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为本下高中德育工作探究
时间:2022-11-07 10:28:28
导语:以生为本下高中德育工作探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由于品德滑坡,德育在现代社会环境下显得苍白无力,面对新时期的现状,教师不难发现症结的关键在于没有系统、可操作、讲求实效的德育方式。学生要求人们的理解、渴望人们的理解,借此契机,要加强学校德育,努力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思想修养水平,促进学校校风建设,让文明礼貌之花在校园绽放。
[关键词]高中德育;以生为本;班主任
众所周知,班主任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骨干力量,而班主任的教育和管理方式也是使学生接受德育最直接的途径之一。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却是“照搬照套”和“囫囵吞枣”式的班主任教育方式与方法,而这种生硬的教育方式不仅严重伤害了学生与班主任的情感关系,而且使得处于人生观和价值观认知时期的青少年产生抵触情绪,由此形成的成绩停滞不前的恶性循环就更使班主任德育工作显得“空洞匮乏”。德育是高中学校的必修内容,学生在学习课本知识之外,更要学会如何与他人沟通交流、如何待人接物、如何更具涵养等。然而,目前很多学校德育效果并不是很理想,所以探索学校德育工作就显得格外重要。在探索德育新途径的过程中,笔者有以下几点感受。
一、师生关系,以生为本
师生交往,以学生为本。教师授课的主体是学生,我们要转变以往教师为主的主人公态度。班主任是学生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领航人,和学生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其对班主任敬而生畏,又要和学生保持朋友关系,让学生觉得班主任很温暖,内心有一种归属感。师生教学互动能激活教学,一般说来,学生喜欢某位教师,其课堂气氛就会显得活跃,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油然而生。因此,教师要重视感情的投入,以自己真诚的爱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教师要通过自己的言行或表情传递给学生亲切、鼓励、信任、尊重的情感信息,重视情感因素对学生的影响,想方设法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心境,保护学生的自信心,这对培养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很大的作用。尊重学生,升华教学,师生之间必须互相尊重。教师采用不同的领导方式及其所表现的态度对师生关系的影响各不相同,应采用民主的管理方式,尊重学生的民主权利,重视班集体的作用。教师要与学生共同制定计划、讨论问题,引导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发展,在教学活动中,积极营造民主的教育氛围。教师改变居高临下的传统习惯,“蹲下来和学生说话”,把“讲堂”变成学生的“学堂”,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自主学习、自由讨论,在课堂上畅所欲言。实行民主管理,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也进一步沟通了师生情感,增进了师生情谊。
二、教育环境,以生为本
为构建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实现文化育人,培养学生良好的文化素质修养,班主任可以开展查着装、查礼仪、查课堂表现的“三查”工作。检查着装规范是希望让学生无论是在校园内还是校园外,都以青春、自然、健康展示中学生靓丽的风采。检查礼仪是希望学生能尊重自己、尊重他人,能热情大方地与人交往,能遵守公共规则。检查学生的课堂表现是因为课堂礼仪是保证课堂高效的基础。“三查”能对于礼仪规范要求起到监督的作用,使得规范更好地实施。班主任的工作离不开学校大环境的支持。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契机,学校可以进行“三礼”强化教育,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以学生“三礼”培养为重点,让学生置身于清新优美的校园环境之中。通过国旗下讲话、班会校会、广播电视、板报橱窗、校园网络和校本课程等途径宣传礼仪、礼貌、礼节方面的知识和道理。通过班级合唱比赛等活动,带动学生唱响国歌;结合日常纪律卫生考核,规范学生仪容仪表、着装发型、言行举止,培养学生良好的公民素养;倡导绅士风度、淑女风范,评选班级绅士和淑女,以学生的榜样力量感染同学。为进一步优化育人环境,净化学生思想,养成文明习惯,使“三礼”德育别具一格,学校可以通过升国旗仪式、主题班会和教师教育的“三活动”,贴近学生实际,体现德育工作的实效性。通过开展“三活动”,优化了育人环境,净化了学生思想,使学生的行为习惯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好转和规范,校容校貌有了较大程度的改观,使“三礼”德育别具一格。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任何一个集体如果没有制度约束,那必将是一盘散沙。高中生虽然经历幼儿园、小学和初中的教育,由于年龄和学段等关系,学校及教育工作者对他们的要求必会呈现极大的差异性,为了将本校的校风或校规等文化积淀以及符合高中生特点的学习、生活、纪律要求等外在规范逐渐内化为学生的意志品质,可以自行编写学生手册。我们的目的是既要制定规则,还要执行规则,突出规则的目的和意义,通过科学有效地制定规则,使学生的日常生活有规可依、有法可循,明确约束的终极意义就是保障和护航。通过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去使用规则,使学生手册真正对学生而言入眼、入脑、入心,使得外在的约束内化为自身的习惯和素养。俗话说得好,“播下一种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也许我们不能在三年短暂的时间内完全改变一个人,但一定要让学生在三年中有收获,学生养成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要培养谦逊礼貌的性格,以及不屈服敢于吃苦耐劳并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耐心和毅力。
三、学科教学,以生为本
在学科教学中,尤其是语文学科教学中,更要本着“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德育教学无小事”的原则,让学生得以锻炼并发挥其长处。爱活动、爱表现,是学生的天性,教师可在教学过程中尽量安排活动,给学生自由表现的空间。在教材中,有许多课文具有很强的故事性和形象性,这正好为学生的表演提供了契机。通过学生的表演活动,把抽象的文字符号还原成生动的活动情境,不仅能够一改以往“一言堂”的局面,而且能促使学生迅速地理解课文,丰富语言积累,提高语文综合素养。把课本剧引入课堂,是阅读教学中促进学生全身心感受读物的有效手段。它不仅能将阅读课文的思想内涵和语言形式转化为个体的亲身经历与自我认知,同时又重视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和合作,促使学生在情感、认知和生理心理上的全面发展,为课堂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较好地营造出高效课堂。将德育纳入学校计划,不仅能以规范、稳定的形式,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活动,而且还能从课程的角度全面审视德育,对传统的德育弊端进行综合治理,以实现传统德育向现代德育的转变。学校德育管理是—个复杂而又艰巨的系统工程,实践证明,在新的历史时期,学校德育必须突破传统的德育模式,创造性地开展德育活动,整合资源,引导学生参与、体验、学习、交流,促进他们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全面地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素质,从而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实际效果。青少年学生的成长需要全方位的引领与指导,我们还可以尝试在某些学科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如何将这一举措覆盖到学校全面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把学生良好个性品质的培养与训练纳入校园的各个角落,真正实现全员参与、全面渗透,还有很多方面很多工作有待深入改善。
[参考文献]
[1]张香兰.当前中国道德教育的文化使命[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4):33-35.
[2]叶飞,檀传宝.改革开放30年德育理论发展脉络探析[J].教育研究,2009(1):19-24,85.
作者:苏艳 单位:辽宁丹东市第四中学
- 上一篇:德育课程一体化探索及尝试
- 下一篇:浅谈爱国主义融入高中德育课程