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教育管理论文
时间:2022-05-19 11:29:00
导语:诚信教育管理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新课程强调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按照党的教育方针,应把德育工作放在素质教育的首位,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根据《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以及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诚信教育的通知》的精神,应把诚信作为加强对中学生道德教育的重点内容。
“诚信”是一切思想道德的基础和根本。有了“诚信”的思想观念基础,才能建立德育金字塔。诚信教育中的“诚”是“本”,是人们一切思想行为的始发点;“信”是“表”,是人们思想行为的以“诚”为本的表现。对于这一点,有专家如是说:“诚信”是人们心灵中无时不在的警察,它约束和规范着人们的一切思想行为。这一论述形象表达了诚信对规范人们思想行为的重要价值。
诚信,即诚实守信。“诚”就是诚实,真诚,说老实话,办老实事,不欺人,不做作,不掩饰。“信”就是守信,就是一言一行都要遵守自己的诺言,不论对自己和他人,凡是自己承诺的便一定要兑现。不论哪个时代,哪个国家,哪个社会,什么阶层的人,诚信的人都是社会所称赞的,是人之为人的最重要的品德。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诚信”二字具有及其重要的分量。古人云:“言而有信,君子也”。“仁义礼智信”是人们倡导并力求遵循的行为准则。子曰“人而无信,未知其可也。”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中华民族形成了重然诺,守信义的道德传统,留下了不少“千金一诺”、“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之类的美谈佳话。
我脑中常闪现着这样一幕,挥之不去:一位犯错误的学生,面对我的询问,闪烁其词,不承认自己违规。最后在铁的事实面前,他承认自己说了假话。问及他为何不说真话,他振振有词:现在社会处处教人不要死守诚信,它以铁的法则在证明:谁讲诚信,谁就倒霉。为何偏要我讲真话?
由此,我想到了中学生的诚信现状,目前发生在中学生身上的很多行为都足以说明中学生缺乏诚信:说谎,随地吐痰,乱扔东西,抄同学作业甚至出钱雇同学完成作业,拾到东西不上交老师,称病逃避体育课,不按时完成作业还说没时间,借了同学的书不归还,考试作弊并且花样不断翻新,不学习偷偷去网吧,不遵守交通规则等。
目前中学生的诚信状况如此令人心痛,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社会因素:如今,企业、个人、社会组织和权力机构以及整个社会都在有意、无意地损害着诚信资源,各种不讲诚信、不讲信用的黑幕丑闻不断,比如社会诸多领域存在的弄虚作假,欺上瞒下之弊政,重形式、讲包装、中看不中用的种种“假货”,“假药不治病,假酒要人命”的损人利己的假伪欺诈等,这些都大大影响了社会诚信氛围的形成。以致人们不相信医院、医生,常常吃了贵重药又不见效,甚至吃错药;不相信饭店,饭店伙计给你看的海鲜份量和鲜活度没错吗?不相信各类保健品、保健器材,效果真有那么好,世界还会如此吗?不相信交通,如绿灯能安全过马路,但为什么看好是绿灯,结果却被横冲过来的大货车压死;不相信统计数字,不然又怎样认识“层层加水”的对子:上级压下级一级压一级层层加码,下级骗上级一级骗一级层层加水,横批:官运亨通。不相信档案,不相信年龄、不相信文凭。中学生作为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学生们所能感受到的社会诚信道德氛围,将直接影响到他们诚信观的形成。
家庭因素:现实社会中的家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家长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和日常生活起居,忽视或根本不进行道德品质方面的引导。少数有的家长全然不管学生的一切,任凭孩子“自由发展”,有时甚至把错误思潮带回家中,对孩子产生负面影响。也有的家长自己不诚信。
学校因素:一是难以摆脱应试制度的怪圈。由于应试制度无法从根本上得以消除,面对素质教育的要求,致使诚信面临着严峻的考验。特别是在中学,为了应付中考,大量的作业仍然似山如海,学生们苦不堪言。为了完成作业,学生们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包括休息时间和活动时间。由于基础及天资的差异,致使很多学生不得不以抄袭予以应付。此外,不按素质教育的有关规定,延长课时、随意挤课、延缓放学时间的现象在各学校都有不同程度的存在。一方面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一方面是应试制度的惯性,如此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了对诚信的疑惑与矛盾。二是检查考核制度使学校难保诚信形象。为了应付上级主管部门检查考核,不少学校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表现出了学校作为普通社会法人的不诚信的一面。学校出于对集体荣誉的考虑,通过各班班主任直接要求学生统一口径,而这个统一口径的过程也就成了学校“不诚信教育”的过程。即便检查中的有关规定不甚合理,但是学校很难对学生作出解释,只能直接要求学生不能说真话。诚信教育,在种种的检查面前,是显得那样的苍白无力。三是学校在日常管理中显现的种种失信行为,蚕食着各种诚信教育的果实,弱化着校园的诚信氛围,成为学生诚信养成的严重阻力。比如在学校检查活动期间,食堂境况良好,而活动一结束,各种现象迅速死灰复燃,学校的承诺付之东流。此外,从班级干部、奖学金的评选,从后勤采购到学校招生、评估上的虚假行为,都对学生的诚信教育产生了负面的影响。
中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但是他们诚信道德的缺失将从根本上降低一个民族的凝聚力,说过:“不能想象,一个没有强大凝聚力的民族可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从这一高度来讲,“假教育”塑造的畸形人格,难道不是“邦分崩离析”的“萧墙之祸”的最大隐患吗?如果说盐城市某水产公司为了一只苍蝇花费六十万元的诚信行为挽救的是企业的生命,那么学校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不正是一种挽救民族之壮举吗。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迫在眉睫。
学校诚信教育就是学校应用教育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有关学科的理论和技术手段,以“诚信”教育为中心,幅射社会公德教育、学生行为规范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等学校德育,通过学校有目的,有计划主动对学生进行诚信品质的教育和训练,使受教育者了解诚信的基本内容,懂得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增强学生法律法规意识和诚信意识,提高守法,守规的自学性,牢固树立守信为荣,失信可耻的道德观念,促成学生道德品质的全面提高,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教育。
学校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课堂、主阵地、主渠道,学校应充分发挥其作用,加强对中学生的诚信教育。我认为,对中学生的诚信教育必须从长远着眼,从细处着手:
首先,学校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不断深化教育改革,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切不能陷于传统应试教育的怪圈,以片面提高升学率为现实目标,导致重智育轻德育。学校应认识到德育是一切教育之本,是教育内容的生命所在,德育工作是整个教育工作的基础,应把德育工作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
其次,必须走向社区、进入家庭。诚信教育要取得实效,仅仅停留在学校教育是不够的,要通过多种活动形式,将学校诚信教育与社会道德和家庭道德建设结合起来。社区和家庭是中学生生活、学习的重要场所,对中学生健康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校要主动与家庭、社区紧密配合,扩大学校教育对社会和家庭的影响,特别是要重视和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帮助学生家长充分认识诚信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以身作则,积极配合学校共同抓好诚信教育,促进学生诚信素养的提高。
再次,学校管理要讲诚信。学校的诚信形象,直接影响着对学生的诚信教育。学校更要树立以诚信为本的观念,要进一步加强管理,杜绝种种不诚信现象的发生,对各项管理要常抓不懈,切不能忽松忽紧,忽冷忽热,上级来人检查了忙一阵,走了松一阵,对学生的诚信教育不能仅仅停留于口号,停留于课堂灌输,停留于形式,而应从学校管理的点滴小事上做起,以学校的诚信来影响学生,教育学生。
最后,教师要担当起诚信教育的重任。第一,教师要用自己的诚信人格去影响学生。教育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呼唤另一个灵魂,教师无言的诚信人格感化,远远超过刻意的“教育”。第二,政治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作用。思想品德课是学校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主课堂,政治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新教材改变了过去老教材的“假大空”现象,更多的从学生需要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加强与学生的沟通,深入其内心世界,努力促使他们的情感共鸣,切不能再靠说教强制学生表面上的接受;教师要充分挖掘和利用传统美德中有关诚信的格言、楷模、典故、故事等,通过诵读、故事会、表演等形式,调动学生积极性。利用现实生活中(尤其是学生身边)的典型案例、人物、先进人物、通过报告会、座谈会、参观、走访、征文,广播等形式,给学生设置情景体验,角色扮演,行为训练使学生通过活动增强诚信观念;第三,其他各科教师也要将诚信教育渗透到学科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诚信的品质。
陶行知语:“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让我们共同来培育真人,相信我们教育的明天会更加灿烂辉煌,民族的明天会更加繁荣昌盛。
- 上一篇:工商局效率建设经验交流(市)
- 下一篇:德育构建和谐社会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