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单亲家庭情感介入论文

时间:2022-07-17 10:56:00

导语:农村单亲家庭情感介入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农村单亲家庭情感介入论文

摘要: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单亲家庭在中国的出现和增长已经成为一个不可避免的事实。作为一个弱势群体,农村单亲家庭问题更是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农村单亲家庭在经济上存在很大困难,而获得的支持却极为有限,单亲家长情感上有很大的困惑,然而没有办法自己解决,又得不到个人或组织的帮助,政府帮扶单亲家庭有这个意识但是力量有限,而农村社区对单亲家庭的帮扶几近空白。总的说来,单亲家庭面临着很大的经济和情感困难,而在农村现有的条件下,得到的有效帮助却很少。在农村单亲家庭的帮扶中引入社会工作的理念与方法也许是解决单亲家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单亲家庭;专业社会工作;介入空间;经济;情感

TheSocialWork’sInterventionintheSingleParentFamily’EconomyandEmotion

Abstract:UndertheimpactoftheMarketEconomy,appearanceandgrowthofSingle-parentfamiliesinChina''''shasbecomeanunavoidablefact.Asasocialvulnerablegroup,Single-parentfamiliesinruralwerepaidmoreattentionto.Single-parentfamilies`economyinruralareverydifficult,butthesupportisverylimited.Singleparentsconfrontedalotofemotionalconfusionbutcannotbesolvedonthemselves.Atthesametime,theycannotobtainthehelpofindividualsororganizations.Governmenthasprovidedsomesupportsforpoorsingle-parentfamilies,buttheyarenotenough.Ruralcommunitiesinhelpingsingle-parentfamiliesarealmostablank.Overall,Single-parentfamilieshavebeenfacingsignificantfinancialandemotionaldifficulties,butundertheexistingconditions,therearenosubstantialhelpinruralareas.Socialworkinterventioninsingle-parentfamiliesintheruralcommunitymaybeaneffectivewayofresolvingtheirdifficultiesandproblems.

Keywords:Singleparentfamily;socialwork;intervention;economy;emotion

前言

单亲家庭的日益增长是一个世界性的趋势,离婚、死亡、分居、未婚怀孕、遗弃等都在形成一个又一个由母亲或父亲和孩子组成的单亲家庭。许多西欧国家和美国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出现了单亲家庭所占比例增长的现象,尽管在增长时间、比率、总体水平、离婚与配偶死亡和未婚单身父(母)的比例等方面各国情况各有差异。[1]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人们的家庭和婚姻观念发生了深刻的转变,离婚率迅速上升。作为家庭小型化趋势代表的核心家庭出现裂变,直接导致了单亲家庭户数的增多,由单亲家庭带来的各种社会问题日益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根据现有的资料以及调查发现,单亲家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单亲家庭大多数没有经济来源,经济收入很低;由于经济上的压力,长期的生活紧张,导致单亲家长的心理压力加剧。他们感到彷徨无助、无所适从。由于缺少另一半,他们在情感方面倍感孤独,既无法满足自己的生理需求,也无法满足自己的情感需要;社会舆论对单亲家庭的影响多是来自道德方面的责难,不论是什么原因造成单亲家庭,舆论的眼光总是带着歧视。

由此,处于转型中的中国农村社会,边缘化的农村单亲家庭的经济和情感现状如何?其中,专业社会工作有没有介入的空间?如何将专业社会工作的理念、价值观、工作原则和方法等与中国本土的价值观和工作原则相结合,探讨并构建本土化的农村单亲家庭扶助模式?这些是本研究关注的重点。

一、文献回顾

目前,国内外对单亲家庭的研究主要停留在对单亲家庭的概念、现状、类型、成因、单亲家庭面临的困难与困扰、单亲家庭子女的教育、单亲家庭的社会支持,单亲家庭对子女成长的影响等方面。在我国,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徐安琪通过对940个不同结构家庭的定量分析,认为单亲家庭常受到不公正待遇而处于社会边缘,应该给予他们社会政策关注和社区服务援助,完善生活保障和经济援助制度,健全法律制度。[2]郭砾(2002)研究了女户主单亲家庭的社会支持问题,认为应该构建一个社会支持网,由正式和非正式社会支持网组成。从加强有关立法、政府制定救助政策、发挥社区组织、民间组织和非政府组织的作用、构建倡导性别平等的文化环境几方面来支持女户主单亲家庭。[3]而陈钟林、房新枝谈了社会工作对单亲家庭子女的抚养模式的介入,论证了社会工作介入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也有学者讲到单亲家庭的社会支持问题,主要从国家立法、政府的社会保障政策、亲属关系的社会支持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4]香港的一些非政府社区组织如香港单亲协会强调同伴支持和单亲家庭的互助;基督教家庭服务中心以生活教育作为服务理念,主要以教育的手段提升单亲父母的独立自主观念。[5]

作为一门助人自助的专业,专业社会工作自从20世纪80年代引入中国内地以来,其发展无论从理论资源还是从实践经验上来看都显得相当薄弱。在过去多年对专业社会工作的推介和研究中,学界大多关注的是它的本质属性和专业特征,以及发展专业社会工作的必要性和发展条件,对一些具体领域中的实际社会工作研究和关注的很不够。笔者所搜集到的仅有的几篇将单亲家庭与社会工作联系起来进行的理论或实践经验研究的文章中,将专业社会工作与农村单亲家庭结合起来进行研究的文章几乎没有。

因此,本文拟将农村单亲家庭在经济和情感方面的问题与专业社会工作联系起来进行探索研究,探寻专业社会工作介入农村单亲家庭所面临的问题的空间并进而探讨专业社会工作如何介入的问题。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个案概况

本文选取我国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西平镇西平乡作为研究个案。该乡地处三台县西部边缘,地貌为浅丘,凯江穿境而过。该乡下辖10个村,居民2000余户,其中单亲家庭60余户,人口1万余人,耕地1万余亩。之所以选择这个地方作为个案研究对象,是因为该乡经济发展水平中等,传统色彩比较浓厚,具有一定的典型性。而且研究者曾经在该地生活较长时间,对当地的情况比较熟悉,也比较容易接近访谈对象,而且可以通过其他途径验证访谈对象所提供的资料的真实性。

(二)研究方法与对象选取

本研究采用质性研究方法,运用半结构化访谈提纲,围绕单亲家庭的经济情况(包括经济来源及数额、经济支出方向及数额、经济来源是否够生活所需等)、情感状况(包括作为单身心理压力、未来的家庭发展方向、与孩子的关系、与异性交往方面等)以及单亲家庭在遇到困难时的帮助网络(包括在遇到困难时主要寻求的帮助对象、心理倾诉对象、民间组织或机构的关注情况、政府机构的关注情况等)与研究对象进行了交谈。

通过熟人介绍,查阅了X乡近几年的人口档案资料,结果显示该乡单亲家庭中80%以上是女户主单亲家庭,所以在确定访谈对象时以女户主单亲家庭为主,而这其中又属离婚和丧偶的单亲家庭居多。根据研究者对该乡单亲家庭总体情况的了解,选取其中10户单亲家庭的户主作为访谈对象,以获取研究所需要的资料。(见表1)

表1访谈对象的基本情况

个案号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居住状况职业类型

1女31离婚与女共居农民

2女44丧偶与子女分居农民

3男40丧偶与子分居个体经营者

4女35离婚与子共居农民

5女37丧偶与子女共居农民

6女27未婚与女共居个体经营者

7女35离婚与子共居农民

8女53丧偶与子女分居农民

9女35丧偶与子共居农民

10女34离婚与子女共居农民

(三)资料的处理

对于所收集的访谈资料,采取编码、分类等定性分析的方法加以处理。具体的编码方案如下:首先是类别编码:以每类问题的汉语拼音缩写来表示。如JJ代表单亲家庭经济上的困难;用QG代表单亲家长情感上的困惑;用ZF代表政府介入单亲家庭的帮扶。其次是个案编码。以英文CASE的第一个字母C表示个案,以数字表示序号,如个案C1,个案C2,依次类推。再次是话题编码。每个问题分别用A、B、C、D表示。编码示例:如JJ—C1—A表示在单亲家庭经济上存在很大困难,而获得的支持极为有限的现状上个案1对话题A的回答或观点。

三、专业社会工作介入农村单亲家庭的空间

在现实生活中,不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单亲家庭,也不管是母单亲还是父单亲家庭,由于其家庭结构的不完整性和家庭类型的特殊性,使得单亲家庭常常面临诸多的困难与问题,其中有些问题是其自身无法解决的。目前,农村单亲家庭解决自身所面临的各种困难与问题的途径有哪些?其效果如何?如果现有的解决问题的途径无法妥善解决单亲家庭所面临的困难,是否能够引入专业社会工作的理念与方法?

(一)单亲家庭经济上存在很大困难,而获得的支持极为有限,为专业社会工作的介入提供了空间

由于单亲家庭是一个不完整的家庭,是一个缺少父亲或母亲的家庭,家中缺少了一个劳动力,缺少了一个经济来源,再加上其他的一些原因,单亲家庭的经济显得十分困难。而单亲家庭的特殊性(或离婚、或丧偶、或分居、或未婚生子)导致了社会舆论对单亲家庭的一些偏见,造成了对单亲家庭经济困难的社会支持非常微弱,他们的亲属、他们的原配偶和他们的朋友由于种种原因或者根本就不给予帮助,或帮助力量十分微弱。一些社会性的帮扶组织在农村的发展不力或者不完善,尚未形成对农村单亲家庭的帮扶。

1.单亲家庭经济十分困难

单亲家庭面临的首要问题是经济问题。在访谈中,笔者发现,90%以上的单亲家庭生活都很困难,尤其是单亲妇女家庭。在当地,单亲家庭的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于农业生产,此外没有别的经济来源。较低的经济收入对单亲家庭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都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丈夫前年病逝,留下上初中的儿子以及七十多岁的母亲,丈夫生病不仅花光了家里的所有积蓄,而且还向亲戚朋友借了不少外债,丈夫在的时候我靠在外面打工挣钱,每个月有1000元左右的收入,丈夫去世后在家务农,照看婆婆和儿子,断掉了收入来源,儿子面临辍学的危机。”JJ-C6-A1)

“家里用钱的人多,我要看病,儿子要交学费,还有一个婆婆要供养,好在婆婆身体还算健康,家里面每周吃一次肉,而且基本上只买肥肉,那相对便宜,并且能够炼油,留着慢慢吃,孩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而我们家的营养实在跟不上,真的很对不起他们。”(JJ-C6-A2)

2.单亲家庭亲属支持微弱

单亲妇女虽然大多与娘家保持着联系,但她们的娘家支持系统十分微弱,甚至根本不能够提供任何工具性支持,所以单亲妇女们也只能自己解决遇到的问题和面临的困难,独自承受着由于经济窘迫带来的巨大压力。

“当经济上周转不开的时候,就向亲戚朋友寻求帮助,不过他们不是借口推辞就是给几十块钱打发了事,而贷款数额有限,利息又高,也解决不了什么问题,只好自己咬着牙,努力解决。”(JJ-C1-A1)

3.原配偶及其家庭的支持不力

单亲家庭的原配偶及其家庭仍然是单亲家庭的重要支持力量,但单亲妇女从原配偶家庭获得支持的程度,受到单亲妇女自身性格、原配偶家庭对原儿媳妇的接纳认可程度及原配偶家庭在传统观念上对继承人(儿孙)的性别认同或偏向等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单亲妇女从原配偶那儿获得支持的程度则主要取决于婚姻时间的长短、婚姻期间夫妻的感情状况、离婚的原因以及当初原配偶对离婚的态度等等。因而单亲妇女从原配偶以及原配偶家庭那里获得的支持存在很大变数,他们提供的支持极其微弱。

“我生的是个女儿,他和他们家的人都感到愤怒,就别指望从他们那里得到哪怕一丁点帮助。”(JJ-C1-A2)

4.朋友支持有限

单亲家长都有各自的社交范围,都有一群朋友,他们在一起劳动,一起娱乐,这些人可以给单亲家长一些帮助。但是由于他们自身的经济条件也不是很宽裕,他们也要顾及自己的家,因此他们在经济方面能给予单亲家庭的支持也非常有限。

“经济上有困难的时候自己解决,不过他们自己也并不富裕,而且,他们还有一家人,也要过日子,况且也不能老是麻烦人家,因此还是自己咬牙挺下来吧。”(JJ-C7-B1)

5.缺乏组织进行帮扶

一些社会性帮扶组织只是出现在城里,囿于经济和地理等众多因素,在农村地区还很少出现。而民政部门资金和人手都十分有限,他们要面对更多的弱势群体,诸如老年人、残疾人等,对单亲家庭这样一个较为新兴的弱势群体还缺少足够的了解和认识,尚未形成对单亲家庭的有效帮助。

“没有什么组织帮助过我们,还有什么组织可以帮忙吗?”(JJ-C4-B2)

从以上资料可以看出,单亲家庭面临着巨大的经济压力,他们自身无法解决,而亲属支持、原配偶及其家庭支持、朋友支持十分微弱,又缺乏帮扶性组织的帮助。这样,就为专业社会工作的介入提供了足够的空间。

(二)单亲家长面临很多自身无法解决的情感困惑,又得不到个人或组织的帮助,为专业社会工作的介入提供了空间

1.单亲家长面临很多情感困惑

单亲家长面临的情感困惑是多方面的。由于经济上的压力,长期的生活紧张,导致单亲家长的心理压力加剧。他们感到彷徨无助、无所适从,感到茫然、困惑和忧伤。由于缺少另一半,他们在情感方面倍感孤独,既无法满足自己的生理需求,也无法满足自己的情感需要。虽然在性观念上,中国社会持越来越开放的态度,但是对于单亲家长来说,寻求婚外的性生活需求,依然面临不小的压力。

“心里有什么委屈的事就憋在心理,向别人说是会让人笑话的。”(QG-C4-B2)

“作为单身感到很孤僻、无奈、痛苦、后悔甚至有些自卑、愤世。”(QG-C5-A2)

单亲妇女如果是丧偶也还罢了,如果是因为离婚而成为了单亲妇女,则常常成为失败婚姻的后果承担者。无论婚姻破裂的原因是什么,单亲妇女都可能被指责为“素质能力低”“没有女人味”“笼不住丈夫的心”等等。单亲妇女与社会各部门各环节打交道,比如单位、学校、邻里等,常常遭受指责与歧视,受到心理的伤害,甚至受到性骚扰,与人交往存有恐惧。自古以来“寡妇门前是非多”,而且也确实有想占便宜者。有些单亲妇女提醒自己尽量少接触男性,省得招惹是非。更有一些单亲妇女因遭受前夫的欺骗、遗弃,得出“男人不可信”的结论,放弃与异性的交往。

“小女儿很听话,就是偶尔要爸爸,孩子他父亲一走了之,我感到既气愤又难过,受到男人的欺骗和遗弃,现在的男人没一个好男人,我讨厌和异性交往。”(QG-C5-A2)

2.缺乏倾诉对象

在被访问的单亲家庭中许多单亲家长由于担心受到歧视,在遇到困难时,不愿向他人倾诉,生怕自己的处境被人知道,有时还显示出对别人的不信任感;别人越是主动帮助,他们越是戒备森严。而一些负性情绪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单亲家长重建自我的能力,妨碍他们积极地面对自我、面对现实,不能积极地处理和寻求生活中的各种转机。因而需要为单亲家长找一个情感倾诉的对象,解开他们心中的郁结,敞开他们的心扉,去做一个正常的人。

“心里有话就自言自语,没有倾诉的对象。”(QG-C5-B2)

3.缺乏心理咨询组织

心理咨询是专业心理咨询工作人员运用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通过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借助各种符号系统(语词的、非语词的)帮助当事人认识自我、发展自我、重建人格并达到自强自立的过程。心理咨询是一种关注心灵的科学和艺术,其方法是通过建设性的交谈而建立起一种平等的自助关系。而在农村,囿于经济和文化环境,心理咨询机构尚未建立,或者已经建立但没有足够的宣传,接受心理咨询的村民寥寥无几。而单亲家庭作为一个独特的弱势群体,更需要一种心理咨询,但是心理咨询机构在农村的缺乏却无法为单亲家庭的情感困惑排忧解难。

“也没有什么心理咨询人员或组织,我们对这个不了解,也不会很信任。”(QG-C5-B2)

从以上资料可以看出,单亲家长都受到许多情感上的折磨:心理、精神方面的压抑感、无奈、无助、自卑、孤独、后悔、恐惧、痛苦、寂寞等等,这些情感上的折磨大多是来自传统道德方面的责难,而他们又没办法缓解这种情况,心理有话只能烂在肚子里面,找不到人倾诉,也没有心理咨询的人员或组织对他们进行帮助。这样,单亲家庭情感上的困惑也为专业社会工作的介入提供了空间。“社会工作的理念是‘以人为本’和‘助人自助’,他强调工作者与受助者的互动过程。社会工作的本质是处境化的,并因环境的变迁而不断地调试及寻求其适切的定位。”[6]

(三)政府有介入单亲家庭帮扶的意识,但有心无力,而社区帮扶几近空白,为专业社会工作的介入提供了空间

1.相关法律的欠缺

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第一章第七条和第八条规定:“工会、共产主义青年团,应当在各自的工作范围内,做好维护妇女权益的工作”。“对保障妇女合法权益成绩显著的组织和个人,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给子表彰和奖励”。这是目前对单亲家庭妇女权益保障所能找到的依据。

但因单亲妇女的教育水平、观念及对政府、社团的福利设施缺乏认识,当遇到困难时,会倾向于在自己的社会关系网中找寻支持。这一普遍态度,妨碍了单亲妇女寻求社会服务机构作适时的协助,降低了单亲妇女所能获得更大和更多支持的可能。

另外,目前国内并没有针对单亲家庭妇女的专门法律政策,并且己有的妇女维权制度过于笼统,也多是“文本制度”,具体如何操作实施尚不明确。再加上宣传力度不够,制度存在滞后性,所谓“维权”都是“事后关注”。

2.政府有介入农村单亲家庭的意识,但“心有余而力不足”

在调查中发现,该乡对极少数家庭特别贫困的农户,政府每个月都会发放一定的生活补贴,但是农村贫困人口多,这样平均下来每户人所得的资助就非常少,而单亲家庭只是其中很少的一部分,得到的资助就相对更少了。但政府已有介入农村单亲家庭的意识,但由于资金的不足,所能提供的实质性帮助非常有限。

“村长前几天来过家里,要帮助申请困难户,每个月有30元的资助,感谢村长,感谢政府。”(ZF-C2-B4)

“政府每月给30元生活补贴,虽然数目很小,但有总比没有强,过年的时候也能来看我们,带来两包白糖和一张历画。”(ZF-C6-B4)

“政府和村委会从来就不会关心我们家的事。”(ZF-C1-B4)

3.社区帮扶几近空白

社区的作用是通过新的服务形式,缓和社会不安的情况,协助社会中的团体或个人更有效地解决社会问题。而农村社区地域范围广,人口多,资金少,农村人口又普遍不富裕,邻里间的帮助只能局限在农活上,面对单亲家庭经济上的困难,他们也显得无能为力。从而现有的社区帮扶作用很难体现在对单亲家庭经济困难的根本性帮扶上面。

“村里也没有关心过,更不会有什么帮助。”(ZF-C5-B2)

以上资料显示,政府只是对极少数特困的单亲家庭有所帮助,而且力度十分有限。说明政府有介入单亲家庭帮扶的意识,但是还没有对单亲家庭形成足够的重视,而且给予解决的困难有限,显得有心无力。而社区的帮扶几近空白,有待进一步挖掘其潜力。因此,专业社会工作也就有了介入的空间。

综上,处于转型中的中国农村社会,单亲家庭经济上面临很大困难,而获得的支持极为有限,单亲家长情感上面临很大的困惑,没有办法自己解决,又得不到个人或组织的帮助,政府帮扶单亲家庭有这个意识但是力量有限,而农村社区对单亲家庭的帮扶几近空白,因此,农村单亲家庭所面临经济和情感的困难急需得到帮助。“可以说,社会工作是充分考虑到受助人的需要及其主体性,运用仅可能有效的方法帮助受助人满足其需要、摆脱困境的活动和过程”。[7]农村社会对单亲家庭的帮扶需求为专业社会工作的介入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四、专业社会工作如何介入农村单亲家庭的帮扶

上文中,笔者在对农村单亲家庭现状进行铺陈的基础上,分析并发现:在农村单亲家庭帮扶问题上,专业社会工作拥有与实际的社会工作相比也具有其独特的专业价值和意义以及广阔的发展空间。由于专业社会工作具有一整套专业的知识体系,因而在实务上与实际的社会工作相比也具有其独特的专业价值和意义。因此,作为一项初探性研究,以下笔者拟将西方专业社会工作的理念和理论与中国本土的实际相结合,就专业社会工作如何介入农村单亲家庭帮扶进行粗浅的探讨。

(一)西方专业社会工作的理念

社会工作的理念是“以人为本”和“助人自助”,他强调工作者与受助者的互动过程。社会工作的本质是处境化的,并因环境的变迁而不断地调试及寻求其适切的定位。[8]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的助人服务活动。换句话说,社会工作是以受助人的需要为中心,以科学的助人技巧为手段,以达到助人的有效性。[9]社会工作是以社会的公平、正义、人性、人权、民主和个人自由等为价值观。社会工作的直接的助人方法是个案、小组和社区。社会工作理论上强调能力的建设和意识的提升,强调以案主为中心,注重过程目标的达成。[10]

(二)本土化的农村单亲家庭帮扶模式——社区和单亲家庭互助小组共同作用的介入方式

社会工作本土化是所有非西方国家社会工作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热点话题。社会工作之所以成为一个专业学科,为世界各国从业人员所接受,是因为社会工作方法和职业认同具有普遍性。[11]但是,由于社会工作产生于西方白人文化背景之中,而且西方的专业社会工作以城市为中心,因此就存在一个本土化的问题。鉴于中国农村社会的实际情况,笔者提出社区和单亲家庭互助小组共同作用的本土化的农村单亲家庭帮扶模式。

1.为什么要发展单亲家庭互助小组

发展单亲家庭互助小组主要是为了解决单亲家庭情感上的困惑。

社会小组工作是社会工作的方法之一,它通过有目的的团体经验,协助个人增进其社会功能,以及更有效地处理个人、团体或社区的问题。团体工作的对象包括由健康的个人所组成的团体,以及有疾病的个人所组成的团体。[12]小组工作有以下功能:影响个人发生转变,社会控制,用集体的力量解决问题和再社会化。[13]小组工作方法是建立在社会个体之间是相互需要的理念基础上的;小组工作的目的是个人能力的提升以及社会功能的完善。该方法广泛地应用于女工、老年人、成人教育、失业的工人等方面的实践中。[14]笔者以为该方法是一个综合性、系统性的方法,对于有效解决中国农村单亲家庭帮扶所面临的问题,有较强的可行性;此外,在实地调查过程中,笔者明显地感觉到中国农村单亲家庭帮扶处于一种无权感和无控制感的状态,同时,为将小组工作这一从西方引进的工作手法置于中国文化背景中使其更具有中国特色,容易为中国农村单亲所接受。笔者将中国民间互助的优良传统放进单亲家庭小组工作过程中,提出发展单亲家庭互助小组。

单亲家长都受到了许多来自传统道德方面的责难的折磨:心理、精神方面的压抑感、无奈、无助、自卑、孤独、后悔、恐惧、痛苦、寂寞等等。在平时,他们没办法缓解这种情况,心理有话只能烂在肚子里面,找不到人倾诉。在小组社会工作者的指引下,在单亲家庭互助小组的这个组织里,鼓励单亲们说出自己的声音,并从与其他单亲的分享中获取经验。由于每一位参加者几乎有相同的经历,彼此有共同的语言和感受,容易理解各自的内心世界。同时大家可以彼此交流自己克服困难的经验,相互促进。例如,在单亲小组中鼓励单亲间相互交流或讨论诸如如何改善与子女关系、如何进行自我调节等话题,分享他们的故事,分享他们的人生。

在小组过程中,通过集体的力量使单亲父(母)自身处境重新认识,从而实现自我提升,释放潜在的能力。放下包袱,奔向新生命。相信自己,相信单亲家庭互助小组,相信一切都会好起来的。要让他们自己相信他们自己是能够创造单亲家庭的幸福的。

通过单亲家庭小组活动,使单亲们肯定自己对家庭和社会的付出,发现并欣赏自己的优点,这是一个对自己权利、能力进行分析的过程。相信自己的能力,对自己树立起信心。

在单亲家庭小组工作中,单亲家庭之间还可以建立一种互助和维护自己权益的意识,并敢于联合起来向社会提出自己的要求和需要。比如,可以动员农村单亲家庭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起草要求书,希望政府考虑农村单亲家庭的经济困难;希望政府考虑采取措施控制舆论,扭转人们对单亲家庭的一些不好的看法等等。这是一个产生评判性思维以及付诸于行动的过程。

此外,中国一直有民间互助的优良传统,“远亲不如近邻”是中国农村社区中十分信奉的一句话;而且,由于农村社区同质性强,农村单亲家庭之间一般都有大致相同的经历,容易找到共同的兴趣和话题。因此,可以说互助小组融理解、集体主义思想、互惠的观念于一体,应该可以在农村单亲家庭的日常生活和感情生活中发挥直接的作用。

2.为什么要发挥社区的作用

发挥社区的作用主要是为了解决单亲家庭经济上的困难。

社区的作用是通过新的服务形式,缓和社会不安的情况,协助社会中的团体或个人更有效地解决社会问题。社区可以培养社区居民的凝聚力,尤其是农村社区,虽然农村社区在地域上牵涉很广,但是村民之间流动频繁,交往甚密,而且他们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很强。[15]社区的主要功能有:一、社会参与功能,促进社区内人们相互往来与互动,并提高社区价值整合,二、社会互助功能,使社区的一群人可以互相帮助,互相支援。[16]

着重社区组织建设和社区服务的发展。充分开发利用社区现有条件和潜在资源,扩展以单亲家庭妇女群体为主要对象的服务项目。运用社区灵活性、贴近群众等特殊优势,在帮助单亲家庭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社区可代为照看单亲家庭的子女或者老人,鼓励单亲家庭户主出去创业或者就业。例如在镇上贩卖一些蔬菜或水果,做一些小生意,在农忙的时候在家务农,在农闲的时候出去打工;辅助单亲家庭户主学一些小手艺,例如编织麻袋,编织篾类用品,既可以增加收入,又不会误了农活。

另外,社区可以依靠当地的条件,发展地方特色经济,既发展了自己,又可以带动一大批人富裕起来。这是治本的办法,单亲家庭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当然也就可以摆脱经济的困窘。从上面的资料我们可以看出,有不少单亲家庭是没有收入来源的,在社区的大力扶植下,单亲家庭可以增加收入来源,提高生活水平。

在社区里,积极倡导、构建性别平等的社会文化环境,清理消除文化思想领域中特别是传媒宣传中对女性的性别歧视,反对宣扬封建传统道德和诱导女性形成依附人格的倾向,清除那些宣传强化角色定型、扭曲女性形象的作品,应为单亲女性创造一个和谐宽松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因此,笔者提出:在中国,专业社会工作介入农村单亲家庭帮扶,必须要发挥社区的作用,在农村社区这个大范围下,更有利于开展社会工作。

综上,笔者以为,社区与单亲家庭互助小组共同发挥作用,不仅能够积极发掘农村单亲家庭的潜力、特长,发挥单亲间的互助功能;而且对于专业社会工作在农村的开展是十分有利的,可以大大减少专业社会工作开展的难度,是提高我国农村单亲家庭生活品质的非常急需而又切实可行的策略。

五、结语

本文以四川省绵阳市X乡单亲家庭现状为个案,指出单亲家庭经济上存在很大困难,而获得的支持极为有限,单亲家长情感上有很大的困惑,没有办法自己解决,又得不到个人或组织的帮助,政府帮扶单亲家庭有这个意识但是力量有限,而农村社区对单亲家庭的帮扶几近空白,因此,农村单亲家庭经济和情感困难的帮扶是目前农村社会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笔者以为,这正是专业社会工作的介入空间,为专业社会工作的介入提供了契机。同时,作为一项初探性研究,本文也尝试构建本土化的农村单亲家庭帮扶模式,提出社区与单亲家庭互助小组共同发挥作用的介入策略,并认为运用专业社会工作的方法来介入农村单亲家庭帮扶,以提升他们的生活品质,是一个非常急需而又切实可行的策略。

本研究是研究者对这个领域的一次初步探索,无论是研究的贡献还是不足,笔者都希望它能够从质性的视角为社会工作介入中国农村单亲家庭帮扶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意见和一个讨论文本,希望能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鸿雁.单亲家庭研究综述[J].人口研究,1998(3):12.

[2]徐安琪.单亲弱势群体的社会援助[J].江苏社会科学,2003(3):72.

[3]郭砾.女户主单亲家庭的社会支持问题[J].学习与探索,2002(6):47-48.

[4]陈钟林、房新枝.单亲家庭子女的抚养模式与社会工作介入[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3):56.

[5]左鹏.单亲家庭大学生社会支持问题研究[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38-41.

[6]陈丽云.社会网络与社会工作[J].社会福利,2003(3):23.

[7]周伟文.透视单亲家庭¬¬------一个跨文化的思考[J].社会科学论坛,2000(9):57.

[8]LibertadGonzalez.TheeffectofbenefitsonsinglemotherhoodinEurope[J].LabourEconomics,2006,(5):10.

[9]颜农秋.珠三角单亲家庭存在的问题及社会对策[J].人口研究,2004(11):37.

[10]李婵.社会学视野下的单亲家庭[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4(5):12.

[11]Midgley,James.ProfessionalImperialism:SocialWorkintheThirdWorld[M].London:Heinemann,1983:36.

[12]张文霞、朱冬亮.家庭社会工作[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321.

[13]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372.

[14]MarleneG.Cooper,JoanGranucciLesser.临床社会工作实务[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174-179.

[15]约翰•德弗雷.离婚后单亲家庭的凝聚力与挑战[J].江苏社会科学,2006(1):77-85.

[16]范明林.社会工作方法与实践[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5:274-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