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道教育在小学德育中的意义及实践

时间:2022-02-09 05:17:51

导语:孝道教育在小学德育中的意义及实践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孝道教育在小学德育中的意义及实践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构成社会公德的基石。小学阶段是人生学习系统知识的开始阶段,是学生成人的重要时期,故学校对学生的德育尤应抓紧抓好,而德育不容忽略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孝道教育。由于种种原因,在学校中,孝的思想并不被高度重视,孝文化不多见,孝的教育往往被忽视,尽管近些年有的学校在开展这方面的工作,但总的来说不成气候。当今时期,应该强调孝思想、孝文化是学校德育的一部分,让孝道教育成为小学德育的重要内容。

一、“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孝的价值

“孝”在《汉语字典》里的解释为:“对父母尽心奉养并顺从”;《辞海》为:“善事父母”。“孝”是中国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孝经》)1.孝是每个人最基础的道德品质。孝是中国传统伦理的本源。中华民族是一个崇尚伦理的礼仪之帮,形成了中华文化所特有的孝文化。中国的传统伦理是做人的基础,正是因为人有良心,有道德,才能组建社会,繁衍生息。孝又是道德品质在社会生活中的体现。一个人的道德品质会通过其言行表现出来,而最能直观地显现的地方,就是其生活的家庭,即对自己家人的态度和行为。行孝的会敬重长辈,鹿乳奉亲;不孝的会只顾自己,抛弃甚至侵害亲人。通常情况下,行孝之人也会遵守社会公德,自觉维护社会秩序。

2.孝是对优秀传统道德的继承。我们的祖先创造和积淀了孝文化,成为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生生不息的文化标志,以孝思想为主要内容的儒家文化一代一代延续下来,造就了华夏民族生生不息的世界奇迹,造就了灿烂的中华文明。我们的革命先辈正是继承和发扬了孝道,才将国家治理和建设成屹立于世界的强国。主席在百忙之中还要抽出时间去看望韶山冲的亲人;总司令在《回忆我的母亲》中表达出浓烈的拳拳孝子之情;还有元帅帮母亲洗衣的故事,都是孝的典型。前辈为当今青少年做出了榜样,我们没有理由不继承和发扬。3.孝是构建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人类自从进入文明社会以来,孝就是中国人维系家庭和睦、社会稳定的精神支柱。孝道也可以说是社会、民族、国家的一种粘合剂,它不仅具有亲和力,更具有凝聚力。如果一个人对自己的父母都不孝敬,不赡养,对别人、对社会哪还能有真正的文明之举?这样的人与人交朋友不可能成为真朋友,和人打交道不可能有诚信。反之,如果人人都具有孝心,家庭必然和睦,整个社会必定和谐稳定。所以,孝是构建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

二、“孝,德之始也”———孝育对小学生的意义

1.孝是孩子学习做人的根基。人并非天生都会有好的道德品质。父母是孩子入世最先遇到的人,孩子在接受父母的养育和教诲中会感受到亲情,并由此产生反哺之心,这是人类的本性。由最纯朴的孝的情感,自然会产生爱,又会促其产生自然的孝,会去崇拜父母。孩子懂得了崇拜,就会听从父母教诲,懂得约束自己的欲望和言行,知道什么是对错,从而进行无意识的自我修养,形成好的习惯和品行,成为一个真正的人。作为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也一定要让孩子懂得尊长、护幼、有礼、诚实、敬畏、善待,这也就是从孝出发的品德轨迹。

2.孝能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心智和健全的人格。孝既是人的品德的根基,自然就是小学生品行的基础。小学阶段正是儿童心智形成和人格健全的黄金时期,如果加强孝道教育,就能使小学生顺利完成个人良心的构筑,进而增强他们对自己负责、对父母负责、对社会负责的责任意识,这样就能自觉改变不良个性,健康成长。因此,孝能塑造少年的灵魂,助其成人成才。

三、“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小学孝育的必要性

1.有利于小学生基本道德素养的形成。(1)懂得感恩。孝的具体表现就是孝敬与感恩,让小学生知恩、感恩便是孝育的重要内容。感恩首先是感恩父母,让孩子们从小懂得自己的身体来源于父母,是父母养育了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父母是最伟大、最无私的一个群体。俗话说“知恩图报”,只有知道了父母对自己的付出和关爱,才会产生报恩的意识。慢慢地孩子们就会懂得孝敬父母是天经地义的,父母养育自己是责任,自己孝敬父母是义务。还会进一步懂得孝老爱亲是人类一切高尚道德的源泉,从而对周围给予自己关爱的人心存感激,并适时伺机报答。从感恩父母开始,自然会延伸到感恩老师,感恩学校,感恩社会。学校可再通过孩子自己成长的历程,体会恩情的意义,引导孩子实践感恩的乐趣,巩固感恩的思想。(2)学会做人。孝道教育本身就是做人的教育。孟子有句名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意思是:要孝敬自己家的老人,并以同样的热情和态度去孝敬别人家的老人;要爱护自己的小孩,并以同样的热情和态度去爱护别人家的年幼者。再扩大些,就是孝敬社会,这是做人的基础之一。不仅对自己的父母长辈要充满爱戴和尊敬,而且对一切人都应当礼让尊重。如是延展,待人处事自会循规蹈矩。如尊敬老师、友爱同学是敬老爱幼的延伸,遵守公共秩序、爱护公物是遵循家庭伦理、热爱家庭的扩展。(3)培养爱心。孝的核心是爱。在人的情感中,爱是良好动机的先决条件。在小学德育中发挥孝育的作用,以孝培爱,由小及大,由近及远,定会事半功倍。(4)培养爱国。爱国心是与孝联系在一起的,或者说孝是爱国心的根源。小学生都必须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那么,加强孝道教育就可以使德育更接地气地引导孩子们去爱自己的家乡,去爱自己的祖国,从小树立爱国主义精神。2.有利于小学德育的落实。德育价值的实现是以人的天性伦常和天理良心为依据的,因此,小学德育就有一定的难度。因为小学生不懂得大道理,天生的天真、漂浮、顽皮、倔强等,就在很大程度上妨碍了德育的落实。如果将孝道融入德育,效果会截然不同,孝道教育的特点就能说明这一点。(1)最易懂的道理。孝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事情,孝道是最易懂的道理。一方面,孝是从自己出发的,有起点,而德育的条条框框似乎是无形地向下压的。另一方面,孝是自身感受和自觉体验,而德育的大道理似乎遥不可及,空洞乏味。(2)最能做的行动。德育要落实到行动一般情况下不容易,这也与小学生的接受能力有关,孝育就不一样。如回家后向爸妈问好,关心爸妈的身体健康,不要让爸妈多为自己操心等。联系到在学校的学习,学生就会慢慢体会出德育的一些要求,就会自觉履行。(3)最好做的事情。前些年,一个小孩颤颤巍巍地给其母亲端洗脚水的电视广告,感动和教育了大批观众。所以,行孝是最好做的事情,也可以是极平常的小事。相对于德育理论的落实,孝育就既简单又直接。

四、“百善孝为先”———小学在德育中实施孝育的实践设想

孝育对小学德育尤为重要,那么小学德育工作者就要当仁不让地担当起来。小学阶段在德育中究竟如何具体实施孝育,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开展各种形式的国学教育。引导孩子们学习国学,无疑是实施孝育的好办法。现在,《弟子规》受到社会重视,中央电视台《动漫秀场》已播出了根据此书改编的动画片。很多地方的小学生,包括深圳,已在通过各种形式学习此书。要在小学德育中实施孝育,就要在德育课堂中教授此书。除此,其他国学经典中适合小学生阅读的,也要向孩子们介绍,像《三字经》、《幼学琼林》、《增广贤文》等,让学生提高对国学的兴趣,提高思想认识,达到孝育的理想效果。

2.加强孝道的宣传力度。要开展孝育,宣传很重要。我国古代有著名的《二十四孝》,这些故事在社会上长期流传,很多已成为成语,如:啮指痛心、刻木事亲、扇枕温衾、卧冰求鲤、哭竹生笋等。当今,这些故事已出书画和浮雕,很常见。因此,校园内宣传孝道,可利用墙壁、走廊、板报张贴有关孝的内容,利用广播、班报择时择期报道孝育事宜,均可营造好的氛围。

3.开设孝道的校本课程。孝育可在小学作为校本课程开发。孝道教育作为校本课程进行研究和实验,既是科研课题,又是德育实践,效果非一般,也易出成果。全国有的学校已开展类似课题的研究,但还没有可借鉴的经验。越是无路,方显必要;越是需要,方可聚力。于小学来说,对孝育进行研究并作为校本课程,选题不能太大,研究面不能太宽,要因校制宜,由小到大,由浅入深。

4.积极开展孝道社会实践。实施孝育可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孝育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检验和落实孝育的效果。孝育的社会实践可分为家庭和社会两部分。家庭实践是孩子在家里敬爱父母,体贴父母,帮助大人做些小事。社会实践是学校组织学生到社会去献爱心,可以到福利院帮助老人,可以到街头献爱心,从孝育实践出发,培养学生的孝心、爱心。20世纪80年代末,一批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宣言中说:“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到2500年前的中国孔夫子那里去寻找机会。”孔子是中国儒家文化的集大成者,而儒家文化的精髓则是“孝”。我们教育工作者,具体到小学德育工作者,现在急需解决有关孝育的理论修养问题和思想认识问题,继而解决孝育的实践引导问题。可以说,小学德育中开设孝育的时机已经成熟,一个融进孝育的德育体系,必将在小学校园里生根开花。

作者:徐燕 单位:深圳市福田区教育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