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德育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时间:2022-09-18 02:43:44
导语:小学德育存在的问题及措施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德育的概述
(一)德育的概念
德育,是道德教育的简称,分为广义的德育和狭义的德育。广义的德育是指所有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方面。而狭义的德育是专指学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即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通常人们提到德育大多为狭义的德育,即学校德育。小学德育是指学校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以培养学生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和良好品德为主要内容。
(二)德育的功能
1.社会性功能。德育具有社会性的功能,主要是指德育对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其次,德育具有个体性功能,是指德育对德育对象个体生存、发展、享用三个方面产生影响,对每个个体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
2.教育学功能。德育具有教育性功能,其具有两大含义。一为德育的“教育”或价值属性,教育最重要的就是帮助受教育者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找寻正确的人生方向,知识的学习与之相比便显得微不足道,因此德育教育性的实现实质上就是教育活动精神本质的体现。二为德育作为教育系统的子机构对平行机构起到促进作用,德育对智育、体育、美育的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一)社会对小学德育的关注度不高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我国在经济方面取得了重大的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但同时人们也意识到我国的教育、文化的发展并没有与经济保持在同一个步伐上。现今社会不良的社会风气严重影响了小学德育的发展,社会过分注重学历,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对德育投入的人力、财力、物力较少。由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的传统价值观念与西方的价值观念相互碰撞融合,使得中国的价值观念不断地发生变化,而政府并没有设立专门的机构或制定相关措施对德育教师进行定期的培养,教师不能获取新的能力来帮助小学生选择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这些因素都使得小学德育的建设在现今社会中没有取得很大成果。
(二)小学德育课程的制定与实施存在不足
现今小学虽然开设了有关德育的课程,但课程内容的制定只是依据科学的小学生思想道德目标而并没有与小学生实际情况相结合,还是停留在底线教育内容的灌输层面上,制定的课程目标只是为了符合应试教育的体制,并不利于小学生德育的发展。教师在进行德育课程的时候,依旧像其他课程一样就是对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社会实践的重要性,最终评价学生对德育课程学习的成果还是依据对德育理论的掌握,因此小学生在学习德育的过程中,只是对知识进行机械记忆来应付考试,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而没有领会、转化为自己的思想,思想道德素质并没有得到提升,德育课程的目标也没有实现。
(三)家庭对小学生德育不够重视
家庭是学生的生活环境,是思想道德教育的起点。家庭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影响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但是有些家庭教育观念落后,深受传统应试教育的荼毒,形成不健康的价值取向,只关注学生知识的学习,重智育轻德育,甚至将全部的精力放在提高学生成绩上,以成绩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忽视了对学生个性和品德的培养。在家庭环境中,子女大多以家长作为参照系,家长对德育的态度,会影响像孩子的观念,而有些家长不注重自己的德行,说一套做一套,这会严重阻碍孩子德育的发展。
三、解决小学德育问题的措施
(一)加强社会对小学德育的建设
国家应当加大对小学德育的投入,为德育工作提供足够的物质保障,加强对从事德育工作的教师的培养,使其具有专业的知识和足够的能力,在这个功利化的时代中建设小学生的精神世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国家应当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使人们的价值观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保持一致,减少社会的负面影响对小学德育的冲击。国家还应当加大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宣扬,如制作相关的电视节目、开展各类活动等,从而营造适合小学德育发展的氛围,促进小学德育的发展。
(二)改革小学学校德育课程
学校对德育课程的制定应当符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小学德育课堂中讲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以及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比较抽象的内容并不符合小学生的发展规律,小学生对于抽象化的理论只是将课本上的知识硬搬到自己脑袋中,并不能吸收课程内在的精华,使自己得到真正的提升。因此学校在制定课程内容时应当考虑到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将抽象化的知识具体化,与生活实践相结合,一步一步深化知识,使其具有层次性,便于学生学习。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意识到德育课程与理论课程的不同,不能照本宣科,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进行教学,增设课堂活动。例如带学生去敬老院或参加一些公益活动,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在实践的过程中传授知识,同时增强课堂的趣味性,使学生真正领悟品德的内在含义。
(三)发挥家庭在小学德育中的作用
家长必须摒弃重智轻德的教育观念,这种教育价值观念已经落后于时代的发展,即一味要求孩子进行知识的学习,而忽视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现代的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因此家长不仅要重视孩子对知识的学习,还应当重视对学生道德的培养和精神的建设,努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家长应当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在家庭环境中,尤其对于小学生而言,家长的行为、言语对孩子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家长是孩子的榜样,家长如何去做,孩子也会学着去做。因此家长应当提高自身的素质,做到言行一致,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积极引导学生进行精神世界的建设,发展自己的德育。总之,小学是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德育在小学生成长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小学德育建设过程中,应当加强社会、学校、家庭的联合,营造利于学生德育发展的环境,将小学德育工作做好,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作者:陈静 单位:临沂大学教育学院
- 上一篇:科技扶贫工作的实践与探索
- 下一篇:小学德育实效性教学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