并未发挥教学方法的预期作用,有时甚至因为追求教学形式而耗费了大量的德育教育时间,影响了德育工作的整体质量,这是得不偿失的。
2.3心理辅导工作过程缺少启发性,无法发挥德育教育的实际作用
在素质教育观念的影响下,当前的小学教育应该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主要教育目标,因此在小学德育教育过程中,老师应该时刻以这一教学目标为指引,合理规划课堂教学模式,进行科学的课时安排,不断创造机会启发和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提升综合素质,形成持续学习的基本能力。但是从当前的小学德育教育情况来看,这一教学目标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实施,老师在心理辅导工作过程中一直采用传统的形式,过于追求工作进度和学生考试成绩,不注重启发和引导学生,学生在这样的工作形式下,繁重的课业压力已经疲于应付,根本没有多余的精力进行主动思考和探索,更深层次的知识也很难挖掘,影响了心理辅导工作的整体质量。
3小学德育教育中做好心理辅导工作的有效对策
3.1注重心理辅导工作的系统性
在教学实践中,知识都是具有较强系统性的,因此在学习过程中也应该遵循系统性原则,以免割裂知识的整体性,造成理解障碍。在当前的网络发展时代背景下,碎片化的信息知识充斥着整个网络,受此影响,当前部分老师在小学德育教育过程中也实施碎片化教学,不注重知识的连贯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都是片面性的,缺乏体系性理解,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也不能及时想到有关知识,对学习效果造成了较大的不利影响。因此,为了有效提升小学德育教育过程中心理辅导工作的整体质量,发挥心理辅导的实际作用,应该注重辅导工作的系统性,并且在进行心理辅导的过程中进行合理规划,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德育知识体系,缕清知识的来龙去脉,以德育教育目标为主线,找出关键连接点,将心理辅导工作深入到小学德育教育的各个环节之中,把握心理辅导的系统性和整体性,有效提升小学德育教育质量。
3.2心理辅导工作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开展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并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根据自己既有的知识体系,不断丰富和完善新知识,构建知识框架,从而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这些都是学生应该主动完成的。但是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之下,学生的主动性并没有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在德育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完全被老师的讲解所取代,学生完全按照老师的思路进行学习,缺少主动思考的过程。同时,各种条条框框的约束也将学生限制在既有的空间之内,创造性和学习思维得不到有效发挥,影响了小学德育教育的整体质量。因此,老师在进行心理辅导工作的时候,应该充分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创新心理辅导工作形式,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思考,改变以往被动接受知识的弊端,使学生逐渐养成独立自主的学习习惯,增强学习信心,为综合素质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3.3发挥心理辅导工作的优势,有效提升小学德育教育质量
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教学方法的应用,其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相关知识,提升教学质量,简单的形式上的应用是无法达到预期目的的。因此在小学德育教育实践中,应该充分发挥心理辅导工作的优势作用,对此,首先应该注重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及时更新教师的传统教育观念,对心理辅导工作进行深刻认识,能够牢牢抓住心理辅导工作的实质,这是做好心理辅导工作的第一步,在之前的小学德育教育实践中,心理辅导工作之所以没能发挥应有作用,其主要原因就是教师的理解程度不够,仅仅进行形式上的应用,从而大大降低了应用效果。其次,老师应该将心理辅导工作与小学德育教育进行完美融合,由于学科性质不同,因此在运用心理辅导工作的过程中,应该深入研究德育教育的自身特点,然后与心理辅导工作进行个性化融合,不能一味地照搬其他学科的教学经验,这样才能实现提升德育教育质量,促进学生更好成长和发展的实际作用。
4结语
心理辅导工作是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老师在德育教育过程中,应该对心理辅导工作给予足够重视,不断创新和改进心理辅导工作形式,注重心理辅导工作的系统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有效提升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的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于大勇.小学德育教育如何做好心理辅导工作[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5(2):23-23.
[2]于大勇.小学德育教育如何做好心理辅导工作[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5(38):23.
[3]黄金双.浅析德育与心理辅导的对立统一性[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5(36):74.
[4]程显新.中等师范学校如何强化德育心理教育和辅导工作[J].职业,2016(20):50-51.
[5]梁剑伟.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施方案研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7(39):164.
[6]孙利芳,黄锐.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德育中的运用[J].教育观察(下半月),2016
作者:李田梅 单位:广东省湛江市遂溪县遂城镇第三小学
- 上一篇:广播电视台安全播出保障与实践
- 下一篇:如何加强有线电视网络传输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