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高中学生资助德育功效

时间:2022-03-03 04:06:43

导语:农村高中学生资助德育功效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农村高中学生资助德育功效

[摘要]当前农村高中生的资助工作不仅仅是党和政府关怀贫困学生群体的暖心工程,更是培养学生爱国、艰苦奋斗、诚信发展以及感恩等精神的重要途径,具有非常重要的德育功效。为此,本文全面分析了当前农村高中学生资助体系的现状以及学校资助工作与德育工作的关系。资助工作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优质资源,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良好平台,是对学生进行励志教育的重要载体,可以作为开展诚信教育的优秀教材,可以培养学生的感恩精神。

[关键词]资助工作;学生资助;德育

近几年,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教育和培养工作,引起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党和政府明确指出要加强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采取以政府投入为主融合多方筹资进行学生资助的方法,以此为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提供保障。在此发展趋势下,我国的资助体系不断健全完善,各农村高中将资助德育理念带入实际的学生资助工作中,以此保证资助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为农村经济困难学生的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一、当前农村高中学生资助体系的现状

(一)勤工助学是当前学校进行学生资助工作的主要形式。勤工助学是当前学校进行学生资助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保证贫困学生正常学习的有效途径。其主要指的是,具有贫困特征的学生在学校相关资助管理部门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通过劳动获取报酬,以此改善自身经济状况的活动。[1]现阶段,学校勤工助学的活动具有很多形式,如后勤服务助理、管理助理等岗位。这些岗位的报酬一般是来自于学校从每年所有学生的学费总额中拨出一定的专项费用以及国家的部分补贴。(二)奖学金、困难补助、学费减免等是学校学生。资助体系中的重要内容自2007年开始,我国建立国家奖学金、政府奖学金、校级奖学金、困难补助等多种资助形式相结合的贫困生资助机制,其中,困难补助主要是当地政府以及学校内部针对经济困难学生在遭遇巨大的家庭变故时给予的一次性或者临时性补助;而学费减免是学校针对一些无力缴纳学费的经济困难学生所采取的资助措施,尤其是给予孤残学生、烈士子女、少数民族、单亲家庭等家庭重点的关注。另一项资助政策———绿色通道,主要是由国家教育部以及相关部门规定学校必须建立的一项资助制度,为保证每一个经济困难的学生都能够顺利入学,享有受教育的权利。(三)社会资助是学校学生资助体系的有益补充。社会资助主要指的是学校利用社会公益组织的资金捐助以及个人的资金捐助,在学校内部设立奖学金机制,以此为经济困难学生的后续学习提供经济保障。

二、学校学生资助工作与德育工作间的关系

相较于城市来说,农村具有经济困难特征的学生比较多,所以,学校最基本的资助工作就是尽最大的可能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缓解其就学的经济压力,以此保证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学业。而党和政府制定资助政策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能够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还通过对贫困学生的教育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为其今后的良好发展提供保障。学校资助工作中的德育工作,主要是指资助过程对学生道德品质的教育以及良好品质的培养,体现在爱国教育、诚信教育等多个方面。不仅如此,学校对学生的资助工作还充分表现出学校的社会责任心,不仅帮助学生有效解决入学的经济困难情况,而且向学生传扬强烈的感恩、诚信精神,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所以,可以说资助工作与德育工作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其一,学生的资助工作是开展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对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产生直接的影响。学生资助工作是保证德育工作全面开展的前提,在学校的德育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学校资助工作的主要目的是保证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学业,这体现出党和政府以及学校对学生学习生活的关怀和支持,能够全面培养学生的感恩和乐于奉献的精神。另外,学校的资助政策带有一定的导向性,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为其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不仅如此,一些农村高中在进行学生资助工作时还会开展一些励志教育、爱国教育课程,为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提供良好的环境。[2]其二,学校德育工作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学生资助工作的良好发展。学校德育工作中建立的学生素质评价考核机制是否合理,以及对学生诚信意识、爱国精神等的培养,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资助工作的发展。

三、农村高中学生资助工作的德育功效

(一)资助工作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优质资源。学生资助工作是一项复杂、系统性的工作,学校在开展资助工作时必须将其与人才培养联系起来。通俗来说就是,学生资助工作不仅要有效解决贫困学生的家庭经济困难问题,而且要重点关注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大量的研究资料以及相关实践证明,学生资助工作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其中的每一环节都能很好地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进来。所以,在资助工作的实际开展过程中,学校相关管理人员以及教师必须从以学生为根本、关怀帮助学生的理念下手,将人才培养作为资助工作的根本目标,全面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真实的思想发展需要,以此解决当前资助工作中存在的资助目标与教育目标不符的问题。将资助工作全面融入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还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利于资助工作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健康发展中发挥出更大的价值,为我国人才培养体系的全面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撑。(二)资助工作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良好平台。现阶段,小到幼儿园,大到高等学校,都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有着明确的要求。而资助工作的根本目标就是,以解决学生就学的经济困难为基点,使每位贫困学生都能得到有效的经济保障,从而帮助其顺利完成学业。学校开展学生资助工作,也希望每位受助学生能够感受到来自国家的关怀和帮助,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由此可见,资助工作中带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理念。因此,学校在开展资助工作时不能单纯地只以解决学生就学困难为目的,而要将扶贫助困与育人工作牢牢结合起来,将国家相关的资助政策与学校的爱国主义教育联系起来,以此保证资助工作在助困的同时充分发挥出其育人的功效。教师对学生的爱国教育在立足校园的基础上还要逐渐向社会延伸,以此保证爱国教育工作的全面落实。(三)资助工作是对学生进行励志教育的重要载体。由国家、社会团体或者学校所设立的奖学金是当前资助政策中的主要内容,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取资助,在学生心中发挥着激励的作用。现阶段,虽然国家有关部门加大了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扶持力度,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学生的入学经济压力,但是由于农村学生多,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自然地理环境的限制等,国家资助工作出现失衡的情况,很难有效解决学生的经济困难问题。对此,学校必须充分利用资助工作的相关理念,全面培养学生艰苦、励志的精神。现阶段有很多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没有坚强的意志力,也不愿意依靠自己的努力解决当前的经济难题,只想完全依靠国家的经济资助。其中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很多贫困学生对学校公布的勤工助学的工作漠不关心,对各种国家奖学金、困难补助等免费的资助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而且在资助过程中,如果出现现实与想象差距较大的情况,部分学生就会怨天尤人,甚至还会恶意埋怨他人。针对此种情况,学校在开展资助工作时必须积极培养学生自强、自信、自立的精神,以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为学生实现理想抱负提供精神支撑。学校在进行学生资助工作时,还要帮助学生不断克服随意向家庭要钱的心理,帮助学生树立自强自立的精神,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勤学助工。这样不仅能够有效缓解学生的经济困难,还能培养其优秀的意志品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四)资助工作可以作为开展诚信教育的优秀教材。培养学生的诚信品德是学校育人工作的基础内容,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学生资助工作对学生家庭困难的认定、奖学金与助学金的评定都可以充分体现出学生的诚信品质。就拿当前的学生资助工作来说,由于国家相关资助政策的完善,学生资助名额不断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学生及其家长产生了一种索取资助的心态,自认为国家的钱不拿白不拿,甚至有的学生家长还出现“竞贫”的现象。其中最明显的表现就是,有些学生家庭经济非常富裕,在国家资助时却肆意夸大家庭的贫困状况,而家长还通过非正常手段开具一些虚假的贫困证明书。对此,学校在开展资助工作时必须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从日常的不诚信现象入手,严格约束学生的行为,如考试作弊、弄虚作假、旷课等。教师还可以将其作为学生是否得到资助的重要凭证,将国家的助学资金充分利用起来,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五)资助工作可以培养学生的感恩精神。感恩是我国多年历史长河中一直传承下来的一种精神,也是体现一个人是否具备健全人格的重要指标,更是每个学生都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而资助工作中就蕴含着强烈的感恩精神,所以,教师必须紧紧抓住资助工作这一机会,全面培养学生的感恩素质。学校的资助工作是国家合理配置社会资源的一种形式,体现出党和政府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关怀与照顾。很多学生依靠国家以及社会的资助完成了学业,大部分学生在校内表现出良好的学习态度,成为众多学生学习的榜样。然而,部分受资助的学生在毕业后肆意诋毁学校以及社会资助人员,缺少最起码的感恩精神。对此,教师在进行学生资助工作时必须培养学生的感恩精神,提升学生对社会、资助人员的责任意识和感恩意识,为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提供保障。

综上所述,学生资助工作对于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有效解决学生的经济问题,而且还能培养其良好的道德品质。所以,每一位与资助工作相关的教师都要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在开展基础资助工作的同时全面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为学生今后的长远发展提供强力的支撑。

参考文献:

[1]宋洪涛,孙爱玲.浅析德育功能在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中的实现[J].中国电力教育,2013(35):182,189.

[2]谢俊青.论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德育功能[J].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4):60-61.

作者:祁正平 单位:武威市古浪县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