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德育教育教学研究论文5篇

时间:2022-12-09 09:43:35

导语:小学德育教育教学研究论文5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小学德育教育教学研究论文5篇

第一篇:小学德育教育策略研究

摘要:目前我国小学教育的德育教学存在着一些问题,对于这些存在的问题,我们要发挥“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在德育教育工作中做到以爱之名温暖学生之心,因势利导让正能量接力你我他,让学生自由发展并各展所长,师生共娱营造其乐融融氛围,家校联合联动互通其乐无穷,以爱为教好学生的前提,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理念观。

关键词:德育教育;自由发展;营造氛围;驾校联合;因势利导

纵观近年来我国小学在德育方面的教学表现并不乐观,出现学生和教师两者价值观上的偏差和错位,这令人不得不探讨和反思我国的小学德育教学的现状到底如何?这中间到底存在着什么问题影响着德育教学工作的开展?

1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讨

1.1教师教学价值取向偏差———对学生不耐心、冷漠:老师作为德育教学的一线人员,其自身的人品德性对学生有着直接的影响。不可否认的是,刚进入职场教学或是有着丰富教学经验的老师在面对学生的时候有着极度的热情和耐心。但是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随着工作热情的消退,面对着小学生特殊群体,易产生不耐烦的情绪或是责任心的倒退,甚至有时候忽视学生、冷漠学生,只为完成任务,这样的做法是令人扼腕叹息和生气愤怒的。我们的德育老师应该是学生的榜样,而不应该是学生的厌烦者和唾弃者。因此,我们的教师一定要转变思想观念,真正做到打心底爱护学生和关心学生。

1.2学生人生价值观的错位———自我不诚信、自我为中心:为什么在小学的德育教育工作中出现小学生自我不诚信、太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观的错位?认真思考不难发现,问题的产生和浮躁的社会、不安稳的家庭、有待改进的学校以及整个的教育体系机构皆有着息息相关的练习。首先,传统的应试教育教导下,学校和家长的眼光均放在对学生成绩高低和升校优劣之上,对德育的教学重视不足,导致本应该在小学生个体价值观初始形成阶段忽略了德育培养,影响甚至给学生未来的整体发展造成阻碍。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常说一个基本道德低下却拥有着广博知识和尖端科技的人是及其恐怖的。再次,随着现在网络技术的发展,电脑的普及和互联网的无处不在,很多的小学生过早的接触一些网络上或是媒体上报道出的阴暗面,加之,在此过程中,小学生缺乏有力正确的引导,以致他们对接触到的事物判断上和见解上出现偏差和极端思维。

2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的策略分析

2.1德育教育要做到以爱之名温暖学生之心:德育工作是一项不可忽视的工作。我们的小学德育老师要以爱之名温暖学生的心灵。爱学生,不仅仅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义务。巴特尔曾说“教师的爱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灵也能苏醒;教师的爱是融融春风,即使冰冻了的感情也会消融。”我们的老师应该转变以往不良的思想理念,从学生出发,认真观察学生的日常生活与学习,为其服务,为其量身考虑。比如在上课过程中,要仔细观察学生学习习惯如何以及上课是否听讲的情况.如果发现学生作业未完成,应微笑或者鼓励;如果发现学生上课调皮捣蛋,正确的做法不应该是马上批评教育或是请家长,而应该是课后的耐心沟通,寻找出原因,让学生在错误的诱导承认过程中自我反思,自我主动改变,融入班级大群体,融入学习生活中。

2.2德育教育要让学生自由发展并各展所长:德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是与应试教学只看分数相对的教育,德育教育应让学生个性得到自由发展。小学生虽是思维不成熟的群体,但是正因为他们一切“空白”,他们还未完全受到来自学校、家庭和社会强加的思维桎梏,因而他们有着无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可以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因此,要在教学课程中可利用小道具加入德育因素或是以走出课堂、走入大自然等形式,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专长,即使其思想稚嫩,也应该多加鼓励,让其在自由的环境下茁壮成长,并慢慢潜移默化其基本的道德和情操品质。

2.3德育教育因势利导让正能量接力你我他:正因为互联网、电视、电脑、多媒体的诱惑无处不在,学生的价值观易被牵引,所以德育教育要因势利导,做好学生的引导,教育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思维理念,既不能片面的看待问题,也不能偏激的认定某个事件,尤其是要注重正能量的传递。因此,我们的德育老师在进行德育教学时可适当开展爱心教育。比如:为贫困山区的孩子组织一场别开生面的捐赠活动。在募捐开始之前,可通过网络下载视频,让学生观看贫困山区孩子生活和学生的场景,让他们领悟到山区的孩子上学需早上4、5点起床,需攀登一座高山悬崖才能达到学校,放学后还需做农活等各方面的不易后,引导其感恩现今的生活来自不易,应多加珍惜。接着进行捐赠,捐赠的东西可以包括钱、书籍、衣服或是献给山区孩子的一封交流信,最后达到将正能量传递你我他的目的。

2.4提升德育教学课程在小学整个课程中地位:由于德育教学的重视度不够,加上应试教育的长期压制,现今很多学校的皆存在德育课程被其他课程占据的现象,教师和学生从心理上对其忽略。因此,学校方面应该出台相关的政策措施提升德育教育课程地位,并动员全体师生进行应有的德育教与学。结束语:所谓德育,简单地说,就是“通过向教育者传习一定的社会意识、社会规范,形成人们一定品德的行为”。小学是学生思想启蒙的阶段,接受的是最基础的教育,在此阶段进行德育教育对一个人整个人生阶段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发展和完善来说皆存在着深远的影响。因此要以爱心温暖生心,让其自由发展。同时,要因势利导做好正能量传递工作。

作者:王瑛 单位:宁县宁江小学

参考文献:

[1]李自能.提高小学德育工作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学周刊a版,2015(6):47-47

[2]李小玲.浅谈新时期如何贴近和加强小学的德育工作[J].亚太教育,2016(14)

[3]刘书林.思想道德修养[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第二篇:对话教学在小学德育教学中的意义

摘要:一般而言,情感具有可迁移性。学生对于老师所产生的那份情感如果能够迁移于学习,那么学生的学习动机与热情将会大大增强;如果能够迁移于行为,那么对于学生品质的培养将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学生一般情况下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并且会在一定程度上对老师加以模仿,所以对小学生开展对话教学将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探究对话教学在小学德育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对话教学;小学;德育教学;意义探究

1课堂对话

所谓对话教学是建立在老师与学生处于一个平等关系的基础之上的,如果师生的关系不平等,存在高低贵贱,那么对方就不会将自己内心的真情实感进行表达出来。所以,对话教学的顺利开展需要依靠一个民主平等的教学环境。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得以增强,教学质量随之得以提高。在开展德育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引用这样一段情景:初春时节,寒风依旧在不断地呼啸,一位衣衫褴褛,双目失明,无亲无故的老人就这样站在街头,手中举着写有“我什么也看不见”的纸牌,等待着其他人的同情与怜悯,可是最后,我们会同情地发现尽管老人有如此的境地与遭遇,仍没有得到硬币。那么,接下来的问题是究竟是怎样的力量让老人最后得到了大家应有的同情?这一切要归功于一位诗人,他做的看似很简单,只是在那句话的前面加了四个字“春天到了。”顿时。情境就仿佛出现在学生的眼前,语言的魅力就在于此,仅仅一句话就可以帮助不幸的人收获应有的同情。这一句话道出了老人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对生命无限的渴望,所以老人才能最终收获大家的同情。本次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懂得如何才能更好地、更深刻地去理解爱,体会爱。老师在巡视作业的过程中可以和学生展开交流,给予学生自信心,并适时地纠正学生存在的不良习惯,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书写习惯,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2课外对话

老师要想和学生能够真正的交流,就需要了解学生,走近学生,明白学生的所想所感。对话教学需要老师与学生之间以一种朋友的身份进行交流,实现师生之间的心灵相通。这种对话虽然表面上看未露痕迹,但是对于学生的更好发展起到了极大地促进作用。每天早上学生背着书包高高兴兴来到学校,教师仔细观察每个孩子的穿着打扮、音容笑貌,主动地和学生说,如:“早上好!希望你愉快的度过今天”“你今天穿得真整齐”等,一方面学生会对老师产生一种亲切感,另一方面学生的心态也会变好,有利于学生今后主动问好习惯的养成。老师要走近学生,就要参与到学生参加的各种活动中去,一方面可以鼓励那些内向的学生参与到活动中去,另一方面可以引导外向的学生去帮助他人,适时播下集体主义思想的种子。如对一个躲在角落不敢参加集体活动的学生说:“干吗不去跳皮筋呢?瞧!他们活动的多开心,多带劲,去和他们一起活动吧。”而对正在兴高采烈进行活动的学生则加以引导:“××也是我们集体中的一员,快去请他一起活动吧。”学生一定会非常乐意地接受老师的建议。有时会在校外偶遇学生,这是培养师生感情,调节学生心理的好机会。教师可以询问学生在家的学习或生活情况,鼓励他们不仅在校做好学生,在家也要做好孩子,在社会上要做个好少年。如“你去哪里,星期天过得快乐吗?”“帮妈妈做事了没有?”“作业完成了吧,有没有困难”等等,这样,能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如父母般的关怀,内心感到温暖和亲切。寥寥数语,让学生在无形中学会关心。

3纸上师生的情感对话

教师在批改作业时说上几句话,如“进步了,继续努力!”“老师看得出你是在用心写字”“如果你把字写端正点那该多好!”前者给予肯定的评价,使学生受到鼓舞,增强前进的动力。后者批评得比较委婉,目的是帮助学生在写字方面形成良好的习惯。周记记载了学生内心的真情实感,老师可以借助于周记实现与学生的更好交流,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良好的学习态度以及生活态度,帮助学生更好地发展与成长。从一篇篇学生的周记中,老师听到了学生的心声,而学生们也从老师写给他们的热情的、语重心长的话语中,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友好、尊重、理解和期望。这一做法,使学生的苦恼和困惑得以消融,帮学生辨明了是非,明确了前进的方向。这真是:老师的爱心换来了学生进步的信心;老师的真心消除了学生的戒心;老师的热心、诚心赢得了孩子们向真、向善、向美的一颗颗纯洁美好的心灵。老师与学生之间这种平等的互相尊重的对话对于学生的教育起到了极大地促进作用,有利于师生关系的不断改善,有利于师生情感的不断升级,是教育教学者的工作灵魂。对话教学中的对话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过程,老师在开展德育教学时要用自己对学生的爱心、工作的耐心以及细心去打动学生的内心深处,让学生更好地成长与发展。

作者:彭洪茂 单位:重庆市李溪镇蚂蟥小学

参考文献:

[1]关幼萌,任一明.谈关怀伦理学视角下农村寄宿制小学的德育[J].教育探索,2013,(4).

[2]周泽武.让历史与学生对话——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中历史题材的教学策略[J].科学咨询,2015,(40).

第三篇:小学德育教育实效性研究

一、德育的概述

小学德育内容分为五个主要部分。第一,集体主义教育。开展集体主义教育,应注意对集体的内涵和外延做界定,明确集体的真实意义。同时,要注意理清集体与个体的关系。既强调团结互助的必要性,也不能忽略个人的价值。过去那种盲目的个体服从于集体的教导要注意避免。第二,道德品格教育。开展道德品格教育应注意强调道德不是一种束缚,而是一种人性的升华,是生命的应有之义。有道德的生命是纯洁高尚的,无道德的生命是麻木灰暗的,生命的亮色需要道德教育去点燃。第三,民主法制教育。这是我国道德教育的一大特点,其政治性很强,主要为了培养孩子的政治意识,要孩子掌握政治方向,反对极端、专权的政治意识流,为今后的人生发展提供早期基础。第四,理想教育。这是关于人生观、世界观的教育,是对一个人前进方向的引领,理想教育要注重与学习、生活、职业紧密联系起来,要避免假、大、空。第五,心理品质教育。心理品质教育是德育的基础,在教育原则上,心理品质教育要考虑尊重学生的隐私,在教育方法上,心理品质教育主要通过心理辅导,心理咨询与心理训练来进行。

二、小学德育现存问题

1.“重智轻德”思想泛滥。学校是德育的主要场所之一,然而小学教育中的德育往往被边缘化,成了可有可无的累赘,在广大农村地区或者薄弱学校甚至直接变成了学生自习课。即便是情况稍好一些的学校,德育的课堂也是没有什么生气的,因为社会大的环境决定了知识文化课、尤其是与升学考试密切相关的这些课程处于绝对霸主的地位。评价学生都是从其学习成绩着眼,较少看到其道德层面的差异。

2.教学与实践脱节。德育的教学与实践脱节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错误地把道德看做可以教授的知识,认为语言强化就可以达到效果,这种不正确的观念使得德育日益形式化、课堂化,道德变得死气沉沉,没有走进孩子的心理。其实道德教育更重要的是使其鲜活起来,要走生活化的道路,要用高尚的言行增长道德力量。很多学校的管理行为与教师个人行为都不符合道德标准,这些最容易被孩子感知的负能量的“日常见闻”对孩子的道德培养造成了极大地破坏。另一方面,即便是把德育当作一门课程去看待,也仍然需要探求一定的教育教学规律,让知识具有趣味性、时代性;让道德榜样更亲民、更接地气,让做了高尚道德行为的孩子受到更大的关注与表扬,更让孩子在生活与学习实际中感受到道德的存在。

3.教学内容不贴切。从现在的德育内容与目标来看,我国的小学德育教育过于说教与理想化了,感觉假、大、空,既教条又枯燥,根本没有德育的生动性。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共产主义等高大上的词语让孩子无所适从,这完全是人为地把德育架空了。德育不能用习惯了政治思维的方式去推行,总是口号化、社论化。小学生的德育就从日常的一点一滴教起,就对照身边的张三李四进行教育,这样可以收到实际效果。夸大的、传说的、漂白的故事与人物尽量不要搬到课堂上来,因为这对孩子的认知没有什么好处,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面的丰富,当孩子可以了解更多信息的时候,反倒会适得其反,觉得德育就像是在自欺欺人地讲笑话。

三、小学德育策略

1.德育要符合学生心理与教育规律。德育不能简单地看做是一项政治与思想任务,既然把道德与教育结合起来了,就要在德育中探索一个人道德升华的机理与道德教育的规律,还要注意孩子的心理特征与认知水平。不要过于心切地一定把道德、政治、思想统合到一起去,要让道德显现出自己的特征来,要在教育中给德育一个主导地位。

2.德育要注意环境作用。尤其在小学阶段,德育要注意构建自己的体系,从教学管理到学生评价,再到文体活动都可以潜在地以德育为主线之一,对孩子进行潜移默化,进行环境熏陶,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教育。进行主题教育时,可以采取社会、家庭、学校共同教育的形式,让孩子多一些互动,多一些体验,在无形中慢慢升华自己品质与道德。

3.德育要有自己的主体性地位。一个人,有才有德是精品,无德无才是。道德对于人的成长与国家的发展意义不言而喻。既然品德已经被纳入教育之中了,那么就应该给予其应有的尊重。在对学生的综合评价上应该有实质的、科学的方式和做法,让教师、家庭、孩子、社会真正地重视道德,重视道德的力量。

作者:张文忠 单位:吉林省德惠市同太乡西二道小学

第四篇:小学德育教学中批评的艺术

摘要:小学生的道德发展处于刚刚起步阶段,道德意识才开始萌芽,因此更需要德育教师加强教育,从各个方面运用各种方法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在德育教育中,表扬和批评是常用的教学手段,表扬学生比较简单,也很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批评则要讲究方法,否则会因为批评不当而起到相反的效果,尤其是小学生的心理比较脆弱,更需要教师的呵护和鼓励。

关键词:小学德育;批评教育;艺术

在德育教学中,表扬和批评作为主要的教学手段,主要是对学生外显的行为表现进行判断和教育的措施,一般情况下,针对低年级的学生,应多用表扬,慎用批评,即使是批评学生,也应该起到积极地教育意义,而不是教师发泄不满等情绪的途径。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利用批评来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呢?

一、明确德育教育中批评的目的

批评一般是用在学生犯错的情况下,很多教师对于学生的不良行为表现,会产生不满甚至厌烦的情绪,认为自己的教育没有收到理想中的效果,对于学生的表现感到失望,甚至面对一些一而再,再而三犯错的学生,教师会产生愤怒的情绪。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自然而然地采取批评的教育方式,把自己的不满情绪直接宣泄到学生身上。由此看来,很多教师对批评存在着错误的认识,认为批评就是直截了当地指出学生的错误,严厉地指责学生,让学生在畏惧的基础上服从教师的教育。实际上,批评教育不仅包括教师的责备或者责罚,也应该包括谈心、引导等。责备容易引起学生的戒备心理和反抗情绪,如果一味地对学生的错误行为加以责备,而忽视学生的情绪,只会使学生感到反感,从而抗拒教师的指导,影响师生关系的和谐。因此,教师在批评学生时,应该明确批评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而不是发泄自己的负面情绪,或者指责学生的不是。通过批评教育学生,应该使学生从严格要求自己的角度,或者教师对学生提出期望,并根据学生当下的行为表现做对比,通过良好行为规范和目前的行为表现出现的一个强烈反差,或者拿其它榜样学生的行为与之对比,是学生产生强烈的羞愧感和自责感,再加之教师或者语重心长或者严厉地谈话,使学生明白自己的行为所引起的后果,再进一步通过说服教育、谈话、榜样模范等方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从而提高学生的道德意识,提高自我认识和反省的能力,帮助其树立良好的道德行为规范。

二、批评教育应坚持的原则

孔子强调教育要因材施教,批评教育也要针对不同的学生和不同内容,做到视情况而定。一般情况下,批评教育要坚持如下原则:

(一)公开性

批评的公开性是指批评是在公开场合进行的,一般情况下,学校德育教育所指的公开场合是指班级内部,如果批评教育放在全年级或者全校等公开场合,会对学生的身心产生巨大的伤害。所以,公开性的批评一般不宜点明某个学生的姓名,而是针对班级或者学校的不良现象加以说明和教育,以起到警示全体学生的作用。公开性的批评,为了起到积极地教育作用,可以针对某一不良现象,展开班级内的民主讨论和交流活动,可以由班长组织,以班会的形式,让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其中,自由地发表自己的看法,由此而订立班级行为准则,这样也会增加班级行为规范的说服力和影响力,使学生在心悦诚服地基础上自觉地遵守班级规范,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

(二)隐私性

批评教育的隐私性,是和公开性相对应的,主要是针对个人的不良行为进行教育,尤其是对一些性格比较内向敏感的学生,教师更需要注意批评教育要在私底下进行,切不可在公开场合故意挫伤学生的自尊心。虽然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都比较小,但是孩子也需要教师家长的尊重,也很注重个人尊严。私下教育,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言辞,谨慎使用一些批评性的或者否定性的词语,切忌侮辱学生的人格,给学生贴标签。只要教师能够对学生充满爱心,在批评教育时耐心地和学生沟通,学生就会感受到教师的良苦用心,这样会使师生之间的关系更为和谐,教师在学生中也越来越有信服力。

三、讲究批评的艺术

批评并没有一定可遵守的原则,不同教师可以采取不同的批评方式,但要注意委婉和诚恳。一般情况下,批评需要讲究以下艺术。一般情况下,教师应用与学生谈心的方式,委婉地进行批评教育很多学生一听到老师要叫他去办公室,就会产生恐惧的心理,尤其是小学生对教师有着崇拜和畏惧的心理,如果教师的批评过于激烈的话,会使学生害怕办公室,害怕老师,甚至不愿再去上学。因此,小学德育教师要注意,对学生实施批评教育,要注意说话的措辞和语气都要够委婉。教师可以以谈心的方式与学生诚恳地进行交流,使学生逐渐打开心扉。比如,可以以这样的方式开头:“你最近学习情况怎么样?”“我看你最近上课状态不太好,能跟老师讲讲怎么回事吗?”以比较亲切地方式开头,如果学生能够敞开心扉跟教师交流,主动认识到自己的错误,那教师可以选择给学生一次机会;如果有的学生采取回避的态度,教师需要采取谈话战术,先罗列学生最近的不良行为表现,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一言一行教师都看到眼里,然后再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如果学生仍然抵赖,不承认错误,教师就要严厉地———指出其错误之处,并陈之以利害、晓之以利弊,希望学生明白自己的行为习惯对学校的教育管理、班级的风气以及他自身的危害性。很多学生可以有改正自己错误的决心,却一而再再而三地犯错,这种情况下,教师需要关心学生在家庭或班级内的情况,帮助学生规避不良的影响,走出困境,主动帮助学生改错。很多教师容易在不了解学生的具体错误情况下,一味地指责学生。教师应该设身处地地考虑学生的处境,问清楚学生犯错误背后的原因。总之,小学德育中的批评教育应该以帮助和改进学生的错误为基本出发点,灵活地采用各种方式,实现德育教育的目的,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水平。

作者:吕广民 张文斌 单位: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大安镇中心小学

第五篇:网络形势下小学德育教育研究

21世纪网络技术已经渗透到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网络技术在带给人们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不利因素。当前很多的小学生陷入网络构建的虚拟环境中不能自拔,影响了小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也不利于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自控能力比较差,对新鲜事物比较感兴趣,常常会陷入网络中不能自拔,所以必须要加强网络环境下德育教育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渗透,端正小学生的网络观念,从而树立正确的德育行为。在当前网络环境条件下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一项长期和复杂的工作,我国传统的小学德育教育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形式的发展,因此,必须要正确应对其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找到解决的方法,促进网络环境条件下小学德育教育的发展。

一、网络形势下小学德育教育面临的挑战

1.网络影响到了小学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小学阶段的学生自控能力比较差,对新鲜事物感兴趣,对于网络的多样性和趣味性抵挡不住,因此常常会陷入网络中不可自拔,他们宁愿牺牲自己学习、睡觉的时间进行聊天、游戏等,以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和欲望。这种状况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对小学生的成长和性格养成会产生很多阻碍。

2.网络影响到了小学生的内心世界。网络具有现实社会不具备的很多优势作用,比如,具有挑战性和诱惑性。小学生正处在心理和生理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对各种新鲜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喜欢不寻常的事物,网络正是抓住了小学生的这一特点,吸引了他们更多的注意力。网络虚拟的社会能够满足小学生的各种愿望,但往往现实社会与网络虚拟的社会是不同的,在现实社会中,小学生要面对很多状况。因此,虚拟与现实社会的强烈反差会让小学生在心理上产生强烈的落差,影响他们正常的身心发展。

3.传媒市场上网络占主导地位。网络具有传播速度快、传播全面等特点,对我国传统媒体带来了很大的冲击。网络传播的信息很多时候不能保证其准确性和真实性,有时候网络传播还带有欺骗的性质,同时由于小学生对事物的判断能力比较弱,导致很多小学生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都会受到影响,教师与小学生在课堂中进行交流就变得非常困难。

二、网络形势下进行小学德育教育的新方法

1.革新德育教育内容。长期以来,我国小学德育教育一直采用的是传统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比如很多学校现在还在沿用《弟子规》、《三字经》等中国传统道德经典名著,虽然这些道德经典名著具有一定的惊醒作用,但是在传授的过程中如果还是按照传统的方式、方法进行,势必不能够跟上时展的脚步,必须要将我国这些传统的道德观念与当前的新思想、新理念相结合,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样才能够做到与时俱进。比如在《弟子规》中,虽然这本代表作一直宣扬的是我国传统的孝道,但是其中有些思想已经不适应当前的形式,所以,我们要有所选择,提取其中的有益成分,抛弃不利因素,将德育教育的效果发挥到最大化。

2.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优势加强德育教育。为了切实提高网络环境下小学德育教育的有效性,促进小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必须要改变原来传统的德育方式,构建德育教育新体系,使其更加适应当前网络教育大环境的发展。

(1)构建德育教育网络平台。为了激发小学生参与德育的兴趣,必须要将德育教育与当前的信息技术相结合,可以以班级为单位创建德育教育网络平台,同时在这些平台上一些与德育相关的信息,让学生亲身参与到德育教育网络平台中来;另外,教师还可以利用网络平台通过主页或是论坛的形式让学生参与进来;最后还要加强教师在网络平台中的引导和监督作用,让学生确实在网络平台中有所得,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进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建立交流群或教师信箱。利用网络平台的优势作用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帮助还能够缓解学生与教师交流过程中产生的紧张情绪,提升网络环境下小学德育教育的效果。借助网络平台,教师可以建立微信、QQ、E-mail、教师信箱等,通过建立这些聊天方式,教师可以最大限度的了解学生,促进小学德育教学活动的开展,从而更好地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3)建立专门网站,宣传德育教育。在小学德育教育中,为了提升德育教育的有效性,需要建立起相关的网站或是教育专栏、主页进行德育宣传,给学生展现一个科学、易懂的知识体系,寓教于乐,将网络资源的优势作用最大化。这项措施的实施不仅能够丰富德育教育的形式,还能够让小学生更加了解德育教育的好处。综上所述,德育教育在小学阶段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面对当前的网络形式,小学德育教育要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利用网络资源优势的同时,也要避免其带来的不利因素,实现网络环境下小学德育教育的良好发展。针对当前网络环境下小学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小学德育教师要与时俱进,不断革新德育内容;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优势加强德育教育;设立亲情链接通道,不断对小学德育进行创新,让小学德育教育跟上时展的潮流,从而促进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作者:冯宏杰 单位:甘肃省灵台县独店镇龙翻头小学

参考文献:

[1]胡敏.小学德育教育在网络形势下的新方法[J].中华少年,2016,10:15.

[2]唐琼.网络形势下小学德育新方法研究[J].新课程(中),2016,0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