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德育教育教学研究7篇
时间:2022-03-09 02:33:44
导语:小学德育教育教学研究7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第一篇:小学德育教学生活化研究
摘要:现代的小学生基本都是独生子女,他们享受着父母、爷爷奶奶等家人的独爱,这就使得他们一直是家庭的中心,这也就助长了他们过于自我、自私等不良品质的形成,导致小学教育的德育教育任务更加繁重。小学德育工作质量直接影响着小学生的性格生成。因此,小学必须要开展生活化的德育工作,切实改变小学生的个性问题,使他们成长更为健康。本文便对如何展开生活化的德育教育进行分析。
关键词:小学、德育、生活化、生活元素、实践活动、社会时事
国务院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已成为我国公民生活当前和今后相当一段时期内的重要工作,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在现代社会中,育人比教书更为重要。然而,现在的小学德育工作脱离了小学生的实际生活,过于宣扬为人民服务、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等高尚情操,使得小学生对德育教育不感兴趣。在这种情况下,小学德育工作效率十分低下。为了真正让德育发挥作用,我们必须要“知行结合”,开展生活化的德育教育,使小学生真正受到德育教育,成长为有道德、有文化、有素质、有礼貌的大好青年。下面,笔者从加入生活中的德育元素、展开实践性的德育活动、紧密结合社会时事三个方面,讨论生活化的小学德育教学研究。
1加入生活中的德育元素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也是德育教育的直接受教者,只有能够真正引起学生注意的德育内容,才能够真正发挥他们的能动性,从而自觉陶冶自己的心灵。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即教育”,开展生活化的德育工作,自然就要从小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在德育教育中加入与小学生实际生活紧密相连的元素,便可以让小学生认识到哪些做法是对的、哪些做法是错的,从而自觉改正自己的不良习惯,切实发挥德育的教育意义。有一次,我无意中听到班里有个同学再跟家长打电话,语气十分差,对着自己的家长说:“我都跟你说了中午不回去吃饭了,我要跟我同学一起吃,你好烦。”看到这个现象,我意识到现在很多学生对待自己的父母漠不关心,还经常觉得自己的父母唠叨,感受不到唠叨背后的关爱。于是,我利用这个机会,展开了一次“感恩父母”的德育主题活动。在这个活动开始之前,我利用多媒体,播放了2013年全国电视公益广告中一个关爱父母的公益广告。很多学生看到这个视频之后,都感受到了父母对孩子的爱,并且意识到随着自己越来越大,父母就会越来越老,尤其是在孩子成家立业之后,维系父母与孩子联系的几乎只剩下一部电话。在视频播放完毕之后,我让学生们谈一谈他们与父母之间的故事。很多学生都被这个视频触动,反思了自己对父母的态度。很多学生都表示,他们会学着关心父母,跟自己的父母说说心里话,帮父母分担家务等。
2展开实践性的德育活动
小学生正处于探索社会、探索自然的成长阶段,他们更加喜欢通过亲自动手与探究得到某个知识,而非老师与家长告诉自己应该怎么做。而“德育课堂,究其根本是一个引导儿童去探寻生活意义的课堂”,因此,教师应该设计一些具有实践性的德育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生活,发展个性。在展开德育教育的工作过程中,我经常与同学的家长联系,让他们带着学生参与一些实践体验活动,比如家长可以带着孩子们到动物园、植物园玩耍,让学生们树立保护动植物的意识;家长还可以带着学生到福利院、养老院等公益单位参加志愿者的活动,让学生们接受尊老爱幼、关爱同伴的德育教育;再者,家长也可以带领学生到当地的博物馆等地,让学生了解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了解各地地域文化,从而树立热爱家乡的意识等。
3紧密结合社会时事
“德育来源于生活”,时代的不断变化使得人们的生活也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要想展开与时俱进的德育工作,就必须要紧密结合社会时事,以现代社会中的热点问题来引导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现代的信息技术十分发达,几乎家家户户都配有电脑与网络,小学生接触社会信息的速度很快,他们对这些热点问题都有着自己的看法,这就为教师结合社会时事展开德育教育提供了可能性。现在的天气污染十分严重,尤其是冬天北方的雾霾,成为每年冬天人们热议的话题。于是,我利用这个机会,让学生们查找一些关于雾霾的资料,总结产生雾霾的原因、雾霾的危害以及改善雾霾的措施。学生们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会了解现代工业、汽车等发展对于环境的破坏之处,从而自觉接受保护环境、防止污染的环保教育。总而言之,展开德育主要是为了陶冶小学生的情操,使其形成健全的人格。因此,教师必须要结合生活中的各个元素,结合家长与学校,展开实践性的德育活动,或者是通过当下引起人们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使小学生接受真实、及时的德育教育,由此提高小学德育工作的时效性,真正实现“教书育人”的教育目标,促进小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作者:魏永芳 单位: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水泉镇棠棣峪小学
参考文献:
[1]翟海燕.小学德育“知行分离”现象调查与研究[D].信阳:信阳师范学院,2015.
[2]胡荞丽.小学德育生活化教学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3
第二篇:文化育人视域下小学德育发展研究
摘要:德育教育可以说是教学发展中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做好德育教育工作,不仅有助于小学生的健康发展,对于学校的发展也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笔者认为,在发展小学德育教育的时候,应当从低年级的小学生身上入手,从多方面入手,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德育观。
关键词:小学德育;文化育人;德育观
新课改环境下,小学德育工作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发展小学德育,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小学德育发展的根本目的。但是在德育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如教师在教学中没有意识到德育教育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在平时的校园生活中,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德育观等。下面笔者将根据自己的一些教学经验,分析小学德育发展的现状,已经从文化育人视域,如何促进小学德育发展。
1小学德育发展存在的问题
1.1教师没有认识到德育发展的重要性:当前,虽然德育教育相比于过于而言,更加受教师重视了,但是在教学发展的过程中,许多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还是抱有一些陈腐的教学观念,如,依然习惯以学生的成绩,简单的对学生进行评价,在许多教师看来,德育教育就是思想品德课教师的职责所在,与其他学科的教学联系不大,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也不太注重对学生德育观的培养。如在语文课本中的《探母》、《狐狸与乌鸦》、《孔繁森》等课文,对于小学生的德育培养就有着极为重要的辅导作用,然而,教师却很少注意到二者之间的联系。
1.2德育教育流于表面,形式化:如上文所述,在教学中许多教师不太注重对学生的德育观培养,教师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势必会影响到学生,使学生也无法认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在参与一些德育实践活动的时候,学生的态度也不太端正,很多班级没有认真的对待德育活动,导致活动结束之后,对于学生的教育意义也不明显,在不知不觉间德育教育就沦为了一项面子工程,过于形式化。
2文化育人视域的小学德育发展策略
2.1转变教师观念,学校要完善德育硬件设施:学生在学校里学习,学校可以说是发展德育的主要场所,要想帮助小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德育观,首先就必须要从学校方面入手。在学校里将德育工作纳入到教师考核的范围中,促使教师明确认识德育教学的重要性,积极的转念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做好德育教育工作。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当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用实际行动向学生证明德育的重要性。此外,笔者认为要发展好小学德育,还需要完善校园德育硬件设施,创设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比如说,在学校里设置文化长廊,将一些具有高尚品德的人物故事,放置在文化长廊上,供学生欣赏;还可以在教室里张贴一些名言警句,让学生的学习。通过这样的一些方式使学生能够生活在一个德育氛围浓厚的校园里,在不知不觉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德育观,促进小学生健康发展。
2.2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共同努力促进学生发展: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发展小学德育的时候,学校的作用不容忽视,但是家长对学生的影响也十分明显。小学生低年级的学生刚刚进入小学不久,有的学生可能还没有完全的适应小学生活,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十分的依赖父母,而父母和孩子之间特殊的血缘关系,往往会使得他们对孩子的影响更为深刻。因此,在发展小学德育的时候,也需要加强与父母的联系,要让父母意识到自己一个不经意的动作,可能都会对孩子造成不小的影响,在平时的生活中以身作则,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给孩子树立榜样。比如说,在教育孩子要诚实做人的时候,父母自己首先要给学生树立榜样,像古代的成语故事“曾子杀猪”里所说的那样,父母的言行得当,对于孩子的影响是其他任何人都无法替代的。
2.3通过德育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德育观:小学时期是帮助学生建立正确德育观的关键时期,小学生在刚刚入学的时候,犹如一张张洁白无瑕的白纸,他们的生活经验少,生活中充满了善意,在这个时期,教师如果能够通过正确的德育教育,在学生的心中种下“德育”的种子,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树立都将有极为重要的影响。但是,笔者认为在发展小学德育教育的时候,如果光靠纸上谈兵是远远不够的,低年级的小学生年龄小,理解能力差,以形象思维为主,如果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过于理论知识教育,学生可能很快就会对教师的教学失去兴趣。所以,笔者认为在发展小学德育的时候,还需要通过多种德育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受德育教育。比如说,教师可以在雷锋日开展“我要做小雷锋”的活动,安排学生去敬老院,探望老爷爷、老奶奶,为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再比如,教师还可以在母亲节或者是父亲节这一天,让学生想一想自己该如何回报父母对自己的关爱,该有哪些行动。通过这样的一些德育实践活动,学生参与到其中,对德育的认识也更为深刻,有助于学生正确德育观的构建。总之,德育是一个极为宽泛的词语,帮助学生树立健全的德育观,促进小学生的健康发展,也并非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必须要有耐心,持之以恒。同时还要学会灵活的使用教育方法,联合家长和社会的力量,共同努力,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德育观,只有真正的将德育观渗透到学生心里了,学生才能真正的认识到德育的重要性,更好的促进自身发展。
作者:李静文 单位: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樊川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1]任红梅.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湖南省澧县实验小学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走笔[J].教师2016年07期.
[2]李赐平,杨小玲.文化育人视野下小学德育的困境与策略[J].现代教育科学2014年02期.
[3]耿红华.让学校文化吐露芬芳[J].中国教育学刊2011年S2期.
第三篇:新媒体环境下小学德育新模式研究
摘要:21世纪是网络的时代,随着新媒体的兴起,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其也进行了广泛的应用。在本文中,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对新媒体环境下小学德育的新模式进行了分析和探究,希望对小学德育的发展能够有所帮助。
关键词:新媒体;小学德育;新模式
目前,不管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还是在我们的学习中,都随处可见新媒体的应用。我们的生活因为网络的存在而变得多姿多彩,不过随之而来的还有很多不健康的思想和错误信息的存在,小学生因为年龄比较小,而且也没有什么阅历可言,所以对这类信息的辨别能力是有限的。这就为新媒体环境下的小学德育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根据小学生的爱好和特点进行德育方式的选择,并不断地进行探索和创新。
一、新媒体环境下小学德育工作需要面对的挑战
针对小学生的德育工作,在新媒体环境的背景下,存在着更多的挑战需要去面对。德育任务随着社会的进步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网络上的一些信息是非常有利的,但是也不能排除有一些不利的信息存在,这些信息给德育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在小学生的德育工作中,主流思想怎样才可以居于主导地位是我们身为教师必须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一)网络信息具有复杂性,而且存在着不良言论
人们的物质生活及精神生活都因为网络信息的出现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不过在网络上存在着大量的复杂信息,有很多的谣言、八卦之类的,更为严重的是还存在着一些蛊惑人心的言论,因此,小学生辨别信息好坏的能力是必须要提高的,这也是教师进行德育工作的一个严峻挑战。
(二)很多不安全因素因为网络的出现而不断增多
信息量在网络上是非常多的,具有很强的新异性,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可以将通过网络将多媒体充分的利用起来,作为家长,有大一部分的人认为孩子的上网时间是可以有效的进行控制的,这也是孩子喜欢网络的一个原因。而德育教育工作针对上述情况的存在,既是一次机遇,也是一次挑战。不过现阶段还是有大量的不利因素存在于网络之中的,例如一些较为色情、低俗的文化,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德育水平,而且还影响了学生的成长健康。
(三)小学德育通过多媒体环境获得了更多地方式
小学生的很多感官在接收多媒体信息的时候,都会被不同程度的刺激,当然,这也在一定的程度上方便了学生对外部信息的获取,教师也可以将网络方式应用到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在进行德育学习的时候可以将网络交流充分的利用起来。不过德育也正是受到了这个原因的影响,又很多的挑战和问题需要去面对。在小学的德育工作中,怎样做才能够让互联网更好的为其服务;怎样子才可以避免学生对网络的过度沉迷;在小学德育的工作中,这些问题是必须要去面对的。
二、在新媒体环境下小学德育的新模式
小学的德育模式在新媒体的环境下必然会发生很多的新变化,教师在选择和创新德育方式的时候,必须要以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特点为依据,尽可能的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
(一)构建德育网站,为德育教育提供一个平台
整合资源及构建德育网站工作在创新小学德育模式中是极为重要的方面之一。想要创建网络化的小学德育,必须要以小学生的心理及其特点为依据,不断地整合、优化现有的网络内容,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重建。针对区域性和时效性进行比较,德育网站明显要比以前的媒体更具有优势。学校也可以专门的建立一个德育教学网站,在构建知识版块的时候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不仅可以激发出学生的兴趣,内容上也要通俗易懂,因为小学生的理解能力还是有限的。
(二)建立有特色的网页,以便德育工作更好的进行
班级文化使学校网络文化的基础变式,在网络德育中,班级文化所发挥出的作用也是无可替代的。每个班级在设置自己班级的特色栏目的时候,都应该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例如,可以将一些班级叙事的内容设置在自己的网页上,有利于进一步的拓展人际关系,也可以链接起其他班级和自己班级的网页,有利于扩展交友的范围,通过网页的建立,传统形式上的限制条件被有效的解决了,不同班级的学生交流起来也更方便了。
(三)开辟网上论坛,有利于学生对网络学习认识的加强
设立的班级论坛主要就是用来讨论班级内部的事物,其设立的依据则是班级内部的实际情况,可以有效的展示出学生自身的特长及整体班级的特色。针对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学校可以建立一个相关的论坛,在论坛上将一些声音、图片等资源提供给学生下载,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下载信息,提出一些个人的意见和建议,除此之外,在论坛上,学生们相互之间也可以自由的进行表达,交流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媒体的环境,对校学生德育工作来说既是一次机遇,也是一次挑战,对此,相关教师在选择教育模式的时候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将网络的有利一面充分发挥出来,进而不断地进行探究和创新,更好的促进小学德育工作的发展。
作者:宋丽敏 单位: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南顿小学
参考文献:
[1]沈建山,刘东.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小学德育创新机制研究[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9,(09):57-58.
[2]张秀玲.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小学德育[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0,(14):112.
[3]余作棒.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德育教学的创新策略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0,(30):169-170
第四篇:小学德育作业路径设计思考
摘要:学校德育方式单一,且家庭与社会难以协同推进,是德育实效性不高的重要原因。对此,教师要尝试设计“德育作业”,整合德育资源,创新德育实践载体,以促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德育过程中。同时,还要协调校内外力量,内化学生良好行为生活习惯。
关键词:德育作业;主体;开放
一、解困途径:德育作业或许可行
学生眼中的德育:老师给我们讲了很多道理,我们都懂,可是遇到问题时却不知怎么做?尤其是在家里和社会上,有些老师说不能做的事情(如闯红灯),很多大人却在做,让我们很困惑!教师眼中的德育:现今的学校德育工作任务非常繁重,健康教育、安全教育、禁毒防艾、公民教育、感恩爱国、传统文化……教师在德育与学科教学间寻找平衡点,如果不进行梳理整合,就会出现低效、单调、反复、随意等弊端,同时德育工作中还存在一种“5+2=0”的校内外合作欠缺问题。家长眼中的德育:德育很重要,学业更重要,德育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要加强。学校如果布置太多德育作业,会让我们也很有压力。尤其是孩子不能独立完成的任务,需要家长做,这会让形式大于内容,没能达到德育真正的目的。如上述与德育密切相关的对象所言,小学德育确实存在实效性低的问题。究其原因,除了德育任务重外,师生对德育目的的认识以及德育活动中内容多而杂、方法少而旧、针对性不强等也是低效的成因。对此,我们尝试用“德育作业”这个载体推进学校德育工作,试图用“德育作业”点燃德育活动的“活力小火苗”,让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参与德育过程,体会活动的真正意义,养成良好行为生活习惯。
二、设计原则: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
(一)针对主体:学生“德育作业”的设计应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角度设计作业的形式,从德育主题中挖掘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开展德育活动。另外,依据学生主体原则,应针对每个孩子不同的性格特征、能力水平、兴趣爱好,设计多元化的“德育作业”,让学生自由选择,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充分挖掘、开发学生潜在的多元智能。
(二)挖掘本质:实践实践出真知,在实践中学生能“身有体会”“心有所感”,仅用说教等方式不足以真正让学生明白德育的意义。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通过参观、访问、调查等形式真正让每个孩子都能参与到活动中,在活动中发挥其主动性、创造性,用实践来检验、提高孩子各方面的能力。
(三)体现优势:开放“德育作业”的设计和实践不仅仅局限于学校内部,学校还要加强与社区、家庭的沟通,打开教育的内容,创新教育的方式,在时间和空间上灵活应变。所以,我们把德育的阵地搬到社区、第二课堂活动基地、农村、田野,把活动的空间移动到互联网上,充分发挥社区、家庭的正面影响,形成校内外合力的良好德育网络。德育作业的设计和实践也要随着师生的需要,及时进行调整和深化,不断发展和优化。
(四)达成目的:实效学校布置的“德育作业”必须是可操作的,在内容和形式上是依据学生身心特点设计的,学生可以操作的。内容上要统筹安排,要“精”,要根据学生的年龄身心特点有序排列,不重复,不浪费时间;形式上不求“大”和“花”,让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活动和体验真正达到教育目的即可。
三、路径设计:整合德育资源,变革德育载体
(一)整合:让“德育作业”内容更丰富
多元化的德育作业,要能调动起学生各个感官的作用,突破单一的说教模式,摈弃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的德育内容,挖掘、协调散落在各个领域的德育资源。
1.结合学科教学开展。《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系列品德课程为德育作业提供了良好的认知实践基地,教材的编写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特点和需求。德育作业也可融合其他学科资源。找准契机,有效整合,会让学科教学与德育工作呈现双赢局面。
2.结合节假日活动开展。节假日是孩子进行实践活动的好时机,学校在布置德育作业时应充分挖掘节假日的人文内涵,寻找学生实践操作的落脚点。如春节,它是我国最盛大、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我布置了“寻找身边的传统文化”为主题的寻访活动。在寻访中孩子们学习了包饺子,给家里写对联,为亲朋好友送祝福,了解了关于“年”的传说,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锻炼。
3.结合校外资源开展。校园是学生生活的一部分,而家庭以及社区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因此,家庭资源和社会资源也应是德育资源中重要的一部分。现在的孩子不缺父母的关爱,但孩子跟父母之间的问题却不容忽视。如不懂沟通和交流,不会用行动去表达对父母的感恩和爱,对父母亲不理解,而部分家庭错误的教育观也让孩子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孤傲的性格。那么,如何让亲子之间更好地进行沟通和交流呢?我布置了“我当一天妈妈”“给父母洗脚”的实践作业,布置了“对父母说心里话”的书信作业,用不同的方式让孩子理解父母,感恩亲情,学会表达和交流。德育作业资源的整合利用,能最大程度地让学生在学校、家庭、社会各个环境都有实践的机会,在不同的时间段都有活动的机会,更全面地进行德育的渗透和内化。
(二)走变革之路:让德育作业形式更活泼德育作业的设计要先让学生有参与的兴趣,单一的说教形式、灌输的方法,脱离生活实际肯定不在受学生欢迎之列。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小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希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和表扬,希望能接受挑战,容易模仿别人,容易受成人的影响。所以,德育作业的设计,变革作业呈现及完成形式很重要。
1.作业可选择。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因家庭环境的差异、个性的差异,他们的发展各有不同,教师应使每个学生在自己的基础、不同起点上得到最优发展。而他们对于道德的认知、对事物的感悟、对价值的认同都有不同的观点和想法,因此,德育作业设计要考虑分层,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摘到属于自己的“果子”,获得成功的体验。
2.作业需合作。合作是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之一,合作学习不仅要完成德育任务,更重要的是在合作的过程中逐渐培养学生对集体、生活的认同感、归属感,而这些感受最终将会升华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同时也可以帮助德育中的“弱势群体”,从而达到德育互补的效果。这一切都是在合作过程中萌发并形成的。
3.作业多开放。如在布置“如何合理使用压岁钱”这个作业时,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完成的方式,自由决定作业呈现的方式。在汇报作业时,有的孩子通过学习家长每天记账的方式来安排压岁钱的使用,有的孩子制定了压岁钱分配表,合理支配,有效使用压岁钱,还有的以小组的形式将压岁钱集合在一起,为班级筹集绿化资金,自己购买绿色植物,与商家讨价还价,与家长一起购置班级流动图书架……
4.作业网上做。网络时代,“德育作业”也应适应时代需求,跟上社会发展节奏。除“网上祭英烈”等活动外,学校还应积极打造微信公众平台,利用微信平台宣传布置“德育作业”,利用平台对德育作业的开展进行讨论、研究,在平台上简洁、便捷地晒出“德育成果”,活动成效明显。
四、成效与结论:主题作业提升了德育实效性
(一)从学生发展看
1.学生的自主意识得到增强。在“德育作业”的选择和活动中,自主选择内容和形式,自我评价,自主展示。
2.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增强。在“德育作业”资源整合中更多融入社会元素,让学生真正走入社会,感受社会,体会公民的责任和义务,社会责任感在活动中得到增强。3.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增强。“德育作业”强调用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学生直接参与其中,通过合作明白团结一心的力量和重要性,体会到每个角色的意义,在遇到问题时通过讨论、研究等方式培养了合作探究的精神。
(二)从学校发展看
1.构建家校德育共同体。家校之间、社会与学校之间因为“德育作业”而紧密联合在一起,通过“德育作业”实现了资源共享,让三方互相了解,互相支持。
2.初步形成了以“德育作业”为载体的德育模式,提升教师的德育能力,提高了德育的实效性。
作者:喻雷群 单位:浙江省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听涛小学
参考文献:
[1]檀传宝.让德育成为美丽的风景:欣赏型德育模式的理念与操作[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1):36-37.
[2]张爱萍.以多元评价引领学生快乐成长[J].中国德育,2015(1):73-74.
[3]黄志煊.从当代经典教育理论中寻找德育生长点.[J].中小学德育,2015(1):21-22.
第五篇:小学德育主题活动教学分析
摘要:德育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础。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之下,小学德育着力于教学方法、教学方式的创新发展,是德育教学内在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立足小学德育教学现状,从德育主题活动教学生活化、德育主题活动教学多样化、德育主题活动教学个性化等三个方面,阐述了小学德育主题活动教学的构建策略,深化小学德育教学的改革发展。
关键词:小学生;德育教学;主题活动;构建;策略
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之下,小学德育新课标的实施,对于深化思想品德教学改革,构建开放式、多元化的德育教学,起到重要的作用。在传统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学方式单一、教学模式僵化,灌溉式教学方式的沿袭,无法构建有效德育教学。小学生处于个性发展的特殊期,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行,是形成正确价值观的重要基础。在新课改的契机之下,小学德育教学的优化与调整,应强调“生本”理念的践行,基于开放式、多元化的教学构建,开展体验式主题活动教学,盘活德育教学、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们在德育主题活动的体验与实践中,有所收获和感悟,进而内化成正确的思想价值观、良好的思想品行。因此,在笔者看来,小学德育主题活动教学的构建,应切实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一、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的主题内容,设计浅显易懂的主题活动
小学生认知水平有限,德育主题活动的设计应突出主题内容浅显易懂,更好地发挥德育教学的重要作用。一方面,德育主题活动的设计,应充分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科学合理地设计德育主题活动;另一方面,德育主题活动以学生为主体,强化主题活动的生活化,是将社会生活中的德育元素融入主题活动之中,让学生在活动中更好地有所感悟。因此,教师设计浅显易懂的主题活动,就可以将学生的实际生活元素作为主题内容,让学生从生活走进德育,从德育走向身心健康成长。小学生的生活圈简单,“学校+家庭”的学习生活圈,强调主题活动浅显易懂,应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入手,选择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主题内容,让学生在情感上形成共鸣,强化对思想道德品质的新认识。例如,开展“红色教育”主题活动,组织学生走进博物馆、红色革命基地、烈士园,让学生在走进生活、走进传统精神文化的过程中,能够真切地认知高尚的道德品质,进而在情感上更易于接受,成为学生良好思想习惯的引导与规范。德育主题教学活动,不是待在教室,也不是在校外,更多的是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实际,在实践中体验与感知。当然,德育主题活动的设计,要体现活动性和教育性,过于强调活动的热闹,而忽视了德育教育元素的搭建,这同样难以产生有效的德育教学效果。因此,小学德育主题活动教学,可以让学生走进大自然、走进周边的学习生活之中。例如,通过组织春游,让学生们在踏春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培养学生文明环保的良好习惯;通过“我爱家乡”的主题教育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更好地了解家乡的民俗、乡土文化,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这些德育主题活动教学,强调了活动主题鲜明,能够在以小见大的活动中,强化学生对道德品质的认识,并在体验中所思、所想和所悟。
二、坚持以“创新”为驱动,开展形式多样化的德育主题活动
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是小学生的天性,强调德育主题活动教学的开展,应在活动形式和方法上进行创新,形成新颖别致、富有创新性的主题活动内容。德育主题活动的创新性,主要体现在德育活动形式的多样化,不拘泥于僵化的活动形式,而是在活动中体现活动的趣味性、艺术性和教育性。例如,开展“游戏德育”,让学生在相声小品、演讲辩论等游戏活动中,体验游戏活动的道德元素,进而在游戏活动中强化对学生的德育教学。与此同时,德育主题活动应具有趣味性,能够对学生形成强有力的吸引,让学生在主题活动中能够全身心投入。实质上,主题活动枯燥无味,学生疲于参与,是无法实现有效教学的。从德育教学方法和方式入手,实现创新性发展,是深化德育主题活动教学的有效之举。在传统的德育课堂教学中,灌输式的德育方法,显然无法满足主题活动教学的构建需求。因此,在德育方法上要进行创新,转变传统僵化的德育方法,形成开放式、多元化的德育教学新环境。例如,在德育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优化德育教学环境,让学生在良好的教学情境之中,更加真切地体验并感受德育的渗透力。这种“多媒体教学+德育教学”的融合方式,能够转变并形成更加灵活多变的德育教学方法。与此同时,体验式主题活动教学,强调学生在“角色扮演”等主题活动的实践中,自主融入活动,并在自我娱乐的状态下实现自我教育。
三、德育主题活动体现民主性,让学生在活动中彰显个性
德育主题活动教学的成功,关键的一点在于活动要突出民主性,让学生在活动中发挥个体性,而不是个性的拘束。在传统德育教学中,教学的民主性缺失,学生在活动中的体验感受,无法在个性体现中充分表达,在思想道德品质的渗透中受到抑制,也不利于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为此,德育主题活动教学要体现民主性,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其个性应该在德育教学中得到充分发展,亲身的感受体验,让学生们有所思考、有所感悟。传统德育教学中,学生积极性不高,缺乏学生参与的基础面。这很大原因是学生的个性被抑制,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被教师所取代,学生在活动中更多的是“听教师指挥”,缺乏思想情感的思索与感悟。实现德育主题活动的“民主性”,一是要明确师生的角色,学生是活动的主题,教师是活动开展的促进者和引导者。教师要创造良好的活动教学环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引导学生在自主体验与实践中,将所思、所悟内化成正确的德育思想。二是德育主题活动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特别是小学生活泼好动的个性特点,要在主题活动中有所体现,增强主题活动的探究性、实践性,更有助于学生走进主题活动。三是主题活动要具有针对性、教育性,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拿到一个主题内容就开展主题活动教学,这显然难以起到有效的教学效果,主题活动的教育性未能充分体现。因此,德育主题活动教学要针对学生德育教学的诉求,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设计更契合学生发展需求的活动内容。总而言之,我国深化小学德育教学发展,强化“生本”理念在教学中的实践,是新课改下德育教学发展的必然要求。在传统教育教学理念的束缚之下,小学德育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形式僵化。为此,构建开放式、多元化的德育主题活动教学,就是为了深化德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体现。
作者:常婷 单位:四川省成都市光华小学
参考文献:
[1]陈宗庆.小学德育主题活动系列化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04).
[2]徐可祥.小学德育主题活动案例分析[J].吉林教育:综合,2015(34).
[3]郝普耀.对小学德育课教学的思考[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5(4).
[4]娄兰娥.小学德育主题活动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J].资治文摘(管理版),2009(2).
[5]林型娟,葛素儿.游戏德育:小学德育校本课程的设计与实施[J].课程教学研究,2013(3).
第六篇: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课堂的渗透
作为多民族文化的共同体,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建设中有着重要作用。但是由于历史因素、地理环境、宗教信仰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在小学德育教育中需要进行有目的性、针对性的筛选,以确保德育资源能有效地渗透到课堂教学中。众所周知,小学阶段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时期,在这时期孩子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强烈的好奇心,拥有很强的可塑性,容易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下面就此来具体谈谈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课堂中若干方面。
一、在小学德育课堂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
自上世纪80年代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后,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碰撞愈发凸显,更多的外来文化思潮涌入内地,也不断进入我们的校园之中。对于缺乏判断力、充满好奇心、社会经验少的小学生而言,外来文化的到来若教师不加以引导,不加以识别,则很容易产生价值观和思想道德的混乱。而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也需要“取其精华”。因此,在小学德育课堂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让学生充满“正能量”,为将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经历了几千年的不断发展和浓缩,是我国中华民族在世界发展史上璀璨显耀的明珠,其博大精深、内涵丰富的特征给正处于好奇心强的小学生带来了极强的影响力,对他们从小就开展增强“文化自信”提供了良好的精神食粮,对促进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有着重要意义。所以,在小学德育建设中必须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进校园,走进课堂,走进头脑。
二、在小学德育课堂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
(一)将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编入德育教材
教材是进行德育教育的主要资源。在我国德育体系中有相对完善的思想品德课程教学,在实施德育教育活动时,我们需要借助新颖的教学模式来传递思想道德内容,这样才能更有利于充分发挥教材的功能。因此,在小学德育课堂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途径之一是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将更多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编入德育教材中,以促进教材更加形象、生动、有趣,从而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另外,可以适当编写配合德育教学活动的相关读物,如结合当地文化特色选编一些更具有德育效应的内容,这样能更加地让学生获得认同感,激发被文化熏陶的兴趣,增强文化自信,从而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积极营造浓厚的传统文化节日氛围
“孟母三迁”的故事表明了校园是影响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学生将在学校中度过人生很长一段时间,学校将对他们的思想形成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据此,我们应当注重校园文化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我们可以通过借助营造浓厚的传统文化节日氛围来加强对学生的熏陶。第一,要积极开展多方筹划工作,采用多样化方法增强校园的文化氛围;第二,要隔一两年举办一次全校节日庆祝活动,或者组织学生参观大型的文化节日展览活动。比如,加强“尊师重教”宣传力度,让每届学生在校期间至少参加一次校庆活动,或者让学生和教师充分了解学校的发展史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带领全校师生共同领略学校风采,彰显本校的学子风貌,激发学生强烈的自信心和自豪感。还可以组织各种知识竞赛或文艺庆典,采用不拘一格的活动形式,充分活跃校园文化氛围,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与感染,塑造自己的价值观、荣辱观等,有助于学生更健康茁壮地成长。
(三)根据社会实际情况来加强德育实践
知行合一、学以致用,这就说明了在小学德育课堂渗透优秀传统文化必须立足社会实际的基础上加强德育实践。对此,学校要经常组织有利于传播中华传统民族文化的活动,将中华美德学校融入活动全程。比如,定期开展社团活动,在学校中成立合唱团、舞蹈团、武术团、美术团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定期参加学校组织的对外交流活动,促使学生在交流活动中,不但可以获得丰富的民族文化传统知识,而且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竞争与合作意识,增强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知识的耳濡目染,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思想水平。
三、结语
在小学德育课堂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有着重要意义,我们应当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途径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传统文化氛围,做到“润物细无声”,让孩子们拥有一个美好的成长环境,为他们将来进入社会,为他们将来为国家做出贡献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者:侯健良 单位:广东省梅州市梅江区三角镇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1]林敏.让中华传统文化在小学思想品德课堂中绽放[J].求知导刊,2016(1).
[2]闫闯,郑航.小学德育教科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嬗变——以四套人教版小学德育教科书为文本[J].课程•教材•教法,2015(10).
[3]张平.浅议在小学思想品德课中传统道德的渗透[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5(9).
[4]韩丽华.中华传统文化与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12).
第七篇:小学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
摘要:在社会主义现代化飞速发展的潮流中,对人才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社会的发展不仅仅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作为基础,也要求各种人才具有比较高的道德水平,爱岗敬业,保持正确的思想观念和政治立场,而作为人才教育的最初阶段,在小学的教育中应该更多的渗透道德教育,在保障小学生掌握基础的学科知识的同时,促进学生道德水平的发展,养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本文就旨在重点探讨加强小学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小学;德育教育;有效途径
1引言
在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为我们流传下了很多的传统美德,这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需要在今后的发展和进步中不断的传承下去,在社会主义现代化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整个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和消费理念的影响,道德缺失的案例也时有发生,这就给了我们一个警示,即如何在保持发展的同时也更多的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加强人们的道德教育;从另一个方面来说,教育本身的含义就是教书育人,这也就是说在教育发展的过程中,不仅要教会学生基础的学科知识,更多的是要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培养真正意义上的高素质人才。小学的教育作为教育发展的起点,其目的是带领学生开始认知这个世界,掌握学科的基础知识,初步建立学生自身的理论体系,但是小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其认知和价值观都处于最初的形成阶段,因此如果在教育的过程中,不注重引导的话,很容易让学生误入歧途,不能正确的认识什么是对什么是错,所以在小学教育阶段,要注重加强小学生思想道德的教育,引导其养成正确的科学态度以及世界观和价值观,能够正确的区分是非对错,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加强小学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
2.1教育观念的转变:在整个高考为导向的教育体系中,对于学科知识的教育摆在了突出的地位,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更多的注重知识和理论的传授,而忽略了对于学生思想道德的教育和引导,在小学阶段的教育中,虽然有思想品德教育的课程,但是实际上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更多的是单纯讲解课本,或者通过一些生硬的实例讲述浅显的道理,这种方式根本不能吸引学生的兴趣也不能让学生有更加深入的体会,更有甚者部分学校的思想道德课程为语数外的教育让道,上课时间就得不到保障,这样就更别提开展思想道德教育了,因此在小学教育的过程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校都首先要从观念上转变过来,教育之始,育人为先,将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摆在一个突出的位置,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和学生的自我感知,促进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
2.2教师注重提高自身的素质:小学生是一群特殊的群体,究其原因是因为小学生的认知尚处于发展之中,其本身并没有充分的认知和区分的能力,并不能完全的认知是非对错,因此其本身的发展过程中非常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而学生的生活是很简单的家庭和学校的双线生活,其生活的大部分时间都处于教师的影响之下,因此教师的行为模式将会对学生产生非常大的影响,甚至会让学生不自觉的去模仿教师的行为,在平常的教学的活动中,教师的一些行为细节被学生所观察和模仿后将会转化为学生自身的行为,比如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发现了教室中的纸屑,并弯腰去捡起来的行为,被学生所模仿,将会让学生在以后的行为中,自觉的保持注重细节的习惯,并能在一些小事情上严格的要求自己,所以在加强小学的德育教育的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教师应该在平常的教学工作和生活中严格的要求自己,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从小处引导学生,在大处指引学生。
2.3多样化的学生体验情境模拟:所谓的道德教育,在很多教师的理解中是一种空洞的内容,因此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除了简单的讲述外并没有太多好的方式,因此长期的思想道德教育也收不到比较好的效果,但是在笔者看来,相比于耳提面命的道德理论讲述,更让学生感兴趣也是最能让学生获得深刻感受的模式就是在实际的情境模拟中教育学生,比如在小学的思想道德课堂上,讲述孔儒让梨的故事时候,很多教师都是通过先讲述这个小故事,然后再让给学生讲述谦虚和礼让的优良品德,这种方式显得枯燥乏味也很难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适当的对课堂展开模式进行改变,比如在课堂中通过情境的模拟,为学生创造一个情境表演的机会,让学生将这个小故事表演出来,并考验学生在这种情境下最本真的反映,并通过情境的模拟引出所要讲述的主旨,这种方式不仅能让学生在实际的情境中体会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深刻内涵,也能让学生有更深刻的切身体会,并在今后的行为中作为自己行为模式的引导,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2.4组织课外活动:要加强小学生的道德教育,只是简单的通过课堂的教育显然是不够的,要更多的组织课外的活动,让学生能够在实际的生活中更多的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并体会到社会所支持和赞扬的方面,比如组织学生参观敬老院以及敬老院半天的服务活动,让学生能够和敬老院的老人充分的交流,以及为老人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这种活动不仅能丰富学生的社会实践,也能让学生体会到老年人生活的不易,让他们在自身的实际生活中能更加的体会自己父母长辈的辛苦,形成孝敬父母的美德,并养成尊老爱幼的习惯。
2.5加强和家长的沟通交流:现阶段的小学生很多都是家里的独生子女,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因此其本身很容易养成一些坏的习惯,因此教师和学校通过加强和家长的沟通交流,及时了解每一个学生在学校和在家庭的行为模式的差异,有针对的对学生加以引导,保证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平稳的发展,而不仅仅是为了在学校应付老师所表现出来的模样,让思想道德教育能够更多更全面的影响学生的行为模式,促进学生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德智体美劳全方位发展的优秀人才。
3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的教育过程中,不仅要加强基础知识理论的教育,更多的是要通过多样化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促进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和体会的机会,让学生能够深刻的体会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内涵,并能够以此为标准,指导自身的行为,促进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基础知识能力的全方位的发展,以满足素质教育的需求。
作者:宋君 陈彬彬 单位:临沂红旗小学临沂沂河实验学校
参考文献:
[1]邱丰勇,试论加强小学德育的有效途径,新课程•上旬[J],2016(02).
[2]代传强,小学课堂教学中如何通过有效途径渗透德育,教育技术研究[J],2012(07).
- 上一篇:高中语文教学策略探析10篇
- 下一篇:农村小学德育工作成效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